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铁及其化合物
1.X、Y、Z、W 为四种常见元素,其中 X、Y、Z 为短周期元素。

ZX4分子是由粗Z提纯Z的中间产物,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的最强酸,Y的离子在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其氧化物有两性且可用于制造一种极有前途的高温材料,Z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其单质是制取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要原料,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且W 的常见化合价有+3、+2,WX3的稀溶液呈黄色,回答下列问题:
(1)X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其简单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X的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的氧化物在通讯领域用来作_______________。

锗与Z是同一主族元素,它可用来制造半导体晶体管。

研究表明:有机锗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锗不与 NaOH溶液反应但在有H2O2存在时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锗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OH)2在空气中不稳定,极易被氧化,由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灼烧W(OH)2固体得到
___________。

【答案】第三周期ⅦA族光导纤维 Ge + 2H2O2 +
2NaOH = Na2GeO3 + 3H2O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Fe2O3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的性质及用途等信息分析元素的种类;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确定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的现象书写反应方程式,及用相关化学用语表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详解】
Z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其单质是制取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要原料,则Z为硅;ZX4分子是由粗Z提纯Z的中间产物,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的最强酸,则X 为氯;Y的离子在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其氧化物有两性且可用于制造一种极有前途的高温材料,则Y为铝;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且W的常见化合价有+3、+2,WX3的稀溶液呈黄色,则W为铁;
(1)X为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ⅦA族;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2)Z为硅,二氧化硅在通讯领域用作光导纤维;根据题干信息知锗NaOH溶液在有H2O2存在时反应生成锗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Ge + 2H2O2 + 2NaOH = Na2GeO3 + 3H2O;(3)反应现象知该反应为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 + O2 + 2H2O = 4Fe(OH)3,Fe(OH)3不稳定,灼烧分解得到固体Fe2O3。

2.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可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并得到副产物ZnO。

制备流程如图所示:(已知ZnO能溶于强碱)
已知:Zn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溶液处理废旧镀锌铁皮的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去除油污
B 溶解镀锌层
C 去除铁锈
D 钝化铁皮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为制得ZnO,后续操作步骤是抽滤______。

(3)加适量H2O2 目的是________ 溶液B制得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须持续通入N2,其原因是_____。

(4)副产物ZnO常用于制备锌单质。

我国早有炼锌技术的记载,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升炼倭铅”的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

”该炼锌工艺过程涉及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5)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

若需配制浓度为0.01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50 mL,应准确称取________g K2Cr2O7[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M r(K2Cr2O7)=294]。

配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中用不到的有________(填编号)。

①电子天平②烧杯③量筒④玻璃棒⑤250 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移液管(6)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AB 洗涤、灼烧将部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防止Fe2+被氧化 ZnCO3+
2C 高温
Zn+3CO↑ 0.7350 ③⑦偏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A.氢氧化钠溶液与油污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具有去除油污作用,A符合题意;B.根据Zn及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化合物的性质相似,Zn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起到溶解镀锌层,B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铁不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不能钝化铁皮,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B;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抽滤就可以得到氢氧化锌沉淀,洗涤除去附着的
离子,高温灼烧氢氧化锌分解得到ZnO;
(3)Fe3O4中有+3价铁,因此加适量H2O2目的是将部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将亚铁离子和铁离子达到Fe3O4中+2价铁与+3价铁的比例关系,持续通入N2,主要防止Fe2+被氧化;故答案为:将部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防止Fe2+被氧化;
(4)该炼锌工艺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煤炭饼和炉甘石(碳酸锌),得到的物质是倭铅(金属锌)和CO,联想初中所学高炉炼铁原理,则炼锌过程涉及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
2C 高温
Zn+3CO↑;
(5)m(K2Cr2O7)=0.01 mol·L-1×0.250 L×294 g·mol-1=0.7350 g,电子天平用于准确称量固体质量,烧杯用于溶解固体,玻璃棒用于搅拌和引流,容量瓶用于配制溶液,胶头滴管用于加水定容。

用不到的仪器为量筒和移液管;故答案为:0.7350g;③⑦;
(6)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这样就造成读出来的K2Cr2O7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将偏大。

