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共8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共8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584418b52acfc789ebc9bd.png)
• 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 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 分) •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 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 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 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 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 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 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 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 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继承与批判)
• 继承:以民为本;保留君主制 • 发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主张经 世致用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8
世界的潮流是什么
• 经济上,由传统农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 • 思想上,由传封建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 • 政治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2015全国新课标卷2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 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 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 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 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139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139人民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77288cf18583d0496459db.png)
材料一 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今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夺造 化,通神明,无非竭耳目心思之力,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 制之。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学 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内容: 略
①大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各种新思想 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尤其传播了马义;②民众觉醒;③文化转型。
④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宣扬西方文化,带有片面性, ⑤革命式的政治大批判有余,文化式的深入的学理研究不足。 影响:⑥超越经济社会的许可,一味追求意识形态的变革。 ⑦新文化运动并未全盘否定儒学,而是旨在重建儒学,使传 统儒学走向现代。
背景:
鸦片战争前中西对比
西方
中国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 资义政治制度逐步确立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 思想
工业革命进行,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稀疏,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儒学占统治地位,
倡导自由民主平等
束缚自由、压抑人性
外交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第一幕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 ——儒学在被“肢解”中抗拒
原因:经济上,甲午战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资初步 发展;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和革命运 动的推动;思想上,知识分子反思传统思想,宣传西方思想。
材料三 谭嗣同的《仁学》有两大贡献,一是他站在仁爱的立场上,把“仁”和“礼”(包括 三纲五常)剥离开来,打开历史加在“仁”上的道道枷锁,恢复了孔孟仁爱思想的初衷(即博 爱、忠恕、尊重和平等),......二是《仁学》融儒墨道佛耶之学以及西学于一炉,......最 终实现“仁—通—平等—大同”之理想世界。谭嗣同给“仁”赋予了新的生命,这个“仁”, 既古老又新鲜,既传统又现代。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114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114人民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248cba0722192e4536f6d4.png)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帕斯卡尔
顺乎世界之潮流
——看、用、变
【考纲要求】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任务一、史实的深化
1.列表梳理史实
时期
派别 人物 主张 代表作 影响
19世纪 抵抗派 魏源 40—60年 代
“师夷长 《海国 学西方第一 技以制夷”图志》 步
19世纪 洋务派 60——90 年代
维新派
19世纪90中体西 用”
指导了洋务 运动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
《天演 维新变法 论》 思想启蒙 《孔子 改制考》
《变法
纵横联系
1.模块内(必修三)的联系( 纵向联系)
(1)近代中国思想的来源是什么?
材料一 故顾炎武见之(黄宗羲著《原法》)而 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 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 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二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 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 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 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 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任务二、史料的探究
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 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 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 焉其势甚微,几莫之觉,浸假而涨——涨——涨, 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熄。凡 ‘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 ‘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 求者也。
(2)他们是如何对待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对西方文 明是什么态度?举例说明。
——帕斯卡尔
顺乎世界之潮流
——看、用、变
【考纲要求】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任务一、史实的深化
1.列表梳理史实
时期
派别 人物 主张 代表作 影响
19世纪 抵抗派 魏源 40—60年 代
“师夷长 《海国 学西方第一 技以制夷”图志》 步
19世纪 洋务派 60——90 年代
维新派
19世纪90中体西 用”
指导了洋务 运动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
《天演 维新变法 论》 思想启蒙 《孔子 改制考》
《变法
纵横联系
1.模块内(必修三)的联系( 纵向联系)
(1)近代中国思想的来源是什么?
材料一 故顾炎武见之(黄宗羲著《原法》)而 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 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 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二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 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 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 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 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任务二、史料的探究
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 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 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 焉其势甚微,几莫之觉,浸假而涨——涨——涨, 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熄。凡 ‘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 ‘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 求者也。
(2)他们是如何对待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对西方文 明是什么态度?举例说明。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10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108人民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11c0b3453610661ed9f4d4.png)
话表述。 • 4、可以是分类主题,也可以和起来。
四、学“思想解放”,抒心中情感
1《海国图志》的遭遇
在国内 少有人问津
大逆不道之书 主张付之一炬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 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3、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 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 起……固敌人所愿闻矣”。
——湖广总督张之洞
4、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
1、地主阶级抵抗派 • (1)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再现先驱者的探索,了解思想解放的演进与魅力 • 1、地主阶级抵抗派
• 材料2: 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 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 养兵练兵之样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又有何作用?
