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及释义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意思01《山居秋暝》知识点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课文主题:《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村清新、秀丽的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追求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注解]①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②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③随意:任凭。

④歇:尽。

⑤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鉴赏开头一个“空”字,点明山间的空旷、寂静。

空山之中,一场秋雨刚过,空气洁净而又新鲜,让人感到清爽宁静,心旷神怡。

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浣女、荷叶、渔舟,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宁静和谐、清新活泼的画面。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这美景的留恋和心中的理想:要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中隐居。

02《枫桥夜泊》知识点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翻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课文主题:《枫桥夜泊》勾画出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

[注解]①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②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③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鉴赏“残月”和“霜天”是冷色,“江枫”和“渔火”是暖色,冷暖交织, 与诗人的心境互为映衬,真切地表现出诗人的孤寂、惆怅之情。

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悠的钟声,每一下都敲在诗人心上,让诗人感觉更加孤寂。

03《长相思》知识点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及注释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及注释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及注释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一、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二、夏意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译文: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

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

三、闲居初夏午睡初期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四、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五、秋山[唐] 张籍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六、竹枝词·白帝城头春草生 [唐] 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译文:时值春天,白帝城的城头百草茂盛,白盐山下的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当地人来来往往,唱着当地的民歌(日子过得如鱼得水),在陌生路上匆匆赶路的外乡人,听到这当地的民歌就产生了思乡情怀。

七、送沈子福归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译文:杨柳飘拂的渡头行人稀稀疏疏,船夫摇荡着双桨一直驶向临圻。

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您把家归。

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上必背古诗词及名言警句解释

五上必背古诗词及名言警句解释

五上必背古诗及名言警句1.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词义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足够,丰盛。

③豚:小猪,指猪肉。

④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⑤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诗意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盛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又一道道水,怀疑无路可行,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2.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

——《论语》句意: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论语》词义:①罔:迷惑;②殆:有害。

③而:却。

句意: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变得有害。

3.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词义:①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②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③闻:听闻,听说。

④不畏:不畏惧,不害怕。

⑤浮云:悬浮在半空中的云彩,暗喻奸佞的小人。

⑥眼:视线⑦缘:因为。

⑧最高层:最高处。

诗意: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就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害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此处最高的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论语》词义:①故:旧的。

②而:就。

③可:可以。

④以:凭借。

⑤为:成为。

句意:温习旧知识知道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句意: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中,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5.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意:烟雾月色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1、《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名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诗句意思: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赏析:《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

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2、《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注释:乡关:即故乡、家乡。

桑梓地:喻故乡,此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 意思是家乡的桑村与梓树是父母种的。

桑:桑树。

梓:梓树名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诗句意思:孩儿立志好好学习,走出家乡,有出息了再回家乡。

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

赏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言志诗。

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

“立志出乡头”的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达”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

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

使我们从秀美的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

3、《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舍弟:这里指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五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和古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和古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和古诗一、必背古诗。

- 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解析:- 王安石这家伙啊,当时他从京口到瓜洲,这俩地方就隔了一条江呢。

他心里还惦记着钟山,也就隔了几座山的距离。

你看他说“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可太妙了。

他之前想了好多字,什么“到”啊、“过”啊之类的,都不如“绿”字来得鲜活。

就好像春风是个神奇的画家,一下子就把江南岸给染绿了。

最后他还望着明月,心里想着啥时候这月亮能照着自己回家呢。

这诗啊,就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解析:- 张籍在洛阳城里啊,一感受到秋风,就想家了。

他想写封信回家,可是心里的想法太多太多了,就像一团乱麻。

好不容易写完信,又担心自己写得太匆忙,好多话没说清楚。

你看,送信的人都要出发了,他又把信封打开,再检查检查,这细节描写得特别生动,把那种对家乡亲人深深的思念和牵挂表现得淋漓尽致。

- 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解析:- 纳兰性德这一路可不容易啊,走了一程又一程的山路,过了一条又一条的河,朝着榆关那边走去。

到了晚上,好多好多营帐里都亮着灯。

然后夜里又刮风又下雪的,这风雪声太吵了,把他思乡的心都搅得没法入睡。

他就想啊,自己的故乡可没有这么讨厌的风雪声呢。

这首词通过描写旅途的艰辛和风雪的聒噪,突出了他远离故乡的那种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二、必背课文片段。

