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压轴题易错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图像法压轴题易错题
一、题方法:图像法
1.从1907 年起,密立根就开始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C U (即图1 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G
的读数减小到零时加在电极K 、A 之间的反向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ν,由此算出普朗克常量h ,并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得出的h 相比较,以检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按照密立根的方法我们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了某金属的 C U ν-图像如图2 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4.27× 1014 Hz
B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5.50× 1014 Hz
C .该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
D .该图线的斜率为这种金属的逸出功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设金属的逸出功为0W ,截止频率为
c ν,因此0W h ν=;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 与遏止电压UC 的关系是k c E eU =,光电效应方程为0k E h W ν=-;联立两式可得:0C W h U e e
ν=-,因此图像的斜率为h e ,CD错误;当C 0U =可解得144.310c Hz νν==⨯,即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
Hz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认
为A 正确;B 错误.
考点:光电效应.
2.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它们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第2s 末甲、乙相遇
B .在第4s 末甲、乙相遇
C .在第2s 末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D .在第4s 末甲的加速度与乙的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v t -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在2s 末的位移
1112m 1m 2x =⨯⨯=,乙在2s 末的位移21 1.52m 2.5m 2
x +=⨯=,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由于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在第2s 末甲、乙没有相遇,故选项A 错误;
B 、同理可得甲在4s 末的位移3142m 4m 2
x =⨯⨯=,乙在4s 末的位移2124m 6m 2
x +=⨯=,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所以在第4s 末甲、乙没有相遇,故选项B 错误;
CD 、v t -图象中,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04s -内甲的加速度为22120m/s 0.5m/s 4v a t ∆-===∆,乙的加速度为22221m/s 0.25m/s 4
v a t ∆-===∆,故选项C 正确,D 错误。
3.两个质点A 、B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对A 、B 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
B 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 、B 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 .在03t t =时刻,A 、B 相距最远
C .在05t t =时刻,A 、B 相距最远
D .在06t t =时刻,A 、B 相遇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v t -图像可知,加速时A 、
B 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0:1,减速时A 、B 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故 A 错误;
BC 、由A 、B 的运动关系可知,当A 、B 速度相同时,A 、B 间的距离最大,故B 、C 错误; D 、由题意可知A 、B 是从同一位置同时开始运动的,由速度一时间图像可以算出运动位移,可知06t 时刻,A 、B 的位移003A B x x v t ==,因此在此时刻A 、B 相遇,故 D 正确. 故选D
4.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火箭在23~t t 时间内向下运动
B .火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v 1t 1
C .火箭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2
v D .火箭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3
v t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在23~t t 时间内火箭的速度为正值,仍在上升,故A 错误;
B .由图看出,在30~t 时间内火箭的速度都是正值,说明火箭一直在上升,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大小等于火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由数学知识得:火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12211111222
v v v t h v t t +=
++,213v v =, 解得114h v t =,故B 正确; C .火箭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1433
h v v t =
=, 故C 错误; D .由图看出,在23~t t 时间内图线的斜率最大,则火箭的加速度最大,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21
v v a t t ∆==∆,
故D 错误。
5.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0t =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50m 处,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
B .在第20s 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 .第30s 末,甲、乙两车相距100m
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图象可知: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图象一直在时间轴的上方,一直沿正向运动,没有反向,故A 错误;
B .在第20s 末,甲车的加速度为
2020m/s 1m/s 3010
v a t ∆-=
==-∆-甲, 大小为21m/s ;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22202m/s m/s 303
v a t ∆===∆乙, 所以加速大小不相等,故B 错误;
C .在第30s 末,甲的位移为
10+3020m 400m 2
x =
⨯=甲, 乙的位移为 12030m 300m 2
x =
⨯⨯=乙, 所以甲乙两车相距 400m 300m 50m 50m s =--=,
故C 错误;
D .刚开始乙在甲的前面50m 处,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甲可以追上乙,然后甲在乙的前面,到30s 末,甲停止运动,甲在乙的前面50m 处,此时乙以2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所以再经过2.5s 乙追上甲,故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
次,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需要掌握三点,一、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看运动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只要考虑速度的正负是否发生变化,二、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方向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方向位移。
