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二中2013二轮世界古代史
和县二中历史二轮复习明清史
![和县二中历史二轮复习明清史](https://img.taocdn.com/s3/m/22ef730e03d8ce2f00662377.png)
科 全书》、《本草纲目》等巨著
技 (2)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小说,四大 文 名著等作品适应市民生活需要 化 (3)书法、绘画艺术出现平民化、世俗化倾 向;
【网络特征】
【易错判断】 3.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于春秋时期。( × ) 提示:最早承认土地私有合法性的是春秋时期鲁 国的初税亩,而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4.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 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 ) 提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腐朽 的封建专制制度。“闭关锁国”政策与“重农抑 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是阻碍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的具体原因。
文艺复兴、宗教改 革、启蒙运动,资 产阶级思想文化不 断发展,思想解放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近代科学技术产 科技 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 生、发展
对外 政策
闭关锁国,脱离世 界发展的潮流
海外贸易和 殖民扩张
[拓展归纳] 2、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1)政治上: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2)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思想上:活跃儒家思想产生,其对理学的否 定、君主专制的抨击,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工 商皆本思想的提出都有力的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 基础。 (4)文学艺术:使得文学、艺术进一步走向世俗
【易错判断】
5.“海禁”政策就是“闭关锁国”政策。( × ) 提示:“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 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闭 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易错判断】
6.租佃关系就是雇佣关系。( × ) 提示:租佃是指封建地主把土地租种给农民,农 民付给地主报酬的一种经营方式,它出现于春秋 战国时期。而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向雇佣人提供 劳务,雇佣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它出现于明朝中后期。 7.明清时期是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时期。( √ ) 提示: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 主义萌芽,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导致中 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
和县二中2013历史二轮宋元
![和县二中2013历史二轮宋元](https://img.taocdn.com/s3/m/bf7ce40cbed5b9f3f90f1c77.png)
材 料 二 1862 年 在 北 京 成 立 的 同 文 馆 , 1862 年 、 1863 年在上海、广州成立的广方言馆。特别是 1868 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设立的翻译馆,它们都是官 办的编译西方科技书籍的机构。这些机构大都由外 国人主持,一共有 460多种西方科技著作被翻译成中 文出版。 „„ 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中国不断派出 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 „„1896 年后, 一些学者相继成立了“务农会”“地学公会”“舆 算学会”“地图学会”“测量学会”等民间的科技 学会„„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 ——许庆朴、张福记《近现代中国社会》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科技发展的主 要特点。
典题训练
P5
7. ( 2012· 安师大附中摸底)元朝开始实行行省 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 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 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
A.扩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及权限 B.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C.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D.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2012高考回顾
1. (2012· 安徽文综· 14)北宋东京(今开封)“ 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 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 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2012高考回顾
和县二中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
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民族政权并立时期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文化 蓬勃发展。开国君主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 风,以务实的态度从事各项政经改革。神宗 时王安石提倡新法,企图以现代金融管制方 式管理国事,其目的无非都是想借由经济力 量支援国防军备,以应付来自辽和西夏的威 胁。但„„新法未能成功施行,宋朝成为中 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高三历史 大二轮复习 图画类选择题限时专练
![高三历史 大二轮复习 图画类选择题限时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7350d0dd852458fb760b5612.png)
大二轮 ·历史
5.[2016·福建厦门一模]下图是 1932 年 4 月美国某报刊 登载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 )
12
大二轮 ·历史
A.赞扬罗斯福保护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主张 B.嘲讽罗斯福补贴农民调控农业生产的理念 C.肯定罗斯福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 D.批评罗斯福借鉴苏联农业发展经验的意图
大二轮 ·历史
第二编 考前冲刺攻略
图画类选择题限时专练
1
大二轮 ·历史
时间:15 分钟
满分:60 分
(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下图是发现于安徽和县县城以北龙潭洞的猿人头盖
骨。通过鉴定,这一古人类是二三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直
立人,将其命名为“和县猿人”。从图文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9
大二轮 ·历史
4.如图是 19 世纪后期某国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此时 该国( )
A.军队在帝国占据重要地位 B.帝国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C.联邦议会有权力罢免首相 D.首相有权力组成责任内阁
10
大二轮 ·历史
解析 此图是 19 世纪后期德意志帝国政权组织结构示 意图,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军队直接 隶属最高统治者皇帝,在帝国中占据重要地位,故 A 项正确;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故 B 项错误;只有皇帝有权力罢 免首相,故 C 项错误;皇帝有权任免官员,组成责任内阁, 故 D 项错误。
22
大二轮 ·历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1916 年我国正值新文 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主张文学革命、改造社会,图片中 的“著文章”和“担道义”正反映了这一意图,故 B 项正 确;图片不能反映“唤醒民众”,故 A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 主要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故 C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批判传 统文化,故 D 项错误。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二中学2023年高二上册第一次月考历史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二中学2023年高二上册第一次月考历史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0df7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7.png)
选择题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
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
汉景帝的做法A. 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B. 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从“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可知梁国的势力被削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
因此选C。
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选择题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记载:“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主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段材料体现的观点的是A.“君权神授”思想B.“天人合一”思想C.“天人感应”思想D.“仁政”思想【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董仲舒在强调君权由上天授予,君主是在承天意行事,没有涉及到“仁政”思想,故选D;材料中董仲舒阐明了君权与天的关系,强调君权由上天授予,君主是在承天意行事,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故排除ABC。
选择题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确定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为国旗。
