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精选2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精选22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1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有三角形、植树问题、位置与方向只要我们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详细讲一下三角形吧。
在这周的星期二,爸爸带我去了宿舍楼下打篮球。
爸爸问我:你知道篮球板支架是什么形的吗?三角形是怎么来的呢?我说支架是三角形的。
但不知道三角形是怎么来的?爸爸说: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平面三角形。
我会意的点点头。
在周三,我要回广州了。
在机场里,我看见有个卖小木制品的地方。
我看见部分东西都带有三角形,如:小房子的房檐,自行车的的三脚架,古时侯的相机的三条支架围成了个三角形可是标价太贵,我没舍得买。
可是看到这些小物品,我的心里又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它们都带有三角形呢?哦,是原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可以使它们更坚固。
出机场后,我又发现三角形了。
是一个小女孩叠的小帽子我坐在爸爸派的车上,一遍遍想着那天学到的知识。
就觉得很开心。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2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可高兴了。
爸爸妈妈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来玩一个抓纸的游戏怎么样?”我点了点头,爸爸拿了4个形状相等,大小相同的纸,分别把2张红纸和2张蓝纸放进这个袋子里说:“这个不是透明袋子,里有2张红和2张蓝纸,如果你摸到2张都是红纸或2张都是蓝纸的话,我就给你5块钱,否则你给我5块钱,好不好?”我说:“那我可不干。
”爸爸问:“这是为什么呀?你不是也有机会挣钱吗?”我有说:“虽
然我也能挣钱,可是机会并没有你多呀!你想,一共有4张纸,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红色,袋子里还剩下2张蓝色纸和一张红色纸,那么再摸到红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蓝色的机会却是2/3;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蓝色,那么再摸到蓝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过红色的机会却是2/3,所以你当然比我更容易挣钱喽。
”爸爸说:“不错吗,小子,看你也挺聪明的嘛,这样也迷不到你,好吧,看你今天表现得还不错,奖励你五块钱吧!”
我高兴极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3
今天,我看到一道数学题: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
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
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看到这么多数据,我不禁慌了手脚,脑子里像一团乱麻,我静下心来,把思路理一理:已知什锦糖是由4.4元/千克的2千克酥糖、4.2元/千克的3千克水果糖和7.2元/千克的5千克奶糖混合而成的。
而数据中隐藏着一个数据没有告诉我们:什锦糖一共10千克。
只要算出酥糖、水果糖和奶糖一共的价钱,再求出平均数就可以了。
我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下这样的算式:
4.4x2+4.2x3+7.2x5
=8.8+12.6+36
=21.4+36
=57.4(元)就是一共的价钱。
2+3+5=10(千克)
57.4x(除)10=5.74(元/千克)
数学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也有数学,只要动脑筋去研究,去探索,就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4
数学无处不在,上个假期我就深深的感到了这一点。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菜场买菜,经过世纪联华。
当时超市在搞促销活动:满38元可以抽奖一次,设一等奖:一名,一辆电动自行车;二等奖:两名,
一床被子;三等奖:5000名,一瓶矿泉水。
我缠着妈妈去购物来抽奖。
一会儿,妈妈拿着购物40元的单据去柜台抽奖。
我闭着眼睛,抽了一张刮刮卡,小心翼翼的将兑奖区刮开,真可惜,我只抽到了一瓶矿泉水。
我不服气,又缠着妈妈去购物。
妈妈告诉我:摸到电动自行车的可能性太小了,只有5003分之1,因为电动自行车只有一辆,而水有5000瓶,抽到水的可能性有5003分之5000,5003分之1小于5003分之5000,所以抽到水的可能性大。
那时我还没有“可能性”的概念,我拉着妈妈去验证。
妈妈又买了许多果蔬,凑齐了38元。
我们再次到摸奖处,妈妈抽了一张刮刮卡,把兑奖区刮开,一看还是一瓶矿泉水。
我的心情好失落。
过了一会,我又开心起来:我学会了“可能性”!谁叫那水的可能性比电动自行车的多五千多倍呢!还真不容易抽到。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5
