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锍熔炼热力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冶金学—重金属冶金
第二章 铜冶金学
目录: 2.1~古代火法炼铜如何实现 2.2~现代火法炼铜工艺的演进与形成 2.3~冰铜熔炼原理 2.4~冰铜熔炼工艺 2.5~冰铜吹炼 2.6~粗铜火法精炼 2.7~铜的电解精炼 2.8~湿法炼铜 Fig. 3 1027℃下金属的氧势硫势图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三、冰铜熔炼进程分析 在普通空气下进行铜熔炼时,烟气中SO 2分压约为10.1kPa,
从而可用图2.4中的ABCD(PSO2=l0133Pa)直线来表示造锍 熔炼—铜锍吹炼及粗铜精炼的全程路径。
A点处:表示造锍熔炼刚开始(铜锍品位为零),体系的氧势 较低,约为1gPo2=-3.4(Pa),硫势较高,约为1gPS2 =3.2(Pa)。 随着体系氧势的升高.体系的硫势降低,锍的品位升高; 到B点处,1gPo2=-2.8(Pa), 1gPS2 =2.3(Pa),锍的品位为70 %。对于现代强化熔炼过程而言,从理论上讲,各熔炼炉 中氧势和硫势约处于B点附近,A-B段相当于造锍吹炼过程。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三、冰铜熔炼进程分析 当体系氧势沿B- C继续升高时(1gPo2=-1.5(Pa), 1gPS2 =-
0.7(Pa)), B- C段相当于铜锍吹炼第一周期;C点为吹炼 第二周期(造铜期),此时金属铜与白冰铜和炉渣平衡共存; 超过C点,渣相与Cu2S消失,冰铜吹炼第二周期结束;继 续提高氧势C→D点,铜液中的硫继续氧化,相当于粗铜精 炼的氧化周期,直到D点产出阳极铜
解决办法-依靠化学位图的分析: • 所有反应的发生均需要一定的气氛和温度,由此可以控制 反应朝我们期望的方向进行。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二、造锍反应化学位图的建立与分析
经过高温分解和氧化反应后
(1)主金属铜的化合物仅有Cu2S和Cu2O; (2)铁的主要化合物只有FeS和FeO;
2、 在氧势-硫势图中找出冰铜与炉渣的共存区域;分析冰 铜熔炼过程中添加SiO2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SiO2的介 入冰铜与炉渣的共存区域会发生哪些变化?
3、 结合氧势-硫势图中的A、B、C、D各点说明冰铜熔炼冰铜吹炼和火法精炼氧化过程。说明在各过程中铜品位与 氧势-硫势变化关系的特点。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三、冰铜熔炼进程分析 1:低硫势区(E-f-s-r-q-V线左侧,lgPS2<0~-1Pa)。
(1)没有稳定硫化物 (2)随着氧势提高,凝聚相变化:γFe→FeO ; Cu→Cu2O; (3) rh线以下, γFe是稳定相; rh线以上是FeO、Cu和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三、冰铜熔炼进程分析 由以上分析看出,从A到B点(相当于造锍熔炼阶段),体系
的氧势升高幅度不大,但锍的品位升高幅度很大;
从B点到C点(相当于铜锍吹炼阶段的第一周期),锍的品位 升高幅度不大,但体系氧势升高幅度很大;
C点的成分为白锍(Cu2S)与金属铜交界,处于铜锍吹炼的第 二周期,氧势和硫势不再变化,产出粗铜,Fe3O4活度趋近 于1。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思考题二 1、 冰铜熔炼时物料的物理化学变化包括哪几类化学反应?
