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混凝土高架桥的耐久性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混凝土高架桥的耐久性设计
摘要:钢筋混凝土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耐久性材料,因此人们通常只注重对结构
安全性和使用性的考虑,在各国规范中对耐久性设计过去也没有作出明确的要求。

实际上,耐久性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混凝土高架桥;耐久性设计;
国家和行业规范对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都有明确规定。

因此,桥梁结构的耐
久性应是设计关注的重点之一。

近期,国内多位院士和著名桥梁专家均指出:混
凝土结构设计中,混凝土强度的选用,不仅要满足强度计算的要求,还必须满足
耐久性设计的要求。

这应是当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而高性能混凝
土是确保结构物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一、主要破坏形式和机理
1.钢筋的锈蚀破坏。

通常钢筋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使钢筋处于钝化状态,防止钢筋的锈蚀。

如果外界有不利介质侵入,使氧化膜破坏,引发钢筋各部
位产生电位差,就会造成钢筋的电化学腐蚀。

由于钢筋腐蚀后产生的锈蚀物体积
膨胀,会使混凝土保护层胀裂,空气中的水分直接进入,又更加快了锈蚀的速度。

钢筋的锈蚀不仅会产生严重的纵向裂缝,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而且因钢筋有效
截面的减小,将直接危及结构的安全。

引起混凝土桥梁中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为
混凝土的碳化和氯污染。

在正常的大气环境下,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碱性物质发
生化学反应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的碳化。

混凝土碳化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化学反应本
身的速度、二氧化碳向混凝土扩散的速度以及氢氧钙的扩散速度。

其中二氧化碳
的扩散速度最慢,碳化的速度主要受其控制。

根据混凝土碳化时间与平均碳化深
度平方呈正比关系。

在正常大气环境中一般认为混凝土保护层碳化是混凝土桥梁
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

即使混凝土处于高碱状态,如果氯离子侵入钢筋的氧化膜,也将发生化学反应,使氧化膜中的氧离子被氯离子代替,生成氧化铁和钠,促使
氧化膜保护层的破坏,最后同样导致钢筋的电化学腐蚀破坏。

氯污染分为内掺型
和外侵型两种。

内掺型是指混凝土原料本身含有氯离子的成分,如海砂、海水或
含氯的外加剂等。

外侵型是指环境中的氯离子通过构件表面侵入到硬化的混凝土
内部,引起钢筋的腐蚀。

我国北方地区为保证冬季雪后交通顺畅而在城市高架桥
桥面采用除冰盐,以及沿海地区桥梁和跨海桥因海洋性环境或海水直接作用等引
发的钢筋锈蚀破坏现象,都是这种外侵型氯污染的典型例子。

2.混凝土冻融破坏。

处于饱水状态(含水量达91.7 %的极限值)的混凝土受
冻时,毛细孔中将同时受到膨涨压力和渗透压力,使混凝土产生内部裂缝和损伤,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引起混凝土冻融破坏。

我国北方地区最低温度普遍在零度
以下,混凝土桥梁处于冻和融的交替循环之中,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极有可能
发生冻融破坏。

3.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破坏。

混凝土集料中某些活性矿物与混凝土中的碱性溶
液发生化学反应称为碱集料反应。

由于碱集料反应生成物在吸水状态下体积会增
大3 ~ 4 倍,从而引起混凝土破坏。

在混凝土桥梁施工中如采用的石料是碱活性的,或过多地使用高碱性的混凝土外加剂,将提高混凝土的碱含量,在不利的环
境下就会发生碱集料反应,导致混凝土开裂,降低桥梁的耐久性。

二、城市轨道交通混凝土高架桥的耐久性设计
1.配合比设计。

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混最小水泥用量,减小混凝土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减小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和徐变。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特点是:水胶比低、粉体量大、浆集比大、粗集料量小。

高性能混凝土必须进行专门的多组配合比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择优选用。

择优
的基本要求是: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弹性模量高、工作性能好、抗裂性好,以及
粘聚性与保水性好。

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目标主要是耐久性。

低渗透性是混凝土
确保耐久性的第一道防线。

要尽量降低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值。

要从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上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干缩。

施工过程、使用期的混凝
土抗压强度,要达到设计要求。

水灰比应小于0.4。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
性比强度还重要,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健。

要求拌和物具有高流动性和可
泵性。

坍落度应大于180 mm;当要求免振时,坍落度应大于250 mm。

还应具有
体积稳定、不离析、不泌水的性能。

要求坍落度和坍落铺展度(拌和物坍落终了
时铺展的直径,称为铺展度)的比值约为0.4。

混凝土的强度与水泥强度成正比,与灰水比成反比。

灰水比一经确定,绝不能随意变动。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灰”
包括所有胶凝材料,故灰水比称为胶水比。

由水泥(胶凝材料)、水、砂、石组
成的混凝土达到最佳密实度,同时在可塑状态时,又具有足够的流动性。

最小单
位加水量或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法则在灰水比固定、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使用满
足工作性的最小加水量(即最小的浆体量),可得到体积稳定的、经济的混凝土。

为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提高混凝土抗环境因素侵蚀的能力,在满足混凝土早
期强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胶凝材料中的水泥用量。

2. 最小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主要涉及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
固性能、钢筋的防锈蚀以及截面的有效计算高度等因素。

从锚固粘结和耐久性角
度看,保护层厚度愈大愈好。

但过大的保护层势必减小截面有效高度,会增加材
料用量。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以结构全生命周期内最佳经济效益为优化目标,选
取允许的最大保护层厚度在经济上将是最优的设计方案。

规定主筋的最小保护层
厚度为50 ~ 75mm,分布钢筋和箍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为25 mm。

考虑上述取值的情况,建议对一、二、三环境类别主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40、50、
60mm,分布钢筋和箍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为25mm,对于预应力钢筋和管道的
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小于0.8 倍管道直径,结构底面取60mm。

3.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过大的裂缝宽度会直接导致钢筋的锈蚀,降低结构的
耐久性。

国内规范在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上基本一致,对室外一般露天环境取值均
为0.2 mm,对有侵蚀性气体或海洋大气环境取值为0.1 mm。

环境主要考虑除冰
盐或海洋性气候等侵蚀度较大的环境,有必要采用较严格的限值,故建议一、二、三环境类别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构造措施为了确保桥梁耐久性,除满足上述基本
要求外,还应特别注重桥梁构造和细节的设计,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1)设
计时对于收缩、徐变、温差和地基沉陷等间接作用对桥梁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应
有充分的估计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尽量减少非结构裂缝的产生。

(2)注重
桥梁排防水系统的设计,伸缩缝应采用防水性好的橡胶伸缩装置、无缝式伸缩装置,排水管、吸水口应用密封性好的耐久材料制作。

(3)对于后张预应力桥梁
的封锚和管道灌浆应采用膨胀混凝土。

(4)加强装配式混凝土桥梁的纵、横向
连接。

对装配式板桥应采用混凝土企口铰的横向连接从而形成整体性好的Π型梁。

根据环境条件、桥梁结构特点,对桥进行了耐久性设计,合适的施工技术措
施与严格的质量控制是结构耐久性保证的前提。

本文在解决了具体工程问题的同时,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桥面板耐久性设计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金伟良,赵羽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7.
[2]张奕,金伟良.火灾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若干研究[J].工业建筑,2017,25(8):93-96.
[3]赵鹏飞,王娴明.模糊数学在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评定中的应用初探[J].工业建筑,2017,27(5):7-10,62.
[4]朱平华,金伟良,倪国荣.在役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评估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40(4):658-6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