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创作谈
《东晋王羲之丧乱帖写意》此帖用笔使转圆活流纵,结字侧仄更甚,墨色枯燥相间而出,至纸末行笔更为快疾。
写意性临帖不能流于片面的纠文缠字,写意者,写其神而达其意。
忠于原帖风貌而能同时熔入临者的审美个性,使“小我”的笔情墨趣自然与原帖的线构线形相熔。
把临帖当成创作作品来完成,获得的线质通常会让人耳目一新,从写意性临帖学习中往往能收获更大的成效。
曾在多年前读过一位著名书法篆刻家的一段话,大意是讲一名篆刻家要尽早并有意树立自己的篆书书风,并将这种带有强烈个人符号性的篆书风格引入篆刻创作,只有先进入这种风格化的模式才有更多机会开展深入的艺术挖掘。
那时我还在念大学,但我已经强烈地意识到这个观点的重要性,并按照这样的观点一路走来。
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没有错。
这样更有利于书风与印风的高度统一,为下一步的多元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凡对于艺术语言的判断,每一个人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这样的做法“过了”,但我却坚定地认为,我做得还不够,只是还不够完善。
时间而已。
铁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题款:学篆须博古,鼎彝戈,带钩权律。
其款中字,神气敦朴,可想六书未变之笔。
知此,作篆书始有意趣。
唐人之篆,未尝著意于此,故拘板少韵,若摹文赝器,神气索然矣。
清·何震《续学古编》摘录。
乐之山馆秦良静并记。
尺寸:200cm×56cm
创作手记:这件篆书对联对我有特殊的意义,它让我坚定了此类篆书风格的探索之路,在此前我是没有自信的。
但所采用的书写材料金色丙烯只能偶以为一,不可多作,毕竟中国书法的特质是表现笔墨的写意精神。
:
《篆书志敬尔雅联》
释文:志敬节具与之知礼尔雅观古足以辩言
题款:(略)
尺寸:252cm×50cm
创作手记:用理性的创作思维完成感性的笔墨线条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创作方向。
形式语言的开拓和运用是作为作品画面艺术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字体的取法、金石趣味、笔墨语言等。
这件作品采用长纤维皮纸书写大字,熟绢书写中间题款小字,并特意用极少用到的黑色宣衬底,让黑色透出皮纸和绢,使其更具古雅和淳厚。
用意如此,并不是每一个读者都能接受到这种信息或是能理解到其中奥趣,更或是,我还做得不够。
:《篆书王维诗立轴》
释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送别》诗一首
题款:文曰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送别》诗一首。
岁在丁(亥)年冬月,乐之山馆主人秦良静篆于筑城之北。
时暖阳如春,气畅神爽,笔随我意,是为惬意之作耳。
尺寸:251cm×50cm×2
创作手记:对于二李一系铁线篆我过有较长时间的学习,但其笔笔中规的用线和用笔常不能为我性情所适,遂有打破常规的一些“我用我法”。
如同树上果,由生至熟,再熟下去岂不烂掉。
这件作品是我近来“复归平正”的一件尝试之作,仍以铁线为基,再强调其自然状态的书写性。
或有隶意、似得刀意、略具籀意未知其意,随意生发方臻妙境。
:《行书数点二分联》
释文:数点梅花横玉笛二分明月落金樽
题款:戊子元春于筑。
小秦书之尺寸:160cm×21cm×2
创作手记:此件行书对联是应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华对联书法》编委会之约而专门创作的命题作品。
字形结体多碑意篆韵,纸张采用元书纸,求沙笔浓淡之变,可得金石趣味,但润泽不够是此类材质的
弱点。
:《篆书十风一雨联》
释文:十风五霞起一雨千瀑悬
题款:时在丁亥岁尾,篆此以写家乡景致,是联文曰:十风五霞起,一雨千瀑悬。
字中风景恍若眼前,吾生于斯长于斯,幸甚也。
正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吾亦受惠于此。
小秦并记。
尺寸:138cm×32cm×2
创作手记:“枯湿浓淡、方圆曲直、奇正对比、起承开合。