经过熔炼后铜和铁在冰铜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在渣中 的铜和铁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一、造锍反应的热力学计算 造锍反应分析和计算能够回答的问题: • 只要体系内有足够的FeS存在,铜的氧化物在熔炼过程中都 能被硫化成Cu2S而进入冰铜相。 造锍反应分析和计算不能够完全明确回答的问题: • 造锍反应控制在什么条件下(如温度、气氛)比较有利于冰铜 熔炼的进行?其它各组分(FeO\FeS\Fe3O4)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铜锍-铁橄榄石炉渣和二氧化硫炉气平衡共存区
(1) st线相当于aSiO2=1时,铜锍-硅饱和铁橄榄石炉渣和
炉气平衡共存的极限, aFeO=0.3,对应反应:
2Fe3O4 + 3SiO2 = 3(2FeO·SiO2) +O2
aFFee3OO增4易大于时生,成st,线并下单移独。成此相时。渣-锍共存稳定区变小,
Cu2S + 1.5O2 = Cu2O + SO2 (e) 2Cu + 1/2O2 = Cu2O + SO2 (f)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1473和1573 K 时Cu-Fe-S-O-SiO2 系氧势−硫势热力学优势 图(SO — 强氧化;SE—熔炼平衡; MO—矿物分解)
可能的进一步氧化反应 铁化合物的反应:FeS + 1.5O2 = FeO + SO2 (a)
3FeS + 5O2 = Fe3O4 + 3SO2 (b) 3Fe3O4 + FeS + 5SiO2 = 5(2FeO·SiO2) + SO2 (c) 铜化合物的反应:Cu2S + O2 = 2Cu+ SO2 (d)
在pq线以下,铜锍和炉渣不能共存,只有FeS(l)是稳定相; 在pq线以上,是铜锍和炉渣的共存区。
(4)qr线是hr线的延伸,由于FeO活度的降低导致横线不 断下移成一条斜线,是铜锍、铁橄榄石与γFe三个凝聚相的 共存线。
(5) 线
,rs线对是白C冰u铜液吹、炼冰具铜有(重白要冰的铜指Cu导2S意)义与铁橄榄石炉渣共存
FeO.SiO2稳定区; aFeO提高时, rh线上移; 硫势升高时( lgPS2>-6~-5), Cu和Fe分别转化为Cu2S和FeS。 (4)铜液稳定区中标示出了Cu熔体中硫和氧的含量,对于
粗铜火法精炼很有意义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三、冰铜熔炼进程分析
2:铜锍-炉渣共存区(p-q-r-s-t-p区间)。
(2) tp线是PSO2=101.32Kpa时 SO2生成反应线,是渣-锍
共存稳定区的上限。 锍共存稳定区变小。
PSO2降低时,
tp线向左下移动,渣-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三、冰铜熔炼进程分析
(3) pq线是如下两个反应的平衡线,组成及活度见图:
FeS+1/2O2=2FeO+1/2S2或2FeS+O2+SiO2=2FeO.SiO2+S2
第二章 铜冶金学
目录: 2.1~古代火法炼铜如何实现 2.2~现代火法炼铜工艺的演进与形成 2.3~冰铜熔炼原理 2.4~冰铜熔炼工艺 2.5~冰铜吹炼 2.6~粗铜火法精炼 2.7~铜的电解精炼 2.8~湿法炼铜 Fig. 3 1027℃下金属的氧势硫势图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三、冰铜熔炼进程分析 在普通空气下进行铜熔炼时,烟气中SO 2分压约为10.1kPa,
从而可用图2.4中的ABCD(PSO2=l0133Pa)直线来表示造锍 熔炼—铜锍吹炼及粗铜精炼的全程路径。
A点处:表示造锍熔炼刚开始(铜锍品位为零),体系的氧势 较低,约为1gPo2=-3.4(Pa),硫势较高,约为1gPS2 =3.2(Pa)。 随着体系氧势的升高.体系的硫势降低,锍的品位升高; 到B点处,1gPo2=-2.8(Pa), 1gPS2 =2.3(Pa),锍的品位为70 %。对于现代强化熔炼过程而言,从理论上讲,各熔炼炉 中氧势和硫势约处于B点附近,A-B段相当于造锍吹炼过程。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三、冰铜熔炼进程分析 当体系氧势沿B- C继续升高时(1gPo2=-1.5(Pa), 1gPS2 =-
0.7(Pa)), B- C段相当于铜锍吹炼第一周期;C点为吹炼 第二周期(造铜期),此时金属铜与白冰铜和炉渣平衡共存; 超过C点,渣相与Cu2S消失,冰铜吹炼第二周期结束;继 续提高氧势C→D点,铜液中的硫继续氧化,相当于粗铜精 炼的氧化周期,直到D点产出阳极铜
解决办法-依靠化学位图的分析: • 所有反应的发生均需要一定的气氛和温度,由此可以控制 反应朝我们期望的方向进行。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二、造锍反应化学位图的建立与分析
经过高温分解和氧化反应后
(1)主金属铜的化合物仅有Cu2S和Cu2O; (2)铁的主要化合物只有FeS和FeO;
2、 在氧势-硫势图中找出冰铜与炉渣的共存区域;分析冰 铜熔炼过程中添加SiO2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SiO2的介 入冰铜与炉渣的共存区域会发生哪些变化?