法国数学家韦达创,创造了方程,并给世界带来了非常多的方便,让世界变得先进。
方程还是万题中的法宝,方程也是有未知数的等式。
把一个未知数设为字母好像未知数已是一个数,再用移项(从难到简的简便方法)把位知数和数字分开各归一边,如果等式两边交换了位子符号也得变。
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除变乘。
如果有两个未知数一定要设一倍量,再用倍数等关系用一倍量设出另一个未知数,这样会异常简单。
但如果连倍数关系或没有一倍量都没有,那就得用到方程组。
方程组并不难,只要有一个算式有两个未知数可推出另一个算式,变的只有一个未知数。
更可帮你解,如x-y=3也可以推出为3+y=x。
有时方程组中有两个一样的未知数,如3x+3y=15,3x+2y=13,就可把两个等式相减,3x抵消,3y-2y=y=15-3也就是把等式与等式相减,得出两个等式中差得数,得到一个未知数后代入等式求出其他的未知数。
还要可以把整个等式乘几,等式里所有都得乘几,所以结果也得乘同样倍数,更容易相减出未知数,但要有两个等式中有两个未知数
要有倍数关系。
才能抵消掉一个未知数。
如3x+4y=15,3x+2y=9这时2y与4y就有倍数关系,可把3x+2y=9扩大二倍得6x+4y=18(9乘2)。
在两个等式一同相减,得3x=18-15,x=3除以3。
虽然我只讲了一部分,但方程还有更多内容,更多简便方法,但不是一言可以难尽的。
得自己去寻找更多的数学奥秘。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6
今天,数学老师在课上给同学们发了一张卷子,卷子上所有的算式都只有两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乘法,第二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其中的一个乘数都是由9组成的。
然后,老师平淡的说了一句同学们习以为常的话:“请同学们把这张卷子写完。
”说完这句话后,老师清了清嗓子,接着说:“大家要在五分钟内完成哟!”她话音刚落,全班所有的同学们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仿佛能装下十个鸡蛋,因为我们要在五分钟内完成三十道乘法计算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被我们公认的“计算高手”也倒抽了一口凉气。
但事不宜迟,时间毕竟不等人,大家必须争分多秒,所以都拿起笔来进行计算。
五分钟后,这三十道令人望而生畏的乘法计算全班所有的同学竟没有一个同学做完。
这时老师开口了:“大家先找找所有算式的规律。
”大家都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是都积极的开始找规律。
几分钟后,同学们都只发现了一个规律——一个乘数的是由九组成的。
但老师却若有所思的望着我们。
“难道还有别的规律吗?”我疑惑的想。
就在这时,老师又说:“其实,我们可以以9999×5846=58454154这道题为例,大家可以发现积中的5845其实就是5846减去1得到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积前面的几位是由不是9组成的乘数减去一而得到的。
”我看了看,发现果真如此。
“而后面的数是由9组成的那个数减去另一个乘数减一的差而得到的。
最后再把两次得到的数放在一起就得到了最终的积。
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在一个乘数比9组成的乘数小时才行的通。
”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个妙招——吠陀数学中的关于九的乘法算式。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7
最近,我们学习了圆柱、圆锥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式。
我认真学习了课内知识,并做了一些课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综合学习和练习情况,我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此方面的考好主要有一线六个方面:
一是卷。
就是把一个长方形形状的纸卷成圆柱的形状,然后算圆柱的最大体积。
例如:一个长12.56米、宽9.42米的长方形,卷成一个圆柱,重叠部分忽略不计,求圆柱的最大体积。
这种题目有两种可能,以长为圆形或以宽为圆形。
因此,要把这两种可能都算出来,然后比较。
这种题目要注意的是:必须看清楚是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卷成圆形。
二是转。
就是把一个长方形的纸,延一条边旋转360°,求所得形状的体积或面积;举个例子: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以长为轴旋转一周,算得到的形状的体积。
一个长方形的纸,旋转一周得到的形状是圆柱体,然后利用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就能得到答案。
这种题目要注意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旋转的。
三是削。
就是一种形状的物体,按一定规则消除一些部分,计算剩下形状的体积或表面积,这种题目要注意的是:要把所有的可能全部计算出来,不能偷懒只计算一种。
四是铸。
就是把一种形状的物体融化成液体,然后重新浇铸成另一个形状的物体;这种题目要抓住形状虽然变化,但体积不会这一关键点来考虑。
五是增。
就是在一种形状上再继续增加一种形状。
