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太兴铁路静游至兴县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太兴铁路新建太兴铁路静游至兴县段静游至兴县段静游至兴县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1.项目概况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1.1项目建设的项目建设的意义意义意义
静游至白文段为新建单线铁路,线路在CK90+500设置静游站,CK96~K104+500段为绕避煤矿线路绕行岚河北岸。

CK111+800设置岚县站。

然后沿普明河一路紧坡直至蛤蟆神水库附近,在蛤蟆神水库南侧230m 处设置蛤蟆神站。

出站后设16.782Km 长的二青山隧道穿越吕梁山,在CK149+700设置东会站。

线路沿湫水河从阳坡水库南岸450m 附近通过,在CK159+633设43-32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跨湫水河后从白文镇北侧通过,进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的白文站。

太兴铁路所经地区是山西煤炭资源富集区,也是山西煤炭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沿线在建或规划建设有多处大型特大型煤矿,煤炭规划年生产能力在1亿吨以上。

太兴铁路的建设不仅增加了山西煤炭外运中部通道的集运能力,而且有力的配合了山西煤炭基地的建设,加大了区域内铁路的覆盖面。

铁路的建设,必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1.2主要工程内容主要工程内容 (1)路基
静游至白文段为新建单线铁路,线路里程CK91+500~CK166+600,全长约75.1公里。

白文疏解线,全长4.35km。

(2)站场
本工程需新建下尹家滩、岚县、蛤蟆神、东会4个车站,线路终点接入山西中南部通道的白文站。

其中下尹家滩、岚县为中间站,蛤
蟆神、东会为会让站,白文为接轨站。

表1 车站表
站名 中心里程 正线
(条)
到发线数量
(条)
到发线有
效长(m)
车站性质 备注
下尹家滩 CK99+050 1 2 1080 中间站
岚县 CK111+800 1 3 1080 中间站
蛤蟆神 CK130+500 1 2 1080 会让站
东会 CK149+700 1 2 1080 会让站
新建 (3)桥涵
全线新建线路范围内共设置单线特大桥5459m/5座,单线大桥4202.4m/18座,单线中桥397.98m/6座;涵洞22729.95m/146座;框架桥0座,共计32789.33/175座。

见表2、表3。

表2 沿线桥涵分布表
分类 特大桥 大桥 中桥 涵洞 框架桥 合计
座数 5 18 6 146 0 175
5459 4202.4 397.98
长度(m)
小计:10059.38m/29座
22729.95 0 32789.33
表3 特大桥、大桥、中桥桥梁表
序号 桥梁(河流)名称 中心里程 长度(米)
1 龙泉河大桥 CK93+576.00 487.2
2 岚河一号大桥 CK96+294.85 437.4
3 岚河二号大桥 CK99+800.11 175.1
4 荆峪堡大桥 CK100+655.62 139
5 岚河特大桥 CK103+433.87 2134.6
6 南白家庄大桥 CK107+108.24 211.7
7 段峪村中桥 CK110+431.16 108.6
8 柳峪村一号大桥 CK114+853.55 339.3
9 柳峪村二号大桥 CK117+709.22 407.9
10 柳峪村三号中桥 CK118+340.04 107.2
11 王狮村大桥 CK124+268.11 407.7
12 阴湾村特大桥 CK126+449.21 732.5
13 普明河大桥 CK131+608.39 502.6
14 东会大桥 CK148+846.12 172.6
15 寨上特大桥 CK151+028.06 700.4
16 阳坡中桥 CK157+297.7 77
17 花畔沟大桥 CK158+126.34 206.3
18 湫水河特大桥 CK159+629.29 1388.9
19 白文一号大桥 CK160+923.68 146.1
20 白文二号中桥 CK161+770.58 112.7
21 白文三号中桥 CK163+953.83 84
22 张家湾一号大桥 CK164+181.22 179
23 张家湾二号中桥 CK167+088.57 112.9
24 张家湾三号大桥 C2K00+484.29 145.1
25 张家湾四号大桥 C2K00+810.10 306.6
26 张家湾五号中桥 C2K02+143.66 61.7
27 张家湾六号中桥 C3K00+681.5 83.2
28 公路中桥 CK113+270 46.08
29 XCK0+293 46
合计 10059.38
(4)隧道
本段线路总长79.5km,全线共分布有隧道26座,长28.77km,隧道工程占线路总长度的比例为38%,其中最长隧道为16.78km的二青山隧道。

