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23.《祖先的摇篮》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47f6f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c.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第1篇】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首散文诗。
诗中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自在的生活场景。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美好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
通过朗读、想象与表达来搭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的平台,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1.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1)正音:祖——平舌音。
(2)指导识记:祖——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左边是部首“礻”,右边是“而且”的“且”。
(3)组词。
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什么?3.梳理问题: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些什么?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时,引导学生质疑,并帮助学生梳理问题,使学生懂得带着问题学会更有目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检查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浓”是后鼻音,注意n的发音;读好“摘”的翘舌音;读好“赛”的平舌音。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可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
①换偏旁识记:掏—萄,蔷—墙。
②偏旁归类:“蔷、薇”都是草字头,“逗、逮”都是走之旁。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2ccf1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5.png)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诗歌共有5小节。
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
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5448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3.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文本解读】这篇课文选自第八单元,整个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中2、3小节各含有两个问句,像“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等问句,都生动地描绘出了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同时疑问的句式,凸显了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能读好疑问的语气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本篇诗文中许多动词,如“摘、掏、逗、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它们构成的“摘野果、掏鹊蛋”等动宾短语,给学生们的积累做好了铺垫。
在积累表示动作的词组后,也会后面的仿写做好了铺垫。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而本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就要求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对“读句子,想象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
【学情分析】关于祖先和原始森林,低段的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而学生刚开始对“祖先的摇篮”理解会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应注意引导和提示。
本课是一首诗歌,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补充,但是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要允许学生们大胆地想象。
还有,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了解甚少。
因此,教师要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感知。
【教学目标】1.通过字理识字、比较识字、形声识字等方法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等9个字,通过展示、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蔷薇、苍苍茫茫”等词语。
2.积累“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等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通过想象,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写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什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积累含有动词的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16c94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c.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共分四小节。
第一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许多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树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整幅画面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的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思想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篇诗歌就是以孩子的语气在追想远古时代祖先们质朴自然的生活,所以非常适合他们学习,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每天被繁重的作业包围,难免缺少这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他们欠缺相应的生活体验,而且本文的主旨也是非常深奥难懂的,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永远永远不被污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体会文中动词的恰当使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第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先的摇篮》-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先的摇篮》-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91165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2.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祖先生活相关的问题,如“祖先是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的?”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活动,让学生们描绘出他们心中祖先的生活场景。
解决方法: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并进行反复练习。
(4)环保意识的培养:本节课涉及尊重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思想,学生可能对此理解不深。
解决方法: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祖先的摇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祖先生活的奥秘。
此外,诗歌朗读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在示范朗读后,他们能够模仿并逐渐掌握正确的语气和语调。这说明学生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热情。他们围绕祖先生活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对于环保、和谐共处等主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些话题,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解决方法:采用游戏、卡片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词,并在实际语境中进行运用。
(2)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课文中对祖先生活的描绘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形象地理解。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cf2f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1.png)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字音、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如“祖先的摇篮”、“在大树下”、“摘野果”等,帮助学生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5.课后反思: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反思日记,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学到的知识以及待改进之处。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祖先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记录下来:
a.祖先的生活环境与现代生活环境有哪些异同?