这种题目路要注意增加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六是切。
就是吧把一种形状切成几段,然后告诉你增加了什么,增加了多少,让你计算原理的,这种题目要看清楚是怎么切的,切了以后有什么变化,面积如何增加,等等。
以上是我对近期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思考,大家说数学是不是很神秘而又充满趣味呢?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8
“叮铃铃!”“叮铃铃!”随着两声下课铃,放学的时间终于到
了,我小跑回家,看到妈妈已经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是用饭方形的盘子装菜的。
我开始夹菜,奇怪的是,今天的菜几筷子就夹完了,而平时用圆盘子装菜时经常一顿都吃不完的呀?莫非方形盘子和圆形盘子能装的菜的数量不同吗?我决定通过实验来找到答案。
我找到了两根同样长铁丝,分别围成了一个圆形和长方形,在里面都铺满了米粒,然后又用一个小型秤称了称放在圆形里的米粒和方形里的米粒的重量。
终于,真相出现了:圆形里的米粒要比方形里的重很多。
米粒重一点就代表米粒多一些,可圆形里面的米粒为什么会多一些呢?肯定是因为圆形的面积大,能装下的米粒也就肯定多,于是,我得出结论:在同等周长的`情况下,圆形的面积是最大的。
按照这样的说法来说,把房子盖成圆形一定是最省材料的,可现在大街上形形色色的房子,几乎都是有一个个棱角的,这是为什么呢?我又想起刚才实验时用铁丝摆圆形的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摆出一个歪歪扭扭的圆。
我的恍然大悟:圆形一定是非常难造的,几乎谁也造不出一个完美的圆。
再说了,如果房子是圆形的,那房子里面的各种东西都是方方正正的,摆放上去会浪费许多空间,还不如方形呢!
通过今天的实验我懂得了:在摆放一些较小的东西,如饭菜,大米等的时候可以用圆形的东西来装,而在建造房子的时候却最好不要这样,否则会产生许多的麻烦。
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圆都有这么大的奥秘,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多观察,多多思考,便一定能发现更多有趣的奥秘。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9
在一个遥远的森林里,有许许多多友善而又可爱的小动物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可是因为一个入侵者,打破了这个宁静。
那是一只大灰狼,它掠夺这小动物们的食物,于是,小动物们决定在夜里离开这个地方,去到河对岸,开始新的生活。
但是在渡河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因为他们有八只动物,可是只有小狗会划船,但是岸上只有一只船,而且这只船只能载三只
动物。
小动物们都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小动物中的智多星——小猩猩,想到了方法。
已知小狗的划船速度为每分钟10千米,这条河宽36千米,为了最快速地让所有动物都安全抵达对岸,先让小狗把猫妹妹和狐狸奶奶载到对岸,再回来,可因为在过去时,受到了大灰狼的帮凶——鳄鱼,的影响,速度降到每分钟6千米,而又因为船上的重量减轻了,所以速度提升原来速度的百分之二十。
于是这一个来回就耗费了9分钟。
这八只动物已有两只上了岸,还有一只负责划船,所以说仅剩下五只动物。
五除以二等于二余一,那么1+2=3(次),小狗需要划三次来回,加一次去。
那么,三成九加六等于三十三分钟。
他们仅需要三十三分钟,而大灰狼追到这里需要四十分钟,小动物们可以安全到达对岸。
听完了小猩猩分析,小动物们顿时燃起了希望,他们按照小猩猩说的方法去做,果不其然,他们都安全地渡过了河。
看着大灰狼在河对岸急的抓狂,小动物们既对自己能够顺利渡河而庆幸,也对小猩猩的智慧和冷静发出由衷的赞叹。
所以说,学好数学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呀,这个看似十分死板的学科,说不定可以在关键时刻可以就自己,或别人一命。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10
寒假,我参加了数学兴趣班,教我们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陈老师。
陈老师教我们的第一节课很独特,首先她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着奥秘,我回答不出来,但是也有很多同学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数学是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数学是我们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
”“数学是……”陈老师似乎比较满意,说:“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但是,还不完全正确,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额一门学科。
通过抽象画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陈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数学,数学存在的意义,她说,数学不是烦躁的拼命做练习,而是锻炼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强,使