3.某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电子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1%Cu、20%Al、5%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晶体的路线:
已知: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

(2)第②步加入H2O2目的是将Fe2+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为___;使用H2O2作为氧化剂的优点是___。

(3)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晶体加热制备无水CuSO4的瓷质主要仪器___。

(4)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上述三种方案中,可行方案是___,其中不可行方案的原因是___。

【答案】Pt、Au H2O2 +2Fe2+ +2H+ =2Fe3+ +2H2O 不引入新杂质且产物无污染蒸发皿乙甲
【解析】
【分析】
(1).滤渣1成分应为Pt,Au,性质稳定不与浓硝酸和稀硫酸反应。

(2).H2O2将Fe2+氧化成Fe3+,同时其被还原为H2O。

产物无污染无需后续处理。

(3).蒸发结晶过程会用到主要仪器蒸发皿属于瓷质。

(4).滤液1加H2O2是为了将溶液中Fe2+→Fe3+,然后通过加NaOH调PH值使Al3+和Fe3+沉淀,这样才能使滤液2只含Cu2+。

而滤渣2成分为Fe(OH)3和Al(OH)3,所以在制取
Al2(SO4)3·18H2O时要考虑除去Fe3+影响。

【详解】
(1).Pt,Au都属于化学性质稳定的金属,所以滤渣1含Pt和Au,答案为Pt、Au。

(2).根据分析,H2O2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 +2Fe2++2H+=2Fe3+ +2H2O,反应产物只有H2O和Fe3+,没有引入新杂质且无污染。

答案为H2O2 +2Fe2+ +2H+ =2Fe3+ +2H2O,不引入新杂质且产物无污染。

(3).由分析可知为蒸发皿,答案为蒸发皿。

(4).根据分析,滤渣2如果采用甲方案处理无法除去Fe3+,最终获得产物会含有杂质
Fe2(SO4)3成分。

如果采用乙方案,加适量Al粉可以置换出Fe同时生Al3+。

丙方案加入NaOH溶解Al(OH)3然后过滤,可排除Fe3+影响,但对比方案乙其原子利用率不高。

故答案为乙,甲。

4.常见物质A~K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D、E、H为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是:C______,H______。

(2)反应“I→J”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3)检验J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的方法是(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

【答案】AlCl3 Fe 2Fe2++Cl2=2Fe3++2Cl-在试管中取少量J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若溶液变为红色,则说明J溶液含有Fe3+
【解析】
【分析】
溶液C与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F,白色沉淀F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液G,说明G 为NaAlO2,F为Al(OH)3,金属A与溶液B反应生成气体D,金属A为Al,气体D和黄绿色气体E(Cl2)反应生成气体B,气体B溶于水,溶液B与金属H反应生成溶液I,根据后面红褐色沉淀,得到金属H为Fe,则B为HCl,溶液C为AlCl3,则D为H2,溶液I为FeCl2,
溶液J 为FeCl 3,K 为Fe(OH)3。

【详解】
(1)根据前面分析得到物质的化学式是:C 为AlCl 3,H 为Fe ;
(2)反应“I→J”是Fe 2+与Cl 2反应生成Fe 3+和Cl -,其离子方程式是2Fe 2++Cl 2=2Fe 3++2Cl -;
(3)检验J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的方法是主要是用KSCN 溶液检验铁离子,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

5.A 、B 、C 、D 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部分产物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 为CO 2气体,D 为NaOH 溶液,则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若A 为AlCl 3溶液,D 为NaOH 溶液,则C 的名称为_________。

