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 用数对表示位置-苏教版解析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8c0f27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0.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和坐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并能够通过数对来确定点的位置。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这个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概念,并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概念,并能够用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概念,并能够用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数对来确定点的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际操作材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让学生理解。
3.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数对来确定点的位置。
5.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概念和应用。
6.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概念、数对的组成、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例子等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94d1d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b.png)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用数对更准确、更方便地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律,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学生能够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律;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例题、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在教室里摆放一些物品,让学生用方位词描述物品的位置。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准确、更方便的方法来表示物体位置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例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引导学生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律。
第八单元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八单元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311e8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c.png)
教案:第八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能够用数对表示位置。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概念2. 数对的表示方法3. 数对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数对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如教室、电影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在场景中的位置。
2. 新课导入(1)讲解数对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要确定一个位置,需要两个数据:列和行。
这两个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一个数对。
(2)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以教室座位为例,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
例如,第一列第三行的位置可以表示为(1,3)。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教室座位图,并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数对,并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4. 巩固练习(1)出示一些场景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其中的位置。
(2)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找出某个位置的数对,或根据数对找出位置等。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数对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用,并举例说明。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场景,用数对表示其中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数对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解答过程,及时给予指导。
七、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3. 学生对数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数对概念理解和应用的重要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f6219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9.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位置丨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数对的概念;
2.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
3.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数对的概念;
2.学会将图形通过数对确定位置。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将两个坐标轴上的数对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猜测。
2.概念讲解
教师出示已经画好的图形,介绍数对在确定位置上的作用。
3.数对练习
让学生尝试画出图形来,老师在黑板上列出不同的数对,学生根据数对画图。
老师可逐步加大难度,例如给出不同的起点,让学生自己确定下一步该怎么走。
4.巩固练习
老师出示一幅简单的图形,让学生用数对来确定它的位置。
5.拓展练习
老师出示另外一些图形,让学生画出来并用数对来确定它的位置。
五、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们都能够理解数对的概念,并能够用数对来确定图形的位置。
教师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画图的时候出现了偏差,需要在后续的课程中增加练习。
同时,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能力。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98fab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f.png)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并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这一章节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后续学习坐标系和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表示位置时,可能仍然存在抽象思维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数对的概念,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对的概念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不同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若干个棋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一个教室的平面图,提问:“如果要用数学方法表示图中一个学生的位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数对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对表示位置的实例。
例如,用数对表示教室中不同学生的位置。
教师讲解数对的组成: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则。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发放一张白纸和若干个棋子。
学生需要在白纸上用数对表示棋子的位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详细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详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2a4fe5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1.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详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他们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让学生能够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单的谜语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物体的位置,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的演示,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的感知中理解和掌握。
3.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4.应用: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和步骤,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4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确定位置2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习题课件苏教版
![2024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确定位置2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习题课件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07568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c.png)
3.【易错题】 把下图中的平行四边形MNGH 先向右 平移 4 格,再向下平移3 格,得到的新平行四边形 M1N1G1H1的四个顶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多少?
