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过关检测卷(二)
(限时:90分钟满分:90分)
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堑./暂.时摇头晃.脑/一晃.而过翘.望/翘.楚
B.荧.光/坟茔.千载.难逢/载.歌载舞羌.管/无恙.
C.巷.陌/巷.道鲈鱼堪脍./人文荟.萃关卡./卡.片
D.数轴./压轴.买椟.还珠/舐犊.情深烽.火/峰.峦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________,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同学们看见自己的泪水。
(2)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________一百周年。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就谈不上________作品。
A.委曲诞辰品位 B.委屈诞辰品位
C.委屈诞生品味 D.委曲诞生品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某些政客看热闹不嫌事大,多次捕风捉影
....,宣称《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这一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纵容日本铤而走险。
B.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一位博学的老师,它的教诲如春风化雨
....,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C.获得“孝敬标兵”称号的李波同学,从校长手上接过奖状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对台下付.
之一笑
...,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从二十世纪开始,人类的“善”好像就从作家笔下悄悄地退场了,“恶”反而成了作家们关
注的基本的日常现实,这决非我的夸大其词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B.通过网络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文化之中,引导年轻一代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认知和理解。
C.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D.“我自横刀向天笑,别看广告,看疗效!”经典名句与小品台词混搭出的“本山体”以独具个性的风格为无数网友所倾倒。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苏东坡真正的生活由四十岁才开始。
进入他的徐州时期,苏东坡显露了真实的自我,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密州虽然身为太守,但是地方贫穷而偏远,也无法一展其行政才能
②这才是我们所知道、百姓所爱戴的苏东坡——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伟大人物
③因为这是他人生中首次以行动为人所知,做事,兴建工程,忙于公众活动,从今以后他的生活都是具有这些特色的
④后来,他被迫暂时退隐,在政坛上韬光养晦
⑤现在,一个充实、完满、练达、活跃、忠贞的苏东坡出现了
⑥过去在杭州,他始终充任辅佐官员,始终不能从事具有建设性的重要工作
A.⑤③⑥①④② B.⑤③①⑥④②
C.③⑥①④⑤② D.③②①⑥④⑤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4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22分)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面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
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②酒,瀹③脱粟而食之。
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①醨(lí):味淡的酒。
②秫(shú):高粱。
③瀹(yuè):煮。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蔽:栖身
B.始至之日,岁比.不登比:连续
C.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烈:功业
D.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适:闲适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是谓求祸而.辞福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焉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D.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8.对下面的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B.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C.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D.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苏轼的“超然”之“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本文简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注]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两宋重臣,历靖康之难。
这首词是在南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的往事。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采桑子
朱敦儒①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②。
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
玉人③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
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
注:①朱敦儒:北宋末年人,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朱流寓两广,居南雄州。
本词即作于客居南雄州时。
②长安:这里指代北宋首都汴梁。
③玉人:此处指歌妓。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谁怕?(苏轼《定风波》)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
(3)________________,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
(4)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
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5)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三、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小题。
李清照传(节选)
国难当头之时,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却愈加激烈,朝廷章法大乱,众官无所依从。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被命移知湖州,但未到任即被免。
三月,清照与明诚乘船上芜湖,入姑孰(准备移居赣水上),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
秦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
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
面对历史遗迹,抚昔思今,清照思绪难平,于是作诗一首,题为《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通过歌颂项羽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活,要活得昂扬,出类拔萃,有声有色;死,要死得壮烈,慷慨英武,可歌可泣。
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同时,诗人还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了无气节和昏庸无能。
五月,明诚把家属送到池阳(安徽贵池),又接到旨意复知湖州。
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明诚离池阳,“涂(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
(《金石录后序》)行至建康时,病势已重。
七月末,清照于池阳闻讯,心急如焚,急解舟赴建康,然而已无力回天。
八月十八日,明诚病逝。
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
再没有“相对展玩咀嚼”金石书画藏品的欣慰,再没有“相向惋怅者数日”的余韵,再没有坐归来堂斗茶大笑的乐趣,更不会再有苦苦相思之后团聚的甜蜜了。
相见直要待来生。
前路漫漫,等待着她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遭此一击,刚毅的清照,也难以承受了。
“葬毕,余无所之余又大病,仅存喘息。
”(《金石录后序》)李白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清照此时是“葬毕夫君心茫然”。
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清照无限悲痛,大病一场。
蘸着血泪,她写下了“祭赵湖州文”,其中有句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
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白日”句典出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襄州居士庞蕴将入灭(佛教称僧人死亡为入灭),令其女灵照观日之早晚来报。
其女回报说:“日已中矣,而有蚀也。
”待父出门观看时,其女“即登父坐,合掌而亡。
”父见其状,夸其女“锋捷”,庞延至七日之后乃亡。
此句即谓明诚先己而亡,死得其所,较之后亡者之处境为好,以聊示自慰,寓己悲痛之深。
“坚城”句典出杞梁妻哭夫的故事。
《孟子〃告子下》中有“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的话。
刘向《说苑〃善说篇》载:“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
”“阤”(zhì)即溃塌之意。
此句意谓己之悲伤同于杞妇,而“坚城”一词,语涉双关,且以暗示赵明诚为国之长城之意。
这组骈文对句是此篇祭夫文中仅存下来的残句。
对于夫君于乱离中暴病身亡,清照含着无限的悲痛,这一“叹”一“怜”中,哀之痛,伤之切已溢于言表。
14.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在读到李清照《乌江》一诗时感慨地说:“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7.阅读以下图表,从“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
2014年2月,某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详见下表。
答:
18.将下面的一个长句变成三个短句。
客家文化是指由亚洲地区的由畲族、南越族、闽越族和汉族互相融合,最终汉化为汉族的客家人所创造的文化。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