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联考】湖北省八校2023届高三3月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基础必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级联考】湖北省八校2023届高三3月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试题(基础必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
第(1)题
氧气分子在和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
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和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都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B.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速率较小的情形
C.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时的情形
D.与时相比, 时氧气分子速率在0~400 m/s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
第(2)题
如图,玻璃管内封闭了一段气体,气柱长度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若温度保持不变,把玻璃管稍向上提起一段距离,
则( )
A.均变大B.均变小
C.变大变小D.变小变大
第(3)题
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恒力作用下上升,在某一高度撤去恒力。
不计空气阻力,在整个上升过程中,物体机械能随时间变化关系是( )
A.B.
C.D.
第(4)题
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 )
A.B.C.D.
第(5)题
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框ABCD,ADC边的电阻与ABC边的电阻不相等,将线框放在与线框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
电流I从A点流入,从C点流出,O是线框的正中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框中的电流形成的磁场在O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内
B.线框中的电流形成的磁场在O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外
C.整个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D.整个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第(6)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转向灯电路(如图),其中L为指示灯,L1、L2分别为左.右转向灯,S为单刀双掷开关,E为电源.当S置于位置1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L的功率少于额定功率
B.亮,其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C.亮,其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D.含L支路的总功率较另一支路的大
第(7)题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和B,它们的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现将一个质量也
为m的物体C从A的正上为一定高度处由静止释放,C和A相碰后的立即粘在一起,之后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
在简谐运动过
程中,物体B对地面的最小弹力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C物体从更高的位置释放,碰后粘在一起向下运动速度最大的位置会更低
B.C和A相碰后立即减速向下运动
C.B对地面的最大弹力为
D.简谐运动的振幅为
第(8)题
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一定都变化
B.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变化
C.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
D.物体的动量一定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共4题)
第(1)题
我国研发的磁悬浮高速实验样车在2019年5月23日正式下线,在全速运行的情况下,该样车的时速达到600千米。
超导体的抗磁作用使样车向上浮起,电磁驱动原理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相距的两根平行导轨间,有垂直水平面前等距离分布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每个磁场的宽度都是,相间排列。
固定在样车下方宽为、阻值为R的导体线框abcd悬浮在导轨上方,样车运行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当磁场以速度v 0向右匀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样车速度为零时,受到的电磁驱动力大小为
B.样车速度为零时,线圈的电热功率为
C.样车匀速运动时,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为
D.样车匀速运动时,速度大小为
第(2)题
如图所示,两个边长为2L的正方形PQMN和HGKJ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1和B2,两磁场区域中间夹有两个宽度为L、方向水平且相反、场强大小均为E的匀强电场,两电场区域分界线经过PN、GK的中点。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从G点由静止释放,经上方电场加速后通过磁场回旋,又经历下方电场沿NK二次加速后恰好回到G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2=2B1
B.带电粒子第二次进入右边磁场后一定从MN边离开
C.第一次完整回旋过程经历的时间为
D.要实现两次以上的回旋过程,可以同时增大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第(3)题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足够长的木板B,木板B上放着木块A,A、B间的接触面粗糙。
现用一水平拉力F作用在A上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用f1代表B对A的摩擦力,f2代表A对B的摩擦力,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
A.拉力F做的功等于A、B系统动能的增加量
B.拉力F做的功小于A、B系统动能的增加量
C.拉力F和f1对A做的功之和大于A的动能的增加量
D.f2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加量
第(4)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斥力消失,引力增大
C.若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D.物体吸热时,它的内能可能不增加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
三、填空、实验探究题(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6分。
请按题目要求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 (共2题)第(1)题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分组实验中,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采用了甲、乙、丙三个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小车总质量用M表示(乙图中M包括小车与传感器,丙图中M包括小车和与小车固定的滑轮),钩码总质量用m表示。
(1)为得到小车总质量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的结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三组实验都需要平衡摩擦力
B.三组实验中只有甲需要平衡摩擦力
C.三组实验都需要满足所挂钩码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M的条件
D.三组实验中只有甲需要满足所挂钩码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M的条件
(2)若乙、丙两位同学发现某次测量中力传感器和测力计读数相同,通过计算得到小车加速度均为a,,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则乙、丙两人实验时所用小车总质量之比为________,乙、丙两人实验用的钩码总质量之比为________;
(3)如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打计数点4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m/s。
(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第(2)题
如图甲所示为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的交流电源。
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桶中沙的多少来探究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
(1)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取下装沙的桶,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
列__________的点。
(2)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每5个点标记一个计数点,标记结果如图所示,为连续选择的计数点,通过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以沙和桶的总重力为横坐标,小车的加速度为纵坐标,作出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3小题,共36分。
解答下列各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共3题)
第(1)题
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且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α=53°角,导轨间接一电阻值R=3Ω的电阻,导轨电阻忽略不计。
在两平行虚线间有一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场区域的宽度为d=0.5m.导体棒a的质量为m1=0.1kg、电阻
为R1=6Ω;导体棒b的质量为m2=0.2kg、电阻为R2=3Ω,它们分别垂直导轨放置并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
现从图中的M、N处同时将a、b由静止释放,运动过程中它们都能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且当a刚出磁场时b正好进入磁场.
(sin53°=0.8,cos53°=0.6,g取10m/s2,a、b电流间的相互作用不计),求:
(1)在b穿越磁场的过程中a、b两导体棒上产生的热量之比;
(2)在a、b两导体棒穿过磁场区域的整个过程中,装置上产生的热量;
(3)M、N两点之间的距离。
第(2)题
“┙”型滑板(平面部分足够长),质量为4m,距滑板的A壁为L1距离的B处放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大小不计的小物体,小物体与板面的摩擦不计,整个装置处于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初始时刻,滑板与小物体都静止,试求:
(1)释放小物体,第一次与滑板A壁碰前小物体的速度v1多大?
(2)若小物体与A壁碰后相对水平面的速度大小为碰前的,碰撞时间极短,则碰撞后滑板速度多大?(均指对地速度)
(3)若滑板足够长,小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碰撞前,电场力做功为多大?
第(3)题
1926年美国波士顿的内科医生卢姆加特等首次应用放射性氡研究人体动、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
氡的放射性同位素有27种,其中最常用的是。
经过次衰变和次衰变后变成稳定的。
(1)求、的值;
(2)一个静止的氡核()放出一个粒子后变成钋核()。
已知钋核的速度,求粒子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