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价值探讨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人文关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SAS、SDS评分。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情绪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5.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
结论:在恶性肿瘤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体验感,建议推广。
关键词:人文关怀;恶性肿瘤;应用效果恶性肿瘤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若不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易加重患者病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同时,患者对恶性肿瘤的了解不全面,易产生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为此,本文将分析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
其中实验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36~75岁,平均(57.24±4.27)岁;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35~75岁,平均(57.56±4.04)岁。
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告知患者及家属入院的相关注意事项,安排并指导患者完成相关检查。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解决患者的的合理诉求。
综合每一位患者的年龄、职业、性格等基本资料,针对性分析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情绪疏导方式。
协同患者家属关心和照顾患者,帮助患者梳理治疗信心,积极面对疾病治疗。
(2)健康教育:恶性肿瘤病情严重且复杂,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为此,护理人员应组织患者开展恶性肿瘤疾病知识、治疗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期间问题的处理方法等教育,讲述类似病例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和恢复状况,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提升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恶性肿瘤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的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传统的医疗模式注重疾病的治疗和控制,但缺乏对患者的心理和人文关怀。
针对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是一种综合的、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它的核心是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提供温暖、关怀和安慰。
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人文关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和研究。
人文关怀可以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
面对恶性肿瘤的折磨,患者往往感到无望和绝望,这会影响他们对治疗的积极性和疾病的预后。
人文关怀通过倾听和理解,帮助患者释放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康复培训、互助小组和家庭支持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指导。
人文关怀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每个病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喜好,人文关怀能够根据病人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舒适和有尊严的护理服务。
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可以关注患者的饮食和口腔护理,为他们提供美味的食物和消除口腔不适;注重肌肤护理,保持皮肤的健康和舒适;提供护理用品和康复设备,帮助病人照顾自己和恢复功能等。
这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增强他们对抗疾病的能力。
人文关怀还可以促进患者的社交和情感支持。
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人文关怀可以通过组织康复活动、社交聚会和互助小组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寻求情感支持。
恶性肿瘤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困扰,还给他们的家庭和朋友造成了负担。
人文关怀可以支持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支持,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人文关怀还可以帮助病人面对死亡和临终关怀。
恶性肿瘤往往具有高度的致死率,不少病人面临着生命的终结和死亡的威胁。
人文关怀可以提供临终关怀和善终护理,帮助病人在最后的日子里感受到关怀和尊严。
通过提供舒适的环境、专业的疼痛控制、精神上的支持和家庭陪伴等方式,让病人能够安详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引言:恶性肿瘤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对其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在恶性肿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已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社会支持、心理护理和病人满意度等方面对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社会支持的应用效果恶性肿瘤患者常常面临着身体上的困扰和社会功能的下降,而社会支持可以提供给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对恶性肿瘤患者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增加自尊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支持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痛苦,促进康复和治疗的效果。
因此,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通过提供社会支持,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人文关怀通过开展心理护理活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心理护理活动包括心理疏导、情感支持、认知干预等,可以帮助患者重构积极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后焦虑和抑郁指数显著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因此,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通过心理护理的应用,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效果。
三、病人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恶性肿瘤患者需要面对长时间的治疗和疼痛,而人文关怀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并给予患者真诚的关心和理解。
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人文关怀后,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明显提高,并且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有所增加。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也可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因此,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通过提高病人满意度,对整体护理效果产生积极作用。
结论: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社会支持、心理护理和病人满意度的提高。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文关怀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情感沟通、人际关系等方式为病人提供心
理安慰、社会支持和文化关怀等非技术性的服务,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而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人文关怀不仅是一种表面的表示,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因素,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文关怀可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
恶性肿瘤的治疗会带来病人的身心上的巨
大压力和折磨,让病人感到恐惧、孤独和无助。
而患有统一症状的病人互相支持和理解,
在病情和治疗的经验上交流,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细心呵护也会让病人
感到温暖和安慰,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状态。
其次,人文关怀可以激励病人积极面对疾病。
恶性肿瘤的治疗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对病人的毅力和勇气提出了高要求。
而医护人员的关怀和支持可以激励病人积极面对疾病,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决心,在治疗过程中更加努力和坚持。
再次,人文关怀可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病人不仅仅需要医学上的治疗和技
术支持,更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
而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可以让病人感到被重视和被
关心,从而增强他们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医护人员应该充分