- 原文(部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五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译文和注释

五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译文和注释

五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译文和注释《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jiè):凭借。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译文: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注释和译文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注释和译文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注释和译文五年级的学生们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背诵原文,还应该理解其含义和背后的文化背景。

以下是一些五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以及它们的注释和译文: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注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译文:床前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头看向天空中的明月,低下头来思念远方的家乡。

2.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注释: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译文:阳光照耀着香炉峰,升起紫色的烟雾。

远远望去,瀑布像挂在前面的河流上。

水流从高处直泻而下,仿佛是银河从天上倾泻下来。

3.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注释: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译文:春天的早晨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亮,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啼鸣。

夜里听到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吹落。

4.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注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译文:太阳依着山头慢慢落下,黄河滚滚流入大海。

想要看得更远,就要再上一层楼。

5. 《江雪》- 作者:柳宗元- 注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译文:所有的山都不见鸟儿飞翔,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只有一位老翁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6.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注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译文: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孩子缝制衣服。

临行前仔细地缝补,担心孩子迟迟不归。

7. 《绝句》- 作者:杜甫- 注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天。

窗户映着西岭千年不化的雪,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的万里船。

8.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注释: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1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1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1首1、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注释】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简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解析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解析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及解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背诵,还要理解其含义和背后的文化背景。

以下是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及其解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首诗通过夜晚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的“明月”和“霜”都具有象征意义,明月代表远方,霜则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被鸟鸣声唤醒,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

诗中的“风雨声”和“花落”则暗示了春天的无常和生命的易逝。

3.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背景,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诗中的“银河落九天”形象地表现了瀑布的气势磅礴。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这首诗通过登楼远望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

诗中的“黄河入海流”和“更上一层楼”都体现了诗人的壮志和胸怀。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这首诗以江雪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冬日景象。

诗中的“孤舟蓑笠翁”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感悟。

6.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析:这首诗通过李白与朋友汪伦的离别,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诗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与“不及汪伦送我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友情的珍贵。

7.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中的“黄鹂”、“白鹭”、“千秋雪”和“万里船”都富有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的广阔视野和深远思考。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五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五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五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五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查字典语文网特此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详情内容可查看下文: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赏析】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

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

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

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五年级上册要背的古诗

五年级上册要背的古诗

五年级上册要背的古诗《示儿》作者:陆游(宋代)诗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作者:林升(宋代)诗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代)诗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山居秋暝》作者:王维(唐代)诗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唐代)诗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作者:纳兰性德(清代)诗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渔歌子》作者:张志和(唐代)诗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观书有感·其一》作者:朱熹(宋代)诗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观书有感·其二》作者:朱熹(宋代)诗文: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作者:范成大(宋代)诗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9. ◦ ◦ 10. ◦ ◦。

小学生五年级必背经典古诗文上册(含译文)

小学生五年级必背经典古诗文上册(含译文)

1.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译文:空旷的山中,新雨刚刚下过。

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爽。

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间,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

洗衣服的姑娘住在竹林间欢笑,莲叶摇动,渔舟离去。

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我自可留恋在山中,不回去。

意译:刚刚下雨以后的山峦,显得格外空寂,黄昏的天气,略带凉意。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片松林中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

竹林里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蓬抖动,那是渔舟在行走。

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而山间秋色却是我永远留驻的理由。

2.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玩水。

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3.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4.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五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

五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

五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解析:你看这诗的第一句,就点明了京口和瓜洲的位置关系,就隔了那么一条江。

第二句呢,说钟山离得也不远,就几座山的距离。

这前面两句就给人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感觉,离家已经很近啦。

然后最有名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啦,这个“绿”字可太妙了。

据说王安石在写这个字的时候,改了好多遍呢,什么“到”“过”“入”之类的,最后才确定用“绿”,这个字一用啊,就像给江南岸刷上了一层生机勃勃的绿漆一样,立马就能让人感受到春天那种充满活力的气息,整个江南岸都活起来了。

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望着天上的明月,心里想着啥时候才能回家呀,就把那种思乡之情表达得很细腻。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我想写一封家书,可是心里有千言万语。