二、再现先驱者的探索,了解思想解放的演进与魅力
• 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材料5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
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
待。
——
康有为
康有为核心主张是什么?相比“中体西用” 有何重大突破? 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三、探思想解放演进趋势,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
1:探寻思想解放演进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5、戊戌政变发生后,与维新派走得很近 的张荫桓也被捕入狱…在押解途中,“观 者数万,咸呼曰‘看大奸臣!
----王龙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6、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 同始。
朗诵大师经典,承袭先驱精神
• 故今日之责任, • 不在他人, • 而全在我少年。 • 少年智则国智, • 少年富则国富, • 少年强则国强, •…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四、学“思想解放”,抒心中情感
1《海国图志》的遭遇
在国内 少有人问津
大逆不道之书 主张付之一炬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 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3、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 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 起……固敌人所愿闻矣”。
——湖广总督张之洞
4、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
1、地主阶级抵抗派 • (1)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再现先驱者的探索,了解思想解放的演进与魅力 • 1、地主阶级抵抗派
• 材料2: 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 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 养兵练兵之样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又有何作用?
二、再现先驱者的探索,了解思想解放的演进与魅力
• 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材料5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
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
待。
——
康有为
康有为核心主张是什么?相比“中体西用” 有何重大突破? 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三、探思想解放演进趋势,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
1:探寻思想解放演进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5、戊戌政变发生后,与维新派走得很近 的张荫桓也被捕入狱…在押解途中,“观 者数万,咸呼曰‘看大奸臣!
----王龙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6、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 同始。
朗诵大师经典,承袭先驱精神
• 故今日之责任, • 不在他人, • 而全在我少年。 • 少年智则国智, • 少年富则国富, • 少年强则国强, •…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 (共32张PPT)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4876f019e8b8f67c1cb9ef.png)
材料一 “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 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 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 材料二 “泰西巧而中国不必要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谓我之长 不如外国,藉外国导其先可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其能不可也。” ──《左文襄公文集· 奏稿》 材料三 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 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胥(皆)天下为游民, 其害不胜言矣。” ──《左文襄公文集· 奏稿》 材料四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 求,必有精其求者,何必夷人?何以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 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 (1)据上述材料概括洋务派对待近代科技的态度。 认为中国人不应安于科技落后的状态,应利用外国的科技发展中国。引进外国科学技术。 (2)据上述材料概括顽固派对待近代科技的态度。试简要评价之。 顽固派认为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反对学习外国科学技术, 认为如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会使中国人完全归附于外国。 顽固派的主张闭塞守旧,愚昧无知,其主张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顽固派反对洋务派的理由是什么?试分析其社会根源。 理由:第一,引进机器会造成失业;第二,如果学习外国的科学知识,会使中国人完全归 附于外国。根源:自然经济和政治的“大一统”的影响;前期闭关造成部分 官僚知识浅薄,盲目排外。(5分)
2、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巨著是( A《海国图志》B《四洲志》 C《华事夷言》D《瀛寰志略》 )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062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062人民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17eb49b14e852459fb5766.png)
意义: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 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 《海国图志》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 一步。
3、新思想核心: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 术,以探求强国御辱之策。
4、新思想的影响:
①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 求强国御侮之策。
②成为洋务运动的思想源泉。
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时间: 1905至1907年间
阵地: 《民报》
《新民丛报》
内容:
①要不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② 要不要建立共和整体,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实质: 三民主义的
①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 意义: 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
②建立共和的主张受到进步人士的拥护,扩 大了民革命的影响,壮大了革命阵营
严复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20世纪初 革命派 孙中山
主要观点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本课小结
顺 乎
“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
技 术 层
世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面
界
之
潮 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制
பைடு நூலகம்
流
度
层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 面
三个阶段
中国近代前期的先进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侵 略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深化和发展 的,围绕的主题是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