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交流和支持,为病人提供更加
全面的护理服务。
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医疗过程的技术性也将得到更好的发挥,提高治
疗的效果和疗效,为病人带来更多的健康和福祉。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其治疗过程不仅需要医学手段,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提供全方位的人文关怀。
本文就在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问题恶性肿瘤病人其实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心理问题,比如恐惧、焦虑、抑郁和自卑等,这也对治疗和康复过程构成很大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尽可能提供人文关怀,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士气。
对于这些问题,医护人员首先要进行沟通和倾听。
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随时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病情反应,并积极追求与病人做心理沟通。
医护人员也可以借鉴一些专业的心理疏导方法,比如主动倾听、积极反馈、联合干预、灵活处理、行为治疗等,以缓解病人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应对疾病的能力。
二、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关注和照顾在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除了治疗方案外,人文关怀的应用更重要的是照顾患者,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关注。
医护人员应该注意病人的饮食、睡眠、隐私、安全和尊重病人的意愿等方面,考虑到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和体验,给予温暖和关爱。
在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来体现人文关怀,比如患者日常的口腔护理,安排床位的舒适性,以及在病人的身体很虚弱时提出一些易于实现的建议和帮助来增强病人的自信。
通过这些基础性的人文关怀,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和精神,促进疾病的康复。
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除了考虑到生活质量和病情的治疗外,还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一般认为,在医疗过程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和病人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病人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医生信任。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理应是医护人员关心病人的尊严和权益,及时与病人沟通,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求,也要给予病人应有的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
在病人的恢复过程中,医生的态度对病人的情绪和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传统护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患者需求。
如何将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运用到临床护理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人文关怀更是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人文关怀进行分析,并运用于恶性肿瘤患者,以促进护理人文关怀事业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人文关怀;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引言人文关怀是对恶性肿瘤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前面支持与照护,其目的是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增加其舒适感,疏导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等,是护士将所学人文社会学知识内化后,自觉给患者以同情、理解、关爱和生命的尊重,以体现护理专业的核心价值。
我国的人文关怀事业发展历史悠久,“无恒德者,不可以为医”充分说明了我国传统医学非常重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强调病人是行医之本,一切医疗活动以病人为中心。
1人文关怀护理的定义人文关怀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人道主义精神对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与照护。
其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把对病人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尽可能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精神方面的需求是人文关怀的实质所在。
而肿瘤患者护理人文关怀的目标是以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帮助病人面对现实、增强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2肿瘤患者的护理需求2.1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护理肿瘤不断生长以及多处转移所带来的疼痛。
医务人员不仅仅是通过药物缓解患者疼痛,同时应给于心理护理。
从医学的角度说明良好的心态在癌痛治疗中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不断良性暗示,引导病人摆脱疼痛意境或淡化疼痛意念,分三期对疾病的注意力。
2.2针对放疗的护理因放疗的疗程过长,加之大多数患者缺乏有关放疗方面的知识。
所以,护士的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而且良好的服务态度,沉着冷静专业护理行为有助于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研究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6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施以常规恶性肿瘤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人文关怀,通过调查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及填写焦虑自量评表(SAS),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满意度及焦虑度的差异表现,以确定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焦虑程度普遍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人文关怀对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具有明显作用。
且人文关怀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很大的益处。
关键词:人文关怀; 恶性肿瘤; 护理; 焦虑; 化疗; 依从性;当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后,患者一方面是承受着病痛的折磨、降低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受到在心理上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支配。
这些均是影响到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对恶性肿瘤患者积极施治的同时,也要注意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增强治疗效果。
人们习惯将恶性肿瘤成为癌症,病因主要为细胞异常增殖造成,随着人们年龄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增加。
病情严重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甚至出现病情急剧恶化产生死亡。
同时,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后,绝大多数患者会产生负面情绪,加之放化疗治疗时带来严重副作用,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并降低生活质量,甚至让部分患者丧失活下去的信心。
人文关怀建立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基础上,恶性肿瘤患者护理时采取人文关怀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提升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
文中主要探讨恶性肿瘤护理中采取人文关怀的临床效果,总结归纳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9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包括29例男性患者和33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38~55岁。
62例患者中包括19例胃癌患者、15例肝癌患者、16例宫颈癌患者、12例乳腺癌患者。
浅析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作用
浅析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本文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3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与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恶性肿瘤患者护理效果,评估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情况。