(3)若A 和D 均为非金属单质,D 为双原子分子,则由C 直接生成A 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4)若常温时A 为气态氢化物,B 为淡黄色固体单质,则A 与C 反应生成B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若A 为黄绿色气体,D 为常见金属,则A 与C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下列试剂不能鉴别B 溶液与C 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 .NaOH 溶液
b .盐酸
c .KSCN 溶液
d .酸性KMnO 4溶液
【答案】NaHCO 3 偏铝酸钠 分解反应 2222H S SO =3S 2H O ++
2322Fe Cl =2Fe 2Cl ++-++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若A 为CO 2与过量的D 即NaOH 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 反应可得到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又可以与CO 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B 的化学式为NaHCO 3;
(2)若A 为AlCl 3,其与少量的NaOH 反应生成Al(OH)3沉淀,Al(OH)3继续与NaOH 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和氯化铝溶液又可以反应生成Al(OH)3;所以C 的名称为偏铝酸钠;
(3)若A ,D 均为非金属单质,且D 为双原子分子,那么推测可能为性质较为活泼的O 2或Cl 2,A 则可能为P ,S 或N 2等;进而,B ,C 为氧化物或氯化物,C 生成单质A 的反应则一定为分解反应;
(4)淡黄色的固体有过氧化钠,硫单质和溴化银;根据转化关系,推测B 为S 单质;那么A 为H 2S ,C 为SO 2,B 为氧气;所以相关的方程式为:2222H S SO =3S 2H O ++;
(5)A 为黄绿色气体则为Cl 2,根据转化关系可知,该金属元素一定是变价元素,即Fe ;那么B 为FeCl 3,C 为FeCl 2;所以A 与C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Fe Cl =2Fe 2Cl ++-++;
a.NaOH与Fe2+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表面迅速变暗变绿最终变成红褐色,而与Fe3+直接生成红褐色沉淀, a项可以;
b.盐酸与Fe2+,Fe3+均无现象,b项不可以;
c.KSCN溶液遇到Fe3+会生成血红色物质,而与Fe2+无现象,c项可以;
d.Fe2+具有还原性会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Fe3+不会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项可以;答案选b。

6.现有金属单质A、B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D、E、F、G,它们之间能发生如图反应(图中某些反应的产物及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 G__________ ;
(2)纯净的气体甲在气体乙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Na Fe(OH)3产生苍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出现白雾 2Na+2H2O=2Na++2OH-+H2↑ 2Fe2++Cl2=2Fe3++2Cl-
【解析】金属A焰色反应为黄色,故A为金属Na;由反应①Na+H2O→气体甲+C,则甲为H2,C为NaOH;乙是黄绿色气体,则乙为Cl2;反应②:气体甲+气体乙→气体丙,即
H2+Cl2→HCl,则丙为HCl;红褐色沉淀G为Fe(OH)3;反应⑤:物质C+物质F→沉淀G,即NaOH+F→Fe(OH)3,可推断F中含有Fe3+;反应④:物质E+Cl2→物质F,则E中含有Fe2+;反应③:丙的水溶液D+金属B→物质E,可推断金属B为Fe,则E为FeCl2,F为FeCl3。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Na;G为Fe(OH)3;
(2)气体甲为H2,气体乙为Cl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为:产生苍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出现白雾;
(3)反应①为钠和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反应④为FeCl2与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7.铁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某班同学在学习铁的知识时,有下列问题:
问题1:铁为何称为黑色金属?
问题2:CuO在高温下可分解为 Cu2O和O2,Fe2O3在高温下可分解为FeO和O2吗?
(1)对于问题1,同学们上网查找,有两种解释:
A.因为在铁表面上有黑色的铁的氧化物,所以叫黑色金属
B.因为铁的粉末为黑色,铁的氧化物也均为黑色,所以叫黑色金属
①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

②若有一黑色粉末,如何鉴别是铁粉,还是Fe3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有一黑色粉末,为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如何证明其中有Fe3O4(只要求简述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问题2,同学们准备实验探究,他们设想了两种方法:
A.将三氧化二铁高温灼烧,看灼烧前后颜色是否变化。

B.将三氧化二铁高温灼烧,看灼烧前后质量是否变化。

①实验中应将Fe2O3放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灼烧。

②方法A中,如果高温灼烧后颜色由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说明Fe2O3确实发生了变化。

