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技巧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
第一讲议论文的基本构建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1)论点就是一种见解、主张、态度。

如:“人应该诗意地生活”“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放弃,可绽放出别样美丽的人生之花”。

(2)应是肯定的表述方式,最好是以判断的形式出现。

标志是用判断动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等,语言要明确,不能是一个令人难以确定含义的语句。

如“究竟应怎样看待早恋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舍与得应如何取舍应视情况而
定”“向左还是向右,只要做出无愧于内心的选择就可以了”这些都是不确定含糊的表达。

作论点的句子,应是完整的句子,但不能是疑问句。

论点应正确、鲜明。

(3)论点提出方式。

常见的是先破后立:先树靶子打破旧有的观点,再创立新的观点。

如“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

(破)
这自然没错,但不要忘记,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
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立)”《细节的魅力》
注意:论点的确立不能损害大众审美情趣,反弹琵琶也应该讲求艺术。

先承认某种大
众识见,然后再从另一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瘦的确见精神,见清矍之态,瘦是一种美。

但是,谁又能否认胖也能见体态,见可爱呢?”
还有以名言诗句引出论点、以人物事例引出论点、以社会现象引出论点等。

2.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典型性:不能是一偶然现象:“早恋没什么坏处,处理得好或许可以促进学习。

我初中时有一个同桌......”
(2)概括性:不需要对事件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

只取其能证明观点的细节即可。

“在现在这种管理制度下,任何人都可能是不可能和谐共处的”举“归真堂猎取熊胆制造
熊胆粉”的例子,可能有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的原因,也有商人重利忘德的原因,这时就应
该选择政府部门监管不力这个角度来证明就行了。

(3)鲜活性: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例子。

3.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观点的方法、过程。

注意:论点+例子=失败的论述。

我们要重视“专才”,充分用好专才的价值.(论点)被称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当年数学不及格,但却博览群书,思维独到,结果他被清华大学录取了,钱氏也成为一代国学大师。

(例子)――失败呀!
二、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做笔记)
三、规范议论文示范:
品味时尚(55分)
随着经济和思想的解放,时尚这个概念越来越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但是人们似乎
总是把时尚与肤浅、奢侈等词联系在一起。

(引:错误现象)其实,追求时尚是无可厚非的,
这一行为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喜爱。

关键是我们得了解时尚的本质,从而把握
时尚,不被各种时尚其至伪时尚牵着鼻子走。

(立:开篇提出观点)真正的时尚,不是自我
标榜,不是奢侈,不是肤浅的张扬,而是一种内涵。

(分论点一)君不见,打开电视机,各
种夸张的广告迎面而来,这些广告词绝对是毫不含糊,直把自己的产品夸个天花乱坠。


事实是,有什么产品凭这些自我夸奖引领了时尚。

真正永远走在各自领域时尚前列的牌子,如范思哲、阿玛尼、夏奈尔等,你看过它们的广告吗?很少。

为什么?因为他们更多地把精
力放在了对产品本身的优化上,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与认可,从而赢得了时尚的垂青。

(对比论证)所以,追求时尚,不是看广告,而是去挖掘内涵,选择所爱,追求美的同时,
你自然变得时尚。

(重申分论点)真正的时尚,不是蜘众取宠,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对美的
理解。

(分论点二)罗丹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我模仿一句,
时尚不是定义美,而是对真正的美的深刻理解。

