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秋冬季养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食疗药膳
葛根粉粥:葛根粉30克、粳米50克。同煮 成粥。生津止渴,清热除烦。用于老年糖 尿病
木耳山药粥:白木耳3克(或黑木耳10克) ,粳米100克。木耳泡软洗净,煮熟烂。山 药洗净切小块,与粳米和木耳共煮为粥。 健脾滋肾。
祝各位:
身心健康, 工作顺利, 家庭幸福!
不同体质选择不同食品
1.寒性体质
益补味甘性温热食品
黑豆、生姜、佛手、刀豆、大枣、茴香、韭菜、核
桃、芥菜、羊肉、狗肉、鸡肉、鹿肉、虾、泥鳅等。
2. 热性体质
益补味甘苦性寒凉食品
鸭肉、鹅肉、兔肉、牛奶、螃蟹、蜂蜜、芝麻、大 麦牙、百合、猕猴桃、柿子、梨、罗汉果等。
适当服用保健食品和中药
冬虫夏草:味甘性温,补肺气,养肺 阴,益肾精、疗虚损。
。 神经衰弱:茯神20克、枣仁30克、合欢花30克 胃寒气滞疼痛:制香附30克、木香20克、干姜20克 冬季皮肤干燥,容易皴裂 :桂枝、红花各20克、
银花30克
冬季养生 宜科学进补
冬令进补,来春打虎 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
冬令进补的时间 一般认为冬令进补的起始时
间以冬至前后为最佳。 冬令进补的时间段:立冬后
饮食上以滋阴润 燥为宜。还要多饮水, 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 之气。
秋季的起居保健
• 秋季慢添衣。“秋冻”是含有积极意 义的健身办法,有意识地让机体“冻 一冻”一方面可以锻炼机体的耐寒能 力,另一方面可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 身热汗出,使阴津伤耗,阳气外泄, 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 生需要。
秋季的饮食调养
赤小豆、萝卜、薏米、海带、蘑菇等。 少食葱、姜、蒜、韭等辛味之品,防止
耗伤阴血津液而加重口唇干燥的感觉
秋季进补原则
一、辩证施补
1、虚症者可进补 2、无虚症者不能进补 3、有外邪或实症者不宜进补 4、虚实夹杂者,以虚症为主者,可适当进 补
二、虚者补虚,阳者补阳 三、整体施补 四、食补优于药补 五、适宜补充切莫过量
进补原则
应根据个人的不同体质和情况, 选择进补方案 原则一:药补不如食补 原则二:因人施补
食补方法
平补:选用性气平和,帮助维持健康和生命 的食物,如谷类、豆类、乳类、水果和蔬菜 类。这类食品性能平和,阴虚、阳虚、气虚、 血虚的病人均可食用。
温补:用食性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 黄鳝、甜食、红枣、桂圆、荔枝以及葱姜辛 辣之品等。可帮助温阳,从而增强体质。
玉米胡萝卜粥:玉米粉、胡萝卜、粳米。将胡萝卜 切丁、玉米粉加适量冷水调和,粳米煮沸后加入玉 米粉和胡萝卜同煮为粥食用。健脾化滞,降脂润肠 。
高血压—食疗药膳
炖海参:水发海参30克。加水适量,文火炖 服。
醋泡花生米。带红衣花生250克。加醋适量, 浸泡一周,每日食3次,每次适量。
芹菜红枣汤:鲜芹菜下部根茎段60克,大枣 30克,加水煎汤服。
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护阳 固阴,预防疾病发生。
冷面、温齿、热足养生法
冷水洗脸,美容保健; 温水漱口,牙齿长久; 热水洗脚,强似吃药。
冷面养生法
冷面:是指用冷水(水温20℃左右) 洗脸。中医认为人体的6条阳经均在头 面部进行交接,所以称“头为诸阳之 会” 。冷水洗面,还可以促进面部的 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冬季养生
冬季人体的特点
自然界中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 眠状态来养精蓄锐。人体与自然界中 的其他生物一样,阴阳消长代谢相对 缓慢。
冬季养生原则: 敛阳护阴,以固收藏之本。
冬季的特点—阳气内藏,生机潜 伏
冬季的五脏归属:肾
肾的生理特点:肾藏精,肾主 纳气,肾主水,肾生殖等。
冬季的起居调养
冬季宜早睡晚起,最好等待日昢以后 再开展活动,以免扰动阳气
秋季特点
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三个月,秋季的特 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秋季天高逐渐变 凉爽,秋风一起,雨水变少,气温下降,空 气变燥,人体发生一些“秋燥反应”。如口
干 舌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等。
秋季阴阳虽相对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气,肺
秋季饮食原则
1.养阴、生津、润肺
3.饮食适量,忌暴饮暴食 4.经常食粥,适时进补 5.辨正施补,整体施补
金风送爽
中医秋冬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
天人相应 —养生之本
