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二(苏教版)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电子题库:专题九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明
1.下列句子中,没有重复啰唆毛病的一项是( )
A.信息社会中,语言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语言不通,势必会阻塞信息的正常通道。
B.影片《红日》塑造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英雄指战员群像。
C.李响发现那小姑娘正拿眼看他。
D.今日震惊本市的4·25案凶犯已经伏法枪决。
解析:选A.B项“许许多多”与“群像”重复,改“群像”为“形象”.C项去掉“拿眼”.D项去掉“枪决”或“伏法”中的一个。
2.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项是()
A.书市上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好不热闹.
B.李大姐下放到村子里来不过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他的报告能使听讲的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
解析:选B.“许多人还不认得”的陈述对象可为“李大姐”,也可为“村子里的人",所以有歧义.
3.下列句子中表达简明的一项是( )
A.和平是军人胸前最大的勋章。
B.你说你要来,多少双眼睛望穿秋水等着你来.
C.驻港部队纪律严明,驻港以来,不拿香港人民的一针一线,不
损害人民的一草一木,对香港人民秋毫无犯。
D.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坡。
解析:选A。
B项,“眼睛"与“望穿秋水"重复.C项,“驻港”重复。
D项,“珠穆朗玛峰"与“山坡”不一致,“山坡”表意不明。
4.下列句子中,没有重复啰唆毛病的一项是( )
A.冰花啤酒有限公司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的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只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
B.从他微弱的呼吸看,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
C.“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在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D.是的,你没有死!你还活着,你活在万千战士和人民的心里。
解析:选D。
A项,“只发生活费”已含有“免发奖金”。
B 项,“微弱的呼吸”与“一息尚存”重复。
C项,“堪称”已含有“可以”的意思,应删去“可以".
5.下列句子中有不.简明毛病的一组是()
①这位嘴巴上长着一大把胡子的老汉,当年可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②宿舍楼工程进展很快,已经在第二层上盖第三层了。
③柳民宽肩膀,方脸盘,长眉毛,右眼下面有颗痣。
④这座立交桥设计新颖,气势非凡。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
①“嘴巴上”赘余,②“在第二层上"赘余。
6.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选C。
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A项中的“他”既可理解为嘉宾,又可理解为别的人。
B项中“和”若是“连词”,那么,把钱存入银行的只有他一个人;“和”若是“介词",则把钱存入银行的是他与副总经理两人。
D项中“几个”用于“学校的领导”之前,引起歧义,或指“几个学校",或指“几个领导"。
8.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正在会议室开会的班主任老师,有必要向他作点介绍,但介绍应尽可能简洁。
删除正确的一项是()你们的班主任①在会议室开会,那位②西装革履、③身高一米七左右、④戴眼镜、⑤留络腮胡子的⑥男教师就是。
A.①⑥B.②③
C.③⑥D.④⑤
解析:选C。
根据习惯,应是坐着开会,所以身高对识别人物没有意义,另外,“留络腮胡子”肯定是男教师,但男教师不一定都有络腮胡子,⑤比⑥更有区别意义。
9.下列句子中应该删除的有哪几处?选出正确的一组( )
(1)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①,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国庆节也显得特别热闹,到处张灯结彩,人来人往也特别多②。
(3)他曾经遭受③挨打挨骂,过着凄苦的生活。
(4)在这次音乐晚会上,我听到了国际水平的④演奏,并向为祖国⑤人民赢得声誉的钢琴家鼓掌致意。
(5)如何运用材料,可⑥是写作上的大事儿,不重视怎么行呢?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②③D.④⑤⑥
解析:选C。
①“革命家”是学习的“榜样",“的事迹”赘余,应删.②“人来人往”本来就形容人多,“也特别多"赘余,应删。
③“挨"就有“遭受”的意思,“遭受”赘余,应删。
④⑤“国际水平的”“祖国”都作定语,是不可缺少的。
⑥“可"是副词表示强调语气,作状语,不可缺少。
10.下面一句话中有四个加标号的“的”字,其中不.可删除的一个“的”字是( )
我国的①矿泉水的主要的②消费者是前来旅游的③港澳台的④同胞、华侨和外国人。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选C。
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
如果定语后不用“的",语意、语言结构没有变化就可以省略“的”,反之,则不能省略。
③处,“前来旅游的”本来是“同胞”的定语,如果省略了“的",就变成“港澳台"的谓语了。
连贯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的友谊,____________。
意志之坚强,品格之纯洁,律己之严格,判断之公正——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身上.