”对于大字篆书对联,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必须考虑。
宁可过之,而不能不及。
视觉冲击和感染力是作品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美学自觉意识的一个介入过程。
悲鸿先生曾言艺贵“独持”,良静信然。
:《隶书丙辉子庶联》
释文:丙辉腾瑞气子庶乐丰年
题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小秦亦自得其乐耳。
岁在戊子年春月,时客京华。
尺寸:128cm×32cm×2
创作手记:取法于汉简帛书系,尝试用笔的“随意”性,以求灵动自然。
:《行书蝉噪雁鸣联》
尺寸:114cm×22.5cm×2
释文:蝉噪绿夏雁鸣金秋
创作手记:碑三分,帖三分,金石机趣三分。
:《篆书毛泽东诗立轴》
释文: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题款:敬录毛泽东诗词《喜闻捷报》。
乐之山馆小秦客京华花家地南隅。
创作手记:对我目前既已形成的篆书面貌(暂且称面貌),虽不甚成熟,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具备进一步挖掘的基础是毋庸置疑的。
越是如此,越感到创作的难度在不断增加,打破惯常,推翻故我的蜕
变是艰难的,当局而不为所迷,知道自己位置所在却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春风磨剑气夜雨度书声
题款:(略)
尺寸:258cm×76cm
创作手记:这件行书对联是“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的参展作品。
幅面较大,为了方便书写时照应到上下的行气,直接铺地书成,一式有三,此为佳者。
纸张采用皮麻纸质,以其沙涩感增加行笔的苍劲和金石趣味。
书写这样的行书大作,其过程是件很愉快的事情。
隶书三岔八景诗立轴》
释文:上界玉皇领北斗,下凡七仙列滩口。
左右天坛(迎)佳宾,前后燕子舞长袖,玉带缠绿绿荫稠,阳光洒金丹霞镂。
雨天飘白净练,弥勒山顶笑迎候。
题款:王多明改三岔八景诗。
岁次丁亥年冬,乐之山馆良静书之。
尺寸:186cm×32cm×2
创作手记:这首诗描写的是家乡习水三岔河景区的景致,在书写过程中,每一句诗都能让我浮想联翩,如入美景。
尝言:美景自有佳句得,春风常为新诗来。
:《篆书毛泽东诗中堂》
释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题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在丁亥年夏月,乐之山馆主人秦良静书于黔灵山下。
尺寸:262cm×90cm
创作手记:近年创作的篆书作品在章法上有过不同的尝试,此件作品的章法形式来源于钟鼎拓本,意在将丰富的笔墨技巧和各种文字造型巧妙地熔于一炉,形成错落、挪让、参差的对比意象,但对于八尺大作,要想做到浑成自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依据此幅样式创作的
一件六尺作品在2007年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85周年书画展”中获奖。
:《隶书鸣琴斗方》
释文:鸣琴
题款:乐之小秦
尺寸:45cm×45cm
创作手记:小作品更加强调形式语言的运用,对于钤印款字的位置安排尤其重要。
:《篆书甲乙子孙联》
释文:甲乙科名佳话在子孙孝友古风存
题款:乐之
尺寸:252cm×20cm×2
创作手记:我很少有一挥而就的佳品,每每数易其稿,把刻意的符号语言用最自然的形式得以表达是一个艰难的创造过程。
须知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寻常最奇崛。
书法之难往往就是这看似容易的一根徒手线条,线条的形质和笔墨运用都要在短暂的行笔时间中完成,书写过程的不可重复性和文字范畴决定了它的创作难度。
:《篆书毛泽东诗词条屏》
释文: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犚咽切掳僬杀逃谢ㄖη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七绝·观潮)
题款:无
尺寸:265cm×30cm×2
创作手记:铁线类篆书作品当力求在有限的结字造型中体悟线条的微妙变化。