向西方学习上升
康有为 资产
梁启超 阶级
严复
通过变法救亡图 存,实行君主立 宪制,发展资本 主义
起了思想启 到“制度层面”, 蒙作用,促 体现了民族资产 进中国人民 阶级的革命性,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029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029人民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66ccb410a6f524cdbf853c.png)
4.(2016·江苏单科)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 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 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 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 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 表明( )
曾经的视界
禽兽
狄
禽 兽
戎
华夏
禽 夷兽
西方近代“世界观”
禽兽 中国传统“天下观”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农村生活 19世纪英国蒸汽机车
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车 已经响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19世纪中国与西方
中国陷于“天朝迷梦”不能自拔
西方进行工业革命等,资本主义发展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 国 太 难 改 变 了 …… 不 是 很 大 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 是不肯动弹的。
近代思想解放先驱者
林则徐
魏源
李鸿章 曾国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孙中山
探究先驱者的思想主张及作用
局限:反封建不彻底,遗留了革命任务
三、走向共和
自主阅读
孙中山
1、背景: 2、过程: ①1894年…… ②宣传; ③1905年三民主义 ④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3、结果: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方案付诸实践: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临时 约法》颁布
本课小结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 ——学习器物
抵抗派:
探究先驱者的思想主张及作用
2、康有为的朋友圈
咸以瓜分中国为言
康有为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 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主张有哪些?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07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078人民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0a8068f61fb7360a4c656e.png)
这种文化上的自信、自大, 对外学习视角上的“盲视”、短 视被什么事件所打破?
【历史场景再现2】——“睁眼看世界”
1841年7月的一天,林则徐被遣戍伊 犁,途经镇江,身在扬州的魏源渡江而来。 当晚两人同宿一室,“万感苍茫”,“倍 觉中国官府对外国政事之全然不知”,遂 彻夜长谈。
思考:林则徐先前做过哪些努力?
解读片段五: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 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 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历史在这里沉思”,维新思想究竟有何历史作用?
维新思想的作用:
1、是爱国的 2、是进步的 3、具有启蒙作用 4、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5、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思考:“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是什
么?有什么重大意义?
含义: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 战胜敌人。 意义: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 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 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文
化 心
自信 自大
震惊 优越
态
对 外 盲视 学 短视 习 视 角
俯视 “看”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 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 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 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 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 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结果:失败
文
化 心
自信 自大
震惊 优越
危机 应对
紧张 焦虑
态
思 考 盲视 与 短视 学 习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110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110人民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ea74ccf01dc281e53af0d4.png)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阶级
代表人 主要观点
(阶层) 物
地主阶级
林则徐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 夷
康有为 资产阶级 梁启超 维新派 谭嗣同
严复
资产阶级 孙中山
革命派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
暴力革命, 民主共和
特点
学习器物、 技术
学习西 方政治 制度
3、意义
爱国性、进步性、启蒙作用,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
三、民主共和思想——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共
和制
1、背景
(1)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 传播; (2)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民族危机加剧;
(4)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复中华,创 立合众国 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保皇 立宪,主张革命
发表《革命军》,宣传反清革命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4、意义
(1)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 论上的准备; (2)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感召下,许多人纷纷 投身于革命事业; (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国方案初 步实现。
“顺乎世界之潮流”
高一年级 必修3 人教版 文山市一中
主讲:朱学清
1
一、新思想的萌发——学习西方技术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国势衰微,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尖 锐,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2)长期的闭关锁国和八股取士政策使统治者盲目自大, 民众愚昧无知,思想界死气沉沉;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1)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四洲志》和《华事夷言》
阶级
代表人 主要观点
(阶层) 物
地主阶级
林则徐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 夷
康有为 资产阶级 梁启超 维新派 谭嗣同
严复
资产阶级 孙中山
革命派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
暴力革命, 民主共和
特点
学习器物、 技术
学习西 方政治 制度
3、意义
爱国性、进步性、启蒙作用,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