b.你认为祖先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c.课后搜集关于祖先的传说或故事,与同学分享,了解祖先的智慧与贡献。
三握祖先的生活方式,体会祖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2.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教师可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走进祖先的世界,激发他们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预习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如“祖、先、篮、摇、蓝、摘、掏、赛”等,掌握字词的正确发音和基本含义。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以及与现代生活的异同。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8c6b6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9.png)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祖先的摇篮,即地球。
2. 培养学生对地球和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地球是祖先的摇篮,是我们的家园。
2. 观察地球的图片,描述它的特点。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观察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地球的特点。
2. 学习新知识
(1)教师出示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的特点。
(2)教师讲解地球是祖先的摇篮,是我们的家园。
3. 实践操作
(1)让学生分组了解不同种类的地球特点,记录它们的特点。
(2)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他们了解到的地球。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地球的了解,以及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感受。
5.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地球是祖先的摇篮,并和家人一起到户外观察自然环境。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地球的认识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对地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0e957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c.png)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先的存在和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2.通过该课教学,让学生明白祖先是自己的根,提醒学生感恩家庭。
3.通过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引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祖先的存在和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1.课件。
2.黑板、白板或其它写字工具。
3.讲解祖先摇篮相关的历史文化和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时间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 分钟课前热身准备好上课所需的工具和教材。
坐好,等待老师开始授课。
10 分钟导入课题讲解祖先摇篮的文化背景和重要性。
倾听老师的讲解并理解其涵义。
15 分钟学习课文播放课件朗读课文,带领学生学习课文。
认真听课并朗读课文。
10 分钟DIY 历史博物馆带领学生DIY历史博物馆。
分组合作制作历史博物馆。
10 分钟讲述祖先传奇故事讲述祖先的传奇故事。
倾听传奇故事并领略祖先风貌。
10 分思考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祖先的故分享和交流祖先的故事钟事经历。
经历。
5 分钟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
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1.观察与理解:通过引入图文并茂的语言材料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图片和理解文字内容来加深学生对祖先的认识。
2.互动与讨论: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和分享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加深学生对祖先的认识。
3.创造与想象:通过DIY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制作历史博物馆,拓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评估1.学生自评:让学生自评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2.教师提问:提出有关祖先和历史的相关问题,考察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板书设计主题: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知识点:•祖先的存在和重要性•感恩家庭•培养家国情怀操作:•观察与理解•互动与讨论•创造与想象八、教学后记创设适合孩子接受的氛围和氛围下的教学过程,将是一堂有效的教育课,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充分地调整教育对话式的内容,孩子们会在这种轻松的语境下慢慢汲取和学习新的知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五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1c3f3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0.png)
【导语】《祖先的摇篮》是⼀篇充满童趣的⼉童诗。
作者以⼉童的视⾓,对“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充满了好奇,想象祖先在古⽼的原始森林⾥质朴、⾃由的⽣活场景,勾勒出⼈与⾃然和谐相处的画⾯。
下⾯是⽆忧考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祖先的摇篮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字新词。
培养学⽣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能⼒。
2、理解课⽂内容。
3、继续培养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的能⼒。
(⼆)、过程与⽅法: 1、充分发挥学⽣学习的主体性,开展⼩组讨论,理解、感悟课⽂。
2、运⽤已有的识字⽅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热爱⼤⾃然和热爱⽣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录⾳机、舒缓的⾳乐磁带、字词卡⽚ 三、教学过程 (⼀)激趣引⼊: 1、配着舒缓的⾳乐进⼊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配着这么美妙的⾳乐你们想读吗? 评:上课伊始是学⽣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乐的美,配乐的美,是学⽣产⽣读⽂的欲望。
(⼆)初读课⽂: 学⽣⽤⾃⼰喜欢的⽅式尽情地读⽂。
在读⽂的过程中完成下⾯⼏个任务。
1、⾃读课⽂,⽤你认为的⽅法认识本课⽣字。
2、把诗歌读熟。
3、⼩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
4、认读词语卡⽚(做找朋友的游戏) 5、⽼师检查认字情况(开⽕车读⽣字)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让学⽣⽤⾃⼰喜欢的⽅式认读⽣字。
采⽤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认字,激发学⽣学习⽣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遍课⽂,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的想法先在⼩组内说⼀说。
3、派代表说⼀说。
(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四)教师适时点拨下⾯⼏点: 1、摇篮在⽂中指什么?(祖先⽣活成长的地⽅)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动作的词语。
“摘、掏、跑、看、逗、采、捉、逮。
”让学⽣模仿祖先的样⼦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活的快乐。
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1c12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d.png)
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1教学目标:1、相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相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文导入: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里,他们以天为盖,以地为席,与果木为伴,与日月为友……2、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沟通。
3、今日这堂课,咱们共同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视察一下这篇课文和前面学到的课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不是自然段的结构,而是从中间空行断开。
每断开一次就是一个小节。
)相识小节。
2、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在每一个小节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结构有4个小节组成。
4、朗读诗歌,画诞生字词,读准字音、留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老师逐小节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状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7、读一读课文,思索: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8、努力把诗歌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相识它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祖、掏、逗、蔷、薇、逮、忆。
(1)比较认知“蔷”和“薇”: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比较简单识记。
