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4-7章综合检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4-7章综合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花费巨资建造的封闭实验基地是()
A.生物圈Ⅱ号B.绿色长城C.生物圈Ⅰ号D.罗斯福生态工程
2.尿液排出体外的正确途径是
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B.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体外C.尿道→肾脏→输尿管→膀胱→体外D.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3.下列各组病症中,由同一种激素分泌紊乱所引起的是()
A.呆小症和侏儒症B.巨人症和大脖子病
C.糖尿病和坏血病D.侏儒症和巨人症
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任务是()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
5.血液中的细胞包括
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B.红细胞和血浆
C.白细胞和血浆
D.血小板和血清
6.在人体的循环系统中,进入血液的营养物质,由下列哪一部分来进行运输()。
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
7.下面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C.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有毒藻类死亡
D.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8.在下列细胞中,无细胞核的是()
①白细胞②红细胞③血小板④肝细胞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9.长期生活在西藏的人与生活在北京地区的人相比,体内血液中成分相对较多的是( )
A.血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红细胞10.人体排出废物的方式不包括()
A.排粪便B.呼出气体C.出汗D.排尿
11.贫血是指
A.血浆过少B.白细胞过少
C.血小板过少D.红细胞或其所含的血红蛋白过少12.初二年级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其中《鉴定血型》课程与生物课堂联系紧密,经鉴定,某位同学的血型为A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需输血,该同学不能接受除A型血以外的任何血
B.如需献血,该同学可以为血型为B型的同学献血
C.如需献血,该同学可以为血型为A型的同学献血
D.如需输血,该同学能接受任何血型的血
13.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更换学习内容,目的是()
A.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知识B.勤于用脑,加强学习强度
C.防止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D.使思维更敏捷
14.安全输血的原则是
A.应该输同型血
B.O型血的人可以将血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C.应该输亲人的血
D.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其他任何血型的人的大量血液
15.在一次医疗事故中,医生错误的将B型血输入A型血的病人体内,造成病人的上肢静脉内出现了大量的红细胞聚集团。
这些红细胞团最有可能堵塞病人的()A.脑部毛细血管B.肺部毛细血管
C.肾小球毛细血管D.胃部毛细血管
16.下列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A.粪便的排出B.尿素经泌尿系统排出
C.汗液的排出D.二氧化碳和少量水经呼吸系统排出17.下列血管中都含有动脉血的是
A. 肺动脉和主动脉
B.肺静脉和主动脉
C.上腔静脉和肺动脉
D.下腔静脉和主动脉
18.“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当你成年后为挽救他人的生命献血奉献爱心,献出的血液缓缓输入患者的手臂静脉时,你认为下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你和患者一定是同型血
B.你献出的血将在患者体内伴随一生,温暖一辈子
C.血液输入患者手臂静脉后,经过上腔静脉,直接到达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参与血循环
D.当你献血时,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19.正常情况下,与血浆的成分相比较,原尿中不含()
A.葡萄糖B.无机盐C.血细胞D.大分子蛋白质
20.氧从肺泡进入血液后,在循环系统中运输的形式是
A.大部分与血红蛋白结合B.溶于血浆
C.全部与血红蛋白结合D.游离态
21.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或搔痒,这说明()
A.人在睡眠时仍存在着与清醒时一样的各种感觉 B.脊髓也能形成某些感觉
C.在睡眠时,大脑皮层也能完成一些简单反谢D.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反射22.人体的血液组成为()
A.白细胞和红细胞B.血清和血细胞
C.血浆和血细胞D.红细胞和血小板
23.人体将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主要是通过()
A.呼吸B.出汗C.排尿D.排便
24.人体内能够出现脉搏现象的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毛细淋巴管
二、填空题
25.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_____,另一类是_____,此外,_____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其中_____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
26.人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
27.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作出的假设是:酸雨使种子不能萌发。
有名同学用食用醋和清水配制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控制在4.0以下。
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在培养皿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在纸上放上10粒正常的大豆种子,在种子上面覆盖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模拟酸雨”。
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状况。
换用其他几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同样的实验。
如果这些种子都没有发芽(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受
________的影响。
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其他条件与上述实验相同,所不同之处是在第________步中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
28.人体的血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在输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29.请将以下功能的序号填在读音的血液成分的横线上.