这说明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从代表汉族国家的“十八星旗”到代表民族团结和追求五族共和的“五色旗”的变化,说明近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是在不断进步的,故C;五色旗的采用并不是被迫的行为,不能反映革命派的软弱性,排除A;满清贵族是革命的对象,两者在当时的那种情境下不可能实现妥协,排除B;五色旗的采用是一种历史进步而不是退步,故这不能反映革命的曲折性,排除D。
选择题(题文)1949年1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
被斯大林认为“奇迹” 的是( )A.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B. 淮海战役的胜利C. 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D. 国民党统治被推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二中2013年九年级世界现代史综合测试1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二中2013年九年级世界现代史综合测试1](https://img.taocdn.com/s3/m/043a81ca2cc58bd63186bd66.png)
世界现代史综合测试(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堀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2.1925 年爱森斯坦受苏联政府委托制作的《战舰波将金号》反映1905 年革命,是电影史上最具创新的电影之一;马雅可夫斯基从一首“革命颂歌”开始,探索一种创新的诗的语言。
这两个历史事情表明A.苏联试图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B.工业化推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C.苏联用文艺形式传播革命理论D.左倾思想严重影响苏联文艺界3.“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C.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打崭新的现代化道路4.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照会中国和日本政府,对日本强占中国东北的局面和足以损害美国在华权益,违反“门户开放”的中日间的任何协定、条约,美国均不予承认。
但在次日,美国国务院又表示美国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的合法条约权利”。
该事件与下列哪一个事件的实质相似A.二战全面爆发前,德法边境的“静坐战” B.戴高乐在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C.慕尼黑协定的签订D.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5.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年~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
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
![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5ffd3528856a561253d36f9e.png)
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三维目标】【重点难点】重点: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推动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的创举。
难点: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教学方法】本课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为推动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而进行的斗争,以及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使学生认识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的斗争的结果。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播放国际歌片段,提问“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一、第一国际的斗争1、第一国际成立的背景(1)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工人运动的高涨;(2)工人在斗争中认识到工人阶级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2、第一国际的建立导火线:波兰人民起义(1863年波兰工人为反抗民族压迫而举行的起义,赢得了各国工人的广泛支持,这可以说是促成第一国际成立的直接原因。
)1864、9 伦敦马克思应邀参加会议内容:1)决定成立国际工人组织2)选举了领导机构3)通过了国际工人协会的临时章程3、第一国际的斗争对工人运动的推动问题:第一国际的成立是如何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的?1)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A、支持欧洲各国工人缩短工时、提高工资的斗争;B、领导英国工人参加选举改革运动;C、组织各国工人支持波兰和爱尔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4、第一国际的影响第一国际存在期间,对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它不但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而且由于它对各国工人运动的支持与领导,使它赢得了各国工人的高度信任;相反,各国的资产阶级政府对它却恨之入骨,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它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问题探究】《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摘录第一条本协会成立的目的,是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
河北省滦县二中13—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普通班) (附答案)
![河北省滦县二中13—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普通班)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050ac4b8f67c1cfbd6b81f.png)
滦县二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普通文班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满分50分)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实行分封制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3.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A.确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汉武帝对相权成功削弱的表现不包括()A.频繁任免丞相B.起用布衣为相C.组成“中朝”决策机构D.取消了三公九卿制5.元朝的行省制度()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它()A.皇权专制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决策失误B.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C.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盛行D.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7.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国并行制8.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
![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7a3390cbb8f67c1cfad6b8f9.png)
第六单元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的内容及发展过程分析其特点、影响。
理解康有为、梁启超民主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比较孙中山民主思想和康有为民主思想的不同点。
探究民主对于近现代社会进步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民主思想相对于封建思想而言是巨大进步。
追求民主是永恒的主题。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改造以及对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评价正确理解三民主义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学重点】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民主思想的比较。
【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结合学生讨论【课时设计】1课时【导入新课】复习:《神学政治论》、《政府论》、《社会契约论》的作者分别是谁?说出他们的思想的共性是什么?说出他们代表性的思想贡献分别是?康有为: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
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
反对慈禧太后的独裁专政和卖国行径,主张由光绪亲政,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力革命。
辛亥革命后,成为保皇党领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信奉孔子。
1917年,伙同张勋发动复辟,被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武力镇压后失败。
他的理想和政治主张主要在他撰写的《大同书》中得到体现。
【新课探究】一、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思考:以上著作的作者是谁?上述著作中提出了什么思想?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主要是考辩长期以来为人们笃信不疑的“古文经”均系伪造,对于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具有很大的冲击,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作思想准备。
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教案: 第四单元《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人教版选修2)[ 高考]
![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教案: 第四单元《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人教版选修2)[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be8f1e3a76c66137ee0619b4.png)
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三维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难点: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英国《权利法案》的产生、主要内容、意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基本原则、意义。