(阐释)现在社会上有些不良现象,诸如某
明星凡尔赛式花式炫富,诸如高考后整容院人数陡增。

有好事之徒大呼,赛车名包是时尚
之举,瓜子脸小蛮腰是时尚之趋!(举例)我觉得,这是不可理喻的。

开豪车背名牌整容本是个人自由,但是以炫富为时尚,以面目的单一化审美为时尚则是可怕的,毕竟人追求的是
形态各异的美好事物,而不是物质化的,绝对化的美。

可(分析材料)时尚多变,是人对美
的理解在变,而不是美本身在变。

(重申分论点)
为什么有些时尚最终会沉淀为经典?而有些时尚却是随风而逝的青烟?原因就在于是否
把握了美的共通性,或者说美不变的一面。

时尚要成为经典,就要契入人性,具有普世的
感染力。

(分论点三)在欧洲贵族、平民中都流行的莫扎特的音乐,把握住了音乐对人性的
洗涤,把握了音乐之美,所以他的乐章由时尚变为经典;为人民喜爱的《牡丹亭》、《西
厢记》等,把握了爱情的刻骨铭心,生活的无奈与酸楚,把握了人性与悲剧之美,所以也
成为经典……(举例论证)于人类而言,情是共通的,美是共通的,真实共通的,琢磨真善美,涵养真性情,时尚才能永恒。

(重申分论点)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代,时尚层出不穷,变化万端,我们只有深入内涵,品味其共
通之美,才能更好地认识时尚,品味真正的时尚,让真正的时尚恒久的散发其美。

【评语】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考生围绕中心论点,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对时尚本质的理解,前两个分论点用相同的句式写在开头,极为醒目;第三个分论点稍有变化,但也只是
为防止呆板进行的表达上的变化。

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所举事例典型恰当,说理也有一定
的深度。

思维明晰而缜密,写得中规中矩、实实在在,很有现实意义,给人以启示、思考。

注意这种写法必须与“拼盘文章”区别开来,三个分论点必须能用一个清晰的主旨句
统率起来,且最好构成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

附“拼盘文章”写法举例:幸福是亲情……幸福是友情……幸福是奉献……幸福是奋斗……(主题不集中,不提倡)
注:(1)论点在表述上最好是一致的。

(2)分论点一般放在段首。

(3)可以是并列式的,但切忌拼盘。

第二讲基础分析段写作指导
“基础分析段”指议论文本论部分的3-4段文字。

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环节,是分析
问题、论证观点的主要部分,也是最能显示作者写作能力的重要部分。

一、基础分析段的基本结构
一个完整的基础分析段通常由五个部分构成,我们姑且叫做“基础分析段五步法”:观点
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1.“观点句”:即中论的分论点,可分别从以下角度设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阐释句”:阐释你的观点。

从理论上对分论点进行论证,即理论论证。

3.“材料句”:通常是事例,也可以为名言。

不要详细叙述,要概括叙述,定向叙述,适
度拓展添加修饰语,添加某个细节词,使有画面感。

(关键词:概括、定向、画面感)(注:“定向”是指材料在表述时必须和观点高度一致,高度同向。

)
4.“分析句”:如果材料是事例,就围绕事例分析道理:①原因分析②性质及本质分
析③意义分析④结果\后果分析⑤归纳评价分析等。

如果材料是名言,指分析:阐释名言、演绎出名言的内在含义,当然一定要恰恰与你
的观点吻合!
5.“结论句”:本段小结。

照应本段开头,重申这一节的分论点。

可加上“因此”或“所以我认为”等字样。

这样一来,本小节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写作时,也可无此环节)
(注:一篇文章的本论有两个这样的“基础分析段”就已经很不错了!这只是基本的写法,不会框死人的。

基础分析段训练好了,就保证了叙议结合,会讲道理,层次清晰。


当前有同学只知道堆砌事例,流于浅薄;或架空说理,枯燥乏味。

)
(二)基础分析段示范:
例1:己所欲,勿施于人,(观点句)强施己欲于人本质上一种极度自私、残忍又愚蠢的行为,罔顾他人感受,不知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差异性,其后果必然是可怕的。

( 一
电影《死亡诗社》中,少年尼尔嗜好诗歌戏剧,其父却一心要他为律师精英,强施的愿望
异化为尼尔难以摆脱的心灵枷锁,那年轻炽烈的生命纵身一跃,高墙下空余一抹惨淡的血红。

