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第6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
第6课时
第6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6及练习十一相关
题目。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能熟练地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并掌握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决问题。

2.在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
题目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次运的吨数一定,总吨数和次数。

(2)我们班学生排队,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

2.解决问题。

春光服装厂4天加工服装160套,照这样计算,加工360套服装,需要多少天?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课出示例6,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和要求的问题。

2.分组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方法一:根据条“原来平均每天用电100千瓦时,原来用5天”可得原来5天的用电量,再根据“现在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可求问题答案。

方法二:因为总用电量一定,可知每天用电量和用电时间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更换节能灯前后,每天的用电量与用电天数的乘积相等。

3.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

4.变式练习:现在20天的用电量原来够用多少天?
5.组织学生讨论: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有哪几个步骤?分析题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找出两种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根据比值一定或乘积一定列出比例。

解比例,检验并写出答语。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五、拓展提升
1.一部机器上有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有40个齿,每分钟转90转,从动轮有24个齿,每分钟转多少转?
设每分钟转x转。

24x=40×90
x=150 2.一堆煤,原来每天烧15 t,可以烧30天。

改进设备后每天可节约6 t,改进设备后这堆煤能烧多少天?设这堆煤能烧x天。

(15-6)x=15×30 x=50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用反比例关系解决问题,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体会。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一第8~12题。

独立完成。

可用不同方法。

完成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读题,理解题意。

小组内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小组讨论并汇报。

独立完成后汇报,两种方法都要。

提示:在一定时间内两个齿轮转过的总齿数是一定的。

板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2)
例6方法一100×5÷25=500÷25=20(天)
方法二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x= x=20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设计中采用了尝试教学。

以旧知引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教师讲解的形式进行。

以学生自学和探究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不足之处:不能充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清楚
题目的真正题意,达不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练习题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尽量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的
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