需要引导学生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是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需要学生明确的主要概念有两个:《权利法案》和君主立宪制。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
在交接仪式上,查尔斯王子代表国女王出席了会议。
这里有的同学定会感到奇怪——英国既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保留有封建主义的尾巴——女王与王子?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一、《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1、背景(条件)提问:《权利法案》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第一、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得出:1)英国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了解“历史纵横”栏内有关宪政的情况。
2)1688年的光荣革命。
P45历史纵横了解英王威廉三世。
正确的说,应该是威廉三世和他的老婆兼表妹玛丽二世共称英国国王。
英格兰的威廉三世(William III,1650年—1702年),即苏格兰的威廉二世、奥兰治的威廉亲王,奥兰治亲王、荷兰执政、英国国王。
他是荷兰执政威廉二世与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之女玛丽公主的儿子。
1672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与英国联手攻入荷兰。
7月,威廉三世就任荷兰执政,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结盟将法国人击退。
1677年11月,为与英国结盟,与表妹、英国公主玛丽结婚。
1688年11月,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自由议会邀请威廉三世登陆英国。
1689年1月,英国议会宣布国王詹姆斯二世逊位,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及女婿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为国王,并通过“权利宣言”。
4月,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共同加冕为英国国王。
10月,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逐渐树立立宪君主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adb1a3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78.png)
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
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3课 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
![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3课 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f20f80904a1b0717ed5ddc1.png)
第五单元第3课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及1875年宪法难点:法兰西第二帝国性质及1875年宪法的特点及内容【教学方法】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比较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导入新课】你知道法国的国歌和国庆日吗?请查阅相关资料,来找出法国国歌和国庆日的历史原由。
然后由学生来介绍法国的国庆日是7月14日,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1792年奥普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马赛曲》创作完成,由此唱响于法兰西大地。
1870年9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1879年,议会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修改中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日为国庆日。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法国历经革命曲折最终建立的政治体制。
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到1848年,法国围绕共和制与君主制,政权发生了哪些变化?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至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至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至1830年)七月王朝(1830年至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至1852年)路易.波拿巴为什么能登上总统宝座的?为什么法国人民会将共和国交给一个有帝制野心的人呢?(结合阅读课前材料与P70“资料回放”思考)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1、原因:①借助拿破仑·波拿巴的威望;(人们特别是农民怀念拿破仑,进而支持波拿巴。
这是路易.波拿巴最大的政治优势。
引用路易波拿巴的话)②法国农民的支持;③政局动荡,人民寄希望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稳定政局。
和县二中2013二轮工业文明崛起
![和县二中2013二轮工业文明崛起](https://img.taocdn.com/s3/m/e98eca4b69eae009581bec8a.png)
知识清单 一、政治 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 1、16世纪的宗教改革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确立 4、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1)法国大革命(1789-1794) ①原因:②导火线:③第一阶段:《人权宣言》 《1791年宪法》④第二阶段: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 一共和国⑤第三阶段:1794年“热月政变”
知识清单 一、政治 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 1、16世纪的宗教改革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独立战争胜利;邦联制带来严重的经济 政治危机,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华盛顿等资 产阶级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影响;没有封建传统。 (2)1787年宪法 ①内容:确立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②原则:主权在民、分权制衡(联邦政府内三权分立, 中央和地方分权)、共和制、代议制等
世界近代史选考内容:一级考点
选修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欧洲宗教改革 2、明治维新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2、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3、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4、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世界近代史主题线索
1、时间:公元14、15世纪——20世纪初 2、主题: (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 的历史。 (2)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 一体化过程。
③“光荣革命”以政治妥协实现了政治变革,它确立 了君主立宪制的两个基本原则,即限制王权和议会 权力至上,奠定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议会高于王权的原 则得以确立(立法的形式) <3>发展完善: ①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统 而不治②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③ 1832年 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4>影响:顺应民主法制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 治文明的发展;政治稳定;资本主义发展;效法的 样板。
和县二中2013历史二轮魏晋
![和县二中2013历史二轮魏晋](https://img.taocdn.com/s3/m/98366c2f2f60ddccda38a076.png)
B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典题训练]
2.(2012· 海南历史)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 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
【答案】
D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
(1)时代背景:①经济上,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 益形成。②政治上,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
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
③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 间”。
材料二
[典题训练]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
佛教、道教盛行,儒学正统地位遭到挑战 科技: ……术发展,质量好、产量大,取 代……成为主要书写工具,出现洛阳、长安、 建业、扬州等造纸中心
北魏贾思勰《 …… 》( ……最早、最完整、 科技 最系统) 文化 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阶段, ……成熟, 王羲之……“天下第一……”;
绘画: ……画家活跃, ……画形成——顾恺 之“……”,代表作为《 …… 》《 …… 》
(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 点。 (2)相同点: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从地方
向中央举荐人才。
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
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 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
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
正式的法制化„„这样式进入政府。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 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
和县二中2013年二轮专题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和县二中2013年二轮专题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2de436320912a21614792989.png)
