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中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学科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高中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学科试卷
小编整理了____年高中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希望为大家提供服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
1.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规律,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大家都强制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道
B.甲道,乙儒,丙法
C.甲儒,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2.____年10月1日,__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

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3.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4.秦始皇焚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不在禁、焚之列,焚书之后又坑儒以警告天下,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充分说明
A.政治制度决定文化的命运
B.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D.主流文化被否定和限制
5.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

这种现象最早是在
A.春秋战国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6.《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

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

作者此作意在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7.在__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__社会的正统思想
8.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9.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
10.清代的主流学术研究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

开朴实学风先河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1.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上述材料说明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识你自己
D.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12.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

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
A.反对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
C.承认神灵的权威,反对发现自我
D.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13.下图中两位思想家
A.所持道德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
B.都符合统治阶级治国的现实需要
C.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D.两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
14.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指出:在理想的社会中,就像在一个好的灵魂中一样,每一部分都要遵循正确的等级,他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上面的是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第2等级是御国御侮的战士,第3等级是劳动者。

由此可见,柏拉图
A.重视人的理性和道德
B.坚持思想自由至上的原则
C.崇尚怀疑主义的精神
D.吸收孔子等级有序的观点
15.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导致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根本原因是 A.__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D.人们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
16.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①强调人性②以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
③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④倡导人的发现和解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17.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8.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

为此,西欧掀起了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工人运动
19.康德说:Sapereaude!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其中Sapereaude!的含义可能是
A.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D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20.下列历史现象,能够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是
A.宗教画中的圣母表情呆板、冷漠
B.欧洲流行窄农,服装突出人体美
C.甲国古代妇女以三寸金莲为美
D.程颐提倡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21.孔多塞所著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在评价__的四大发明时说: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

这项发明是
A.指南针
B.火药
C.造纸术
D.印刷术
22.右图是对我国古代哪项科技发明的记载
A.印刷术
B.造纸术
C.丝绸织造
D.瓷器制作
23.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24.鲁迅说: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
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

当神魔小说盛行的对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

下列作品符合该时期的有
25.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26.某同学想临摹行书字帖,应选择下列著名书法作品中的
ABCD
27.下列作品中,绘画风格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的是
ABCD
28.右图是某电影的宣传海报,它再次引发了世人对国粹京剧的关注。


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京剧的出现,标志着__古代戏剧的成熟
B.这部电影,可以做为研究京剧艺术的可靠史料
C.通过该电影,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京剧旦角的知识
D.在乾隆年间,徽剧与汉剧合流,京剧出现
29.(他的研究成果)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使得自然科学的研究最终挣脱了宗教的枷锁,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30.下列有关兄弟俩的一组漫画反映了一个特殊的现象,最能对此进行解释的科学理论是
①②
③④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1.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

爱因斯坦认为人类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匣。

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
A.牛顿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进化论
D.网络信息技术
32.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理论
D.细胞研究成果
33.维基百科上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34.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这一专题时,曾有人类文明的引擎一目,这一目主要介绍的科技成就应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蒸汽机和内燃机
D.汽车和飞机
35.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
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
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
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________学年第一学期10月测试
高二历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请将答案填写答题卷上。

)
3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

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

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37.(12分)在人与社会这一哲学命题上,西方人文主义者的探索和奉献精神,彰显了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真正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

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归根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还
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古希腊哪一学派人文主义的诉求。

(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
述这一诉求的历史意义。

(1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3分)这些个人主义伦理观走向民众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分)
(3)据材料三,指出科学与思想的关系。

(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革命原则的主要内容。

(3分)
(4)上述材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1分)据此,你认为在今天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彰显个人价值?(1分)
38.(13分)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__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

__的政治体制又
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

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

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__儒学的原因。

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3分)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__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4分)
3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__文学史》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__()高考频道第一时间为您发布____年高中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