具体见表4、表5。

表4隧道分布表
隧道分布表
隧道长
度分类(m) L≤1km 3km≥L>1km
6km≥
L>3km
10km≥
L>6km
15km≥
L>10km
20km≥
L>15km
L>20km
座数 23 2 0 0 0 1 0 长度小
计(m)
9273 2574 0 0 0 16782 0 合计 26座,总长28.77km
表5 隧道表
隧道表
隧道表
序号 隧道名称 进口里程 出口里程 长度(m)
1 上静游隧道 CK91+460.00 CK91+643.00 183.00
2 家尔塔1号隧道 CK91+887.00 CK92+476.00 589.00
3 家尔塔2号隧道 CK92+542.00 CK93+140.00 598.00
4 龙泉1号隧道 CK93+798.00 CK95+117.00 1319.00
5 龙泉2号隧道 CK95+372.00 CK95+567.00 195.00
6 曲立1号隧道 CK95+640.00 CK95+810.00 170.00
7 曲立2号隧道 CK95+885.00 CK96+045.00 160.00
8 井峪堡1号隧道 CK100+774.00 CK101+192.00 418.00
9 井峪堡2号隧道 CK101+272.00 CK101+487.00 215.00
10 普家庄隧道 CK120+188.00 CK120+360.00 172.00
11 蛤蟆神隧道 CK128+112.00 CK129+367.00 1255.00
12 二青山隧道 CK131+906.00 CK148+688.00 16782.00
13 寨上隧道 CK151+472.00 CK151+828.00 356.00
14 阳坡1号隧道 CK152+240.00 CK152+655.00 415.00
15 阳坡2号隧道 CK152+710.00 CK153+301.00 591.00
16 阳坡3号隧道 CK153+505.00 CK153+994.00 489.00
17 阳坡4号隧道 CK154+087.00 CK154+430.00 343.00 18 阳坡5号隧道 CK154+639.00 CK155+523.00 884.00 19 阳坡6号隧道 CK155+592.00 CK155+912.00 320.00 20 阳坡7号隧道 CK155+945.00 CK156+382.00 437.00 21 梁家湾隧道 CK156+580.00 CK157+233.00 653.00 22 李家湾1号隧道 CK157+345.00 CK158+008.00 663.00 23 李家湾2号隧道 CK158+406.00 CK158+730.00 324.00 24 张家湾1号隧道 C2K+989.00 C2K1+536.00 547.00 25 张家湾2号隧道 C2K1+598.00 C2K2+027.00 429.00 26
张家湾3号隧道 C3K+737.00 C3K1+042.00 305.00 合 计 26座,总长28.77km(本段线路起点从CK91+500开始计算)
(5)工程土石方总量
本段工程土石方总量1665.68×104m 3,其中填方514.3×104m 3;挖方1151.38×104m 3;弃方637.08×104m 3。

土石方数量汇总与调配见表6。

表6 设计范围内土石方数量汇总表 单位:×104
m 3
调入方 调出方 序号 项目名称 挖方 填方 数量 来源 数量 去向 利
用 弃方 1 路基工程 675 265 0 0 52 站场 0 358 2 站场工程 175 227 52 路基 0 0 0 0 3 桥涵工程 31.05 17.39 0 0 0 0 0 13.66 4 隧道工程 270.33
4.91
0 0 0 0 0 265.42
合计
1151.38 514.3
52
52
637.08
(6)工程占地类型及数量
工程共占用土地413.24hm 2,其中永久性用地280.04hm 2,临时用地133.2hm 2。

永久用地占用土地类别主要为林地、未利用土地等,临时用地主要是荒地。

工程用地类型及数量见表7。

表7 用地数量表 单位:hm 2
概算 永久用地
临时用地 单元
地段
所属市/县
林地
耕地
河滩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土地 合计 荒地
岚县 78.57 5.91
0.53 1.12 53.83 139.97 临县 6.55 5.05 3.24 41.80 56.64 兴县
0.92
1.59 5.67 8.18
区间
小计 85.12 11.89 0.53 5.95 101.31 204.79 岚县 24.19 18.67
1.57 16.56 60.99 兴县 9.98
2.85
1.43
14.26 静游至兴县
站场 小计 34.17 21.52
1.57 17.99
75.25
133.2
合计
119.29 33.41 0.53 7.51 119.29 280.04
133.2 (7)工程总投资及施工工期
投资估算总额为388904.12万元,技术经济指标为4891.88万元/正线公里。

其中:静态投资343311.08万元,技术经济指标4318.38万元/正线公里。

计划工期3.5年,2009年上半年开工,2012年底建成。

2.2.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及拟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及拟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采取的环保措施采取的环保措施
2.1声环境声环境 (1)保护目标
本工程为新建铁路项目,线路主要经过农村和城镇边缘地区,声环境现状质量较好。