三、民主共和思想——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共
和制
1、背景
(1)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 传播; (2)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民族危机加剧;
(4)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复中华,创 立合众国 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保皇 立宪,主张革命
发表《革命军》,宣传反清革命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4、意义
(1)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 论上的准备; (2)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感召下,许多人纷纷 投身于革命事业; (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国方案初 步实现。
“顺乎世界之潮流”
高一年级 必修3 人教版 文山市一中
主讲:朱学清
1
一、新思想的萌发——学习西方技术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国势衰微,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尖 锐,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2)长期的闭关锁国和八股取士政策使统治者盲目自大, 民众愚昧无知,思想界死气沉沉;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1)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四洲志》和《华事夷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033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033人民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101ececaaedd3382c4d346.png)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鸦片战争后: 地主阶级 林、魏 ——器物层面
洋务派
民
学习西方
族 危
与
向 西 方 学 习
机
不
加 深
探索救亡道路
断 深 入
相结合
维新派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
——制度层面
革命派
[小结]顺乎世界潮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林则徐 康有为
连连看 雾里看花 移花接木 昙花一现 柳暗花明
历史组 李芳芳
准格尔旗第一中学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 启超、严复) 学习西方
2、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 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下到贫苦小 民,都坚信西洋人是没有文化的野蛮民族,长着 猫一样奇怪颜色的眼睛,胡子跟眉毛都是红色的。 更可怕的事:英国王位竟可以由女儿继承,女王 逝世后,再由女王的子女继承,认为英夷显然是 无父无君的蛮夷之邦。他们吃的牛奶、酪浆不容 易消化,胶结在肚子里,必须吃大黄和大量饮茶, 才能使它化解。
谭嗣同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谴 责君主是“大盗”
严复
翻译《天演论》 ;宣传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坚信“世道必进,后
度 : 君 主 立 宪
胜于今”
练一练 以下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 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B.“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 理。”
——柏杨《中国人史纲》
结合材料和教材自主学习,解决学案的第一个知识点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 西方技术、器物
1、背景(原因):? 2、代表人物: 3、评价
人民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人民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63f14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e.png)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A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
二、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制度
阶段 阶级阶层 核心思想 实践、结果 层面
从戊戌 变法到 辛亥革 命
维新派 革命派
改良、君 主立宪
戊戌变法,
失败 制度
暴力革命、 辛亥革命,推
民主共和
翻帝制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国
严 复
中国启蒙 思想第一
人
翻译《天演论》,宣传进化论观点
3、维新思想的影响
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听到〈马关条约〉签订 的消息。他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书”, 使得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1898年,面对列强掀起的 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颁布〈定国 是诏〉,设立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由此展开,但因顽固 势力反对,不久便夭折,史称“百日维新”。
主要作品及其思想
康有 维新变法 撰写了《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本 为 第一人 主义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梁启 超
谭嗣 同
维新思想 主要宣传
者
维新派中 的激进派
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批判。 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同封建束 缚彻底决裂。
严 复
中国启蒙 思想第一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888年10月,鉴于中法战争后形势险恶,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 绪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认为只有变法 ,才 能使中国富强 ,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
资子想产的创权造阶威历级来史知论根识证据分资;子产阶在级维维新新变变法法和的合新理文性,为维新变法思 化运动过新文程化中运对动待的孔代子表人的物态为度宣有传什民么主和不科同学?,把批判的矛 根源头是指什向么孔?子实为首质的是儒否家相传同统?道德,以改造国民劣根性,为新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975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975人民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168a1d02d276a200292ec4.png)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 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A )
A、继续反封建 B、向西方学习 C、反对尊孔复古 D、主张民主共和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打倒孔家店”实际是打倒封建专制。
新文化运动值得反思的一点在于搞错了斗争的主要敌人, 不应是“儒表”,而是“法里”——清华大学 秦晖 (2015)
展柜6 笑话《理想与现实》
• 从前有个秀才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
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展柜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帝
皇
德
恩
乾
雨
坤
露
大
深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展柜二 :绣花鞋、贞洁牌坊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展柜三: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把人血馒头 当药为华小栓治病,但 却治不好病。悲剧在于, 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 竟是革命志士的鲜血做 成的。
拿什么来拯救?