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时,可以迅速的判断。
数学是一门学科,如果你对数学有兴趣,那么你的思维已经很强了。
没错,通过陈老师的教导,我们已经渐渐懂得数学的含义,数学题目中,也许有些很难,但是每解一道题,就能锻炼我们的思维。
比如,陈老师让我们花半个小时去做一道题,这道题是一道初三的题目,即使你会做,也要做到半小时:
某同学在A、B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价钱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
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为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的单价的4倍少8元。
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各为多少元?这道题虽然很难,但是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也可以。
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11
一天,我和妈妈上街去,看见一个小摊前围满了小孩。
好奇的我赶紧走过去,原来摊主设了个可得奖品的游戏。
一尺见方的硬纸板上用黑笔画了个“?”并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标上1. 2. 3. ……12。
1. 3. 5. 等奇数格上放了手表等较贵重的物品。
2. 4. 6. 等偶数格上是些不值钱的小贴纸,纸盒正中有枚小指针。
参加游戏的小朋友轻轻拨动小指针,它就会转起来,当它停下来时,看停在几号格,然后你再按指针所指的数字往后走相应的格数,这时走到的格子里的物品就归你了。
每玩一次只要付一元钱给摊主即可。
奇怪,怎么玩的人都只得到小贴纸呢?妈妈让我好好想想这中间有什么奥妙。
我想,小指针可能停在1. 3. 等奇数上,也有可能停在2. 4. 等偶数上。
但问题的关键是还要往后走与它相同的格数。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也就是说,一个数加上它本身,结果肯定是偶数。
所以不管指针停在奇数还是偶数上,最后得到的偶数的可能是百分之百,而得到奇数的可能性是0。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指针停在奇数“5”号格。
这时还应该往后走5格,6. 7. ……10,好,停在“10”号格上了,假如指针停在偶数“6”号格,再往后走6格,7. 8. ……12,就停在“12”号格上了。
所以,不管指针停在哪里,往后再走同样的格数后,所得到的都是偶数,因此小朋
友都只得到最便宜的小贴纸,而得到贵重物品的可能性是0。
这个摊主肯定能赚钱。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把戏只是运用了某些知识,只要你肯动脑,勤思考,多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你就不会轻易上当了,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12
生活处处有数学,今天我来到超市,验证了这一真理。
通过比较,我还发现有的东西套装卖比单个买更贵一点。
我来到有火腿肠的架子上,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火腿肠,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
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
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
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共是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套装比散装更贵。
我来到饮料货台,一瓶250ml的凉茶1.75元,但是货柜上整箱16瓶装的却标价30.4元,如果按1.75元的单价买16瓶,只需28元,显然单瓶购买比整箱购买少用2.4元。
310ml王老吉罐装饮料一瓶3.4元,整箱12瓶装的标价42元,如果以3.4元的单价买12瓶则只需40.8元,比整箱购买便宜了1.2元;而同样的该品种,24瓶装一箱标价90.7元,如按3.4元的零售价买24瓶才81.6元,比整箱购买整整少了9.1元。
旁边的啤酒每罐单价2.9元,24瓶应收69.6元,但是超市收款76.8元。
整整多出7.2元,都可以多买2罐啤酒了。
同学们,数学是很奥妙的,也是很灵活的,除了我刚才提到的以外,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种呢!所以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
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13
生活中,有许多我们课本上学不到的数学知识,人们用一些公式来为它们定义:速度x时间=路程长x宽=长方形面积,很多种。
这不,我也发现了许多。
一天早上,我起床出穿袜子,妈妈说抽屉里了一双粉的、一双白的、一双蓝的。
你自己好好想一想,怎么拿最省力、最省时间。
我想得脑袋都大了,就是想不出来,妈妈发话了:“呆在那儿,再想一想可以用袜子试试哦,”前三只都不一样,第四次一定会有颜色重复!”妈妈幽默了一下:“哟,我家的小傻蛋聪明了嘛!不过,幸运的人也会少抓几次的吧?
