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
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

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
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诱读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

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
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1、创设阅读的空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

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

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读的行列。

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
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2、创设阅读的时间。

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
理安排好课余时间。

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

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

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
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3、诱导阅读的渴望。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挑逗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

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

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
书的有效方式。

二、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

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兴趣。

”然而,对初学的儿童来说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

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
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1、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

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设计的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师深情讲述)多彩的春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迷人的夏天,在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里静悄悄地——(多媒体播放夏夜动画,生观看。

)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边上演了一幕动人的童话剧,是什么呢?听!(师动情地朗读,讲述童话故事。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很快被故事所吸引,进入情
景。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学生读来有情有趣。

2、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

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学习第一段,体验小路的美丽之后,教师引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美丽的小路却在人们眼前消失了,瞧,现在的小路变成了——(多媒体出示“苍蝇成群,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学生的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

)如果你走在这条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情感基础上,让学生读读课文,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的“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等3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
学呢?
3、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
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

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

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
化而且情趣化,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

三、自主读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

同时,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

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

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班中设立了“阅读章”。

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读给老师或家长听,一本书读完了,请他们写上看法,即可得到一枚“阅读章”。

在每两周一次的“阅读展示赛”上,朗读自己读过的文章、故事,展示合格,即可得到一张“阅读证书”。

对此,孩子们非常重视,甚至于有些孩子连课间的时间也围着我要读书。

相信更多的孩子会加入
这自主阅读的行列,享受阅读的乐趣。

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去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