在评价范围200m 内共分布噪声敏感点18处,均为居民住宅,无学校、医院等特殊敏感点。

(2)环境现状
本工程沿线共分布噪声敏感点18处,均为居民住宅,无学校、医院等特殊敏感点。

评价范围内现状声级昼间为51.5~54.7dBA,夜间为40.2~44.7dBA,昼、夜间等效声级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要求。

(3)主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措施
1)铁路边界30m处
工程实施后,线路两侧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处等效连续A声级昼、夜间均能满足《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修改稿)》(GB12525-90)对应的标准限值要求。

2)功能区内
4类功能区(距拟建铁路外轨中心线30~60m区域):昼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之4类区标准限值要求;夜间,14处敏感点预测声级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之4类区标准限值要求,超标量为1.3~5.8dBA。

2类功能区(距拟建铁路外轨中心线60m以外区域):昼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之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夜间,12处敏感点预测声级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之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超标量为0.2~5.8dBA。

距铁路30m以内:昼、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预测值分别较现状增加4.2~10.2dBA、11.8~19.3dBA。

全线设置吸声式声屏障4处,合计1845m,576.56万元;安装通风式隔声窗11处,合计2480m2,124万元。

全线噪声污染防治投资共计700.56万元。

环境振动
2.2环境振动
(1)保护目标及环境现状
本线工程沿线主要是农村和城镇边缘地区,其现状环境振动影响主要来自村内道路交通以及人群活动等产生的各种无规振动。

村庄内的住房以二、三层建筑居多,主要为砖混结构。

拟建铁路沿线两侧区域振动值昼间为50.2~51.4dB、夜间为48.0~49.9dB,昼、夜均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居民、文教区”昼间70dB、夜间67dB的限值要求。

(2)主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措施
建议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线路两侧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与利用,新建线路两侧30m以内区域,不宜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振动敏感建筑,既有建筑不宜进行改扩建。

运营期线路和车辆的轮轨条件直接关系到铁路振动的大小。

轨面光滑、车轮圆整等良好的轮轨条件可比一般线路条件降低振动5~10dB。

因此线路运营后应及时进行修磨轨面和轨道变形的维护,保证轮轨表面的平整光滑,以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附加振动。

生态环境
2.3生态环境
(1)生态影响
线路方案涉及黑茶山自然保护区,线路以隧道形式下穿其实验区边缘,工程建设会自然保护区产生一定影响。

阳坡水库位于贯通线路右侧CK152~CK153段,线路距该水库最近距离为0.45km,工程建设不会对水库产生影响。

阁老湾水库位于比较方案线路右侧CK174+500~CK176+300段,线路距该水库最近距离为0.2km,蛤蟆神水库位于比较方案线路右侧CK131+100~500段,线路距该水库最近距离为0.5km,贯通线路对其无影响。

贯通线路在CK152+158路段位于柳林泉域一般保护区的边缘地带,工程建设会对泉域产生一定影响。

(2)主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措施
铁路工程占地不可避免地对沿线农业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本工程占地主要呈窄条带状均匀分布于沿线地区,线路横向影响
范围有限,占地数量占所处相关地市整体农业用地比例很小,线路施工和建成后不会使整个区域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本质改变。

工程范围生物量损失集中在路基面、路基边坡砼制块、桥墩及房屋建筑等永久措施范围内植被的损失;由于路基边坡倾斜坡面,且路基用地范围内水域部分被填筑且边坡种植植被,路基边坡植物措施面积较路基工程占用原地貌面积大;临时用地范围内均复耕或恢复植被。

本工程对损失的植被进行了青苗补偿和资源补偿,工程生物量损失的影响尽量减轻到最低水平。

主体工程设计对路基边坡、站场绿化等进行了防护设计,将会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同时美化了沿线景观环境。

种植乔灌木62046株,植草面积124092m2,计215.088万元;干砌片石654200m3,21624.407万元,土工格栅889100m3,421.73万元,挡土墙76500m3,3229.032万元,共计25490.257万元。

水环境
2.4水环境
(1)污染源分析
沿线水源保护区有蛤蟆神水库、阳坡水库、阁老湾水库等。

本次工程实施后,新设生活供水站4个,分别为下尹家滩、岚县、蛤蟆神、东会车站;终点接轨站:白文站,为山西中南部大能力铁路的中间站,本次研究暂时按给水站配置必要的给水设施。