( )人之所好千差万别,己之所爱金玉满堂,若强加于人,则为害人砒霜;己之所欲为人生航标,若强加于人则为枷锁囹圄。

尼尔的父亲所好对尼尔来说就是毒药枷锁,强势的
父亲强迫儿子必须过自己喜好的人生,悲剧自然在所难免。

( )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地爱“熊掌”“六便士”,我们都不要强加给那些喜欢“鱼”和“月亮”的人。

(
例2:自助者,天助之。

(观点句)在人生的逆境里,自怨自艾徒劳无功,自暴自弃往
往雪上加霜,唯有自我救助,奋起,反抗,自省,逼近,找到灵魂的出口,才能实现生命
的突围。

)司马迁身遭宫刑,幽于粪土,隐忍苟活,自究天人之际,自通古今之变,终成一家之言;“墨西哥凤凰”弗里达18岁惨遭车祸,从此一百多颗钉子在身体里与她终身相伴。

为了与肉体上的痛苦抗争,她拿起画笔,在绘画中表现自己的跃动、炽热、无畏和脆弱。

(可见,面对风霜刀剑,唯有自我救助,与困厄搏击,才能以主人的身份上岸。

而所谓的
“天助”其实是不存在的,“天”高原辽阔,它静静地看着那些奋起搏击的“酒神式战士”,等着为他们加冕。

(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试想如果司马迁耽溺于苦痛不能自拔,弗里达自暴自弃,堕于尘俗,怎会有煌煌巨作《史记》?怎会有尖刻而温柔的《折断的圆柱》?( )所以当苦难来袭,请自己为自己造船,当伤害已经不可避免,请从伤口里长出翅
膀来。

( )
例3:我们不能因为自我渺小而他人有名望,便自惭形秽。

(观点句)俄国作家契诃夫
曾经说过:“有小狗,有大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

”( )天下人也是如此。

“有大狗,有小狗”,就如同人世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
有不足的人。

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但小狗无
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
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

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
狗们望尘莫及的。

()
画图省识春风面——议论文初印象
这份资料是往届优秀作文的选编,意在给初学议论文的同学们一个感官上的直接印象。

五篇文章中,前三篇是格式比较工整的优秀范文,适合各位在议论文入格起步阶段模仿
学习。

第四五篇预告着在议论文写得纯熟之后,未来可能有的变化,以免同学们误以为
议论文必然只能是这样的模板。

要求:逐词逐句、仔细研读范文和评点。

1、借助括号内的评点讲解,结合范文,掌握议论文的常规结构思路框架。

2、学习借鉴范文中开篇、观点、例子、名言的语言表述方式。

记背好词好句、积累例子
名言等素材。

3、综合对读几篇文章,总结优秀作文的特点,并思考自己如何能达成这些特点。

不要去追一匹马
屠呦呦在获诺贝尔医学奖后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


屠呦呦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中没有眼羡他人心浮气躁,没有急于求成匆忙上路,而是
耐心从上千种药物中细致筛选,用她大半生的时间成就常人难及的辉煌。

愚以为,我们不该花过多精力去追赶某些遥不可及的东西,而要着力于提升自己,登
高自卑,静待花开。

(亮中心观点——不追,但“不追怎么办?”顺带提出解决办法) 没有看清对象就盲目跟风或追赶,往往事与愿违。

(分论点①,指出“盲目地追”的危害)泰戈尔写道:“不要因为峭壁是高的,便让你的爱情坐在峭壁上.”陡峭的山崖看似让
人羡慕,却往往高处不胜寒,与其追恋这份高不可攀的情感,落得郁郁寡欢,还不如安心
在平地里寻得一份芬芳,抑或好好修炼增加自己的高度。

这里所说的“不要追”,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自己审视和充分准备。

(分论点②,指出“不追”的本质)越王勾践战败后,他没有被复仇的强烈欲望所控制,不自量力地去追打吴国,迫不及待地报仇雪恨,而是选择卧薪尝胆,在苦境中发奋图强,苦苦修炼自己的本
事和实力,最后三千越甲吞了吴。