能说明生成的一定为FeO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方法B中,如果发生了预期的反应,固体高温灼烧前后质量比应为________,但是,实验结果固体灼烧前后质量比为30∶29,则高温灼烧后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较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A 取黑色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加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原黑色粉末为铁,若无气泡产生则原粉末为Fe3O4用干燥的氢气与黑色粉末加热反应,用无水硫酸铜检测是否有水产生(或用纯净的CO与黑色粉末加热反应,用澄清石灰水检测是否有CO2
产生) 坩埚红棕色黑色不能也可能为Fe3O410
9
Fe3O4 B
【解析】
【分析】
(1)铁是在高温下炼制而成,高温下铁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或氧化亚铁,颜色都是黑色氧化物,氧化铁是红色氧化物,常温下缓慢氧化或电化学腐蚀生成得到;氧化铁为红色,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四氧化三铁为磁性氧化物,能吸引铁,黑色粉末为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定性证明其中含有Fe3O4的方法是利用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或与酸反应是否生成气体分析设计;
③根据发生的反应及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来分析;
(2)①Fe2O3固体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
②将三氧化二铁高温灼烧,Fe2O3确实发生了变化,依据氧化物颜色变化分析,氧化铁被还原生成产物可能为黑色氧化亚铁或四氧化三铁;
③依据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反应前后质量不同分析计算;
④B方案能通过定量计算分析判断生成物,A方案固体颜色变化不容易观察和判断。

【详解】
(1)①A. 在高温下得到的铁的表面氧化物有黑色四氧化三铁或氧化亚铁,所以铁为黑色金属,A正确;
B. 因铁的氧化物Fe2O3颜色为红棕色不是黑色,四氧化三铁为黑色,B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②由于四氧化三铁为磁性氧化物,能吸引铁,则利用一小块铁片靠近黑色粉末,粉末被吸在铁片上,证明有四氧化三铁,若不能吸引,则粉末为铁粉;或取黑色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加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的原黑色粉末为铁,若无气泡产生则原粉末为Fe3O4;
③若有一黑色粉末为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证明其中有Fe3O4,可以用干燥的氢气与黑色粉末加热反应,用无水硫酸铜检测有水产生;或用纯净的CO与与黑色粉末加热反应,用澄清石灰水检测有CO2产生即可;
(2)①Fe2O3固体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
②将Fe2O3高温灼烧,固体颜色会有红棕色变为黑色,依据氧化物颜色变化分析,Fe2O3被还原生成产物可能为黑色FeO或Fe3O4,颜色都是从红棕色变化为黑色,因此不能说明生成的一定为FeO,也可能为Fe3O4;
③若发生反应:2Fe2O34FeO+O2↑,灼烧前后的质量之比为10:9;发生反应:6Fe2O3
4Fe3O4+O2↑,灼烧前后的质量之比是30:29。

现在该实验结果固体灼烧前后质量比为30∶29,因此髙温灼烧后生成的固体物质是四氧化三铁,即发生反应最后的分解产物是Fe3O4;
④B方案能通过定量计算分析判断生成物,A方案固体颜色变化不容易观察和判断,故比较好的方法是方法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铁及其化合物性质分析判断,物质组成的实验验证,注意物质性质应用,掌握铁的各种化合物的颜色、状态、性质等是本题解答的基础。

8.钠、铝、铁是三种重要的金属。

请回答:
(1)钠元素的金属性比铝___(填“强”或“弱”)。

三种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物质是__(填化学式)。

(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填序号)。

A.钠沉到水底 B.钠熔成小球
C.小球四处游动 D.钠无变化
(3)Fe与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__。

将该产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

请回答:
①若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则溶液变成___色。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4)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其供氧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答案】强 Al(OH)3 2Na+2H2O=2Na++2OH-+H2↑ BC FeCl3红 Fe3++3OH-
=Fe(OH)3↓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消失
【解析】
【分析】
(1)金属钠与铝处于同周期,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
(2)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由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钠浮在水面上;反应放热,因此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反应放出气体,因此钠四处游动;最终金属钠完全溶解;
(3)Fe在Cl2燃烧,生成FeCl3,将FeCl3溶于水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Fe3+,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为血红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红褐色沉淀;
(4)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可与CO2和H2O反应;
(5)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l(OH)3,当NaOH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完全消失。

【详解】
(1)钠元素的金属性比铝强;钠、铝、铁三种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物质是Al(OH)3;
(2)钠和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
H2↑;由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钠浮在水面上;反应放热,因此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反应放出气体,因此钠四处游动;最终金属钠完全溶解,因此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钠熔成小球、小球四处游动,答案选BC;
(3)Fe在Cl2燃烧,生成FeCl3,将FeCl3溶于水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Fe3+,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为血红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红褐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3++
3OH-=Fe(OH)3↓;
(4)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可与CO2和H2O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5)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l(OH)3,当NaOH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完全消失。

