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英雄潇洒走苍穹》教案2 语文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概括每一个小标题下文字的主要意思。(可用文中原话,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课文赏析
1、明确:作者写了杨利伟飞天前的优异表现、飞天时圆满完成任务、飞天前他的刻苦训练,主要表现了杨利伟作为一名英雄,有崇高的理想境界,有无坚不摧的毅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境界、这种毅力,他才能在飞天的险境中,顺畅地“调动”“意志力”。
1、积极参与课前一分钟演讲。
2、认真听清老师的“课题导入”,结合课前预习,能够准确的捕捉出老师“导入”中的主要信息。
3、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有什么意义?
学习通讯的相关知识
通讯分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人物通讯以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事件通讯以典型事件反映社会风尚或群体的精神风貌。学写通讯,要注意事实具体、真实,选材要集中表现主题,可以有适当的抒情议论,能集中表现主题的细节也应采用。
2、明确:
遇到的危险:
(1)由于失重而有可能出现的“空间运动病”。
(2)飞船返回穿越、‘黑障”而出现的“超重”,很容易造成呼吸困难与停止,意志丧失。
如何克服的:
面对“失重”,杨利伟“调动”“意志力”,对“环境束缚”加以“抵抗”,“强迫”自己“设想”是坐在“模拟器”上;面对“黑障”而产生的“超重”现象,杨利伟努力“调整呼吸和力量”,予以对抗。
1、积极参与课前一分钟演讲。
2、认真听清老师的“课题导入”,结合课前预习,能够准确的捕捉出老师“导入”中的主要信息。
3、思考讨论:
我们当代中学生能够学习到英雄的什么精神呢?(讨论中适当补充未选入教材的《英雄潇洒走苍穿》其他部分文字,使同学们能更全面地体会英雄的情怀。)
难点突破
一、引导学生思考:
1、杨利伟是否生来就是英雄?或者说,是否命运中注定杨利伟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
课题
《英雄潇洒走苍穹》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
2、准确、迅速捕捉课文内的基本信息。
情感与价值观:
学习杨利伟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把握英雄形象;体会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对展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
准确、迅速捕捉课文内的基本信息。
教学难点
把握英雄形象;学习杨利伟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1、掌握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新闻侧记的特点。
2、区别新闻侧记与通讯,将本文与《英雄潇洒走苍穹》进行比较阅读,从中细细体会。
难点突破
1、哪部分是重点?前后有何关联?
重点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其作了铺垫,呈渐进式,第三部分是其延续,又给人一波即平一波又起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2、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
2、文体介绍:新闻侧记,又叫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2、培养学生毋忘国耻的民族情感,体会场面描写的精妙。
教学难点
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情感渗透法、互动法、讲析法
教学用具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导入
一位80岁老翁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总编辑:
一名80岁的老翁向您提一个要求:贵报最好在8月15日这一天,重登56年前《大公报》上的一篇通讯《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这是当年朱启平写的,已成为新闻界的传世之作。
2、杨利伟在航天训练中遇到挑战了吗?在困难面前他是怎么做的?完成航天任务之后他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从中表现了杨利伟怎样的思想品质?
3、经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对“潇洒”一词有了怎样的新认识?你心目中的明星、英雄形象有没有变化?
4、怎样理解杨利伟说“师长,让你说中了,现在我就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这句话。从杨利伟的这一表现中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品质?
1、能够用简短的话语概括出课文的主要能容。
2、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英雄何以能潇洒走苍穹?
3、何谓“潇洒”?
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充沛(pei4)绥中(sui2 )磐石(pan2)烧灼(zhuo2)默契(qi4)
2、指导学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提示:第一个小标题“一连串的满分记录”下的主要内容:不足800字的文字,叙述了杨利伟从“十八岁”人招“飞行员”,到被“选定”“执行飞行任务”的二十年间的历程。杨利伟经过自己刻苦的努力,终于成为“首飞航天员梯队”中综合成绩最优秀的一个。
2、把握结构Hale Waihona Puke 依据签字的经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代表到来”,写“签字”的环境、场面布设,以及人物的面貌和言行举止。
第二部分:“仪式开始”,签字的经过。
第三部分:“投降书脏了”,签字后的余波。
1、熟悉课文内容。
2、思考本文为何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
3、小组讨论,把握文章结构。
常识了解
1、作者介绍:朱启平,出身江南世家大族,燕京大学高才生。1945年8月19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平是其中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人大学新闻教材。
作者像是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
3、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多余吗?