这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
不追赶并不是自甘堕落,是对锤炼意志,以待厚积薄发。

(分论点③,进一步指出“不追”的价值)我们需要暂时接受眼前苦难的现实,在忍耐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约
翰·克利斯朵夫》里的高脱弗烈特舅舅说:“便是像今天这样灰暗愁闷的日子,你也得爱......现在是冬天,一切都睡着了,将来大地会醒过来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样,像它那
样有耐性就是了.”经历了耐性与坚持的磨砺,我们可以在暂时的沉寂后,扶摇直上九万里。

人们常说: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当我们种下梧桐树,不追也
会引得凤凰来!康熙皇帝面对汉族子民的种族排斥心理,没有所谓“快刀斩乱麻”,没有采用追逼的方式强行改变汉人们的观点。

他虔诚地学习汉族文化,提高自身修养,以诚恳谦
逊的态度邀请对他冷嘲热讽的前朝学者们重返朝廷。

凭自己的才能向世人证明满族的君王
可以做得更优秀,为康乾盛世打下基础。

所以,在超越自我后,我们会发现彼时我们所触
及的高度,已经远远超过之前想要执着追求的水平。

(“怎么办”——种下梧桐引凤凰,不必追)
不必着急去追赶,脚踏实地走好眼前的路,我们用追一匹马的时间可以成就更好的自
己!
【简评】
突出的优点有二一是整个行文弓高一联(分分变)一结)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这种规范的行文结构往往可以杜绝逻辑的松散;其二是她引用和事实论据新颖独特,能让
阅读者产生阅读快感,非常重要!
不足:前文分论点论证部分可以再充分一些,而可以压缩“怎么办”部分,事例叙述
太长,这个位置不宜再来一则详例,倒是可以多则简例并列。

唤醒良知我们的时代就像是一场巨大的沉默的哑剧。

演戏的在台上光鲜,却在台下死去;看戏的只作麻木的看客,嚼咀赏鉴着别人的悲欢离合。

等到曲终人散,却连一滴泪眼都不曾留过。

【象征画面开篇】这样一个冷漠的时代,实在需要我们唤醒良知,为灵魂支起一片苍穹。

【总论点】唤醒良知,需要一个先驱,一个英雄。

(分论点一)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盘距,国势衰微。

然而民众麻木,官僚冷漠。

正是这个时代,石破天惊的一呐喊出来了:“各国变法无不越以流血始,今日未闻中国因变法而流血都者……有之,从嗣同始!”这一喊,实在是呐出了丰姿,喊出了气魄,像是一把火,一束光,驱走黑暗,点亮人性,唤醒良知。

从此,卷起了一股人性觉醒,良知觉醒,审美觉醒的大思溯,中国从此不同。

这便是先驱的作用。

时代需要英雄,在混混沌沌之中,我们需要一位觉醒的人,划破黑暗,打破牢笼。

唤醒良知,需要一群“公民”,一批受众。

(分论点=) 当英雄们铁马兵戈,黄沙穿甲,为我们点燃了良知的星星之火时,最重要的,不是再把找一个英雄,而是找到一群“民众”。

他们就像柴禾一样,也只有他们,才能让良知的星星之火燎原。

这样的民众,决不能是鲁迅笔下麻木的看客,只有冷漠的眼神和尖税的言语;也不是胡适笔下“自由的奴隶”,只有在时代大潮下将手“主动伸入枷锁之中”。

他们要青春、要活泼,他们要懂得怀疑,敢于发问。

他们必须正真,必需要责任心,因为英雄们手中的火把,要靠他们来传承。

唤醒良知,更需要一个“反对”者,一个怀疑者。

【分论点三】任何社会进程都不可能是单一的,如同河流总是曲折行进。

我们都是人并非神,因此在唤醒良知的途中,总会急功近利,也难避免“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地走向罪
恶”。