9.粉煤灰是燃煤产生的工业固体废料,主要成分有Al2O3、SiO2,还含有少量Fe2O3、CaO 等。

采用酸碱联合的方法从粉煤灰中综合回收氧化铝及二氧化硅的工艺流程如下:
硫酸熟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
Al2O3∙2SiO2 +3H2SO4=Al(SO4)3 +2SiO2 +3H2O
3Al2O3∙2SiO2 +9H2SO4=3Al2( SO4)3 + 2SiO2 +9H2O
(1)“结晶”操作:缓缓加热,浓缩至______ ,放置冷却,得到Al2(SO4)3∙18H2O。

(2)Al2(SO4)3∙18H2O在250 ~300℃下失重40.5%得Al2(SO4)∙xH2O,x=______。

(3)“还原焙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设计实验检验粗氧化铝中是否含有Fe2O3: __________。

(5)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备白炭黑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粗氧化铝制备冶金级氧化铝过程中发生反应[ Al(OH)4]- +CO2 =Al(OH)3↓+ HCO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已知 Al(OH)3+H2Oƒ [ Al(OH)4]-+H+ K1 =4×10-13;H2CO3ƒH2O +CO2 K2 =600; K al(H2CO3) =4.2×10-7、K a2(H2CO3) =5.6×10-11]。

【答案】表面出现结晶薄膜 3 2Al2(SO4)3+3C 焙烧
2Al2O3+3CO2↑+6SO2↑取粗氧化铝少
许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静置,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粗氧化铝中含有Fe2O3杂质 Na2SiO3+2CO2+(n+1)H2O=2NaHCO3+SiO2∙nH2O↓ 1.75×103
【解析】
【分析】
粉煤灰主要成分有Al2O3、SiO2,还含有少量Fe2O3、CaO等,加入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水浸主要得到SiO2高硅渣,滤液经过结晶脱水得到硫酸铝,硫酸铝与焦炭反应生成粗氧化铝,验证粗氧化铝是否含有氧化铁,先将物质溶于稀硫酸后加KSCN溶液,观察现象;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白炭黑SiO2∙nH2O。

【详解】
(1)“结晶”操作:缓缓加热,浓缩至表面出现结晶薄膜,放置冷却,得到Al2(SO4)3∙18H2O;故答案为:表面出现结晶薄膜。

(2)假设100gAl2(SO4)3∙18H2O在250 ~300℃下失重40.5%,剩余100g×(1−40.5%)=59.5g
Al2(SO4)∙xH2O,
666342+18x
=
100g59.5g
,解得x=3;故答案为:3。

(3)根据“还原焙烧”产物之一经过烟气制酸,硫酸铝和碳“还原焙烧”生成氧化铝、二氧化碳
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SO4)3+3C 焙烧
2Al2O3+3CO2↑+6SO2↑;故答案
为:2Al2(SO4)3+3C 焙烧
2Al2O3+ 3CO2↑ + 6SO2↑。

(4)实验检验粗氧化铝中是否含有Fe2O3,将粗品溶于稀硫酸中,利用生成的铁离子与KSCN 溶液反应是否有红色物质生成;故答案为:取粗氧化铝少许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静置,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粗氧化铝中含有Fe2O3杂质。

(5)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碳酸氢钠和白炭黑SiO2∙nH2O,其化学方程式为
Na2SiO3+2CO2+(n+1)H2O=2NaHCO3+SiO2∙nH2O↓;故答案为:Na2SiO3+2CO2+(n+1)H2O =
2NaHCO3+SiO2∙nH2O↓。

(6)①Al(OH)3+H2Oƒ[ Al(OH)4]-+H+,②H2CO3ƒH2O +CO2,③H2CO3ƒHCO3-+H+,根据盖斯定律③−①−②得到[Al(OH)4]-+CO2 =Al(OH)3↓+ HCO3-,方程式相减,平衡常数相除,因
此[Al(OH)4]-+CO2 =Al(OH)3↓+ HCO3-平衡常数为
7
3
13
4.210
1.7510
410600
=
K
-
-
=