选材应围绕中心。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看似貌不相干,实则写出了日本投降后,胜利者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英武和威严,这些和“落日”相互对应,密不可分。
4、文中除了顺叙外,还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镇定自若
讯谦虚好学的作风
总结本课所学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课题
《落日》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闻侧记的相关知识;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
情感价值观:
体味“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中蕴含的感情,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体会细节、场面描写的精妙;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拼命要祭鬼祭神,右翼分子篡改日本侵略史——在此时此刻,请你们把当年日本投降签字的通讯,重新刊登,以唤起人民群众,用历史事实驳斤侵略者的谎言。
我感谢你们。
李庆云敬上
当我看完这封信后,深受感动。这简单的言语凝聚了一个八旬老人深深的爱国之情,也寄托了一个普通老人对每个中华儿女的希望——铭记历史,爱我中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落日》。
1、积极参与课前一分钟演讲。
2、认真听清老师的“课题导入”,结合课前预习,能够准确的捕捉出老师“导入”中的主要信息。
3、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当你听完这封信后,你有什么感想?它凝聚着一位老人怎样的情感?从中体会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
整体感知
1、本文为何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
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教学方法
互动法、讲析法、速读法
教学用具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导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环绕地球飞行14圈,次日在内蒙古安全降落,这次为期21小时的太空之旅,使中国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当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亮闪闪地划过夜幕,所有时髦的明星都黯淡无光。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中国青年报》记者冯春梅、刘程采写的通讯《英雄潇洒走苍弯》。
二、解决问题:
1、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适当指导。
2、鼓励学生总结本科所学的知识。
3、教师总结
杨利伟本人曾经说:在飞天的征程上,不仅充满了艰辛,风险也时刻存在,许多勇士还为此付出了生命,但征服太空,是航天员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奉献和牺牲。
他不仅达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有无坚不摧的毅力,更有脚踏实地干起来的勇气。他不愧是我国的“航天英雄”!正可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应当向往英雄的境界,学习英雄精神的动力,努力学习,准备迎接各自理想的像“飞天”一样的事业的未来。
1、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不同国籍、不同心态的各国记者当时的心理感受,设想他们会各自发回什么报道。
3、体会报纸新闻、电台新闻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板书设计
落日
环境衬托发人深思
突出重点
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难点突破
艺术手法分析
1.环境:(1)开头第3段:“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学习写通讯,首先要注意积累素材。为了保证事例的真实要注意实地采访,采访的对象除了当事人,还应包括与事件相关的领导、群众。其次,根据材料思考可以表现什么样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选材组材,按写通讯的要求整理成篇。
1、做好笔记。能够区分通讯的种类。
2、学习通讯的相关知识;学习写通讯的注意事项。
整体把握
文章以航天英雄杨利伟“潇洒走苍育”为中心,多角度、多方面地报道了他成为英雄的经历,用大量的事实告诉人们,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绝不是偶然的。杨利伟能成为航天英雄,能够“潇洒走苍弯”,是与他坚如磐石的意志、崇高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心、全面的知识等等分不开的。
1、带着问题,积极阅读课文,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后搜集的有关资料,分析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理解、学习英雄的顽强精神和高尚品质。
4、积极参与课堂总结,不仅会提出问题,也要锻炼会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
体会“通讯”与“消息”的不同。
板书设计

顽强拼搏的精神
物轻松自然英雄潇洒
坚如磐石的意志
通走苍穹英雄潇洒走苍穹英雄潇洒走苍穹
插叙。
如“重光一腿之失”、“九一八”等。充实内容,联系历史,感动人心。
结合课文,思考问题:
1、哪部分是重点?前后有何关联?
2、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
3、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多余吗?
4、文中除了顺叙外,还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课题延伸
请学生模拟各国记者的身份,向各自国家发回这则消息。注意:消息与通讯的不同。
总之,尽管上述的一切做起来“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但英雄杨利伟还是战胜了困难。
思考、回答:
1、结合以上内容具体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2、杨利伟在太空遇到了什么危险?他又是怎样克服的?
难点突破
提示:
两大方面准备。一是关于思想和意志力的训练准备是如何进行的;一是关于业务、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准备是怎样完成的。文章的三个小标题下都有相关内容,学生只要能总结出两个方面即可。
第二个小标题“突然,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下的主要内容:在太空中,杨利伟遇到种种困难,凭借平时良好的训练、自己顽强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第三个小标题“师长,让你说中了,现在我就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下的主要内容:杨利伟努力完成关于业务、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准备,训练思想和顽强的意志力,为飞天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思考:本篇通讯的题目为“英雄潇洒走苍穹”,说说“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地面上做了哪些准备,才做到“潇洒走苍弯”的。
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航天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记住问题,积极参与。
板书设计
轻松自然
?英雄潇洒走苍穹
镇定自若
总结本课所学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导入
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以自己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尊敬,同时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2003年11月7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召全国人民向航天英雄杨利伟学习。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杨利伟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航天英雄”证书。这是英雄对祖国的忠诚奉献。这是祖国对英雄的最高褒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