1: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
术设计书
➢1任务概述
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地形图进行地形图测绘任务。
具体任务如下:
(1)绘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校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
为规范作业,统一技术要求,确保项目成果质量,依据国家、省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础地理信息采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以此作为本项目生产的主要依据。
➢2测区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校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的东侧,地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占地面积1.13平方千米。
整个校园地形非常复杂,且校内树木茂盛,通视条件不是很好。
➢3作业依据
(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
(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
(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
(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
(8)GB 14804-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9)GB 12898-91 《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1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5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4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4.1 平面坐标系统
中国地质大学自有平面坐标系。
4.2 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基本等高距
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0.5m,高程注记至0.01m,山地部分可采用1.0m等高距,教学楼、宿舍区、湖泊等平坦地区可不绘制等高线。
➢5四级控制点密度,选点要求
(1)四等点编号以001、002、003……的形式进行编号。
(4)选点要求: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6基础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①四等点以四等水准精度连测,四等水准测量可采用光电
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四等水准测量,也可二者交替进行。
②四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0mm。
③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注:L为附(闭)合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位。
四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双面标尺,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7图根控制测量
①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点是直接提供地形图测绘的依据,应在以上各等级控制点基础上加密布设,图根点的密度应以满足测图需要。
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增加,空旷地区可适当减少,但要保证测图需要的控制密度。
图根点主要以光电测距导线布设,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光电测距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注:表中n测站数。
导线长度短于表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0.15m。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图根导线一般应为附合导线,不宜超过二次附合。
当遇到较大单位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允许采用闭合导线。
②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图跟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8地形图测绘
8.1 测绘要求
⑴野外各种要素数据的采集,应在图根点上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交会法等方法测定,测图前,必须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
检验和校正,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⑵标注的测点编号应与数据采集记录中测点编号严格一致,尤其是测点点号必须与界址点点号相对应,草图上各要素之间的相关位置必须清楚正确,地形图上需注记的各种名称、地物属性等,草图上必须标记清楚、正确。
⑶采集前首先将各级控制点的坐标输入全站仪,并进行严格的校对。
设置测站,一般以较远的控制点定向,用另一控制点作检核,当检核点坐标较差小于±3cm时,方可进行数据采集。
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一般不大于150m。
每站数据采集结束时,应对标定方向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如超出规定的限差,其检测前所测的碎部点成果必须重测。