蔡邕曾言:“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我知其理,但付诸实践,却离之太远。
:《隶书惠风和畅扇面》
释文:惠风和畅
题款:乐之小秦。
尺寸:22cm×22cm
创作手记:扇面作品作为现代家居的装饰,尤觉清新可人,古雅别致。
:《篆书古代廉政名句立轴》
释文:欲影正者,端其表。
欲下廉者,先己身。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但得官清吏不横,既是村中歌午时。
题款:篆录古代廉政名句三则。
文曰:“欲影正者,端其表。
欲下廉者,先己身。
”《汉·恒宽》“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语见《旧唐书》“但得官清吏不横,既是村中歌午时。
”
宋代陆游句。
岁在戊子年元春,乐之山馆主人秦良静于筑城之南隅,时逢黔中五十年来雪凝灾害,时断水电,未得闲适之境耳。
尺寸:266cm×58cm
创作手记:我常把界格比作篆刻的边栏,字在其中而又不受界格的约束,看似漫不经心却是精致的设计,寻求在字形的矛盾对比中和谐统一。
用印位置当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一印不妥足以打乱通篇平衡。
:《篆书彩燕丽雀联》
释文:彩燕舞风国富兵强丽雀鸣春物阜民丰
题款:(略)
尺寸:258cm×76cm
创作手记:甲骨文书法我较少刻意去钻研,偶作涂划也是为丰富篆书创作的结字用线而为。
这件作品有意在色纸、宿墨和不同纸质等形式语言上作了强调,中缝所题小字还作了打磨做旧,以强化甲骨文字的苍桑感和装饰意味。
:《隶书扇面》
释文:书者,散也。
欲书,先散怀抱。
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夫书者,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沈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也。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映带无,使势背。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题款:岁在戊子年春月以简帛出之。
《蔡邕·笔论》摘录。
时客
京华东隅。
尺寸:69.5cm×69cm 扇面
创作手记:近月多作扇面山水,此为画所作,置之墙头,略得清新之气。
篆刻作品的巧妙搭配是其重要的组成元素,不可忽视。
:《篆书庭院楼台联》
释文:庭院花香鸟语楼台月满云开
题款:岁在丁亥年春月,乐之山馆小秦书于黔中。
尺寸:200×46cm
创作手记:近见京华琉璃厂某画店一书家,摆开阵势作四尺大字横幅,内容好像叫“正义之剑”还是什么,刚写到一半,内堂伙计出来吩咐说:“正义之剑”再定五张。
好家伙,批量生产?当写到剑字的最后一个竖画时,这书家,不,这书匠,掏出一张类似银行卡的塑料片使劲压住笔尖部往下拖,一根看似力拔千金的竖画跃然纸上!我是开了眼,这也叫书法?
一件作品的雅俗优劣首先是看它艺术语言的表达是否是自然的流露,而非造作,所有的艺术语言都要围绕“自然”这一原则展开。
欲得“自然”之境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太过理性的线形是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件篆书楹联作品在二00七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展”中获奖。
:《篆书曹石诗立轴》
释文:极目皋原落木稠,岩花乱点入边秋。
千山柱颊馋于蒴,一水襟衣淡似油。
黄叶林中僧磬古,苍苔石畔愁痕幽。
临风不语空廷伫,无数苍烟袅树枝。
题款:清雍正御前侍卫平越曹石《藜峨怀古》。
良静书之。
尺寸:200cm×46cm
创作手记:这件作品是应贵州福泉市书法碑墙之约而创作,墨色的丰富变化和浸润是这件作品的亮点之一。
此后又重书一遍,先后获得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展”二等奖和第九届武警部队“武警文艺奖”一等奖。
此处刊载的是作品投稿前的留档照,由于未托裱拍摄的原因,墨色的层次在这里已几殆
