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咬文嚼字》编辑部表示,今年“春晚”在文字使用的态度上是非常严谨的,但由于节目众多、时间紧迫等原因,差错还是未能幸免。

B . 当下,微博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舆论传播格局。

面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态势,有专家呼吁微博不能是不良信息的“应声虫”。

C . 曾几何时,乔丹、马龙、巴克利、皮蓬等美国昔日篮坛巨星纵横江湖时,詹姆斯、韦德等明星们还是青涩的高中少年。

如今,这些前辈们早已纷纷淡出人们的视野。

D . 一个人“美德”的感人须借助他行为的高尚——若口惠而实不至,“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将无所依托。

在嘉德懿行面前,所有猥琐庸俗的世态不能不相形见绌。

2. (2分) (2016高三上·扬州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检察机关在证据收集和事实认定等方面就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作为支撑。

B . 互联网金融放宽了融资者和投资者的准入门槛,极大地满足了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促进了市场竞争。

C . 进入了信息社会,知识在诸力量中的比重大为增加,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不是土地、资源和资本,而是知识。

D . 较之于军事力量,作为一种力量工具,文化软实力在对外政策中若得以巧妙使用,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2分) (2017高一下·石家庄期末)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也是,去水边品茗。

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① 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② 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 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④ 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 . ②①③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④①③②
D . ②③④①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2分)
4. (6分)(2017·包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中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
张涛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始终是一个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

作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陈寅恪先生指出:“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

”儒、释、道在比肩而立、相伴而行的过程中,都对“天人合一”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周易》不仅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被道家、道教尊为“三玄”之冠,亦曾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它还是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

《说卦传》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文言传》更有精妙的总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这些都成为“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成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儒家核心思想“仁”不仅仅针对人际交往,也包括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友善,希望最终能够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孔子具有效法天地而感化万物的优秀品质,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推及自然界。

孟子的“仁民爱物”也有按照自然时节进行生产、生活的思想取向。

到了宋代,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被尊为道家和道教始祖的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则进而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道教也继承了这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

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指明凡事
皆可一分为三,“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

佛教中“众生平等”“依正不二”等主张,也都体现了与“天人合一”异曲同工的生态世界观:人与自然构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所有事物都显现着这种关系,所有事物也都因为这种关系而平等。

人类保护了生态,也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以上各家尽管在具体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都致力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

《周易》要求顺天而动、适应自然,但又强调“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使大自然造福于人类。

《老子》有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这也是在凸显人在天人关系中重要的主体作用。

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儒、释、道之所以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周易》固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被各家一致认同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应该也是出现这种思想文化盛况的重要思想前提和文化基础。

我国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天人合一”传统生态世界观在当代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

(选自2016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人合一”的观点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是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B . “天人合一”观点的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人与自然视为有机整体。

C . “天人合一”的观点被比肩而立、相伴而行儒、释、道三家青睐,因而屡有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D . “天人合一”观点在儒、释、道三教中都有阐述,尤其《周易》中的相关表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是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要数《周易》,《周易》不仅被儒家和道家奉为首位,而且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

B .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核心虽然是针对人际交往的,但也是针对大自然的,其基本的出发点还是“天人合一”。

C . 道教也继承了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认为凡事皆可一分为三,天、地、人本属同一元气,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

D . 佛教中“众生平等”“依正不二”等主张,体现了一种生态世界观,它与“天人合一”的观点是异曲同工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儒、道、佛三家一致认同“天人合一”这种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都致力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

B .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虽然各自有其特点和优势,但都对“天人合一”理念很感兴趣。

C .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各有其代表人物。

儒家有孔子和孟子,道家有老子和庄子,佛教则有众多高僧大德。

D . 儒、道、佛三家对“天人合一”的表述虽有较大差异,但这三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借鉴,却始终是这种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5. (7分) (2019高二下·诸暨期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

”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

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

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

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

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

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节选自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乙】
“慢性饥饿,医生这样说的!你要晓得,他是这样去做活的!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

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

顾客可不愿等待呀。

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

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我愿意代他说这句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
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

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

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但是饿死——”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