N1 ( 10, 2 ) M1( 6 ,2 ) H1 ( 7 ,4 ) G1( 11, 4 )
(3)梦梦从篮球公园走到过山车,要先向 (南 )走( 2 ) 格,再向(东 )走( 2 )格;也可以先向(东 )走 ( 2 ) 格,再向( 南 )走( 2)格。
(4)上图中,(5,△)可能表示( 海盗船 )的位置,也可 能表示( 篮球公园 )位置。
提 升 点 用数对表示行走路线
2.右面是古城镇主要街道的平面图。 华华家在 A 处, 龙龙家在 B 处, 游泳馆在C处。
(1)用数对表示华华家、龙龙家、游泳馆的位置。 华华家( 5 , 1 ) 龙龙家( 2 ,6 ) 游泳馆( 8 , 4 )
(2)华华沿着(5,1)→(6,1)→(6, 2)→(6,3)→(7, 3)→(8,3) →(8,4)的路线去游泳馆,请画出华华 行走的路线。
(3)龙龙从家去游泳馆可以怎样走?用数对表示出他 行走的路线。 (答案不唯一) (2,6)→( 3 ,6)→( 4 , 6 )→ ( 5 , 6 )→(6 ,6 )→(7 ,6 ) →( 8 , 6)→( 8 , 5)→( 8 ,4 )
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 的位置
1.下面是嘉年华游乐大世界的平面图。
(1)用数对表示下面各地点的位置。 正门(1 ,1) 摩天轮( 7 , 7) 餐厅( 3 ,6) 环球岛( 9 ,5 )
(2)极速冲浪和惊险蹦极的位置分别是 (7,4)和(4,7), 请在图中标出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题用数对表示位置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题用数对表示位置](https://img.taocdn.com/s3/m/7db06c1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3.png)
【精品】第8单元第1课时用数对表示位置(练习及解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填空。
1.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竖排叫做( ),横排叫做(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往()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往()数。
2.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是(,);用数对表示是(2,7),那么它在第()列第()行,(8,7)在图中表示第()列第()行的位置。
一、二、用数对表示涂色的三个图形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三、下面是育才小学集会时各个班级在操场上的位置示意图。
1.找出各年级三班所在的位置,圈出来,并用数对表示。
一年级三班___________ 三年级三班___________二年级三班___________ 四年级三班___________2.某班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3),这个班级可能是?3.某班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3 ,),这个班级可能是?四、先写出三角形ABC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
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B'()C'()六年级数学期中测试A 卷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一、认真填写,我最棒!( 每空1分,共18分 )1、 月球表面夜间的平均温度是零下150℃,记作( )℃。
2、 6∶2 =21∶( ) 1.6∶4=( )∶2.53、如果3a=4b ,那么a ∶b =( ∶ )4、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4分米,高0.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5、在○里填上“>”“<”或“=”。
0 ○ -1.5 41- ○ 31- 1 ○ -1 -0.25 ○ 0.05 6、圆柱有( )条高,圆锥有( )高。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0d964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e.png)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内容是《用数对确定位置》,这是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一节课。
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如何使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具体来说,我们会讲解数对的定义,如何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以及如何通过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并运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重点是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卡片,上面有不同的数对,以及一些小物品,比如小球或者小车,用来表示物体。
学生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和练习。
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小游戏引入这个概念。
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在他们面前移动一个物体,比如一个小球。
当他们打开眼睛时,他们需要告诉我小球的新位置。
这个游戏会让学生意识到我们需要一种方法来记录物体的位置。
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我会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在练习之后,我会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我会让他们找到教室里某个特定的物品的位置,或者让他们用数对来表示他们自己的位置。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上数对的表示方法,以及一些例子,让学生可以看到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作业设计:作业答案:1. (3, 4) 2. (2, 3) 3. (2,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数对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一些指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提供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对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和讨论,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因此,我计划通过实际的游戏和小练习来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这个概念。
四年级下数学同步练习位置与方向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同步练习位置与方向_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93ec5797227916888486d7c1.png)
2019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练习卷(带解析)1.观察如图,方正家在学校的什么地方?离学校有多少米,正确答案是()北偏西45°,600米B.西北方向200米C.西偏北45°,300米2.体育馆在教学楼东偏南30°的方向上,那么,教学楼在体育馆()的方向上.A.东偏南30°B.南偏东30°C.西偏北30°D.北偏西30°3.小明看小月在北偏西60°方向上,小月看小明在()A.北偏西60°方向上B.北偏东60°方向上C.南偏东60°方向上D.南偏西60°方向上4.图是张亮以家为观测点画出的平面图,超市在张亮家的位置是()(说明:十字交点处为张亮家.比例尺1:20190。
)A. 北偏东60度600米处B.东偏北60度60000米处C.北偏东30度600米处D.东偏北30度60000米处5.以学校广场为观察点,学校教学楼在北偏西45°的方向上,图中正确的是()A.B.C.6.贝贝从家出发去上学,先向东走500米,接着向北走500米就到学校,贝贝家在学校的()A.西B.南C.东北D.西南7.以广场为观测点,学校在广场北偏西30°的方向上,图中正确的是()A .第1页/共8页B.C.D.8.如图,石山在公路的()处.A.西偏北50°,距公路2千米B.北偏西50°,距公路2千米东偏北50°,距公路2千米9.以自己为观测点,确定对方位置需要的条件是()A.方向与速度B.距离与时间C.方向与距离10.“伦敦奥运会”某场足球比赛中,中场球员正在控球,以他为观测点,5号球员在中场球员的()A.北偏东60°方向,距离是6米 B.东偏北60°方向,距离是6米C.东偏北60°方向,距离是3米11.依据甲地在乙地的西偏北15°方向2千米处,可以确定乙地在甲地的()15°方向2千米处。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d4fb9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9.png)
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概念。