A血浆________①携带氧
B红细胞________②运输养料和废物
C白细胞________③促进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D血小板________④吞噬病菌
四、综合题
30.在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事例,你认为应该怎样改变这些现状?31.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图是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某些生命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形成视觉的感觉器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上网,就容易导致近视,可以通过佩戴________加以矫正.
(2)从反射类型来看,膝跳反射属于________,其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填字母)内,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________.
(3)如果⑥受到损伤,膝跳反射________进行,人________感受到橡皮锤的敲击(填能或不能).
(4)醉酒司机步履蹒跚,动作迟缓,给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醉酒司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________.
(5)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________调节的影响.
32.某同学对模拟眼球成像比较感兴趣,以下甲、乙、丙三幅图为此同学用双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
(1)若进行如甲图所示的实验,使白纸板上形成清晰物像.对照眼球的结构分析,白
纸板相当于_____
,透镜相当于_____.
(2)蜡烛、透镜和白纸板的位置不变,将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凸透镜(如乙图),此时白纸板上的物像还清晰吗?_____(填“清晰”或“不清晰”).此时若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白纸板,可以在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
(3)不移动白纸板,在凸度稍大的凸透镜前加一个适当的_____透镜,也可以在白纸板上形成清晰物像(如丙图).
(4)以上实验模拟了晶状体的凸度过大,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形成_____(填“近”或“远”)视.
33.图一表示人体泌尿系统的各器官,图二是泌尿系统中肾单位形成尿液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二中,标号③、④合称为________,它们与⑥一起构成了肾单位.
(2)a、b作用指的是形成尿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其中,b作用指的是________作用.
(3)据图一,用标号和箭头写出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中形成的尿液→________→体外.
(4)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________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也有重要意义.
(5)如果某人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显著增高,经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肾脏出现异常,最有可能是图二中________出现了异常.(选填标号)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花费巨资建造的封闭实验基地“生物圈Ⅱ号”,以失败而告终,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地球是唯一的家园,要保护地球,爱护地球。
点睛: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
2.A
【解析】
试题分析: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
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
排尿时,尿液流经尿道排出体外。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D
【解析】
试题分析:糖尿病、侏儒症、巨人症、大脖子病和呆小症都是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坏血病与激素的分泌无关,坏血病是由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巨人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大脖子病是食物中缺碘引起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
考点: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4.D
【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
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两项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我国西部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改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5.A
【解析】
【分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
【详解】
通过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我们发现: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佷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
因此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故答案为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
6.A
【解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7.D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解答时可以从对环境的破坏、污染、或保护方面来切入。
【详解】
沼泽地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污水等重要作用,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会破坏环境,使生
物种类减少,A不符合题意;
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农药会污染环境,还会形成农药残留,进入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健康,B不符合题意;
工业废水含有重金属,或有毒物质,会使海洋受到严重污染,同时还会引起其他生物的死亡如鱼类,C不符合题意;
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属于生物防治,不会污染环境,还能降低生产成本,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会作用表现。
8.D
【解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由于血小板非常小,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
白细胞、肝细胞都有细胞核。
所以成熟后无细胞核的是红细胞和血小板。
9.D
【分析】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详解】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高原地区含氧量低,与此相适应,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很高,这样,参与运输氧的红细胞的数量增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10.A
【解析】
【分析】
人体的代谢终产物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排出体外属于排泄。
【详解】
经过了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进入消化道的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人体,称为排遗。
故A符合题意。
【点睛】
关键点:明确排遗(排便)和排泄的区别。
11.D
【解析】
因为血红蛋白具有结合氧的能力,当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那么结合的氧就少,这时可能会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即贫血病。