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

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

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

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

他经常断炊。

他是个怪人。

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节选自高尔斯华绥《品质》)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杰作:________。

②怪人:________。

(2)两篇选文均为小说的结局,这样安排情节对表现主人公有何作用?请作简析。

6. (9分)(2020·沈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年轻时,张富清备尝艰辛。

十五六岁,他到地主家做长工,后来家中唯一壮劳力二哥被国民党抓壮丁,为了全家维持生计,他用自己将二哥换了出来。

他因身体瘦弱,被指派做打扫、洗衣、做饭、喂马等杂役,饱受欺凌,稍有不慎就遭到抽打,苦不堪言。

国民党部队被剿灭后,在领3块大洋回家和参加革命队伍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成为西北野战军的一员。

自此,瘦弱的张富清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在壶梯山、东马村、永丰城等战斗中他担当为大部队清障开路的突击队员,先后炸掉敌人四个碉堡,立下赫赫战功。

这样一位战斗英雄,在退役转业后却将过去的功绩深埋心底。

漫长的岁月里,除了向组织如实填报个人情况外,他从未说起过这些战功。

英雄褪去光环,回归平凡,有苦自己咽,有难自己扛,再苦再难,他也绝不躺在功劳簿上。

若非国家开展的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发现老人的事迹,这一切或许将永远尘封,不为外界所知晓。

英雄无言,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英雄无名,该是多么大的遗憾。

去年底,他的子女们终于知道,原来父亲是一位战斗英雄。

此时,他的大儿子张建国已经退休,这是多么漫长的岁月!
当我们跟随张富清的小儿子张健全来到老人居住了30多年的家中时,昏暗的灯光、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老人的人生故事。

在老人家中静默地逗留寻觅,我们看到阳台上一排像战士一样整装待发的绿植,看到写字台上做了很多记号的书和字迹黝黑而略显凌乱的笔记,看到角落里用了几十年的旧搪瓷缸。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是湖北省最偏远的一个县。

1955年,退役转业时,组织告诉已升为连职干部的张富清,恩施地区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

山水迢迢,他深知这一去只怕再也回不了大城市。

虽然心里惦记着部队,又想离家近些,他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带着爱人来到了恩施。

到恩施后,他再次响应组织号召,奔赴来凤县。

从此,两人扎根异乡山区,一过便是一生。

他艰苦朴素,对生活毫无所求。

房子,左邻右舍都装修一新,他家还是30年前的老样子。

衣服的袖口都烂了,他还在穿,儿子买的新衣服被他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箱子里。

做眼部手术可以全额报销他却选择最便宜的晶体。

他说:“没法再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了,能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


一个宁静的下午,我们开始了和老人面对面的交流。

“64年来,你立功的事情,你不对单位讲,甚至也不对家人讲,孩子们也是刚刚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比起他们我有什么功劳啊……”
讲到这里,老人哽咽难言,泪水溢满了眼眶。

他的老伴儿掏出纸巾给他擦拭眼角的泪水。

他又想起了那些死去的战友啊!此时,记者也忍不住流泪……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谭元斌《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忍不住流泪》)
材料二:
对张富清的儿女来说,“父亲的秘密”终于在60多年之后被公开了,这让他们既喜且惊。

喜的是父亲确实是真正的战斗英雄,他们为父亲感到自豪。

惊的是几十年来,与他们朝夕相处、为人低调的父亲和英雄的身份相称吗?为此,他们着力还原父亲的英雄气质,甚至以期消除从前对父亲的某些误会或不解。

结果他们发现,原来父亲自参加革命工作以来一直不改英雄本色,一直在用一言一行诠释着人民英雄的内涵,并对晚辈言传身教,在点滴间讲述着为人处世的道理。

对子女来说,一辈子生活简朴的父亲并不能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留下了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几十年来如同春风化雨,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晚辈的血液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摘编自吴道毅《走进张富清的精神世界——读<父亲原本是英雄>》)
材料三:
10月10日,张富清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武汉高校,感染了众多师生。

