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中怎样开展“兵教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中怎样开展“兵教兵”
随着教学的改革不断的变迁,我校自实施“导学-自悟”有效教学模式以来,从最初的预习学好案和课堂学案开始,逐渐变为现在的“导学案”一体。
我记得刚开始实施时,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大多数是编制几道题,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一下。
这样导致学生随意性很强,好像一群羊进入草地,低着头走自己的路吃自己的草,优等生三下五除二把那些能解决的问题解决完毕后,就无事可做似的放在那里等待老师的讲解,中等生看到优生这样的表现有点嫉妒,对有些问题不知该如何做,怎样做,做什么,而学困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他们又在预习中没有用过劲,所以解决这部分知识更是难上加难,相互间讨论更无力参与,甚至无心参与,好似与自己无关紧要的。
小组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时我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有时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
针对学生暴露的各种问题我发现小组活动作为“导学案”的主体,应该怎样才能组织好这个过程是个关键。
我们老师应该有效地去引导学生讨论,让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兵教兵”,进一步展开课堂有关活动,从而达到小组合作的效果。
在我校几年来的“导学自悟”教学模式下,我自己摸索以下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首先,“兵教兵”的组建
为了有效开展“兵”教“兵”的活动,我认为应先将学生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情况,按成绩分为4人一组,把“优等生”和“学困生”平均分到小组,同时一名“优等生”与一名“学困生”同座,把他们确定为师徒关系,结成“帮扶”对子,其余中等生两人同坐。
这样中等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只有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向优等生请教,可给优等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辅导
学困生,以便于“兵”教“兵”。
进行合理分组后,还要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这样为下一步的活动展开提供更好的服务。
1、分工:根据实际情况在小组中设立一名组长A,负责组织讨论与主持;一名操作员B,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C,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D,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
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
2、要求:
(1)在自学时,要求每个成员按预习指导必须独立完成,不得借助他人力量,及时整理自学笔记,对不明白、不确定、有问题的知识点进行标注,准备下一步的合作学习。
(2)在合作学习时,选取交流的问题要价值,有代表性,交流时一定要求学生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避免流于形式的交流。
交流时尊重对方观点,声音大小合理,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最终达到求同存异,对最终不确定的问题进行标注,以便班内交流和请教老师。
(3)对展示学生从声音、站位、肢体语言、条理性、准确性等几个角度进行相关的要求。
对听的学生也要提出要求:如纪律、注意力、记笔记、观展时的站位等几个角度。
(4)小组长的布置好本组各项任务后,一方面专心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及时帮扶学困生。
另一方面负责本组的纪律。
其次,“兵教兵”的方式
1、小老师式的“兵教兵”。
小老师式的“兵教兵”就是让学生做小老师教会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重点培养一些小老师,在课堂展示的时候发挥作用,让“小助教”们登台“讲大课”,这样既能进行更有效的课堂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每节课让一位或两位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再根据实际作些指导,这样会使学生兴趣更浓,同时也能进一步改进我们老师教学方法、方式。
这种形式,要
求学生的层次是比较高。
比如:我在学习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制取时,根据学案的编制要求,适时让一些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相关内容。
如讲解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的原因、收集的方法、验满的方法等等。
2 、小组讨论式“兵教兵”。
小组讨论式“兵教兵”是合作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在一些由4或6人组成的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导学自悟”学习任务。
把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与优生同桌,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自学内容,改变学生自己不会做也丢人的态度,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进而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
优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又不敢问老师,通过优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
优生在帮助学困生时,为了让学困生能够接受知识定会使出不同地,想尽多种方法,这样也会锻炼了优生的思维方法,达到以双赢。
比如:《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这节课的一片段,我设计如下:
自学检测及小组合作:
一、氢气的性质
阅读课本79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氢气是一种色、味、溶于水的气体,燃烧时产生火焰。
2、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做什么?怎么做?
【第1小题,所有学生都会根据课本上内容顺利完成,第2小题有些学困生不易完成,小组成员先各自试着自己答;然后中等生之间进行交流,优生可以适时地对学困生进行相应的解释,再小组全体进行讨论,各成员针对与自己不同的答法再次进行仔细考虑,准备参与小组展示;最后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再次进行小组讨论以及老师的建议作出最后的解答,进行新一轮的交流与解释。
】
最后,“兵教兵”的反思
1、小组中的“兵教兵”的优点
(1)与教师的一对一的辅导方式相比,它更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个班级可以让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的成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
这样,班级有多少个学习小组,就会有多少个老师的助手甚至更多的助手来帮助我们来辅导学生。
假使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助手们都能够认真地去辅导的话,那么其效果一定会更好。
(2)同学们都共同在一个班级学习,这种“兵教兵”的学习方式既方便又快捷,课上、课间、午间、自习课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3)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兵教兵”可以让学生在互帮互教中教学相长。
被帮助的学生可以及时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者也在帮教中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帮教同学的过程也是对所学过的知识的复习的过程,这种复习的方式也许与自我复习相比更具有挑战性和驱动力,从这一点来说两者可以说是“双赢”。
2、小组中的“兵教兵”的不足
实行了兵教兵后可能也会有问题来了,如:课堂纪律不好,有浑水摸鱼的,有的学生在别人指导帮助时不去向别人学习而是全盘让别人代做自己就到一边去了等等。
总之,学生在课堂自主参与、合作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解决了一个老师面对全班难以因材施教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希望能给大家的课堂教学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提出不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