结果:在给予患者护理措施之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情况,组间评分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感,缓解的患者焦虑与抑郁不良情绪,在临床治疗当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文关怀;恶性肿瘤;护理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方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3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与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对照组包含男28例,女25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79岁,平均年龄为(54.93±2.03)岁;观察组包含男29例,女24例,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53.93±2.93)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根据常规护理流程与方法为患者进行护理,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1.2.2观察组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措施。
心理干预。
建立专业心理辅导团队,加强同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患者与家属正确看待疾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内容,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详细介绍所需用药与检查设备,消除患者疑虑,从而更加积极配合接受治疗。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进行实验研究在恶性肿瘤病人入院治疗护理期间加入人文关怀的内容是否有意义。
方法实验对象选自我院肿瘤科的48名恶性肿瘤患者,并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有24人,按照科室常规治疗和护理进行即可;另一组是实验组有24人,在常规护理中加入人文关怀的护理内容。
在实验期间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患的焦虑(SAS)、抑郁(SDS)情绪的变化以及病患对护理内容的满意度。
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的恶性肿瘤病患在接受了人文关怀之后,SAS、SDS评分表的指数有很明显的好转和改善,且与对照组病患的评分结果差异很大(P<0.05);调研了两组实验对象对护理内容的满意度发现,实验组病患的满意度是95.83%,远高于对照组病患的70.83%,相比之下差距明显且P<0.05。
结论人文关怀应用在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中时,是能够明显改善他们的焦虑、抑郁的消极状态的,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还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文关怀;恶性肿瘤;护理;应用虽然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让人们能克服很多疾病,但是恶性肿瘤仍然是目前无法攻克的难点,面对无法治愈的疾病,往往会导致患病的人们逐渐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对于疾病的治疗时极为不利的。
而且根据研究数据发现[1,2],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患病人群的年龄也在趋于年轻化,亟需引起重视。
本文通过进行实验研究在恶性肿瘤病人入院治疗护理期间加入人文关怀的内容是否有意义,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实验对象选自我院肿瘤科的48名恶性肿瘤患者,并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有24人,而另一组是实验组有24人,具体基础资料见表1,并根据以下实验标准进行筛选实验对象:①实验对象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③排除同时还患有其他重症的病患作为实验对象;④病患与其家属同意签署实验进行同意书且病患本人能够无障碍与人进行沟通交流。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K e y w o r d s l H u m a n i s t i c C a r e ; M l a i g n a n t T u m o r ; N u r s e
Fi r s t - a u t ho r ’ S a d dr e s s :The Pe o pl e ’ S Ho s p i t a l o f Me i s h a n, M e i s h a n 6 2 0 0 1 0。 Chi n a
C h i n e s e a n d F o r e i g n Me d i c a l Re s e a r c h,2 0 1 3,1 1 ( 6 ) : 8 0 - 8 1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h u m a n i s t i c c a r e o n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c a r e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 Me t h o d s : 2 3 6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a l i g n a n t t u mo r s a s r e s e a r c h s u b j e c t s ,f r o m O c t o b e r 2 0 1 0 t o J u n e 2 0 1 2 ,d i v i d e d t h e m i n t o t h e c o n t r o l a n d s t u d y g r o u p ,e a c h o n e w i t h 1 1 8 c a s e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引言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除了医学护理外,人文关怀对于病人的康复和心理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人文关怀对患者的积极作用,为提高肿瘤病人护理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与生理需求恶性肿瘤病人面对生死考验,心理上常伴有恐惧、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甚至会产生厌世情绪。
长期的治疗过程会给病人身体带来极大的消耗,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恶性肿瘤病人来说,除了医学上的治疗外,精神上的支持和关怀同样重要。
二、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作用1. 提供心理支持恶性肿瘤病人面对病魔的折磨和未知的未来,常需要得到他人的关怀和支持。
护士可以通过倾听病人的抱怨与诉说、适时的鼓励与安慰,帮助病人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适当的心理抚慰和情感交流也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焦虑和沮丧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2. 关注病人的实际需求除了医学上的治疗,恶性肿瘤病人还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的细致照料。
帮助病人进行体位调整,协助排泄、沐浴和更衣等日常护理工作;鼓励病人适量的运动和康复训练,提高身体素质;给予病人营养科学的饮食指导,促进身体的康复等。
3. 建立亲和的人际关系护理工作不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情感。
护士需要与病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归属感。
通过与病人的互动,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病人的需求和痛苦,有针对性地提供照顾和帮助。
4. 提供恰当的信息支持对于恶性肿瘤患者,他们需要明确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以便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病人解答疑惑,提供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信息支持,指导病人积极应对疾病。
三、结合人文关怀提高恶性肿瘤病人护理的质量1. 专业培训在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中,应充分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心理支持能力。
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目的观察人文关怀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实际效果。
方法选取来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中加入人文关怀,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
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焦慮评分为43.9±4.3分要显著小于对照组的70.4±5.2分,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抑郁评分为43.9±4.2分要显著小于对照组的76.3±4.9分。
结论人文关怀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
标签:人文关怀;恶性肿瘤;护理;实际效果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且患者的年龄也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由于恶性肿瘤致死率高,预后差等原因导致恶性肿瘤的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反过来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疾患的转归[1]。
近些年来,人文关怀的理念逐步在临床护理中被推广,为了观察人文关怀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实际效果,笔者特进行本次实验,现将相关实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为16例,女性1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5±3.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15例,女性为1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1±4.2)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大小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患者的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沟通障碍。
排除标准:排除尚未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意识障碍;排除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排除具有精神疾患史的患者。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其重要性和作用。