2. 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3.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概念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吗?”引导学生回顾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来确定位置。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一个座位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描述图中一个同学的位置。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来描述位置的不便,引出数对的概念。
(3)教师讲解数对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对的特点,发现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 实践操作(1)教师让学生在座位图中找出几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2)教师出示一个数对,让学生找出对应的位置。
4.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对的概念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与数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板书设计1. 数对的概念2. 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3.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课后评价1. 学生对数对的概念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 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数对应用的了解程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用数对确定位置(一)(教学课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用数对确定位置(一)(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31ac2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a.png)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1列
小平 第2列
小芳
小芸 第3列
小月 小宇
小军 小林
第4列 第5列
小玉 第6列
小豆
小亮 第7列 第8列
(1)(3,2)表示的位置是第( 3 )列,第( 2 )排。
(2)小波的位置是第( 1 , 4 );小宇的位 置是( 4 , 2 )。
(3)( 小 芸 )的位置是(3,2),( 小 明 )的位置
二 新课探究
(教科书第98页例1)
小军坐
小军
在哪里?
竖着看
共6组
小军
小军坐在第 4 组第 3 个。
第 4组中从小前军往在后第数,4组小军是第3个。
横着看
共5排
小军
小军坐在第 3 排 第 4 个。
第 3排中从小左军往在右第数,3排小军是第4个。
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 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 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是(1,1) 。 (4)小玉的位置是(6,5),请在座位表上写上小
玉的名字。
五 课堂小结
数对能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
(1)“列”和“行”的意义:通常把竖排 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 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 行要从前向后数。
(2)数对的意义: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 数对能够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通常 情况下,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第几列, 后面的数表示第几行。
三 随堂练习 (教科书第98页练一练) 1. 在上图中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
对表示是( 2 , 4 ) 2. (6,5)表示图中第 6 列第 5 行的位置。
提示:要注意两个数字的顺序。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位置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位置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8cc4b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b.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用数对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能找到小军坐在哪里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军坐在第 4 列,第 3 行,我是从左边数到第 4 列,从前面数到第 3 行找到的。
教师引导:同学们,小军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军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
教师追问:在数对(4,3)中,4 表示什么?3 表示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4 表示列,3 表示行。
教师总结: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2. 新课讲授(1)教师出示例 1,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小松坐在哪里?怎样用数对表示他的位置?学生观察后可能会回答:小松坐在第 2 列,第 3 行,所以他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3)。
教师追问:在数对(2,3)中,2 表示什么?3 表示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2 表示列,3 表示行。
(2)教师出示例 2,提问:小芳坐在哪里?怎样用数对表示她的位置?学生观察后可能会回答:小芳坐在第 5 列,第 1 行,所以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1)。
教师追问:在数对(5,1)中,5 表示什么?1 表示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5 表示列,1 表示行。
(3)教师出示“试一试”,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提问:小强坐在哪里?怎样用数对表示他的位置?学生完成后可能会回答:小强坐在第 1 列,第 4 行,所以他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1,4)。
教师追问:在数对(1,4)中,1 表示什么?4 表示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1 表示列,4 表示行。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课时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课时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https://img.taocdn.com/s3/m/1934511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b.png)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6列
1.在上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是( 2 , 4 )。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6列
2.(6,5)表示图中第__6__列第__5__行的位置。
八 确定位置
第1课时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1. 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 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 学习目标 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经历由具体的生活场景抽象成用列与行表示 的平面图的过程,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 法,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1. 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 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课后作业 01 练习题。 02 作业课件中的相关练习。
二个数总比上一盆的少 1。
(2)你能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吗?