A.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
B.我对她的伟大的人格愈来愈感到钦佩
C.她的伟大的人格愈来愈使我感到钦佩
D.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使我感到钦佩
解析:选A。
从陈述对象要一致分析,可选A、B两项。
而“人格的伟大"结构跟“意志之坚强”一致,故A项正确.
2.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从下面四句中选出能与它衔接最恰当的一句( )
A.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解析:选B.本题题干中有两个问题,一是“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回答应该是“不能忽视”;另一问是“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回答应该是“要他们学好",正确的答案必须兼顾这两问。
再来看四个选项:A项的“这样做”表意不明,显然不能与题干相衔接。
C项作肯定回答,照应不了第一问。
D项作否定回答,又没顾上第二问。
只有B项,虽是囫囵回答,但却无懈可击.
3.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___________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____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D。
此题应结合语意和音韵考虑.题目所给出的两句话尽管不完整,但从其局部字数相等、句式对称等特征判断,这两句应是整句.整句除在字数、句式方面有要求外,还要求音韵和谐,而音韵
和谐常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音节协调,二是合辙押韵.以这样的标准来审视这两句,第一句,应填入“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这样,“置身山顶俯瞰”与“每逢深秋时节”均为六字,“槐榆丹枫”与之后的“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均为四字,前后不仅字数整齐,句式对称,而且“瞰”“览”押韵,语句畅通.第二句,若填入“白云缭绕,层林叠翠”,则全句的韵脚分别是“抱"“翠”“水”“茂",押韵不好;若填入“层林叠翠,白云缭绕”,韵脚则变为“抱"“绕”“水”“茂”,音韵和谐,表达流畅。
综上,可知D项正确。
4.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排序题是老生常谈的常规题型,但是以往较多的是考查记叙性、描写性语段.本题有所变化,选取了议论性语段,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排序题重在“序”,
常见的语句的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本段语句主要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的,即排列时注意句子内在的逻辑联系。
议论性语段排序首先明了讲述的内容,找到段落的主要观点,最好找到中心句。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个语段的中心句显然是③.
还要注意句子之间内容上的内在逻辑联系,正因为“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所以“……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还要关注一些关联词语,句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中“亦”表明句②在句⑤之后,加之⑤②都是引用的诗句,故这两个句子在一起。
句④为总结句,放在最后。
所以要把句子组成③①,⑤②,然后连成片,最后连缀成段。
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完成排序。
答案:③①⑤②④
5.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排序题的解题思路一般是首先确定首句,首句一般交代话题,或点明事件,人物背景等。
其次根据语言外部信息,诸如上下句首尾衔接语、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内部逻辑联系等分析,如果是
选择题可利用选项逐一排除,如果是自己排序可先分解归类,最后再根据内容综合考查,排定顺序.此段表达的是对美丽小城的描绘。
语段是按“来到小城—-城中的小河——小河中的情况——走出小城—-城外丘陵—-山丘脚下”这一顺序来描绘的。
答案:③①②④⑤⑥
6.分别填入下面两句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曾数十次拜谒孔子墓。
不管是阳光在他的墓前筛下一地的树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都会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马车的辚辚声和他的弟子们的琅琅诵书声.
(2)如果在一个春雨霏霏的夜晚,熄了灯,静静地听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那遥远的故事就会如苍茫的湖水扑面而来,你甚至会产生幻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对浪漫的蝴蝶,正自由地翻飞着,翻飞着……
①还是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抑或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
②还是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抑或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
③无涯的湖面灿烂成杂花竞开的草地,纷然的春雨化作飘飞的柳絮
④纷然的春雨化作飘飞的柳絮,无涯的湖面灿烂成杂花竞开的草地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B。
(1)应注意关联词“不管”“还是”“抑或”后的内容的顺序;(2)应注意先“春雨”后“湖面”的顺序。
7.选出上下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 )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②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劳作③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④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②④①③
解析:选C。
该语段阐明人类并未真正在保护动物.横线左边的句子有两个关键词语“玩弄于掌”“主宰命运”,其中“玩弄"明显带贬义,程度重,“主宰”显中性,程度轻.再看提供的四个短语可压缩为①兔子小鸡成玩物,②动物劳作,③老虎表演,④动物献身,明显可分为两类:①③与②④.据“玩弄"与“主宰”的先后顺序,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要求。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
圆的对白;___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B.②④③①⑤
C.⑤③①④②D.③①④⑤②
解析:选B。
该语段采用排比、比喻修辞,写出了语文的丰富多样。
抓住分号前的“想象"“目光”“感观"“对白”“意象”几个词语,联系供选句子中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一一对应,例如“戏剧”的特点就是舞台人物有大量的对白,由此可知①应填入第四处横线上。
依次类推,可确定B项正确。
得体
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
C.张楞与王玲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卖冰棒,老二拾破烂,老三满地爬。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匆匆跑来对母亲说:“火!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解析:选C。
A项,“遂”是文言单音词,夹杂在白话文中间,语体色彩不协调,可改为“就";B项,“从速交还"有命令口气,不符合“失物启事”的写作目的;D项,“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一般用在书面语,用在口语交谈中不妥。
2.下面句子中,用语不.够得体的一句是()
A.看到您老95岁高龄还这样硬朗,我们从心里高兴,祝您长命百岁.