尽。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展”后,评委毛国典先生在和我的一次书信交流中说:“你的作品在长征展评审中我印象特别深,兄对书法的感悟非常好,很有个性。
只这样大家才能记着你。
”此后,我更着意于笔墨语言表现,并在不断地完善和学习过程中。
:《楷书天设地留联》
释文:天设此洪钟,妙隐机玄,高悬空际,喜雾吐云吞,犀居蟒伏,风送梵音,雨传佛号,寄予哲人,宇宙浩茫,时光飞逝,几多奥秘,君给破解。
地留斯巨柱,韫藏窍理,卓立洞前,凭花遮绿护,鹘宿猿嬉,雪淡苔痕,春深拄草,亟待来者,人生苦短,岁月难羁,更迭风骚,谁赓唱酬。
题款:习部多天然溶洞奇观,民间有此长联以赋。
岁在戊子年初春,乐之山馆主小秦书之。
尺寸:138cm×45cm
创作手记:碑系书风多苍涩古拙,是作亦得此中惠。
:《篆书知足无欺联》
释文:知足常乐无欺自安
题款:知足常乐,无欺自安。
乐之小秦。
尺寸:136cm×22cm
创作手记:书法风格如同一个人的气质,大抵可用“清秀”、“雅致”、“彪悍”、“粗犷”一些词来形容。
当我们在品读大量古今不同的篆书作品时,作品中那鲜明的个性、波动的线条、奔放的节奏、诙谐的意趣,仿佛看到了书法家那豪迈不羁、喜怒自如的真性情,古联“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才子自风流”,可谓不谬。
在笔与墨的世界中,作者的才情、精神、观念等尽现其中。
此作追求“粗犷而不失雅致”的格调,强调用笔和润燥的变化趣韵,有了趣味才有了品读玩味的空间。
:《篆书国强德泽联》
释文:国强四时泰德泽万家亲
题款:国强四时泰,德泽万家亲。
岁在丁亥年夏月
尺寸:128cm×36cm
创作手记:作品书写的内容要适应作品所悬挂的环境。
此作在联句的选择和书写手法上同样考虑到了这一点。
庄重、沉稳、典雅是这件作品的格调定位。
:《行书纸上笔前联》
释
文:纸上烟云梦笔前风月诗
题款:岁在戊子年元春。
乐之山馆小秦客京。
尺寸:148cm×23cm
创作手记: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几个同学好友在老师的支持下单独分到了两间小画室,方便学习创作,“乔迁”当天,我的画室分有四人,遂凑句“四人行何妨,两门对正好”书于门头。
另两个“烟民”同学分于一室,想想又杜撰“纸上烟云梦,笔前风月诗”两句以喻。
每每读到这件作品便会想起那段难忘的学习时光。
:《篆书李白诗立轴》
释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蹋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题款:略
尺寸:266cm×85cm
创作手记:我很喜欢写这样的大件作品,面对两三米长的空白宣纸,我总有一种创作的冲动,每欲笔落风雨而后快。
这件作品的墨色变化、结字布白随性而成,算是近期所作佳者,倒是题款小字和用印位置、拼接色宣花了我一定时间,须知一印不正足乱全局。
:《篆书秋宜春则联》
释文:秋宜明月云春则和风花
题款:戊子二月,小秦于京华。
尺寸:186×32cm×2
创作手记:当一种风格大致有一个形样后,我便开始寻求另一种线质语言的探索和突破,甚至是推翻惯有的“套路”,去“套路”则
多有鲜活之气。
此作略变往常字法、笔法和写法,大得“鲜活”之趣。
我总是对作品主体完成后的题款小字用印位置别有讲究。
在我看来,题款和用印是书法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艺术元素,平面构成的艺术理念必须有机地注入到书法创作实践中,那怕是一个简单的名款也要考虑到它在整幅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
书法并不是“写字”那么简单。
形式的变化只是为服从于某种艺术语言的表述,如行气的流畅、结字取法、幅式剪裁和内容深化等等。
只有在这样一种不断否定和建立的学习过程中,你才会体会到艺术的深奥和魅力,才会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曾有一先生旁敲侧击地说:“你们这些年青人老是搞‘形式’这些名堂,把字写好就行了嘛”。
其时心中感到一丝无奈。
字是固然要写好的,但须知形式语言的巧妙运用是完成一件书法作品的重要因素,给你一块布,匠心独运的裁剪能让它成为靓丽的衣裳,一张经过多层工序制造出来的宣纸,我们又何尝愿意将它一画了之。
“形式”大有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