从文明史观——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
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 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深化拓展】
一、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列强侵华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作用:
(1)主观上: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
难,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沦 为半半;经济侵略和掠夺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
【知识清单】
三、思想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 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是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 级的代言人,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具有一定 的民主政治思想,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提升到制度的 层次,但没有付诸实践。
在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中分化早期资产 阶级维新派,希望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实施君主立宪制。
化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生活习俗的城
市化和大众化。
阶段特征 阶段时间为1840-1894年,伴随着西方资 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在工业文明冲击的猛烈 冲击之下,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开始解体, 近代化开始起步。从闭关到被迫开放,逐步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阶段特征 一、政治: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 不断加深。 二、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掠夺中国的农副产品, 倾销工业品,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地主阶级开展了洋 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
【深化拓展】
二、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 P45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 代化转变。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 —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 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新式学堂,培养翻 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 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教案: 第五单元《第1课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人教版选修2)[ 高考]
![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高二历史教案: 第五单元《第1课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人教版选修2)[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1e46a05baf1ffc4ffe47acaa.png)
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教学目标】重点: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难点:君主立宪派对革命的贡献【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和处理教材,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前后呼应,脉胳清楚;要自始至终注重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使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自然融为一体,充分肯定广泛果大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导入新课】法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
法国国旗的来历有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
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
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而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则是这次革命的开始。
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Ⅰ波旁王朝在大革命中被推翻一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1、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国内:⑴政治: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比英国革命要晚大约一百五十年,当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法国还处于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
18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很大发展,纺织业、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其发达程度居欧洲大陆首位。
请大家回顾英美两国的革命原因,从中总结规律,认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者是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18世纪晚期,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法车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专制王权和资本主义发展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对外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9acd3d8b8f67c1cfad6b87d.png)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素质测试高三年级历史试题命题人陶春美审题人李代贵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1.“……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
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
”这种制度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均田制D.科举制2.有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
由该资料可以推论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右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B.中书省C.行中书省D.枢密院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还找到了右面的图片。
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合适的课题是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B.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C.伯里克利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D.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7.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清单】
一、政治:
(一)、雅典民主政治 ( 二)、罗马法 1、概念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 的全部法律。 2、发展历程 (1)习惯法,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5世纪中期,贵族肆意 解释法律激化了社会矛盾 (2)成文法,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 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本质和进步性) (3)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到3世纪中期, 公民法演化为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范围的万民法。 (4)《民法大全》:6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汇编《民法 大全》,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答案】:D
【高考真题】
3、(2012年新课标卷)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 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 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 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 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 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知识清单】 (二)、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1、智者学派 2、苏格拉底 3、柏拉图 代表作:《理想国》 意义: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里士多德 (1)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2)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思想共同点:都关注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古希腊民主政治与人文精神
【高考真题】
6、(2012年山东基本能力历史)5 柏拉图评述公元 前5世纪某城市时说:“这座城市里洋溢着自由和自 由的言论,城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 事,”“这座城市”是指古代的 A. 佛罗伦萨 B.伦敦 C.雅典 D.巴黎 答案:C
【高考真题】