4 . 表中的“山”用数对(1, 5)表示。
(1)像上面这样说一“春”“雪” 识字表
“花”“土”的位置。5 山石田土沙春:( 1 , 2 )
雪:( 2 , 3 )
4 日月星火水 3 雨雪雷风电
花:( 3 , 1 ) 土:( 4 , 5 ) 2 春 夏 秋 冬 天
1 枝叶花竹芽
12345
4 . 表中的“山”用数对(1, 5)表示。
(2)数对 ( 4 , 2 ) 和 ( 2 , 4 ) 分
识字表
别表示哪个汉字?
5 山石田土沙
4 日月星火水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f3173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5.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和点的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形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对于点的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地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解决问题。
3.采用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准备一些实际情境,如教室座位图、棋盘等,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图形,引导学生复习数数和点的位置的知识。
例如,展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点,并用数字表示它们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教室座位图、棋盘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可以设置一些任务,如在教室座位图中找出某个学生的位置,或者在棋盘上表示某个棋子的位置等。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8单元 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 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8单元 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66593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c.png)
8.2 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教案1教学目标1.在二年级“第几排第几个”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它的准确性、简洁性。
2.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体验数学创造的价值。
2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如:教室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
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
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重点难点体验创建数对的过程,体会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认识行和列请大家思考,要想确定小军的位置,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考虑?大家分析得非常好,如果只从一方面考虑,我们没有办法确定小军的位置。
通常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伴随讲解,课件出示行和列。
)现在你能准确的说出小军的位置了吗?关于确定位置你有什么发现?(2)认识数对关于小军的位置,我们一般用这个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括号里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表示什么(3)牛刀小试你能完成这个题目吗?伴随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
(2,5)(4)运用推理,感受二维平面中规定的价值,建立模型。
在学生感受到困难的基础上提供第一条线索:和4有关(板书:4)让学生大胆猜测,并说明理由。
体验一个数字不能确定二维平面中的位置。
提供第二条线索:还和3有关(板书:4 3)学生大胆猜测,上台指位置,并说明理由。
质疑:为什么还是有不一样的结果?小结:要知道顺序、方向(板书)课代表的位置如果也用这样的方法表示,应该是:3 2师:现在你知道班长坐在哪儿了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上台指,并说明理由。
3.介绍规定,体验准确、简洁。
教师介绍先列后行的规则,相机板书:(列行)(5)练习让学生用数对表示。
比较数对(4,3)与数对(3,4)的区别;说说数对(2,2)中的两个2意思一样吗?(6)结合现场座位图,应用模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用数对确定位置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用数对确定位置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d3270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7.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用数对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概念2. 数对的表示方法3. 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用数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位置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 认识数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对的概念,明确数对是由两个数组成的有序对。
2. 数对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数对的表示方法,强调数对中的两个数是有顺序的,不能颠倒。
3. 用数对确定位置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方面的应用,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数对的知识,提高运用数对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对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数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数对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应用,培养运用数对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过程。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方面的应用,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场景,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上的坐标点、电影院的座位号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对在确定位置方面的应用。
2、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16555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1.png)
2、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数对表示平面上两点的位置;2.能够使用数对绘制简单图形。
二、教学重点1.数对的概念;2.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1.数对的概念;2.使用数对绘制简单图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出示数对 (2,3),问学生这个数对有什么含义。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个数对有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是2,第二个数字是3。