人文关怀对恶性肿瘤患者至关重要,可以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具体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提升医护人员服务水平。
结论指出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效果,展望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本文旨在为恶性肿瘤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恶性肿瘤,人文关怀,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康复,心理健康,医护人员,服务水平,重要性,应用效果,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一种具有高度危害性和高度恶性的肿瘤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引起我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尽管目前治疗手段不断提升,但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身体疼痛、精神痛苦、生活困扰等种种问题,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身心压力和困扰。
在此背景下,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全面需求,通过温暖、关爱和尊重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精神护理和心理支持。
人文关怀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升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
本文将深入分析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恶性肿瘤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在恶性肿瘤护理过程中,除了医疗治疗外,人文关怀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人文关怀的身心健康状态更加稳定,康复速度也更快。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恶性肿瘤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患者在经历医疗治疗的同时,还经常面临生命和身体的巨大挑战,这时候,人文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意义和实践。
1.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质和长期病痛的煎熬,他们的心理状态往往比较脆弱,容易出现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心理沟通和关怀,不仅要关注病情,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和压力,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2.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会出现丧失信心和勇气的情况。
这时候,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思想疏导,加强对患者的关怀和鼓励,让他们时刻充满信心和勇气,克服疾病的困难。
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许多疾病常常会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如:痛苦、恶心、呕吐等。
因此,关注患者的饮食、生活和康复情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痛苦,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很有帮助。
二、人文关怀实践1.加强沟通与交流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主动与患者沟通,让患者感受到关切和关心。
在患者发生突发情况时,应该很快就能到达病房,及时为患者提供完整的医护服务,并随时发出联合供应和紧急救援请求。
2.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和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和咨询,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消除抑郁。
3.疼痛管理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会出现疼痛的现象,护理人员可以对生理和心理疼痛同时进行处理:在医疗方面,适当使用镇痛药物,属性强度逐步递增,直到获得良好效果为止。
在心理上,询问患者的痛苦程度,温柔的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放松和缓解疼痛。
4.关注患者的营养和饮食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身体虚弱,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营养问题。
此时,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饮食和营养,帮助患者按时按量进食,并根据病情或医生的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调理方案,促进患者在治疗中快速康复。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病人开始向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且有较高的死亡率,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治疗效果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各种负面情绪,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加入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更好地增进护理效果[1],有助于患者病情的转变。
本文就恶性肿瘤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进行了临床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130例,包括乳腺癌23例、肺癌20例、胃癌24例、结肠癌15例、直肠癌18例、宫颈癌7例、鼻咽癌4例、肝癌10例、白血病4例、其他癌症5例。
将130例患者随机平均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年龄22~75岁,平均(44.5±5.2)岁。
观察组65例,男31例,女34例;年龄21~77岁,平均(46.5±7.2)岁。
两组对于本研究都有所了解并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不存在交流障碍,均没有精神疾病等,并都能够在治疗中积极配合完成护理工作。
两组年龄、病情、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流程。
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加入人文关怀护理,即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心理和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指导[2],从而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详细护理程序:①饮食护理:患者的饮食要确保科学、合理,做到营养搭配合理。
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烦躁的心理情绪,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准备高维生素和高蛋白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患者不应该暴饮暴食,保证日常的营养均衡即可。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6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7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47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接受人文关怀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能提高患者护理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人文关怀;恶性肿瘤;护理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humanistic care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isthe 94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une 2014 to March 2016 in our hospital,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including 47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a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47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umanistic care. Resultsthe body function,physiological function,psychologic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humanistic care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can improve the nursing effect of patients,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s remarkable.Key words:humanistic care;malignant tumor;nursing恶性肿瘤死亡率极高,生存率较低,几乎所有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时存在沉重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疾病恢复[1]。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362019.12护理经验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高蓓蓓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安徽省滁州市 239001【摘 要】目的:针对人文关怀于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以明确其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抽取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研究对象选取完成后,根据就诊顺序来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均为35例,针对于参照组的患者,选择使用了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针对于研究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了人文关怀。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在护理完成后,研究组患者的SAS 评分为(46.35±3.27)分,SDS 评分为(50.34±4.26)分,和参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在研究中得知,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为96.1%,而参照组好了满意度更低,为80.0%,P<0.05。