(2)“忆”字强调偏旁是“忄”,左右结构。
想一想还见过哪些“忄”的字呢?(预设:惊、怀……)(3)“逮”字强调读音为三声。
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留意占格要匀称,把字写好看。
(结合图片,拆解汉字驾驭识记。
)5、出示组字方法,进行识记“忆”6、找一找“祖、组、租”的不同。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c8917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3.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好处。
【教学重点】1.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 体会“摘、采”等动词恰当使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1.婴儿摇篮、原始森林。
2.原始人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等生活场景。
3.草原、大海。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浓、忆、啊”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解题意,设问引读1.认识“祖先”。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祖先是指什么人呢?有没有人向你提到“祖先”这个词?预设:祖先一般是指离我们年代很久远的先人。
在这首诗歌中,是指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类。
(2)出示原始人狩猎、采野果、生活的,看图帮助学生了解“祖先”。
(3)请学生说一说认识“祖”字的方法。
预设:“组—祖”,注意偏旁“礻”和“衤”的区别。
2.理解“摇篮”。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摇篮吗?(2)出示摇篮图,提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给你什么感受?预设:摇篮是给小婴儿睡觉用的,让人觉得舒服。
3.导入。
(1)题目《祖先的摇篮》是指祖先睡觉用的摇篮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2)齐读课题。
开始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首先利用原始人生活场景,拉近久远的原始时代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理解“祖先”,再联系生活渗透对“摇篮”本义的理解,以上两步均通过“搭桥建梁”巧引学生初解题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c2673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d.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有趣的儿童诗,以儿童的视角表达了作者对原始森林的歌颂以及对童年生活的赞美。
全诗一共有四节,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节是总起,用“爷爷”的口吻赞美了原始森林,将原始森林比作我们祖先的摇篮。
这个比喻多么贴切多么温情啊!因为人类在森林里诞生、在森林里成长,人类的进化离不开森林,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所以将森林比作“我们祖先的摇篮”。
至于这个祖先是多少年前的祖先呢?我们无从考证,也许应该算到人类出现那一段历史吧!这个对于诗歌理解而言,不太重要。
第二节、第三节是“我”的遐想,“我”根据经验丰富的爷爷的那个比喻,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想到我们的祖先到底会在森林里生活、玩耍、嬉戏、成长……这两节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和烂漫,把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或者说最渴望做的事情全部“安”到祖先头上。
第四节回到现实,用风儿吹动树叶的声音将“我”从遐想中拉了回来,最后以感叹句作结,照应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爷爷”观点的认可。
整首诗很押韵,适合训练学生朗读。
第一节的韵有“篮”“边”“天”,第二节的韵脚有“先”“蛋”“伞”,第四节的韵脚有“远”“篮”,指导朗读时要注意韵脚的处理。
这首诗的第一节和第四节有好几个感叹号,朗读时要突出赞叹的语气;第二节第三节有好几个问号,用孩子们的猜测和疑问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那种情态。
在第二三小节里,还有很多动宾结构的短语,这些短语的铺排,让诗歌充满了鲜明的节奏感。
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积累。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只有七个,但是要求会写的字较多,这些字笔画还偏多,需要细心指导。
另外,这首儿童诗是节选,编入教科书时对原诗进行了删改。
我们认为原诗的结尾更有意义。
所以建议大家在教学中将原诗结尾链接进来,可以深化诗歌的意义。
【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逗、蔷、薇、逮、忆”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等9个生字。
《23祖先的摇篮》(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23祖先的摇篮》(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c14aa6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0.png)
《23 祖先的摇篮》(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祖、辛”等10个生字,会写“蓝、篮”等8个字,会写“祖先、摇篮”等8个词语。
2.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体会诗歌表现的原始、纯朴的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23 祖先的摇篮》2. 生字词的学习与认读3. 诗歌朗读与感悟4. 祖先生活环境的了解5. 诗歌表现的自然美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悟祖先的生活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生字卡片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祖先的生活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生字词:通过图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认识生字词,理解词义。
3.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讨论诗歌描绘的祖先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 感悟祖先生活: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体会诗歌表现的原始、纯朴的美。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3 祖先的摇篮》2. 生字词:祖、辛、蓝、篮、掏、鹊、逮、猛、掏、忆3. 诗歌内容:祖先的摇篮、生活场景、自然美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描绘一幅祖先生活的画面。
4. 家长协助,了解更多关于祖先生活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23 祖先的摇篮》,让学生了解了祖先的生活环境,感受到诗歌表现的原始、纯朴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同时,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祖先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加强诗歌的感悟与理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两套)(新人教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两套)(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5a45a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9.png)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两套)(新人教版)《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文导入: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里,他们以天为盖,以地为席,与果木为伴,与日月为友……2、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
3、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习——《祖先的摇篮》。
(播放音乐欣赏:热闹的森林)4、齐读课题《祖先的摇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观察一下这篇课文和前面学到的课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不是自然段的结构,而是从中间空行断开。
每断开一次就是一个小节。
)认识小节。
2、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在每一个小节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结构有4个小节组成。
4、朗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小节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7、读一读课文,思考: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8、努力把诗歌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祖、掏、逗、蔷、薇、逮、忆。
(1)比较认知“蔷”和“薇”: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比较容易识记。
(2)“忆”字强调偏旁是“忄”,左右结构。
想一想还见过哪些“忄”的字呢?(预设:惊、怀……)(3)“逮”字强调读音为三声。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先的摇篮》-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先的摇篮》-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74738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16.png)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先的摇篮》-人教(部编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祖先的摇篮》。