;故答案
为:1.75×103。

10.粉煤灰是燃煤产生的重要污染物,主要成分有Al2O3、Fe2O3、Fe3O4和SiO2等物质。

综合利用粉煤灰不仅能够防止环境污染,还能获得纳米Fe2O3等重要物质。

已知:
i)伯胺R-NH2能与Fe3+反应;3R-NH2+Fe3++SO42-+H2OƒFe(NH2-R)3(OH)SO4+H+生成易溶于煤油的产物。

ii)Fe3+在水溶液中能与Cl-反应:Fe3++6Cl-ƒ[FeCl6]3-,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I对煤粉灰进行酸浸过滤后,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2)写出过程II加入过量H2O2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加入伯胺-煤油对浸取液进行分离,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

(3)从化学平衡角度解释过程III利用NaCl溶液进行反萃取的原理________。

(4)过程IV中过量的N2H4将水层2中[FeCl6]3-转化为Fe2+,得到的Fe2+再被O2氧化为FeOOH,其中第一步的离子方程式为4[FeCl6]3-+5N2H4=4Fe2++N2+.4N2H5++24Cl-,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5)在常压用纳米Fe2O3电化学法合成氨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电解液为熔融NaOH-KOH,纳米Fe2O3在阴极发生电极反应分两步进行:该电解池第二步:2Fe+N2+3H2O=Fe2O3+2NH3。

则该电解池第一步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

纳米Fe2O3在电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SiO2 2Fe2++H2O2+2H+=2Fe3++2H2O 萃取、分液 Fe3++6Cl-ƒ[FeCl6]3-(已知ⅱ中的反应),导致Fe3+浓度降低,使3R-NH2+Fe3++SO42-+H2OƒFe(NH2-R)3(OH)SO4+H+(已知ⅰ中的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Fe3+从易溶于煤油的物质中转化到易溶于水的物质中,实现反萃取。

4:1 Fe2O3+3H2O+6e-=2Fe+6OH-催化剂
【解析】
【分析】
粉煤灰主要成分有Al2O3、Fe2O3、Fe2O4和SiO2等物质,过程Ⅰ酸浸,二氧化硅不溶于硫酸,除去二氧化硅;浸取液中含有Fe2+、Fe3+、Al3+,加入过氧化氢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再加入伯胺R-NH2与Fe3+反应;3R-NH2+Fe3++SO42-+H2OƒFe(NH2-R)3(OH)SO4+H+生成易溶于煤油的产物,得到有机层。

对有机层进行反萃取操作,Fe3+从易溶于煤油的物质中转化到易溶于水的物质中,再经过系列操作得到纳米三氧化二铁。

【详解】
(1)过程I对煤粉灰进行酸浸,主要成分二氧化硅不溶于酸,故过滤后滤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

(2)过程II加入过量H2O2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离子方程式为
2Fe2++H2O2+2H+=2Fe3++2H2O。

加入伯胺-煤油对浸取液进行分离,得到有机层和水层1,该操作的名称是萃取、分液。

(3)Fe3++6Cl-ƒ[FeCl6]3-(已知ⅱ中的反应),导致Fe3+浓度降低,使3R-NH2+Fe3++SO42-+H2OƒFe(NH2-R)3(OH)SO4+H+(已知ⅰ中的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Fe3+从易溶于煤油的物质中转化到易溶于水的物质中,实现反萃取。

(4)4[FeCl6]3-+5N2H4=4Fe2++N2+4N2H5++24Cl-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FeCl6]3-作氧化剂,氮元素化合升高,N2H4作还原剂,但并不是所有参与反应的N2H4都作还原剂,5mol N2H4反应只有1mol作还原剂,故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5)该装置为电解装置,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总电极反应为N2+6e-+6H2O=2NH3+6OH-,已知阴极发生电极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二步:2Fe+N2+3H2O=Fe2O3+2NH3,则该电解池第一步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3H2O+6e-=2Fe+6OH-。

纳米Fe2O3在电解过程中质量和性质未发生改变,故其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