3、 结合氧势-硫势图中的A、B、C、D各点说明冰铜熔炼冰铜吹炼和火法精炼氧化过程。说明在各过程中铜品位与 氧势-硫势变化关系的特点。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三、冰铜熔炼进程分析 1:低硫势区(E-f-s-r-q-V线左侧,lgPS2<0~-1Pa)。
(1)没有稳定硫化物 (2)随着氧势提高,凝聚相变化:γFe→FeO ; Cu→Cu2O; (3) rh线以下, γFe是稳定相; rh线以上是FeO、Cu和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三、冰铜熔炼进程分析 由以上分析看出,从A到B点(相当于造锍熔炼阶段),体系
的氧势升高幅度不大,但锍的品位升高幅度很大;
从B点到C点(相当于铜锍吹炼阶段的第一周期),锍的品位 升高幅度不大,但体系氧势升高幅度很大;
C点的成分为白锍(Cu2S)与金属铜交界,处于铜锍吹炼的第 二周期,氧势和硫势不再变化,产出粗铜,Fe3O4活度趋近 于1。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思考题二 1、 冰铜熔炼时物料的物理化学变化包括哪几类化学反应?
经过熔炼后铜和铁在冰铜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在渣中 的铜和铁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一、造锍反应的热力学计算 造锍反应分析和计算能够回答的问题: • 只要体系内有足够的FeS存在,铜的氧化物在熔炼过程中都 能被硫化成Cu2S而进入冰铜相。 造锍反应分析和计算不能够完全明确回答的问题: • 造锍反应控制在什么条件下(如温度、气氛)比较有利于冰铜 熔炼的进行?其它各组分(FeO\FeS\Fe3O4)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铜锍-铁橄榄石炉渣和二氧化硫炉气平衡共存区
(1) st线相当于aSiO2=1时,铜锍-硅饱和铁橄榄石炉渣和
炉气平衡共存的极限, aFeO=0.3,对应反应:
2Fe3O4 + 3SiO2 = 3(2FeO·SiO2) +O2
aFFee3OO增4易大于时生,成st,线并下单移独。成此相时。渣-锍共存稳定区变小,
Cu2S + 1.5O2 = Cu2O + SO2 (e) 2Cu + 1/2O2 = Cu2O + SO2 (f)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1473和1573 K 时Cu-Fe-S-O-SiO2 系氧势−硫势热力学优势 图(SO — 强氧化;SE—熔炼平衡; MO—矿物分解)
可能的进一步氧化反应 铁化合物的反应:FeS + 1.5O2 = FeO + SO2 (a)
3FeS + 5O2 = Fe3O4 + 3SO2 (b) 3Fe3O4 + FeS + 5SiO2 = 5(2FeO·SiO2) + SO2 (c) 铜化合物的反应:Cu2S + O2 = 2Cu+ SO2 (d)
在pq线以下,铜锍和炉渣不能共存,只有FeS(l)是稳定相; 在pq线以上,是铜锍和炉渣的共存区。
(4)qr线是hr线的延伸,由于FeO活度的降低导致横线不 断下移成一条斜线,是铜锍、铁橄榄石与γFe三个凝聚相的 共存线。
(5) 线
,rs线对是白C冰u铜液吹、炼冰具铜有(重白要冰的铜指Cu导2S意)义与铁橄榄石炉渣共存
FeO.SiO2稳定区; aFeO提高时, rh线上移; 硫势升高时( lgPS2>-6~-5), Cu和Fe分别转化为Cu2S和FeS。 (4)铜液稳定区中标示出了Cu熔体中硫和氧的含量,对于
粗铜火法精炼很有意义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三、冰铜熔炼进程分析
2:铜锍-炉渣共存区(p-q-r-s-t-p区间)。
(2) tp线是PSO2=101.32Kpa时 SO2生成反应线,是渣-锍
共存稳定区的上限。 锍共存稳定区变小。
PSO2降低时,
tp线向左下移动,渣-
2.3冰铜熔炼原理- 2.3.2~造锍熔炼热力学
三、冰铜熔炼进程分析
(3) pq线是如下两个反应的平衡线,组成及活度见图:
FeS+1/2O2=2FeO+1/2S2或2FeS+O2+SiO2=2FeO.SiO2+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