结论: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结合使用人文关怀,能够取得更佳的效果,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在临床中,有着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人文关怀;恶性肿瘤;应用效果在确认恶性肿瘤后,患者在心理上往往会场所各种负面情绪,而在治疗过程中,放疗、化疗等通常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这就将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使其遭受到严重的痛苦,这不但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使得患者的生活信心大大下降。
作为一种立足于患者需求的护理观念,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的过程中1.4 数据统计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t 、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2.1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0%,对照组为82.0%,P<0.05,详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5.0%,观察组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206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日常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日常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一个周期(7天)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由于护理模式不同,使得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后所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在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获得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关键词:人文关怀;恶性肿瘤护理;应用效果恶性肿瘤在医学上又被称为癌症,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生长的增殖机制失常,再加上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病几率在逐年上升。
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不但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还会侵蚀他们的身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1]。
此外,恶性肿瘤在发作阶段,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病情的折磨使得他们出现许多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念头。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需要在日常的治疗和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与信心,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基于此,本文以206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将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206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3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为59例,女性患者为44例,年龄22-74岁;骨肿瘤65例;肺癌12例、胃癌14例、食管癌12例。
探讨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探讨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文关怀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经诊断确为恶性肿瘤的50例患者为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均2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躯体运动、环境适应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不仅能提升生活质量评分,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预后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文关怀;恶性肿瘤护理;应用效果;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各种影响因素的制约下,造成恶行肿瘤的患病人数逐年上涨,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通常肿瘤患者都要采用长时间化疗或放疗,患者在疾病折磨及医疗负重双重压力下,无法避免产生一些负面心理情绪,自身治疗依从性无法提升,从而影响后续的治疗流程。
所以在治疗肿瘤患者时,选用相应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1]。
故此,本文对5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人文关怀护理的实践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经诊断确为恶性肿瘤的50例患者为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均25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60-80岁,平均(70.5±2.5)岁;研究组男16例,女9例;年龄58-79岁,平均(70.2±2.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方法,操作内容如下:(1)完善医疗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意度,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胡娇.静脉滴注甘露醇所致疼痛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165. [2]王静.静脉滴注甘露醇致局部疼痛的原因及防护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3,
(16):41. [3]屈晓萍.静滴甘露醇溶液时所致疼痛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82·
世界中医药 2015 年 11 月 第 10 卷
观察组 50 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
满意”的例数分别为 24 例、23 例、3 例、0 例,总满意率为 94%,与对照组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摘 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56 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28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①观察组满意度为 96.43%,对照组为 78.5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率为 3.57%,对照组为 21.43%,对比有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后,有利于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准:经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满意度,评估内容包括护理人员专业程度、护 士主动性、对护士信任度等,总分为 100 分。满意:≥80 分;较满意:60-79 分; 不满意:≤59 分。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利用 X2 检验,P<0.05 表明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满意 19 例,较满意 8 例,不满意 1 例,总满意度为 96.43%。对照 组中,满意 12 例,较满意 10 例,不满意 6 例,总满意度为 78.57%。观察组满意度 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中,切口疼痛 1 例,发生率为 3.57%。对照组中,切口疼痛 3 例,切口 出血 1 例,胆瘘 2 例,发生率为 21.4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的针对性较强,能够为患者提供优 质的护理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可以转变传统常规护理理念与模 式,促使患者需求得以满足,实现医疗保健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提升医院的护理 服务质量[1]。在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了解更多 新的护理知识,提高自身护理技巧[2]。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并 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这种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 好,可以取得更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钱林芝.循证护理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 南,2011,09(15):313-314. [2]王书霞,刘桥.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 用医药,2014,09(06):202-203.