全线共计新增用水量201.7m³/d,新增排水量92.0m³/d。

施工期污水影响主要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机械车辆污水、桥梁、隧道施工排水的影响。

(2)水环境影响缓解措施
1)施工期
①各跨河桥梁的基础施工应选择在枯水期,并及时清理场地。

不能在枯水期施工时,河流水深3米以下采用草袋围堰防护工程,河流水深3米以上则采用双层钢板围堰防护施工。

在钢护筒内安装泥浆泵,提升至水面承船或两端陆地临时工场,临时工场内设置沉淀池和干化堆积场,使护壁泥浆和出渣分离开,析出的护壁泥浆循环使用,浮土和沉淀池出渣在干化场堆积脱水,渗出水排入水体。

②跨河桥梁的施工营地及料场选址应离开河岸一定的缓冲距离,防止对水体的污染,防护距离一般约20~30m为宜。

当堆料场存放含有害物质的建材如水泥等应设蓬盖,必要时设围栏,防止被雨水冲刷流入水体。

③隧道防排水采取“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在裂隙水较发育及有水文环境严格要求的隧道,防排水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

④隧道通过富水的断层地段,加强地质综合超前预报工作,同时可采用帷幕注浆堵水等方法,使隧道施工对地表水位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小,能够保证村庄居民的饮水问题。

⑤进出口邻近重要水体的隧道施工时,应在隧道端口设置沉淀、气浮、过滤设施,隧道排水经相应处理后达标排放。

⑥由于施工营地分散,各处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少,对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做到集中处理有很大难度,因此建议施工营地尽量租借当地的民房,生活污水尽量纳入既有的排水系统,严禁生活污水排入水体;离居民区较远,需自建施工营地的施工工点,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自建简易化粪池处理收集后交由附近村民用作农家肥。

⑦大型的混凝土搅拌站、预制构件加工厂应尽量远离水体,并建沉淀池对污水进行悬浮物分离,尽量做到清水回用。

沉淀的悬浮物要
定期清挖并作填埋等妥善处置。

⑧对含油污水排放量较大的施工点应设小型隔油池、集油池,含油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

⑨施工机械维修点应设在硬化地面或干化场,防止机械维修、清洗污水对地下水、土壤的污染。

加强施工机械的检修,严格施工管理,避免施工机械的跑、冒、漏、滴油,可有效地减少施工机械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2)运营期
运营期各站应加强运营管理,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对处理后水质要定期检查,当出现不合格现象时,要认真分析,及时解决,当地环保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

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使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3)小结
1)本次工程新增用水量201.7m³/d,新增污水排放量92.0m³/d。

其中下尹家滩、岚县、蛤蟆神、东会、白文5站新增污水均经处理后回用于站区绿化,处理后的水质均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绿化用水标准。

工程实施后,下尹家滩、蛤蟆神、东会3站每站分别设置1套埋地式厌氧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进入贮水池用于绿化等;岚县站的站区、机械工区、接触网电力工区分别设置1套埋地式厌氧污水处理设备;白文站的站区、接触网电力工区分别设置1套埋地式厌氧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进入贮水池用于绿化等。

评价范围内主要污染物排放为零。

2)针对施工期间跨河特大桥、隧道施工以及施工营地对水环境的影响均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施工期对水环境
的影响。

电磁环境
2.4电磁环境
(1)现状评价结论
目前,目前3个监测点有仅有1个测点测到1个电视频道,该频道信号场强未达到广电部规定的服务区标称可用场强值(V段57dBμV/m,U段67dBμV/m),但满足正常收看所要求的35dB信噪比要求,其余两个测点未测到电视信号。

根据沿线现状调查,该工程沿线多山,电视信号覆盖范围很小,仅限于在城区附近,沿线居民均采用卫星天线(部分采用有线电视)收看电视,收看效果较好,极少数居民采用自架普通天线收看。

(2)预测评价结论
1)电视接收受影响结论
根据类比计算,新建太兴铁路静游至兴县段工程完成后,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使沿线各频道信噪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3个监测点仅收到1个电视频道,工程前该频道均满足维持正常收看所需的信噪比35dB的要求,工程后,受过车影响,信噪比已经不满足要求。

另外列车通过时,车体本身对电视信号产生的反射和遮挡影响,也会降低铁路附近居民(采用天线接收方式)的电视收看质量。

由于本工程沿线山区较多,电视信号覆盖范围较小,沿线居民均采用卫星天线收看电视,极少数居民采用自架普通天线收看,预计该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其沿线居民点的电视收看会产生显著影响。

2)牵引变电所影响的评价结论
牵引变电所线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很低,符合HJ/T24-1998中规定的相关限值要求。