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敬告青年》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民主理念
赛先生——Science——科学 ——自然科学、科学精神
展柜5:漫画《靠不住的》
旧道德:以孔子为 代表的儒家传统道 德,其核心是“三 纲五常,三从四德”
——中国近代史专家 李时岳
局限:对中、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肯定的倾向 局限: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红楼之旅:
新新展意厅盎一然
新新展旧厅二冲突
除展旧厅布三新新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万展象厅四更新新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107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107人民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d93994581b6bd97f19ead4.png)
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早…期欲维通新下派情,莫要于
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根据材料一,郭嵩焘对“中体西用”持怎样的态度? 2、归纳材料二中郑观应的思想主张。
三、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代 表
著作
主要思想
康
有 为
同
严 翻译《天演论》 复
பைடு நூலகம்
传播“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的进化理论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1、直接指导了 维新变法运动
2、爱国性: 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运动 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
3、进步性: 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4、启蒙性: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当中国的读书人埋头于经书中寻章摘句,远离社会现 实的时候;当清帝国的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 迷梦中不能自拔的时候,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和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 速度向前发展,把曾经领先世界的中国远远甩在后 面……..
“顺乎世界之潮流”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1898年《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变法理论. 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符合历史潮流。
梁 启 《变法通议》
超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育人才、开学校、废科举、变官制
谭
嗣
①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 ②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同封建束缚决裂。
——张之洞《劝学篇》 直接目的:实现国家富强
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根据材料一,郭嵩焘对“中体西用”持怎样的态度? 2、归纳材料二中郑观应的思想主张。
三、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代 表
著作
主要思想
康
有 为
同
严 翻译《天演论》 复
பைடு நூலகம்
传播“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的进化理论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1、直接指导了 维新变法运动
2、爱国性: 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运动 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
3、进步性: 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4、启蒙性: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当中国的读书人埋头于经书中寻章摘句,远离社会现 实的时候;当清帝国的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 迷梦中不能自拔的时候,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和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 速度向前发展,把曾经领先世界的中国远远甩在后 面……..
“顺乎世界之潮流”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1898年《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变法理论. 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符合历史潮流。
梁 启 《变法通议》
超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育人才、开学校、废科举、变官制
谭
嗣
①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 ②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同封建束缚决裂。
——张之洞《劝学篇》 直接目的:实现国家富强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课件PPT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f980efcc22bcd126ff0c76.png)
康有为 (3)1898年出版《孔子改制考》;
(1)发表《变法通议》;(2)变法是历史的必然;
梁启超 (3)批判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1)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大胆批判;
谭嗣同 (2)号召人们同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严复
(1)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理论。
6岁学完五经;
9岁能够写千字文章;
12岁中秀才;
17岁中举人(李蕙仙、王桂荃、何蕙珍)
梁启超( 1873—1929 ()1)《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
号饮冰室主人,岭南奇(2)变法是历史的必然;
才
(3)批判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周邦虽旧,其命维新 ---《诗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祖宗之法不足守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托古改制
2019/9/24
41
7.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 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四、维新思想的成熟
2、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
(1)公车上书,爱国救亡政治运动
(2)打击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新) 康有为( 1858—1927) (3)托古改制,主张变革(三世说)
字广厦,号长素 广东南海人
第二幕:维新变法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三世说
进化论
据乱世 君主专制
升平世
君主立宪
太平世 民主共和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三、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19C70S)
(1)发表《变法通议》;(2)变法是历史的必然;
梁启超 (3)批判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1)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大胆批判;
谭嗣同 (2)号召人们同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严复
(1)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理论。
6岁学完五经;
9岁能够写千字文章;
12岁中秀才;
17岁中举人(李蕙仙、王桂荃、何蕙珍)
梁启超( 1873—1929 ()1)《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
号饮冰室主人,岭南奇(2)变法是历史的必然;
才
(3)批判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周邦虽旧,其命维新 ---《诗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祖宗之法不足守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托古改制
2019/9/24
41
7.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 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四、维新思想的成熟
2、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
(1)公车上书,爱国救亡政治运动