中医学强调“整体 观念”,认为人的 一切生命活动都与 大自然息息相关, 必须与其保持和谐 一致,才能保持健 康。
养生应本着阴阳 平衡的规律,使 机体保持“阴平 阳秘”的原则。
把握四季节律进行调养
• 一年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的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界中生物 的生、长、化、收、藏的物候变 化。
温齿养生法
温齿:是指用温水(水温35℃左右)刷 牙和漱口。口腔内的温度是恒定的,牙 齿和牙龈在35℃左右温度下,才能进行 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经常给牙齿和牙 龈以骤冷骤热的刺激,则可能导致牙齿 和牙龈出现各种疾病,使牙齿寿命缩短 。长期用凉水刷牙,就会出现牙龈萎缩 、牙齿松动脱落等现象。
热足养生法
• 《内经》说:“故智者之养生也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 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春夏
四时养生原则
秋冬
• 养生气 • 养长气
以适应自然界阳气渐升 而旺的规律,即所谓 养阳
• 养收气 • 养藏气
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升 而旺的规律,即所谓 养阴
秋 季 养 生
精神调养在秋 天非常重要,因为 秋天有万木凋谢之 感,人容易产生 “悲秋”。
热足:指每晚睡前用热水(水温在40℃ 左右)泡脚。
中医认为,双足是人体阳经和阴经的交 接地点,有诸多穴位,对全身的气血运 行起重要作用。
从现代医学讲,足部为肢体的末端,又 处于人体的最低位置,离心脏最远,血 液循环较差。
足浴方法—普通热水浴法
先将脚放入37℃左右的水中,然后让浴水逐渐 变热至40℃左右即可保持水温,足浴时水通常 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搓动。
补血食物: 鳝魚、乌贼、羊肉、麻油、菠菜、 木耳、葡萄、龙眼
阴虚者的进补策略
表现特点: 形体消瘦,咽干舌燥,头晕耳鸣,
视力减退,健忘失眠,腰膝酸软,手足 发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男子 可出现遗精,女子可出现经少、经闭或 崩漏。
补阴药物: 麦门冬、百合、黑芝麻、龟板、 鳖甲、玉竹、石斛、沙参
秋季饮食ABC
A. 合理调配膳食,多吃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如:柿子、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
梨、银耳、甘蔗、梨、藕、乌骨鸡、豆浆等。 B. 适量摄入鱼肉、牛肉、鸡肉、鳖肉、鸡蛋
、鸭蛋及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
C. 多吃一些酸味水果和蔬菜,如苹果、葡萄、
柚子、柠檬、山楂等果品和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
足浴时间不要过长,一般15-30分钟为宜,否 则双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会造成身 体其他部位相对缺血,老人有可能因脑供血不 足而昏厥。
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 供给,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冬季常用足浴保健方
气虚者: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 高血压:桑叶、夏枯草各30克、钩藤、菊花各20克 肾虚血瘀者:当归、赤芍、红花、川断 各30克。 中风后遗症:决明子30克、石斛30克、夜交藤30克
补阳食物: 虾、麻雀、韭菜、羊肉、
狗肉、冬虫夏草等
进补六戒
戒乱进补 补而戒腻 补而戒偏 外感戒补 戒以贵贱论英雄 戒惟补而补
高脂血症、脂肪肝—食疗药膳
菊花山楂茶:菊花10克、山楂30克、普洱茶10克。 沸水冲泡,每日1剂。清热、降痰、消食健胃、降 脂。
桑荷茶:桑叶10克、荷叶10克、茶叶10克。将桑叶 、荷叶搓碎或切碎,煎水冲茶。用于高血脂、高血 压、肥胖症等。
糯米、小米、大麦、黃豆、蚕豆、 猪肉、牛肉、鸡肉、鲤魚等
血虚者的进补策略
血虚—指全身或某些脏腑器官因血液供应不 足失其滋养所表現的证候
表现特点: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淡白,头 晕目眩,心悸心慌,失眠健忘,手足麻木, 舌质淡,脉细无力。妇女出现月经量少或闭 经。
补血药物: 熟地、何首乌、当归、枸杞子、 龙眼肉、桑葚、白芍、阿胶
清补:用食性寒凉的食物,如梨、生藕、芹 菜、百合、绿豆、黄瓜、甲鱼、螺蛳等,有 清火作用。
气虚者的进补策略
气虚—指全身或某些脏腑的功能衰退所 表現的证候
表现特点:面色晃白,头晕目眩,气短懒言, 語声低微,疲倦乏力,自汗,且劳累后上述 諸症加重.