B.今天是您的生日,妈妈,女儿祝您青春永驻,永远漂亮。
C.大家既然欢迎我表演一个节目,我就不怕献丑了,唱一支歌吧。
D.小芳,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振作精神,胜利终归是你的.
解析:选A。
A项,“长命百岁"含有再活5年的意思。
用于已95岁的高龄的老人身上,不得体。
3.下列句子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脱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解析:选D。
A项,“笑纳”是敬称;B项,“绵薄之力”是谦称;C项,“光临"是敬称.都不得体。
1.有个人在荒凉的野外赶路,他看见一个女人独自站在路旁,便问她:“你是谁?”她说:“我是真理。
"他又问道:“你为什么不住在那繁华热闹的城市,而住在这荒凉的野外呢?”她答道:“古
时候,谬误只在少数人那里,可是现在你无论到哪里都听到谬误。
”
从上面一则寓言故事中,你能得到怎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予以概括。
(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寓言的概括能力。
此类题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答案:当到处都充满谬误时,真理就无处存身了。
或: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或:在别人不肯到达的地方,你往往会有所发现。
(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2.在“世界读书日”里,某中学学生会为了提倡阅读国学经典,举办了国学经典《论语》读书报告会,请你为报告会确定一个主题,然后为主持人写则报告会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得体,有文采,不必写称呼语、问候语。
报告会主题10个字以内,报告会开场白40~60字)
(1)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
作答此类题目,应该紧扣题意,然后再联系题意去作答。
本题的主题就是经典《论语》,根据此主题写出开场白即可。
答案:(1)主题:品味经典,完善自我(或“品读《论语》,修身育德”)
(2)开场白:诵读经典,“学而时习之”,让我们生命不再单薄,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在和《论语》对话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传承文化。
3.将下列句子按最合理的顺序排列,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
看完极顶我们步行缓缓下山,沉醉在山谷之中。
________ 如果说刚才泰山是以拔地而起的气概来向人们讲解历史的沧桑,现在则以秀丽深幽的风光掩映着悠久的文明。
①万年古山自然有千年老树,名声最大的是迎客松和秦松.
②怪石也不时地或卧或立横出路旁。
好水好石又少不了精美的刻字来画龙点睛。
③泉水顺着山势随人而下,欢快地一跌再跌,形成一个瀑布,一条小溪,清亮地漫过石板,清音悦耳,水汽蒸腾。
④两边全是遮天的峰峦和翠绿的松柏。
⑤前者因其状如伸手迎客而得名,后者因秦王登山避雨于树下而得名。
⑥刚才泰山还把我们豪爽地托在云外,现在又温柔地揽在怀中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衔接点:④的“两边……”与⑥的“刚才……托在云外,现在又……揽在怀中了”和上文“下山”“山谷”衔接;③的“泉水……”与②的“怪石”和②中的“好水好石”呼应;①的“迎客松和秦松”与⑤的“前者……,后者……"呼应,并与下文的“以秀丽深幽的风光掩映着悠久的文明"照应。
答案:④⑥③②①⑤
4.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专为儿童改编的“绿色童谣”《新三字经》——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少有人唱,而恶搞流行歌曲、古诗词或经典儿歌的“灰色儿歌”传唱度却相当高。
如:“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最无奈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听扑通跳水声。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买了一包烟。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绿色童谣"的创作提两点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试题中给了学生答题信息“针对这种现象,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两点建议”,因此要分条回答.