6.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在相同的光滑水平地面上,分别在水平力F1、F2的作用下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同时运动,其υ-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6s,F1先减小后不变,F2一直增大
B.0~6s内两者在前进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一定大于4m
C.在0~2s内,甲的加速度始终大于乙的加速度
D.4s末甲、乙两物体动能相同,由此可知F1=F2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υ-t图象可知,对甲物体,在0~2 s内,甲物体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则加速度逐渐减小,则F1逐渐减小,2~6s内,速度保持不变,F1为零,对于乙物体,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保持不变,则F2保持不变,故A错误;
B、0~6 s内,当两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大,此时乙的位移为
1
448
2
x m m
乙
=⨯⨯=,甲
的位移为
1
242412
2
x m m
⨯+⨯⨯=
甲
>,则两者的最大距离大于4m,故B正确;
C、由υ-t图象可知,在0~2s内,t=0时,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此后,甲的斜率逐渐减小到零,乙图线的斜率保持不变,故甲的加速度先大于乙的加速度,后小于乙的加速度,故C错误;
D、4s末甲、乙两物体动能相同,但甲乙图线的斜率不同,故F1不等于F2,故D错误。
7.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 v-t 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 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5m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根据位移关系分析两车位置关系.可结合几何知识分析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并求出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
【详解】
A. 根据“面积”大小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1s到3s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所以两车在t=1s时也并排行驶,故A错误;
B. 由图象可知,甲的加速度a甲=△v甲/△t甲=20/2=10m/s2;乙的加速度a乙=△v乙/△t乙
=(20−10)/2=5m/s2;0至1s,甲的位移x甲=1
2
a甲t2=
1
2
×10×12=5m,乙的位移x乙=v0t+
1
2
a
乙t2=10×1+
1
2
×5×12=12.5m,△x=x乙−x甲=12.5−5=7.5m,即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
7.5m,故B正确;
C.1s末甲车的速度为:v=a甲t=10×1=10m/s,乙车的速度v′=10+5×1=15m/s;1−2s时,
甲的位移x1=10×1+1
2
×10×12=15m;乙的位移x2=15×1+
1
2
×5×1=17.5m;在1s时两车
并联,故2s时两车相距2.5m,且乙在甲车的前面,故C错误;
D. 1s末甲车的速度为:v=a甲t=10×1=10m/s,1到3s甲车的位移为:x=vt+1
2
a甲
t2=10×2+1
2
×10×22=40m,即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
40m,故D错误。
故选:B
8.一物块在空中某位置从静止开始沿直线下落,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物块
A .第一个t 0时间内的位移等于第二个t 0时间内的位移
B .第一个t 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二个t 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 .第一个t 0时间内重力的冲量等于第二个t 0时间内重力的冲量
D .第一个t 0时间内合外力的功大小等于第二个t 0时间内合外力的功大小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块的位移;则物块第一个t 0时间内的位移小于第二个t 0时间内位移.据x v t
=得,物块第一个t 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第二个t 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AB 两项错误.
C .冲量I mgt =,可知第一个t 0时间内重力的冲量等于第二个t 0时间内重力的冲量.故C 项正确.
D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动能的改变量.由图知,第一个t 0时间内动能的变化量大小等于第二个t 0时间内动能的变化量大小,则第一个t 0时间内合外力的功大小等于第二个t 0时间内合外力的功大小.故D 项正确.
9.2017年4月23日,青岛快乐运动秀之遥控车漂移激情挑战,挑战赛中若ab 两个遥控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车启动时,a 车在其前方2m 处
B .运动过程中,b 车落后a 车的最大距离为4m
C .b 车启动3s 后正好追上a 车
D .b 车超过a 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
【答案】CD
【解析】
【详解】
A 、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b 在2t s =时启动,此时a 的位移
为12112x m m =⨯⨯=,即a 车在b 前方1m 处,故选项A 错误; B 、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最大距离为:11(13)1?11 1.522
max s m m m =⨯⨯-⨯⨯=+,选项B 正确; C 、由于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车才相遇,由图可知,b 车启动3s 后位移132m 4m 2b x +=
⨯=,a 的位移531m 4m 2a x +=⨯=,故选项C 正确; D 、b 车超过a 车后,由于b 的速度大,所以不可能再相遇,选项D 正确.
【点睛】
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结合初始条件进行分析处理.
10.有四个物体A 、B 、C 、D,物体A 、B 运动的x-t 图像如图甲所示;物体C 、D 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 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物体A 和
B 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在0~3s 的时间内,物体A 、B 的间距逐渐增大
C .t =3s 时,物体C 、
D 的速度相同
D .在0~3s 的时间内,物体C 与D 的间距逐渐减小
【答案】BC
【解析】
【分析】
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等于速度;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速度时间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交点表示速度相等,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C 、D 间距离的变化.
【详解】
A .由甲图看出:物体A 和
B 位移时间图+象都是倾斜的直线,斜率不变,速度不变,说明物体A 和B 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
B .A 图线的斜率大于B 图线的斜率,A 的速度比B 的大,则知在0~3s 的时间内,A 在B 的前方,两者间距逐渐增大,故B 正确;
C .t =3s 时,物体C 、
D 的图线相交,两者速度相同,故C 正确;
D .由乙图看出:0-3s 内,D 的速度比C 的大,C 、D 是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运动的,所以D 在C 的前方,两者间距增大.故D 错误。
【点睛】
对于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要从图象的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抓住斜率、面积、交点等数学意义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