⑷对用测回法测定的图根点,外业采集数据前,应用全站仪检查其正确性,并做好记录;
8.2 地形测绘及表示内容
以下内容除在数据采集中应执行外,也适合于内业编辑中参照执行。
(1) 教学楼、宿舍楼和垣栅
教学楼、宿舍楼是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主要要素,测绘楼房要求准确反映实地各个房屋的外围轮廓和建筑特征。
楼的轮廓线一般以墙基外角连线为准,基角处有墙垛的绘到墙垛外边缘,其它部分的墙垛不表示。
外业核查应通过目视和量距检核其位置精度,不符合精度要求的应进行改正;
台阶、室外楼梯按图式要求表示,图上不足三级台阶的不表
示;
楼前院内的花坛需要表示;
围墙不区分结构性质,分别用依比例尺或不依比例尺的符号表示。
门墩、门顶要表示;
图上长度大于或等于1cm的栅栏、铁丝网等垣栅按图式符号表示;
固定的垃圾台按图式符号表示;
(2) 校办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水塔、塔型建筑物等设施,依比例尺的外围用细实线表示,范围线内配置相应的符号;
露天设备用地类界符号表示范围,范围内配置符号;
图式上无规定符号的建筑物、构筑物,可实测其外围轮廓,并加注名称;
道路两边的专用路灯应表示,共用电杆上的路灯不表示。
突出的2m高以上的照射灯应表示。
宿舍区、教学楼区内的路灯、地灯一般不表示;
(4) 交通及附属设施
学校内道路以等外公路表示,路面无铺装材料的次要街道,以自然形成的路边线表示。
街道线与两旁建筑物距离小于图上0.5mm时,街道线可不表示。
人行道一般不单独表示,可用路边线与建(构)筑物边线代替;
校区道路中间的绿化岛依比例尺用细实线表示。
道路永久性
安全岛、绿化带、街心花园均用花坛符号标注,校区上永久性的隔离桩、隔离栏需表示。
校区内的主要通道用街道线表示,有名称的道路尽量绘出,通向教学楼、宿舍楼的支线路可不表示, 大型花坛内的道路一般要表示。
(5) 管线及附属设施
电力线要区分输电线和配电线,杆位(铁塔)均应在真实位置绘出。
电力线、通讯线使用同一杆柱时,只表示高一级的,其顺序为输电线、配电线、通讯线。
不正规的线杆(如木竹杆),其电力线、通讯线不表示;
输电线要连线表示,通讯线在空中相交、分岔处应在图上表示出来,要注意邻近杆线方向与对应的交叉线相接。
内图廓处可不绘无杆线路方向的符号,但要注意图边有杆线路方向的正确表示。
不明走向的地下管线和入地线的虚线符号可不表示;
校区主要道路的地下各类检修井均要表示。
当地下各类检修井过于密集时,可按电力、电信、煤气、热力、工业、上水、下水等顺序,依次择要表示,水泥盖的和不明用途的检修井及污水篦子可不表示。
消防栓应逐个表示。
(6) 境界
境界应与境界所依附地物的关系相协调。
两级境界重合时,只绘高一级境界符号,但必须同时注出两级名称。
(7) 植被
校区内所有植被符号都绘出,不使用省略符号或图外附注。
道路等线状地物两侧高大或已形成景观的行树要表示,起止位置要准确,符号间距可视图上情况适当放大。
路边低矮或没形成景观的绿化用树不表示。
教学区、宿舍区、塘边和地头的散树不表示;
宿舍区周围的竹丛、草坪以实地范围表示,用作绿化的草坪用草地符号表示,并加注“草坪”;
(9) 注记
注记主要包括地理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
当地物较大或跨图幅时可分别注记。
对地名牌上标注名称与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名称不符时,应进行调查,改用调整后的新地名。
地名调绘以表示行政名称为主,自然地名为辅。
8.3 碎步测量
仪器至标尺的距离不超过150m,仪器应尽量置中,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碎部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1)居民地是高等级公路测图之重要地物要素,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按实地轮廓准确测绘。
房屋以墙基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质量分类,房屋一般不综合,应分间表示,临时性建筑物可舍去。
房屋和建筑物轮廓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在图上小于0.6mm可用直线连接。
图上6mm2以下之天井可不表示。
2)、地下光缆、地下电缆之标志桩、检修井,必须实测,并用相应符号表示与连接。
3)独立地物是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指示目标之重要标志,必须准确测绘和按规定之符号正确地加以表示。
4)永久性电力线、通讯线均需表示,电杆、电塔位置必须实测,同一条杆上有多种线路时,表示其主要线路,图面上各种线路之走向应连贯、类别分明。
建筑区内之电力线、通讯线不连线,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地面及架空管线均需表示,并注记输送物质,地下管线检测井等均需测绘。
围墙、永久性广告牌、栅栏、栏杆、篱笆和活树篱笆等均应测绘。
5)铁路、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均应测绘。
铁路之铁轨、公路路中及交叉处、桥面、里程碑等应测绘高程注记点、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公路及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
公路及街道按其路面材料划分为水泥、沥青、碎石、硬砖、砂砾和土路等,以文字注记在图上。
等级公路应注明等级、代码和编号。
铺装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隔,主要道路须注明走向。
国道路面、路肩应绘制四条线条,路面线不得中断。
铁路与公路或其他道路在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
不同水平相交之道路交叉点,应绘以相应之桥梁、通道符号。
路堤、路堑均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注记高程。
公路、大车路、铁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 小路可中断在进出口处; 市区街道应将永久性之安全岛、人行道、绿化带及街心花园等绘出。
有围墙栏栅之公园、工厂、机关、学校等内部之道路;除通行汽车之主
要道路、全部按内部道路测绘。
6)河流、溪流、湖泊、水库、池塘等都应测绘,沟宽在图上小于1mm之
以单线表示。
水涯线按测图时之水位测定并标注测绘时间。
水渠应测渠道边和渠底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泉、井应测