答案:①内容上,贴近孩子的生活,走近孩子的心灵(少一点枯燥说教)。
②形式上,多一点诙谐幽默、天真烂漫.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来到村南,眼前展现出一条碧绿的南北大川,顺川向南远望,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川道中间是湍急流淌的河水,河水清澈见底
②川道东西两边山坡沟岔树木茂密,青翠欲滴,郁郁葱葱
③雨后艳阳高照,树木随高低起伏的山脊起伏,酷似汹涌的绿涛
④水流冲击顽石,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⑤川尽头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峰,那就是临城县一千四百多米高的三峰山
⑥河水两边的层层梯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耕地,田地里玉米穗昂首吐须,笑迎金秋
A.①④②③⑤⑥B.⑤②③①④⑥
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解析:选B。
解答本题的思路是:顺川向南远望——川尽头-—川道东西两边树木——雨后艳阳—-川道中间-—水流——河水两边。
沿着这个思路,很容易选出B项.
6.今年,山东省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旱。
为了控制和节约用水,
《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从1月1日起正式实施.学校将要举行节约用水动员大会,请你为本次大会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能力。
注意本题的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7.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言简明、连贯、得体,逻辑严密。
本刊自创刊并发行以来,一直深受不少莘莘学子的喜爱①。
许多读者来信赞扬说,你们②的报纸丰富了他们③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0年,我报将不孚众望④,继续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⑤,进一步提升报纸品位,替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⑥。
(1)序号:________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序号:________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序号:________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序号:________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衔接自然,语言简明、连贯、得体,逻辑严密”可以圈定词语使用不当包括以下方面:语法上、逻辑上、连贯上、得体上。
答案:(1)①“不少莘莘学子”中的“不少"删除;(2)②“你们”改为“我们”;(3)④“不孚众望"改为“不负众望";(4)⑥“替”改为“为”。
8.下面是一位母亲的“家庭教育观”。
请你写一段话给这位母亲,得体地告诉她她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
(不超过50字)你问我是怎么对孩子实行教育的,我的做法是:花钱,上重点学校;请老师辅导;还有在晚上做作业的时候盯着他,别让他走神;做完作业给他检查;有时候还给他默写单词,辅导他写作文,给他出算术题等等。
你对这位母亲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要点:(1)称呼(“阿姨"“伯母"等);(2)委婉、得体地表达这位母亲所理解的“家庭教
育”不正确;(3)分析“为什么”。
答案:阿姨,您是不是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孩子不是学习机器,应该享有正常人的生活。
9.2011年3月11日云南德宏州盈江县发生5。
8级地震,造成25万人遇难,34万人受灾。
县城教学楼被震裂,学校处于停课状态,1万多名学生受影响,各种救援正在进行。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以高三学子的身份对盈江县民族中学高三的学生说一段鼓舞士气的话.要求说话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
注意以下几点:(1)突出主题;(2)修辞手法的运用;(3)语言要连贯、得体,字数。
答案:你们要坚信,阴霾总会消失,风雨后有晴天。
困难是暂时的,别放弃,我们一起迎接高考。
盈江的明天靠你们.
10.现在,有些超市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且在醒目处贴有“每一个摄像头都是一双监视你的眼睛”“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样让人很不舒服的标语。
请你另拟一条提示语,既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又语言得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拟写的标语应该注意语言的场合,联系实际环境而运用。
超市中的标语主要是面对消费者,应该让消费者看着舒服,而不能让人看了之后有不舒服的感觉.
答案:每一个角落都在录像中,请您美美地微笑.
11.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给某著名作家写的一份预约函,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我社拟定于2011年5月4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青之旅”诗歌朗诵会。
诚请您担任评委,并恳请您务必在晚会结束后对我们的拙作给予点评。
请您提前安排好善后事宜,在家恭候我们的正式通知。
真诚欢迎您的惠顾。
(1)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因是预约函,“务必"是强求,不当.“拙作”是称自己作品的谦辞,和“我们的”重复.善后:①处理事务的后续问题,妥善处理事情发生后的遗留问题;②合理处理死者的安葬、死者家属的抚恤等工作。
和提前相矛盾。
“恭候”是谦敬失当。
“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答案:(1)“务必"删除;(2)“我们的拙作”改为“拙作";(3)“善后"改为“相关”或删除;(4)“恭候”改为“等候";(5)“惠顾”改为“光临”。
12.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