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宜州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宜州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探究
摘要:园林绿化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宜州是著名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城市园林绿化历史悠久,别具特色。

论文分析了宜州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宜州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宜州早日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远期目标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广西宜州;城市建設;园林绿化;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1 前言
园林绿化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城市绿地建设之间的矛盾、城市园林绿化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如何协调好这些关系,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使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已经成为每一个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座拥有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宜州历来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崇尚原生态,崇尚山清水秀,注重城市发展不以牺牲绿地为代价,堪称桂西北的一方净土。

2013年,宜州在撤县设市20周年之际顺利实现了创建“广西园林城市”的近期目标。

近年,宜州以争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重点突出“三姐故里,宜人之州”的城市品牌,按照“东延、西扩、南兴、北控、中更新”的发展思路,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和美化力度,抓好新建道路和居住小区的园林绿化配套工程,实施城区公园、广场、单位庭院、居民小区园林绿地和重要节点绿化改造,提高绿化覆盖率,不断推进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然而,宜州在朝着既定目标稳步迈进的同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城市绿地建设之间的矛盾、城市园林绿化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的矛盾均日益凸显。

2 宜州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长远的规划理念
尽管宜州园林管理部门近年来开始了注重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体规划,但这些规划既没有形成系统,又显得理念较为落后。

由于系统性不足,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脱节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城市园林绿地被反复开挖,绿化草皮和植物生长遭到极大的破坏。

此外,宜州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科学性仍需继续提高,如绿地各类型的比例不协调,配比不合理。

2.2品位低,特色不突出
宜州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还存在着诸如设计特色不足,设计文化品位不高,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达不到有机融合,没能很好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刘三姐文化结合起来等方面的问题。

2.3制度管理不健全
宜州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的规章制度较为缺失,没能在法律层面给予园林绿化发展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上级的相关文件下发后,也没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配套的法规,难以开展工作。

此外,存在着不能与时俱进修订园林绿化有关条例的情况。

由于人手少,执法力度不严,宜州城市园林绿化遭破坏后,处罚工作不能及时落实,造成损坏绿化植物和占用草皮绿地等现象时有发生,依法治绿的社会氛围无法形成。

2.4树种选择有待优化
宜州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显得地域特色不突出,引进的外来植物“水土不服”,而良好的乡土树种又不能真正得到推广和大面积栽植。

绿化植物的选择,与绿地功能没能很好的协调。

此外,宜州园林绿化的布局和层次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单一,乔木和灌木搭配尚需改进,很难形成景观立体、层次丰富、人地相亲、回归自然的绿化环境。

2.5公众生态意识薄弱
一方面,为了大力发展宜州经济,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当政者迫于GDP的压力和财力不足的制约,在招商引资时,虽然心里有生态保护和城市绿化的考量,但往往更多的倾向于政绩工程,认为发展好了经济,再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也不迟。

此外,在新项目开工需要征地时,马上想到的是征用补偿标准低的绿地,却没有去权衡一时利益与生态发展之间的利与弊。

另一方面,市民大众爱护花草树木和维护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识不强,随意践踏草坪,随意采摘花果,甚至出现某些城市规划绿地被开辟成菜地等现象。

3 宜州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策略
3.1树立正确的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理念
3.1.1树立科学可持续的理念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紧密结合。

通过论证,确保规划符合实际,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

另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宜州需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编制高标准的城市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不但要规划大公园和大面积的林地,而且还要规划街头绿地等小块绿地,构成结构完整的绿地系统。

3.1.2遵循生态优先和因地制宜的理念
高度重视保护古树名木与城市中的自然山林、穿越城市的水系等景观资源;应多让市民亲近大自然,更多的接触和享受绿化成果;及时修剪行道树,方便市
民行走,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进一步加强宜州城市周边大环境风景地的保护、保存、恢复修复,充分利用园林绿化布局现状,以自然风光为主,创造有宜州特色的山水园林绿化系统。