然后老师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标注出点 (2,3) 的位置。
让学生观察这个点在平面上的位置,并思考这个数对表示的是什么。
经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数对 (2,3) 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它的位置在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3 的位置。
2. 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老师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标出数对 (-1,2)、(3,0) 和 (0,-3) 表示的点,并由学生检查其正确性。
然后老师出示数对,让学生绘制对应的点的位置。
最后,让学生互相出题出数对,由其他学生画出对应的点的位置。
3. 使用数对绘制简单图形老师出示数对 (2,3)、(4,3)、(4,1)、(2,1),并要求学生使用这几个数对绘制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
在学生完成后,老师展示正确的绘图方法,强调对于一个几何图形,每个点在平面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只要知道每个点的数对表示,就能够绘制出这个图形。
然后,老师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标出数对 (2,2)、(4,2)、(3,0) 和 (1,0),并要求学生使用这几个数对绘制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
五、实践应用老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下列任务: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相应位置画出数对 (5,3)、(5,1)、(3,1)、(3,3) 表示的四个点;2.使用这四个点将一个正方形绘制出来。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任务;2.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前预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演示、讨论、绘图和实践等。
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绘图等方式,逐步理解了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aa1fc77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3.png)
-应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根据座位编号找到对应的座位,或根据数对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举例解释:如在教室座位排列中,第三排第五列的座位可以用数对(3,5)表示。
2.教学难点
-数对中列与行的区分:学生容易混淆数对中哪个数表示列,哪个数表示行。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一、教学内容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十章第一节“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够根据数对在方格图上找到对应的物体位置,反之亦然。
我也发现,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思考角度多样,他们能够从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找到数对的应用,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由于对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缺乏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在数对的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尤为重要。提问和引导的过程中,我需要更加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理解。同时,我也应该准备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第8单元第1课时用数对表示位置(练习及解析)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一、填空。
1.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竖排叫做( ),横排叫做( ),确
定第几列一般从()往()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往()数。
【解析】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答案】列;行;左;右;前;后
2.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是(,);用数对表示是(2,7),那么它在第()列第()行,(8,7)在图中表示第()列第()行的位置。
【解析】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是( 4 , 5 );用数对表示是(2,7),那么它在第2列第7行,(8,7)在图中表示第8列第7行的位置。
【答案】(4,5);2;7;8;7
一、用数对表示涂色的三个图形的位置?
【解析】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数对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所以三角形在第2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2,5),圆形在第4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4,4),长方形在第6列,第6行,用数对表示(6,6)
【答案】(2,5),(4,4),(6,6)
三、下面是育才小学集会时各个班级在操场上的位置示意图。
1.
一年级三班___________ 三年级三班___________
二年级三班___________ 四年级三班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数对的表示方法,数对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一年级三班(3,1),三年级三班(1,3),二年级三班(3,2),四年级三班(4,3)
【答案】
(3,1);(1,3);(3,2);(4,3)
2.某班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3),这个班级可能是?
【解析】数对(, 3)表示是第三行,第三行的有三年级三班;四年级一班;四年级二班;四年级三班,所以可能是这几个班。
【答案】三年级三班;四年级一班;四年级二班;四年级三班。
3.某班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3 ,),这个班级可能是?
【解析】数对( 3 ,)表示是第三列,第三列的有六年级三班,五年级二班,四年级二班,二年级三班,一年级三班,所以可能是这几个班。
【答案】六年级三班,五年级二班,四年级二班,二年级三班,一年级三班
四、先写出三角形ABC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
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B'()C'()
【解析】根据数对的表示方法,数对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可以表示出各个点的位置A(2,8),B(7,8),C(4,6),平移以后的三个定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也是用相同的方法A'( 2,4 ) B'( 7,4 )C'( 4,2 )。
【答案】
A'( 2,4 ) B'( 7,4 )C'(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