我们需要更多的谭嗣同、鲁迅、熊培云、怕斯卡尔,不断地开避道路,勇往直前;也需要罗兰、艾米莉、托尔斯泰、巴金,来不断地反省着、思考着、怀疑着、驳斥着。

只有他们坚守住了,我们才不会陷入法国大革命“你不要自由,我强迫你自由”的狂热,也不会落入“在光明中失明”的历史迷沼。

不要再犹豫了,也不要再迟疑了,在这个集体沉默的时代,唤醒良知已刻不容缓。

你可以做那个吒咤风云的英雄,也可以是那些可爱可敬的民众,你甚至可以是那个“敌人”。

只要你迈出一步,你便唤醒了人性、唤醒了良知,开始清清醒醒地活着,世界也因此不同。

这场时代的哑剧,该落幕了。

【回扣首段】唤醒良知昆明,霞光似火,血染苍穹。

父亲、孩子、母亲,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大手钩着小手,正无比欢乐地迈向昆明火车站。

怎料一蒙面暴徒手持钢刀迎面杀来,母亲倒下了父亲去救。

父亲也倒在血泊之中。

孩子小小的眼眸闪过钢刀的寒光,刹时染成了血光……【细节镜头开篇】这是曾经发生在昆明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

几把钢刀截断了多少无辜的生命?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物质生活日益充裕的我们,是时候该擦亮浑浊的双眼,看看精神世界的贫瘠与溃烂了。

无数惨痛的例子正在警示世人:亟须唤醒人们的道德与良知,构建真善美的心灵花园。

【总论点】从“疆独”分子的见人就砍,到复旦学子狠心下毒害室友;再从“毒馒头毒胶囊”到看见老太太倒地究竟扶不扶?许多人不禁发出疑问:“我们的社会究竟怎么了?”剖开社会“病态”面具,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因为构成社会的“我们”中一部分人日益丧失良知,泯灭了道德的底线,而变得残忍、麻木、自私。

(分论点一:良知沉睡的内因,划线句是它的答案,具体的阐释放在后面段落的划线句里,学习这样的详略安排,不需要完全展开、写太长。

】又比如兰州发生的一起哄抢事件。

运载33吨橘子的大型货车侧翻,附近市民闻讯前来抢橘子。

机点物主导根本无效垫与籍.--中,我们不免窥视出中国国民的劣根性:直当一个人渐渐被世俗磨出去棱角,变得流俗而取巧,那么他便很难坚守内心的正义感和善良以及良知。

这一方面是社会和阶级的产物,如鲁迅笔下围观祥林嫂被人劫走的“看客”,他们是时代的最底层人物,命运夺走了他们的良知。

而另一方面,缺失良知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缺乏和真普美的缺失。

(分论点二:良知沉睡的两个外因,学习用:“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样的序数词去条分缕析的总结)王国维曾说,天才也需要“济以知识,帅以德性”哪怕是天才,拥有基本的道德品格和正直精神也是非常必要的。

否则,心术不正、内心邪恶的天才岂不是社会最危险的病毒吗?天才尚且如此,普通人则更应该养性养德,培养正义,唤醒良知。

心中,料那“毒胶囊”也不敢如此猖狂,想那哄抢者也不敢如此张胆。

有时,唤醒良知更需要接上法律的“高压电”。

【分论点三,方法。

】假如法律始终在场,在人们
社会的齿轮正在高速运转,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每个人都将良知与道德放
在一个更高的思想与行动境界,我们心灵才会更加美丽而富足,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和谐
美丽起来。

从此愿良知从血泊中赫然挺立,不灭不倒。

【比较前一篇,这篇更多在原因的探讨上做了分析,本来绝大部分文章,层层探讨原
因是非常必要非常好的一个切入角度,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题目的性质,“唤醒良知”决定对怎么办的论证,要比为什么更有价值,因此这篇文章虽然已经写得极好,但整
体水平比前两篇要略逊一筹。

一定要根据论题本身的特点,着重探讨最有论证价值的角度!】
君子乐与“俗流”舞
“吾之品格精神,如临风之玉树,又如当空之明月浩然,怎堪与俗流共舞哉!从此踏破樊笼飞彩凤,顿天铁锁走蛟龙!”于是梅妻鹤子,触目皆青山绿水,耳闻尽鸟语蛙鸣。