3)新建GSM-R基站的影响结论
根据前面的计算分析,以天线为中心,长46m(沿铁路方向)、宽23m的矩形区域可定为天线的超标区域(控制区),即超标区外辐射功率密度可满足小于8μW/cm2,符合标准GB8702-88和HJ/T10.3-1996的要求。

(3)电磁防护措施
1)电视接收受影响防护措施
由于本工程沿线居民均采用有线电视网和卫星天线收看电视,不会受到电气化铁路过车的影响,不需采取措施。

2)牵引变电所的影响防护措施
本工程计划新建110kV的牵引变电所,根据类比分析可知,牵引变电所在围墙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很低,符合HJ/T24-1998中规定的相关限值要求,但为了降低电磁影响,消除居民的恐惧心理,建议该工程进行具体选址时应注意避让,尽量远离居民区。

3)GSM-R影响的治理建议
本工程采用GSM-R数字无线列调,根据计算分析,以天线为中心,长46m(沿铁路方向)、宽23m的矩形区域可定为天线的超标区域(控制区),即超标区外辐射功率密度可满足小于8μW/cm2,符合标准GB8702-88和HJ/T10.3-1996的要求,要求基站进行具体选址时应避免辐射超标区进入居民点内。

环境空气
2.5环境空气
(1)污染源分析
本工程为新建电气化铁路,因此新增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新增燃煤锅炉废气排放,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

本次工程新增0.7MW燃煤锅炉1台,小型环保锅炉7台。

本段新增燃煤锅炉的SO2与烟尘排放浓度均能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新增燃煤锅炉每年排放SO24.16t/a,排放烟尘0.669t/a。

运煤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表面煤粉会被风吹而飘散于沿线两侧,造成环境污染。

运煤列车煤尘飘散对线路两侧影响程度受列车运行速度、煤的产地及来源、风速、空气湿度等气候条件影响。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应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运送沙土车辆必须覆盖篷布。

施工期运输车辆和各类燃油施工机械应优先使用含硫量低于0.02%的低硫汽油或含硫量低于0.035%的低硫柴油,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应满足标准要求。

在可能造成扬尘影响的区域,对运输频率较高、较固定的线路采用洒水进行降尘处理。

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管理,设置专人负责保洁工作,减少工程施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运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锅炉设备应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投标厂家需有环保产业注册登记证、除尘器准销证、燃器具销售核准证、制造许可证、质量检查合格证、消烟除尘装置制造许可证,并在标书中写明产品烟尘、SO2、排放浓度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要求的2001年1月1日起建成锅炉“二类区”排放标准。

加强锅炉操作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提高锅炉工人技术和操作水平,减少排放量,确保锅炉废气排放浓度达标。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遇下列情况,立即停炉
并报主管:炉压过高致安全阀自动开启,压力表超过规定限度;或水位过高而不能显示水位情况;水位过低而采取进水措施无效;锅炉结构损坏或主要附属设备失灵等。

(3)小结
1)由于本工程为新建电气化铁路,牵引机车为电力机车,所以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各站区固定锅炉燃烧排放的烟尘和SO 2。

2)施工期对沿线地区大气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污染是暂时性的,随着工程的完成,污染也会随之消失。

通过采取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这部分对大气环境的不良影响也将会降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3)工程实施后,各站区固定锅炉污染物排放浓度均满足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4)运煤列车对周围的大气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工程运营后,可进行现场实测,如出现不利影响,可采用大同分局和兰州交通大学联合开发的喷淋粘结剂技术,将喷淋粘结剂喷至运煤车表面进行固结,可以有效控制煤尘的污染。

运煤车卸车时尽量卸净,清扫车体,使运煤空车返回时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降低到最小值。

2.6环保投资概算环保投资概算
本工程生态投资25490.257万元,声环境投资700.56万元,环境振动投资180万元,水环境投资225.24万元,大气治理投资20万元,电磁环境投资0万元,其中环保总投资为26616.057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5.24%。

3.3.环评结论要点环评结论要点环评结论要点
本项目建设符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十一五”规划》思路,且与沿线的城市、环境规划保持协调和相容。

本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对铁路沿线两侧评价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产生噪声、振动干扰,增加少量污染负荷。

针对沿线环境特征和工程特点,设计单位提出了有效的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以及污染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本次评价又对各类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补充完善。

在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相关单位认真、全面落实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污染可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

本次评价认为:本项目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提高沿线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均是有利的,在落实设计和本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本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和减缓,在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本工程是一项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工程,因此,从环境角度分析项目是可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