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第3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单元测试) 答案和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粤版第3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K2O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K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0 C.+1 D.+2
2.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 ②2NH3③SO2④O ⑤Mg2+⑥2OHˉ 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3.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
A.硫粉B.木炭C.铁丝D.红磷
4.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点燃二氧化碳+水
A.酒精+氧气−−−−→
点燃水
B.氢气+氧气−−−−→
加热汞+氧气
C.氧化汞−−−→
点燃二氧化碳+水
D.乙炔+氧气−−−−→
5.检验氧气的最简便方法是
A.观察颜色B.闻气味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6.实验室制氧气的主要实验操作有①熄灭酒精灯;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③将药品混合物加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上;④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⑤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⑥实验结束,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⑥B.③⑤④②①⑥C.⑤③④②⑥①D.③⑤②④⑥①7.下列图标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B.C.
D.
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
D.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9.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0.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人体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
B.“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
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
D.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34个碳原子
11.下列物质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A.KMnO4B.KClO3C.KCl D.H2O2
12.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作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集中加热
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D.实验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13.下列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氧气B.过滤
C.加入药品D.倾倒液体
14.《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关于白血病和印度药的电影作品。

药品“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原理是融合基因,使BCR﹣ABL蛋白得不到磷酸,不能活化,就发不出指令,细胞的增殖态势得到抑制。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化学式为C29H31N7O•CH4SO3,关于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磺酸伊马替尼是8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甲磺酸伊马替尼分子由77个原子构成
C.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35:4
D.甲磺酸伊马替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89
1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21%
C.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
D.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二、填空题
16.用适当的元素符号或元素符号与数字的组合填空。

(1)硫离子_____;
(2)氦气_____;
(3)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7.(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氧元素____;②钠离子____;③氢氧根离子____;④二氧化氮___。

(2)用“”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___(填标号),“”表示___(填标号)。

A H2
B 2H2
C 2H
D 1H
三、计算题
18.乙醇(C2H5OH)可用作燃料。

按要求计算:
(1)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_____;
(2)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写最简比);
(3)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4)9.2g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19.超市购物小票上含有BPA(双酚A),网上流传消费者接触小票会致癌。

我国规定:超市购物小票上双酚A的含量应不超过0.6mg/Kg.按照这个标准,收银员即使每天接触小票10个小时,双酚A通过接触进入人体的量也不会比安全剂量低几十倍。

因此,普通消费者一天接触几张购物小票,致癌概率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1)双酚A的化学式为C15H16O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若每张超市购物小票的质量为5g,则其中含有双酚A的质量应不能超过_____mg 才能符合国家标准。

20.消费者熟悉的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被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

央视报道,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

“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化学式为:C12H18Cl2N2O,是一种非常廉价的药品,对于减少脂肪增加瘦肉作用非常好。

“瘦肉精”让猪的经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瘦肉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

(2)“瘦肉精”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C:H:Cl:N:O=____
(3)求554g瘦肉精中含有多少克氯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4)554g瘦肉精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与多少克水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相等?
四、实验题
2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C._____。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棉花,是为了_____。

(3)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微向_____(填“上”或“下”)倾斜,原因是_____。

(4)观察到水槽中导管口气泡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瓶口有_____冒出时,表明集气瓶内氧气已集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取出,并_____(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

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

(5)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氧元素显-2价,设钾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0,则x=+1价。

故选:C。

2.C
【解析】
①中表示的是原子个数,②表示的分子个数,③、⑦表示的分子中原子的个数,④表示的是化合价,⑤表示的是离子所带电荷数,⑥表示的是离子个数,故选C。

3.C
【详解】
A、硫粉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C符合题意;
D、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发出大量白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
点燃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A、酒精+氧气−−−−→
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点燃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气+氧气−−−−→
加热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氧化汞−−−→
点燃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D、乙炔+氧气−−−−→
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分解反应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D
【详解】
A.氧气是无色气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氧气无气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氧气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无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鉴别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鉴别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C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室制氧气的主要实验操作有①熄灭酒精灯;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③将药品混合物加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上;④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⑤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⑥实验结束,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
⑤③④②⑥①。