(2)打击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新) 康有为( 1858—1927) (3)托古改制,主张变革(三世说)
字广厦,号长素 广东南海人
第二幕:维新变法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三世说
进化论
据乱世 君主专制
升平世
君主立宪
太平世 民主共和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三、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19C70S)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1006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1006人民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c4254152d380eb63946d04.png)
用什么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 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 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 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概况
一战一期战期间间纺中国织民族业资发本主展义概发展况概况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1917年蔡元培请鲁迅 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北京大学创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 年改为现名,是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的发源地 和中心。
鲁迅 李大钊 钱玄同 胡适 刘半农 陈独秀
北大不仅包容了旧学代表和 拖长辫、着异服的前清遗老,更 包容了接受传播新文化、新思想 的进步青年教授。1918年初的统 计,全校教授90名,从其中76名 的年龄来看,35岁以下者43名, 占56.6%;50岁以上者仅6名, 占7.9%。最年轻的教授徐宝璜 只有21岁,胡适、刘半农也只有 27岁。陈独秀也才38岁。正是在 这样的大学观和学术观的指导下, 北京大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 自由、各派并存、百家争鸣的活 跃局面。
是什么杀死了 陈宛珍?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 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 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 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 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 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 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 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 醒国家及人民。——《中国的奋斗》徐中约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 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 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 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概况
一战一期战期间间纺中国织民族业资发本主展义概发展况概况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1917年蔡元培请鲁迅 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北京大学创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 年改为现名,是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的发源地 和中心。
鲁迅 李大钊 钱玄同 胡适 刘半农 陈独秀
北大不仅包容了旧学代表和 拖长辫、着异服的前清遗老,更 包容了接受传播新文化、新思想 的进步青年教授。1918年初的统 计,全校教授90名,从其中76名 的年龄来看,35岁以下者43名, 占56.6%;50岁以上者仅6名, 占7.9%。最年轻的教授徐宝璜 只有21岁,胡适、刘半农也只有 27岁。陈独秀也才38岁。正是在 这样的大学观和学术观的指导下, 北京大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 自由、各派并存、百家争鸣的活 跃局面。
是什么杀死了 陈宛珍?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 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 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 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 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 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 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 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 醒国家及人民。——《中国的奋斗》徐中约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026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026人民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a21f445f0e7cd185253603.png)
编《四洲志》等书 各国概况,地理为主
最早提出建设新式海军
② 魏 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3、评 价 ①积极
具有启迪作用,促使“中体西用”思想形成 拉开了近代思想解放的序幕
②局限
未清楚认识西方先进的根本原因; 为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 19c60s—19c90s 1、背景: 内忧外患;新思潮的萌发; 洋务派的形成(奕、李、左、曾、张) 2、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课后作业】
1、复习巩固今天所讲的知识点并 完成相关的练习 2、预习下一考点“三民主义和新 文化运动”
林则徐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概述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
主 学习 流 层次
器
向 西
物
方 学制
习度
思想或主张
实践 活动
代表 人物
代表 阶级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魏 抵抗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
奕、李、 地主阶级 左、曾 洋务派
君主立宪制
戊戌变法
康、梁、资产阶级 谭、严 改良派
民主共和
习度
思想或主张
实践 活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代表 代表
人物 阶级 地主阶级
林、魏 抵抗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
奕、李、 地主阶级 左、曾 洋务派
君主立宪制
戊戌变法
康、梁、资产阶级
严
改良派
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孙中山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思
科学和民主
新文化 陈、鲁、 资产阶级
运动 胡
激进派
想
马克思主义
李 无产阶级
最早提出建设新式海军
② 魏 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3、评 价 ①积极
具有启迪作用,促使“中体西用”思想形成 拉开了近代思想解放的序幕
②局限
未清楚认识西方先进的根本原因; 为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 19c60s—19c90s 1、背景: 内忧外患;新思潮的萌发; 洋务派的形成(奕、李、左、曾、张) 2、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课后作业】
1、复习巩固今天所讲的知识点并 完成相关的练习 2、预习下一考点“三民主义和新 文化运动”
林则徐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概述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
主 学习 流 层次
器
向 西
物
方 学制
习度
思想或主张
实践 活动
代表 人物
代表 阶级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魏 抵抗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
奕、李、 地主阶级 左、曾 洋务派
君主立宪制
戊戌变法
康、梁、资产阶级 谭、严 改良派
民主共和
习度
思想或主张
实践 活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代表 代表
人物 阶级 地主阶级
林、魏 抵抗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
奕、李、 地主阶级 左、曾 洋务派
君主立宪制
戊戌变法
康、梁、资产阶级
严
改良派
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孙中山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思
科学和民主
新文化 陈、鲁、 资产阶级
运动 胡
激进派
想
马克思主义
李 无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