12.C
【解析】
根据输血的原则如需输血,该同学能接受A型血,另外如果输少量的血时可输入O型血,A 错误;该同学只能献给A型和AB型的同学,B错误;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为原则,如需献血,该同学可以为血型为A型的同学献血,C正确;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为原则,如果输少量的血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该同学能接受A型血和O型血,D错误。
点睛: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为原则,如果输少量的血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AB型血万能受血者。
13.C
【解析】大脑是神经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进行思维的器官,科学用脑,讲究用脑卫生,能使我们保持旺盛的精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科学合理的用脑,能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保持平衡,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更换学习内容,目的是防止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点睛: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14.A
【解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
故选A。
15.B
【解析】
输血是通过上腔静脉输入的,会送到心脏的右心房,再到右心室进行肺循环,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时,因为不同血型的血液中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反应,凝集成团,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会发生堵塞。
16.A
【解析】
试题分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17.B
【解析】静脉中一般流的是静脉血,动脉中一般流的是动脉血,肺静脉和肺动脉除外,肺静脉中是动脉血,肺动脉中是静脉血。
18.D
【解析】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 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因此有时献血者和患者不一定是同型血,A错误;你献出的血输入患者的体内后,能拯救患者的生命,人体内每天均有细胞衰老、死亡,也有细胞不断的补充更新。
一般红细胞寿命120天,每天约有20亿个红细胞死亡。
白细胞寿命7﹣14天,血小板7﹣9天。
因此你献出的血不会在患者的体内一生,不久就会更新掉,B错误;血液输入患者手臂静脉后,经过上腔静脉,直接到达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参与血循环,C错误;静脉血管分布较浅,血流速度慢,便于止血。
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在静脉血管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的,因此在抽血或输液时,用胶皮管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捆扎起来,D正确。
19.D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与血浆相比,原尿缺少了大分子蛋白质。
点睛: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0.A
【分析】
氧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血液中进行运输,据此答题。
【详解】
血液中有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在人体内,肺泡处氧的浓度最高,这时血红蛋白就与氧结合,而在组织细胞处氧的浓度最低,血红蛋白就与氧分离,这样血红蛋白就为人体的组织细胞送去氧气,供组织细胞利用。
可见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主要是以化合态的形式而不是游离态;所以人体通过呼吸从外界获得的氧,进入人体之后,随着血液循环运输,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分解体内的有机物。
故选A。
【点睛】
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运输氧的功能。
21.D
【分析】
(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详解】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或瘙痒,表明这种反射活动是不受大脑控制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在大脑,这说明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2.C
【解析】
加了抗溺凝剂的血液出现分层,最上面一层是血浆,下面两层是血细胞。
23.C
【解析】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全部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二、一部分水分、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通过汗腺分泌汗液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肾脏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其中主要的排泄途径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通过肛门排出粪便,称为排遗。
24.A
【解析】
【分析】
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可以在桡动脉处测得.正常人的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详解】
脉搏即动脉搏动,动脉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位的搏动,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即心脏收缩时,由于心室输出血液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医生可据此诊断疾病,脉搏是动脉所特有的现象。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脉搏的概念。
25.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外来物种入侵;人为
【解析】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此外外来物种入侵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水葫芦对云南滇池湖泊的破坏。
因此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点睛: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另一类是人为因素。
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分析】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详解】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神经元功能。
27.(1)模拟酸雨
(2)②;清水;模拟酸雨
【解析】
该题是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因为种子上淋了“模拟酸雨”,种子都没发芽是因为受了模拟酸雨的影响,设计对照实验,应该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淋清水,实验组是模拟酸雨。
28.动脉;静脉;毛细血管;静脉
【解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在输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是静脉。
29.②①④③
【解析】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小板主要作用是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
30.1小区卫生差,人们随手扔垃圾。
2踩踏花草。
3烟头乱扔等。
改变这些现状1加大宣传环保力度,如人人需要卫生的小区,小区的卫生需要人人。
还可实行奖罚措施。
人人是卫生监督员
【解析】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表现在:1小区卫生差,人们随手扔垃圾。
2踩踏花草。
3烟头乱扔等。
改变建议:加大宣传环保力度,如人人需要卫生的小区,小区的卫生需要人人。
还可实行奖罚措施。
人人是卫生监督员。
31.(1)③;视网膜;凹透镜(2)简单反射; B ⑨→⑦→B→⑥→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