7、(2011· 全国新课标文综· 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 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 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 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 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B
政治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尊重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知识清单】
一、政治:
(一)、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条件
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的过程(翻翻课本注意具体内容)
(1)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基础 (财政等级制度打击了贵族的政治特权,为工商业奴隶 主参与政治提供了路径) (2)公元前6世纪末期,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按地域 划分部落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陶片放逐法) (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黄金时期(公民可以担任 十将军以外的全部官职,基本不受财产限制,参政工资 和观剧津贴)
1、(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 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答案】C
【高考真题】
2、(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9.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 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 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 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三条应被处以死 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知识拓展】
二、古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社会留下了哪些宝贵文 文化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三、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 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都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后 升入天堂;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人盲信的愚昧思想 它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答案:B
【高考真题】
4、(2012年海南文综历史)9. 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 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 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 员会”,制定了《十二絧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 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 文法传统的基础 【答案】:D
【知识清单】 (二)、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1、智者学派: (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2)评价 进步性:否定了神的权威(不是否定神的存在), 肯定了人的价值;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局限性:忽略法律、道德对人的约束。
【知识清单】 (二)、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1、智者学派 2、苏格拉底 (1)背景: ①古雅典道德沦丧、自由泛滥 ②民主政治出现危机(直接民主的弊端所致) (2)主张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美德即知识” ③善是人的内在灵魂,“认识你自己” ④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3、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从天 上回到人间
【知识清单】
一、政治:
(一)、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条件 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的过程 3、特点:
4、评价: (1)进步性:对雅典,宽松的政治环境铸就了雅典辉煌 的文化(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地;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对后世,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如代议制、轮番而治、法治、分权制衡) (2)局限性:少数人的民主(公民仅指成年男性,不包 括妇女、奴隶、外邦人) 采取的直接民主造成了民主的泛滥,成为社会动荡的隐患。 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导致希腊的衰落。
和县二中2013届高三历史二 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部分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
——世界古代史部分
【阶段特征】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 展,集中反映了古代西方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成就。第 一条线索是雅典民主制的演变以及民主制的孕育(梭 伦改革)、初步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黄金时期 (伯利克里改革)。第二条线索是罗马法的形成、发 展的历程: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最后形成完整的体系。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代希腊 的人文思想。智者学派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是西方 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与智者学派同时 代的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知德合一。
【知识清单】
二、思想——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原因 1、希腊自然条件优越。 (与外界接触多,便于继承和吸收周边地区的文明遗产) 2、社会经济发达 (有利于公民意识、自由意识和独立意识的成长) 3、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4、先哲们的勇于探索,善于思辨,注重传承和发展。
【知识清单】
一、政治:
(一)、雅典民主政治 ( 二)、罗马法
1、概念 2、形成过程 3、罗马法的价值 (1)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①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巩固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 (2)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不是近代立法的理论依据) ①法制思想②法律形式和内容③法律制度。 (3)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的 武器。
【高考真题】
8、(2011· 北京文综· 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 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 位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B
地理环境 历史 条件 民主政治 建设 发展 历程 城邦制度 工商业发展 东方文明影响 历 史 意 义
( 对 人 类 文 明 发 展 的 意 义 )
奠基
确立
梭伦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
顶峰
伯利克里改革
人文精神 起源
智者学派 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苏格拉底
【网络特征】
【知识拓展】
一、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比较(不同的社会背景) 相同点: ①都关注人和人类社会, ②都重视道德和教育, ③其思想都体现了早起人文主义色彩。 不同点: ①孔子控制思想压制个性发展; ②苏格拉底的思想则有利于个性发展; ③儒家思想最终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而人文主义精神最终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知识清单】 公民大会 为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掌握 立法 权; 四百人会议(从克里斯提尼时为五百人)是 行政 机构 也是公民大会的 常设 机构; 陪审法庭 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和 监察 机关; 十将军委员会 统帅军队(选举产生,也参与政治)。
一、政治:
(一)、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条件 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的过程 3、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法律至上、 权力之间相互制约
【高考真题】
5、(2012年江苏文综历史)12.“十二铜表法自从定 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 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 语言的典范。冶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于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拓展】
四、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1)规范人的行为,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保障了民主的进行,是民主政治的具体体现。 启示:因而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 维护都离不开法律 但不能严刑峻法,否则就会激化社会矛盾, 也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高考真题】
【知识清单】
一、政治:
(一)、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条件 (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依托海洋,天然良港众 多,多山地,有利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展。 (2)城邦国家的出现:小国寡民和相对独立的城邦 特点便于人们直接参加国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