【关键词】循证护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1-0282-01
本文主要分析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 2013 年 9 月-2015 年 3 月收治的 56 例病例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 56 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28 例。对照 组中,男性 16 例,女性 12 例,年龄 32-76 岁,平均(46.11±5.91)岁;胆囊息肉 8 例、慢性胆囊炎 11 例、胆囊结石 9 例。实验组中,男性 17 例,女性 11 例,年龄 31-76 岁,平均(46.54±5.24)岁;胆囊息肉 7 例、慢性胆囊炎 10 例、胆囊结石 11 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指导 其饮食。确保病房内的干净与整洁,对温度、湿度进行控制,提高病房的舒适度。 观察组:循证护理。①术前护理。在手术实施前,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常规消 毒工作,除此之外,还需控制室内温度,约 23℃即可,空气湿度约为 55%。做好 腹腔镜准备工作,对机器电源进行检查,主要包括吸引器、电凝器、气腹机、显 示器等,处于随时备用状态。②心理护理。患者因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易产生 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告知患者治疗期间的 注意事项,并讲述手术治疗的目的与可能取得的效果,便于患者对疾病治疗充满 信心。③术后病情观察护理。主要观察指标有脉搏、呼吸、血压等,直至患者病 情处于稳定状态。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若患者痰液比较浓稠,难以咳出,则 需实施雾化吸入,将痰液稀释。对引流袋进行检查,并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了 解引流液性质,帮助患者翻身,术后第 2 天,可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若患者不存 在恶心症状,则可食用流食,随后根据患者病情,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④并发 症护理。疼痛可给予镇痛剂缓解,高血压予降压药物治疗,指导患者排尿。若患 者发热,可考虑是否有感染症状,并告知临床医师检查,针对有明显腹痛的患者, 要通知临床医师采取措施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护理满意度评价
痛感后才采取措施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这种处理方式不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
的满意度,且容易引起医疗纠纷。本院着眼于甘露醇引发疼痛的原因,采取了一系
列预防性护理措施,如谨慎选择静脉穿刺滴注、对穿刺部位和滴注药物适当增温、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等,通过这些预防性措施,患者的 VAS 评分明显低于行常规
护理的患者,且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达 94%。由此可见,给予静脉滴注甘露醇的患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24(48%)
23(46%)
3(6%)
0(0%)
47(94%)
对照组 16(32%)
20(40%)
9(18%)
5(10%)
36(72%)
8.576
P
<0.05
3 讨论
甘露醇通过静脉滴注渗入机体后,通过迅速提升血浆渗透压促使机体组织脱水,
但渗透压的升高可引发疼痛、静脉炎等并发症[5]。临床治疗中,往往在患者出现疼
2013,11(17):301. [4]王琦.金黄散外敷对预防静脉滴注甘露醇所致疼痛及静脉炎的影响[J].护理实
践与研究,2012,9(19):125. [5]葛志红.缓解静脉用药所致疼痛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6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循证护理的运用效果观察
尹世萍 戚雅敏 季晓云 蒋健骏 张竹筠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上海 2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