3.2做好区域生态廊道布局
建立以宜州建成区西部、北部和东部连绵的山体、南部的农田为基础的宜州大范围环状绿色生态屏障——生态环廊,从总体上形成区域生态廊道。

龙江及两岸绿地是宜州城区最大的绿色廊道,滨江公共绿带沿龙江两岸10-200m的宽度控制,构筑开放、连续的滨江绿廓。

为了沟通龙江与南部山体景观,规划设置了六条南北向绿色通道。

每条廊道均有水系和绿地构成,宽度均在50m以上,以保证廊道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并将其作为宜州带状城市的空间分割,避免城市过度蔓延。

严格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废水排水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

开展城市天然沟渠和人工湖泊的生态维护。

通过东西廊道与南北廊道景观的结合,可引新鲜空气进入到宜州城区内,减少热岛效应。

城市中的山体、水系、绿地等所组成的空间组团对宜州环境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些绿地一起构成了宜州城市的绿地系统结构。

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布局各类绿地结构。

发展大小结合、种类和形式多样的公园绿地,布局强调合理的服务半径,体现城市鲜明的空间特色和城市意象。

3.3因地制宜,进行植物种类的合理搭配
3.3.1合理选择树种
突出地域特色,首选优良的乡土树种和经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适当应用特色植物,特别是多采用开花期长、花色艳麗、季相不同的乔灌木。

根据不同性质的绿地、不同的绿化功能和环境要求,作出相应的植物选择,与绿地功能充分协调。

增加攀援植物品种的选用和开发使用范围,提高城市绿量。

植物配置应确保视线的通透和人们的活动空间,处理好上层树种与下层灌木、观花乔灌木与攀援及藤本植物、绿化种植与硬质铺装的搭配,重点体现植物的地带特色和景观价值,形成景观立体、层次丰富、人地相亲、回归自然的绿化环境。

3.3.2做好主干道绿化景观建设
根据宜州亚热带的气候特征和植物特点以及多年来该市取得的道路绿化经验,提出“歌仙、花、棕榈、荫蔽”特色鲜明的主题,分别营造“绚丽飞花、硕果满枝、棕榈婆娑、绿中飘香、绿树成荫、色彩缤纷”的道路景观,使宜州市区“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绿出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

3.4注重水系景观建设
宜州城市内拥有丰富而连通的水系,通过修河绿岸、引水补水、生态恢复、景观设置等措施,使宜州境内的龙江水系变成绿化、防洪、文化、舒适、生动的河道,是最大限度实现宜州滨水地带与城市空间联系、保持其共享性的基本要求。

宜州水系基本为天然冲刷形成,河道弯曲,断面形状不规则,岸坡较陡,水系在城市排列分布均匀有序。

因此,除河段局部因避开河段重复拐弯多重穿越外,其余均应沿各河道天然走向,以保持各条水系的独自风格。

为丰富城市景观内涵,每条水系两岸绿化均应具有不同的岸线形式、不同的水塘景观、不同的护坡绿化组合。

为了避免水系在枯水期枯竭影响环境景观,水系建设应使河道有最小0.3m 深的清澈水体源源不断地流动,使水系变成连续河流。

3.5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法制建设
3.5.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宜州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的规章制度较为缺失,没能在法律层面给予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上级的相关文件下发后,也没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配套的法规,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因此,宜州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必须以《城市绿化条例》等相关规定,建立健全适合宜州实际的法律法规;并严格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建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管理的招标投标、质量监督制度。

3.5.2加强管理水平与执法力度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宜州园林管理所必须严格执行城市园林绿化规章制度,对违法行为依章进行处罚,树立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威信。

此外,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对执法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系统学习城市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城市园林绿化执法的流程。

同时,要加强执法人员的党性、廉洁等方面的教育和学习,要求他们在执法工作中做到秉公执法,自觉维护执法人员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韦艳婉.宜州成功打造“广西园林城市”[N].河池日报,2013-7-10(2).
[2]谢云.园林绿化设计、栽培与养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2.
[3]简志超.广西宜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5:1-42.
[4]王勤.宁波城区园林绿化优化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