写了好多文章,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君子寂寞。

试问,若空中只是那蓝天白云,展翅的鹭不也成了凡鸟么?
所以,真正的君于,能与高山流水的知己畅饮,也能与焚琴意鹤的“俗流”呼吸一样
的空气。

(总论点)
槁项黄馘的庄子钓鱼濮水,他拒绝权贵媒聘持竿不顾,身后是俗流梦寐的荣华,但他
拒绝了。

他也并没有隐居深山,而只是留给世界一个背影,如那高傲的鹭,留给乌云一道
优美的孤线,却也不给他半点沾染的机会。

世上那些如柳宗元笔下“蜥”小虫一般“遇货
不避,以厚其实”的俗说,怕是对庄子是感激的。

【分论一:通过例证1(庄子),先肯定
君子的清高不俗,也因为有这样的不俗之人,让渡了世俗牟利的空间,才让俗人有了更多
的追逐空间,所以说俗人应该感谢庄子。

暗地里也点出君子和世俗是不能分割的。

】【这
段是先写例子后写的分论点,并且这个分论点写的比较隐晦,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同学们
不要这么干,应该将分论点放在段首或者单独成段,并且要清晰直白的写出来,等我们熟
悉了以后再写变体。


“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君子不被污浊世界所左右,保持自己的品怪,这是自然的,但我认为,君子更应“出淤泥而为其澄清,濯清涟而添添
其柔情”,与俗流共舞更引其入正途,是为真君子。

【分论点二:通过解释总论点中的修
饰性词语,将“与俗流舞”写出清晰的地方法论和价值意义。


春秋战国,乱世杀伐,他,如波澜翻涌的大海中那一豆小舟,艰难地前行。

夫子四处
奔走,将自己的道一遍又一遍地讲述。

看呵,君子竟向俗流低头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不仅伫立在俗流中,更努力去感化别人。

纵使遭受失败,他也怀着一颗仁爱的心坚守着道,以未退缩。

相比之下,纵使隐居到最后的陶渊明,便也显得有些器小,让人
发笑了。

【例子2,孔子的例子,阐述的是分论二。

君子与俗流舞是为了将俗烂的社会引
向正途。

写例子要注意场景、动作、神态、衣着的细节描写、特写镜头,而不是平铺直叙】但我更要说的是【在分论点前加入关联词,清晰地标识出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好好学习并实际运用!】,没有俗流,何来君子!君子是需要俗流的。

【分论点三:高级升华。

不止停留在俗流需要君子这种常见观点上,更是进一步写君子需要俗流!超越一般人的想法,而又能自圆其说,升华境界,大才!好好练习思维,你也可以。


若世间竞全是仁爱乘施的道德金钢,那么便不再有君子、俗流之分了。

正所谓“时势
造英雄”,若没了绿叶,一堆鲜花也让人大倒胃口。

尼采曾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说“超人
的出现使大地的皮肤病成为大地的意义”,而我想说的是“大地的皮肤病的出现让起人有
了意义”。

因此,君子只有与“俗流”舞时,才可称君子。

【前两个分论都写的是例子,
第三个分论便用了名人名言、论证素材需要变化!】
且看世间,仁义礼智信俱在,坑蒙拐骗偷尚存,君子有做事之道,俗流有行事之法。

君子与俗流共舞,此乃真大同也。

【结语,针砭时弊,简要收尾,回扣总论点。

】沉默的龙葵
植株在午后的阳光下静静生长,艳红的果实微微颤抖。

路人随手摘下西红柿,它们营养丰富。

一个又一个,前面的人摘了,后面的赶紧跟上。

直到有人扯下与番茄一模一样
的有毒的龙葵。

(序,有象征义的描写开头,细腻,温润,别具一格。

)
谁牵起了头羊的绳,谁又第一个跟上了头羊的脚步?我听见旁人嘻笑。

(引材料,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