下午,爸爸在马桶抽水箱里装了一个饮料瓶,然后走过来对我说:宝贝,爸爸在抽水箱里放了一个瓶子,每次冲马桶可节省100毫升水。
假定一个人一天冲三次,我们家三人一天要节省多少毫升水?我列了一下式子:100x3x3=900(毫升),
爸爸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说:“我们城镇大约有15万人每天能节约多少毫升水?合多少升水?我略加思索一下,提笔写:15万=150000150000x300=45000000(毫升),45000000毫升=45000升。
爸爸点了点头,又问:我国城镇人口大约4.5亿人,每天节约多少升水?又合多少吨?我盘算了一会,又写了起来:4.5亿=45000万,45000除以15=30003000x45000=135000000(升)=135000(吨)。
看不出来,一只小小的饮料瓶,一天竟可以省这么多水,那一年又该节约多少水啊?我又写下:135000x365=49275000(吨)。
爸爸欣慰地笑了:我家的宝贝儿子不赖嘛!这么棒!原来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大家一起留心学习吧!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14
我们的身边都有一群“奇妙的朋友”,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无私的帮助我们,今天我又一次的享受到它们的帮助。
今天,我帮妈妈去买东西,她让我买30斤大米、1斤生菜、1斤鸡蛋、1斤土豆、1斤西红柿,然后给了我100元,随后我信心满满地出发了。
来到便利店,我被店里各种各样的蔬菜惊呆了,生怕找不到我要的东西,可是眼尖的我迅速找到我要买的东西。
到了门前,我把东西
放到阿姨面前,让阿姨清点,可阿姨把清点的任务交给我。
我问阿姨:“请问阿姨,这些蔬菜和大米是多少斤,又是多少元?”阿姨笑着说:“大米30斤,2.50元1斤;生菜1斤,3元1斤;鸡蛋1斤,3.50元1斤;土豆1斤,3元1斤。
那么请问这些一共多少元?又该找你多少元?”“可以把大米1斤的价钱看作是3元,得来算式3x30=90(元),随后把2.50的0.50x30=15(元),用90-15=75(元),由此一来得到大米的价钱75元,然后用大米的价钱+西红柿、土豆、鸡蛋和生菜,可以得出75+4+3+3+3.50,但由于3.50是小数,所以把3.50看作4,之后算式就变成了75+4+3+3+4-0.50,先算4+3+3,因为它们得出的是整数10,再用75+10+4-0.50得出88.50元,再用100-88.50=11.50(元)所以一共是88.50元,要找我11.50元。
”“非常正确给,11.50元!”“谢谢,拜拜!”
可见数学是我们最奇妙的朋友。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15
“叮铃铃……”,随着上课铃的响声,同学们纷纷回到了教室。
这时,只见山羊博士拿着书走了进来,他戴着眼镜,背着手,迈着方字步走上了讲台。
山羊博士捋了捋胡须,对大家说:“我今天要给你们出一道题,要是谁答对了,我就奖励他一块巧克力。
”
山羊博士说:“我出的题是: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
三年前,爸爸和儿子的年龄之和是44岁。
问爸爸和儿子今年各多少岁?”
山羊博士一说完,同学们就开始写了,台下不时传来“刷刷”的写字声。
山羊博士也在教室里边走边看每个同学写的答案。
可每看完一个同学写的答案,他都会摇摇头,但是山羊博士走到花花兔的面前时,突然高兴地说:“花花兔,你上台给同学们讲一讲吧!”
花花兔高兴地走上讲台,开始给同学们讲自己的方法。
花花兔说:“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这句话中,可以告诉我们:假如今年儿子的年龄是1个三角,那么今年爸爸的年龄就是4个三角,他们今年的年龄之和就是5个三角。
3年前,爸爸和儿子的年龄之和是44岁这句话中,可以告诉我们:从三年前到今天,爸爸和儿子都长了3岁,他们今年的年龄和为44+2x3=50(岁)。
通过这两句话就可以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