2. 能够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3.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敬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内容概述《祖先的摇篮》是一首描绘祖先生活情景的诗歌,通过描绘祖先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让学生感受到祖先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敬畏。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祖先的摇篮》。
2.2.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祖先的尊敬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思考祖先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3.2 朗读诗歌1.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祖先的摇篮》,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 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3 解析诗歌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描绘的祖先生活情景,让学生思考祖先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2. 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4 语言运用1. 让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如描述祖先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5 小结与作业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祖先的摇篮》,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包括朗读、讨论和思考等方面。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祖先的摇篮》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祖先的摇篮》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70b3b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2.png)
《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祖、辛”等9个生字,会写“蓝、摇”等8个字,会写“祖先、摇篮”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祖先的摇篮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23祖先的摇篮》。
2. 生字词的学习。
3. 诗歌意境的体会。
4. 朗读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3)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意境的体会。
(2)朗读技巧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领读生字词,学生跟读。
(3)学生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3. 理解诗歌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诗歌描绘了祖先的摇篮的哪些景象?(3)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4. 体会诗歌意境(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引导。
5. 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挑选学生朗读,点评、指导。
(3)全班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3祖先的摇篮》2. 内容:(1)祖先的摇篮(2)诗歌意境(3)朗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3. 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23祖先的摇篮》,让学生了解祖先的摇篮的景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421ae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5.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诗歌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
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第二、三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生活。
第四小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的慨叹,真挚的感情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与开头彼此照应。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
“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郁郁葱葱。
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鲜明,与课文描述的事物一一对应。
整幅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三、重点难点1.正确、有感情地读好儿童诗,读好文中的问句,读好带动词的词语。
2.能仿照诗中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理解课题,识记生字解读课题,认读“祖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f3cccf31b765ce0408149d.png)
祖先的摇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问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通过追想原始森林中祖先的生活足迹,产生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学生回答)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出示关于原始森林的图片、视频)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望、掏、摘、逗、逮”这些生字,可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让学生识记。
“祖、忆、啊、赛”这些生字可以通过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让学生识记。
“蔷、薇、蓝、浓”这些生字可以通过展示图片的方法让学生识记。
“摘”还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方法让学生识记。
谜语示例:滴水已穿石,伸手来扶持。
要问是何义,举手取东西。
(谜底:摘)(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祖:偏旁注意左伸右缩,右部横画间隔均匀。
啊:“阝”竖宜长。
浓:左窄右宽,右部秃宝盖不宜过宽。
望:左上的“亡”第三笔变成竖提。
忆:“乙”横折弯钩的弯处要圆转。
易错提示: 蓝:上面是“艹”,不要写成“”。
望:左上角“亡”不要多加一点。
(3)多音字。
曾⎩⎨⎧ céng:曾经 似曾相识zēnɡ:姓曾 曾祖父逮⎩⎨⎧ dǎi:逮住 狗逮老鼠dài:逮捕 力有未逮(4)归类识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
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
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第一单元 第1 课共2课时
课题
祖先的摇篮
设计者
课程标准
1、主动识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部首、笔顺、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
那( ),是( )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狩猎、采摘)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
zǔ ā nónɡ wànɡ zhāi tāo dàn yì
祖 啊 浓 望 摘 掏 蛋 忆
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法
讲授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
朗读、识记、问答
教具准备
朗读视频 手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2)那/浓绿的/树阴/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3)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祖 啊 浓 望 摘 掏 蛋 忆
4.当堂默写。指名学生上台默写生字,集体纠正。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读一读,写一写(出示课件)
祖先 浓绿 一望无边 摘野果 掏鸟蛋 回忆
第二课时
(1)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原始森林,捕捉祖先原始的生活。
②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搭建房屋的?
作业
《典中点》上相应练习。
板书
大一望无边
摘野果、掏鹊蛋
祖先的摇篮 猜想祖先的生活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感叹祖先的美好生活
教学反 思
(自由自在,惊喜连连)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苍苍茫茫、祖先)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①我们不应该滥砍滥伐,不要随便狩猎。
②森林附近不能开一些工厂,排放废气、废水。
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
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
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组”与“祖”,“淘”与“掏”,“忆”与“亿”。“滴”与“摘”。
②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记,比如:“望”字要注意左上是个“亡”,竖折变成竖提。
③感到有困难3.在习字本上进行描红练习。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钻木取火、集体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①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生火做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