补气药物: 高丽参、西洋参、党参、黃芪
山药、白朮、大枣。 补气食物:
所以要培养乐观 情绪,保持神志安宁, 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如天气好的时候, 外出走走,享受大自 然的美景,排解秋愁。
四时与五脏的关系
• 春应肝 • 夏应心 • 长夏应脾 • 秋应肺 • 冬应肾
木 火 土 五行 金 水
秋季人体的特点
•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 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邪伤人, 易伤人体津液,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 ,燥邪犯肺,最易伤其阴液。
• 秋季饮食总原则:宜少食辛味,多食酸 味.如:葱、姜、蒜、韭菜;多食用口味 酸涩的水果、蔬菜。
• 秋季的养生是以养人体阴气为本。饮食 以滋阴润肺为主,由于天气干燥、气温 渐凉,宜多食性温之食,少食寒凉之物 ,以巩固摄人体内的正气。
秋季的运动保健
• 不宜大运动量锻炼。秋季人体的生 理活动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收” 的阶段,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 的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 原则,即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 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
——立春前。
冬令进补起源
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
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 藏于冬,人亦应之。”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 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 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
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 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投资少、见效 快。事实证明,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 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补阴食物: 鳗魚、鲍魚、鳖、田鸡、燕窝、 海参、鸭肉、貝类、梨、黑芝麻
阳虚者的进补策略
表现特点:
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精神萎靡, 腰膝酸软冷痛,虚喘,耳鸣,小便清长, 夜尿多,黎明泄泻,舌质淡嫩,苔白。 男子可出现阳萎早泄,女子可出现宫寒 不孕,白带清稀。
54
补阳药物: 鹿茸、蛤蚧、冬虫夏草、核桃、 杜仲、狗脊、紫河車
• 秋天养生的重要原则--防止燥邪对人的伤 害,这样才能养护好体内的阴气 。
• 秋季养生原则: 生津润燥,以益肺养阴。
五彩蜜珠果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 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 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 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 为主。
秋季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 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 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
秋季养肺方法
• 多吃白梨、白萝卜、百合、莲藕、银耳 等白色食物。
• 多饮汤水: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物 品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一般人宜用 食补,即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 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
• 培土生金法:参苓白术散(虚则补其母)
而秋应对的 脏器是肺,所以 此时要防燥邪之 气侵犯人体而耗 伤肺之阴精。
沙参:除寒热、补中、益肺 百合: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麦门冬:清心润肺、养胃生津
秋燥美颜食疗方
1、秋梨汤: 新鲜鸭梨洗净切块,加水煮汤,每天喝几次。
宜于干咳频繁者; 2、菊花饮料: 白菊10克放入茶杯中,加少量白糖,用沸水冲
泡3至5分钟,温凉后饮用。 能改善咽干喉燥;
3、芝麻木耳汤: 黑芝麻10克炒熟,木耳3克泡发,加水煎 煮,调入适量白糖食用。适用于大便干 燥;
4、胡萝卜粥: 胡萝卜洗净后切成小碎块放入锅里,加 上粳米和水,慢火熬煮食用。可防止皮 肤粘膜、眼睛干燥。
• 5、四鲜素烩: • 南瓜片、山药片适量,烧熟后加入番茄片
、黄瓜片。能祛热润肠、健脾通便,适于 大便干结;
• 6、百合银耳粥: • 鲜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将百
合洗净切碎,银耳用温水发开后,洗净切 碎,与大米同煮为粥。润阴润燥,补肺养 心,健脾生津,适用于干燥秋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