注泉之出水面及井台之高程;池塘应测注塘底高程。
7)石堆、土堆、陡崖、坑穴、冲沟、山洞、石灰岩溶斗、崩岩、滑坡等特殊地貌和人工修筑之梯田、陡坎、斜坡等用相应之符号表示。
冲沟底部应测注高程点,较大之可用符号和等高线配合表示。
梯田坡坎顶及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至坡脚。
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之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可表示为陡坎,
70°以下之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小于2mm时也可用陡坎表示。
坡坎比高小于1/2等高距或在图上短于5mm时可以舍去。
坡度在70°以下之石山和天然陡坎,可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露岩地、独立石、倒石堆、坑穴、陡坎、斜坡、梯田坎等应在上下分别
注记高程或比高。
8)地形图表示之各种树木名称、苗圃、灌木丛、散树、独立树、行树、
竹林、经济林等,应正确反映分布状况,芦苇地、花圃、草地、沼泽地应表示;树林要标注树之种类、高度。
农业用地分稻田、旱地、菜地、经济作物和水生经济作物地等,表示作
物以夏季作物为准
地形图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之用双线表示,田块内应测注有代表性之高程点。
水田之田埂不分大小均须测出。
山地应测出各种特征点山顶、山脊、山梁、山谷、鞍部都必须准确测出其位置及标注高程,山顶、洼地底部应绘示坡线
8.4 南方CASS数据编辑
8.4.1 数据编辑作业流程
全野外数据采集工作结束后作业人员使用南方
CASS7.0数据编辑软件进行数据编辑。
将全站仪外业采集的数据,导入到编辑软件,按照数据标准、草图、地籍调查表进行图形编辑和属性录入。
编辑和属性录入过程中对外业采集、核查的图形和标注的注记内容有怀疑的地方,错、漏的地方要做好标记,编辑完成后打印分幅图去实地进行核实、补充和修改,再回室内按照自查的内容对数据进行修改,全面检查后再将数据和打印图提交实施部门专职检查人员进行数据质量、图形质量的检查,专职检查人员对查出的问题要指导作业人员进行修改。
实施部门作业、检查工作完成后,对成果进行整理、撰写文字报告提交质量保证科检查,作业队对质量保证科查出的问题再次进行修改。
8.4.2 南方CASS7.0数据编辑要求
字体、线型和符号采用CASS的标准字体、线型和符号。
当需要自定义线型和符号时由专业技术人员统一定义并编码,新定义的线型和符号及其编码需要在专业技术总结中说明;
要素与要素之间要捕捉到位,不可以无故分离和中断;
要素表示避让原则按主要要素按实际位置表示,次要要素避让0.2mm;
消失的要素应予以删除,更新的要素与未更新的要素应合理衔接,保持关系协调;
更新中如发现原数据中已有的地形要素代码、属性、注记、分层等有错误,应进行更正;
原数据中删除的要素、要素局部被删除的部分,应在历史数据层中备份,实现要素级的历史纪录保存;
房屋建筑、河流、绿化地、桥梁等需要封闭构面,具体需要构面的要素见要素数据标准,要素构面采用面向对象自体封闭方式,面对象到图边时也是自体封闭,为了满足CAD出图需要,某些对象需要隐藏,如连通的不同名称的河流,按名称各自封闭构面,邻接处可进行消隐,这样既满足出图需要,也满足建库需要;
境界数据中,教学界构面,属性项须记录教学楼名和编码,来满足出图表示要求,该跳绘要跳绘表示;
图面注记允许散列,名称注记标识点及其它要素属性按数据标准要求填写,要保持图面注记与录入属性内容的一致性;
不允许出现同一几何要素、文字注记重叠现象,文字注记尽量不要压盖图形,为了保持要素的完整性,无法避让的情况下允许压盖,但对文字需要做消隐;
图幅拼接,所有图幅必须经过严格接边,图边处各类地物的拼接不得有明显的变形和错位,不得改变其真实形状与相关位置,直线地物在接边处不得产生明显的转折,两边所绘内容要完全一致。
➢9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9.1 质检内容
(1)控制测量检查
控制网的检查:首先审阅布网方案,要求控制点布设均匀,密度适当,埋石规范,满足规范要求;其次,了解仪器检校情况,检查手簿记录、计算,分析观测方法;第三审阅平差计算资料,
主要是校对起算数据和观测数据是否正确,分析各项精度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数据成果的检查
数据成果的检查主要是检查数据成果的完整性,位置精度、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逻辑一致性检查。
9.2 作业单位质量管理
作业单位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并提交各项检查资料。
本工程技术检查按照自查、互查和专查的三级检查方法进行,自查由作业组完成,互查由组间完成,专查由作业单位质检部门完成,同时作出质量评价并撰写技术检查报告。
各标段的检查用表需一致。
(1)自查
自查主要是作业员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认真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提交作业组长检查。
自查的比例:内业成果100%,外业不低于50%。
(2)互查
互查由作业组长检查或组织组间作业员互查,内容包括作业员提交的所有资料,除进行必要的手工校核外,还应用系统检校功能实施属性信息和图形数据的互校,然后根据内业检查情况,有重点地进行实地检查。
互查比例:内业成果100%,外业检查不低于10%。
(3)专查
经作业组全面自检、互查后的成果成图,提交作业单位专
查。
专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输出各类图件及各种调查表册,由作业单位技术负责人(或专职检查员)进行全面的内业检查和重点的外业抽查,检查后形成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问题,会同作业员确认后修改。
并编写检查报告,作出质量评价。
➢10 拟投入设备、人员
10.1 投入设备
莱卡TS30
10.2 人员配置
15个测量队每队6人
➢11 成果检查验收及资料提交
(1)技术设计书一份
(2)仪器检验校正资料
(3)控制点观测手薄、计算手簿及成果表
(4)控制点展点略图和通视图
(5)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资料(电子版)
(6)1:500数字化地形图一幅
(7)自检、互检报告各一份
(8)技术总结报告四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