考点∶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

7.A
【详解】
A是禁止吸烟图标;B是禁止放易燃物图标;C是禁止烟火图标;D是禁止燃放鞭炮图标。

故选A。

8.C
【详解】
A、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A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制氧气不要催化剂,C符合题意;
D、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选项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此选项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A、由卟啉铁的化学式可知,卟啉铁是由碳、氢、氯、铁、氮、氧六种元素组成的,故A不正确;
B、“缺铁性贫血”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B不正确;
C、人体补铁的方法很多,不只是服用卟啉铁,如使用铁锅等,故C不正确;
D、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34个碳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
A.实验室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A能;
B.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B能;
C.氯化钾中没有氧元素,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故C不能;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物水和氧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故D能。

故选C。

【点睛】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必须用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制取氧气。

12.B
【详解】
A.制取气体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
B.加入药品后,先给试管均匀预热,然后再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集中加热,故错误;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应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故正确;
D.实验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酒精灯,以防冷水倒吸、炸裂试管,故正确。

故选B。

13.B
【解析】
【详解】
A、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产生的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且应先加入固体药品,再加入液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14.D
【分析】
根据甲磺酸伊马替尼化学式的含义;甲磺酸伊马替尼分子的构成;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甲磺酸伊马替尼是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1个甲磺酸伊马替尼分子由77个原子构成,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0):(1×35):(16×4)≠30:35:4,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甲磺酸伊马替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0+1×35+14×7+32+16×4=589,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B
【详解】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故错误,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火箭发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S2﹣He +5
P O
25
【解析】
【详解】
(1)离子符号表示:在元素符号右上角表示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的符号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表示为S2﹣。

(2)稀有气体单质,均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故氦气的化学式为He。

(3)化合价表示:.在元素正上方明确标出元素化合价,一律标出正负号,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P O。

25
17.O Na+OH-NO2 C B
【详解】
(1)①氧元素符号为O;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钠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Na+;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氢氧根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OH-;
④二氧化氮的化学式为NO2;
(2)用“”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C;
“”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B。

18.(1)根据乙醇的化学式可知,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所以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
(2)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
(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3)=46;
(4)9.2g 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9.2g×
122100%46
⨯⨯ =4.8g 。

【详解】
见答案。

19.(1)双酚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15+1×16+16×2=228。

故填:228 (2)超市购物小票上双酚A 的含量应不超过0.6mg/Kg ,若每张超市购物小票的质量为5g ,则其中含有双酚A 的质量应不能超过
5g 0.6mg=0.003mg 1000g ⨯。

故填:0.003 【详解】
见答案。

20.(1)277;(2)12:18:2:2:1;(3)142;(4)36
【详解】
(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瘦肉精”的相对
分子质量为:=12×
12+1×18+35.5×2+14×2+16=277。

(2)由“瘦肉精”的化学式可知,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C :H :Cl :N :O=12:18:2:2:1; (3)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该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554g 瘦肉精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为35.52554g 100%=142g 277
⨯⨯⨯。

(4)设554g 瘦肉精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与x 克水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相等, 则1616x 100%=554g 100%18277
⨯⨯⨯⨯ 解得x =36g 。

21.酒精灯 水槽 试管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下 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 连续均匀冒出 大气泡向外 正 氧气不易溶于水 防止冷水倒吸、炸裂试管
【分析】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详解】
(1)仪器A 是酒精灯,B 是水槽,C 是试管。

(2)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蓬松的棉花,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用酒精灯外焰给试管中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
流引起试管的炸裂。

(4)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来收集;观察到水槽中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表明集气瓶内氧气已集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取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正放在桌面上,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5)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防止冷水倒吸、炸裂试管。

【点睛】
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来收集,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试管口要放一团蓬松的棉花,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