上午10时整,武昌首义学院礼堂座无虚席。

近一个小时的报告会,该校新闻与法学学院编导专业的大二女生黄琳感动的泪水几乎没有停过。

“张富清老英雄的事迹太感人了!”她两眼通红地对记者说。

她本来是抱着打个卡的心态来的,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张富清的故事所吸引,然后被深深感动。

“我现在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来也要像张富清爷爷那样,把中国共产党作为人生的信仰。

”黄琳说。

该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蔡红娟说:“今天的报告,更加升华了我对张富清老英雄那份初心使命的理解。

他坚守贫困山区几十年不觉得苦,这就是一种信仰。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是要发扬这种精神,迎难而上,带头干。


(摘编自《张富清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武汉高校》)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没有选择领3块大洋回家的张富清成为西北野战军的一员,在许多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

B . 张富清从未说起过自己的战功,以至于大儿子张建国知道父亲是一位战斗英雄时已经退休。

C . 1955年,退役转业时,张富清放弃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安排,带着爱人来到了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的恩施。

D . 家里还是30年前的老样子、用了几十年的旧搪瓷缸、衣服的袖口都烂了等都是张富清老人对“能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的践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 与死去的战友相比,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是促使张富清褪去光环、深埋功名、回归平凡的原因之一。

B . 做眼部手术可以全额报销却选择最便宜的晶体表现出张富清一心为国,艰苦朴素的形象特点。

C . 张富清的子女在“父亲的秘密”被公开后的既喜且惊,既体现出他们为有这样一位父亲的自豪,又体现出他们之前对父亲不解、误会的悔恨。

D . 武汉高校众多师生被老英雄的事迹感染从侧面表现张富清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信仰的形象。

(3)以上三则材料表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7高二下·南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

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

”清臣曰:“吾不之信。

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策入等,名声籍甚。

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

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

”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

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

为人宽洪,不忮害。

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节选自《宋史·李清臣传》)
【注】①濮,指濮王。

②常平,常平仓。

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B .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C .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D .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2)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 . “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会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

C . “出知大名府而卒”中的“出”指“封建王朝官吏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入” 则有“进入朝廷为官”之意。

D . “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清臣自幼好读书,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得到神宗赏识。

B . 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

为官后,他直言善于消除灾异者必能首先消除百姓的疾苦。

C . 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

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

D . 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

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②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2016·云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背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至,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常
常闻鸡鸣而起舞。

(1)这首诗首联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2)诗的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默写 (共1题;共1分)
9. (1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________。

(韩愈《师说》)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10. (5分) (2019高二下·宝坻期中) 下面是部分影视剧中几个片断的台词,其中有三处人物称谓有误,请标明其序号并改为正确的称谓。

片断一:
孔子:子路①啊,在谦虛好学这一点上,你要多向颜回看齐啊!
子路:夫子②教诲的是,由记住了。

片断二:
汉武帝:太史令③,你对李陵投降匈奴这件事有何高见哪?
司马迁:承武帝④垂问,在微臣看来,李陵投降只是权宜之计……
片断三:
刘备:诸葛亮先生⑤,久仰大名,见您一面可真不容易呀!
诸葛亮:刘皇叔⑥驾临草庐,小生荣幸之至!
11. (5分) (2017高三·吉林月考) 在2013年11月浙江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

2014年初,杭州紧随其后发布了《杭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

请结合下图指出杭州市“河长制”工作方案的特点。

语言要简明、准确。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高一下·泰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

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有件事让他感到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就像白玉上多了一个瑕疵。

白羊们因为主人的宠爱而瞧不起那只黑羊,可黑羊却依旧默默地忍受着嘲讽,跟在羊群后面。

冬天到了。

在一场暴风雪中,汤姆与羊群走散了。

暴风雪停息,漫山遍野银装素裹。

汤姆四处寻找,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他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汤姆高兴地抱起那只立功的黑羊:“多亏有了你!”白羊们“咩咩”地叫着,似乎也在感谢黑羊,让它们能重回主人身边。

而黑羊呢,依旧默默地跟在羊群后面。

春天,汤姆的羊群里又多了几只黑羊,他的歌声依旧嘹亮:“我的羊群啊,多么可爱……”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2分)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
8-2、
五、默写 (共1题;共1分)
9-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10-1、
11-1、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