又担心匆匆忙忙写不完我想说的话,当送信人即将出发的时候,我又打开信封检查。

解析:你想啊,在洛阳城里感受到秋风了。

秋风一起,就容易让人想家。

张籍就想写封信给家里,可是心里想说的太多了,这就像你脑袋里有一团乱麻,不知道从哪儿开始扯起。

好不容易写好了信,又担心有啥话没写进去,所以在送信的人要走的时候,又把信封打开检查。

这个动作特别生动地表现出他对家人那种深深的思念和牵挂,感觉有好多话想一股脑儿地告诉家人,又怕遗漏了重要的内容。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家乡可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解析:纳兰性德写这首词可有意思了。

前面说“山一程,水一程”,就感觉这些将士们走了好远好远的路,很辛苦的样子。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1.《泊船瓜洲》1.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解释: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仅仅被几重山峦阻隔。

这里描述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家乡并不遥远,但在心理上却感觉有一定的距离。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温柔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绿” 字用得极为精妙,形象地表现了春天到来后江南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归乡的渴望。

2.《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解释: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在洛阳城里面,秋风吹起,诗人想要写一封家书,心中的思绪万千。

秋风是秋天的象征,往往能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诗人看到秋风,便涌起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想要通过家书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而“意万重”则体现了这种情感的深厚和复杂。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又担心匆忙之间没有把想说的话都写清楚,在送信的人即将出发的时候,又把信打开检查。

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他对家乡亲人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家书的重视,害怕遗漏了任何重要的信息。

3.《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解释: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将士们翻山越岭,趟过河水,一路向榆关(山海关)的方向前进。

夜晚宿营时,只见无数的营帐中都亮着灯火。

这几句描绘了将士们行军的艰难和辛苦,以及夜晚宿营时的壮观场景,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离家越来越远。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外面的风声不断,雪也下个不停,嘈杂的声音把思乡的心都搅碎了,让人难以入眠。

在故乡可没有这样的声音。

这里通过对风雪声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将士们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与故乡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强化了这种情感。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
1. 《示儿》
作者:陆游
内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陆游临终前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期望,希望儿子们在国家收复失地时能够告诉他。

2.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内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解析:诗人以讽刺的语言,揭露了南宋统治者们在临安(今杭州)忘乎所以、寻欢作乐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作者:龚自珍
内容: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解析:诗人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力量,希望国家能够重新振作,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4. 《长相思·山一程》
作者:纳兰性德
内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解析:这首词描写了将士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5. 《观书有感·其一》
作者:朱熹
内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诗人以方塘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更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及释义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及释义

泊船瓜州【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释义: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释义: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释义: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西江夜行【唐】张九龄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释义:漫长的夜啊,故人何在?碧波夜月之下行船,天地空旷而茫茫,思乡之情,切切难忘。

身外的景物没有人的忧愁,清澈的河水也自在流动。

念及乡愁,离家已是林叶换了多个春秋了,拥着乡愁坐在寂静的夜里,任凭寒露渐生,打湿了衣袖。

而在此时,还有那江中沙洲上的白鹤,在这暗夜与黎明的分际,乍然长鸣,让人暗暗心惊。

梦李白二首·其二【唐】杜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释义:天上的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方的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三夜都梦见与你相会,情亲意切足见你对我厚谊。

告别时你总显得局促不安,愁苦地诉说来路艰险不易。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注释+译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注释+译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注释+译文1蝉【唐】虞世南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注释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2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宝宝巴士 - 奇妙唱古诗译文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3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宝宝巴士 - 奇妙唱古诗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4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五年级上古诗26首带注释和翻译

五年级上古诗26首带注释和翻译

1.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鸟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2.江枫:指“江村桥”和“枫桥”。

3.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衰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3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

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单于(chan yu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2.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5题临安邸(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1.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2邸(di); 旅店。

6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向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南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最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五年级上册12首必背古诗整理,诗句+翻译。

五年级上册12首必背古诗整理,诗句+翻译。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清.王士禛译文: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唐. 贾岛译文: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 .辛弃疾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 .李白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船瓜州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释义: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
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释义: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将
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释义: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
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西江夜行
【唐】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释义:漫长的夜啊,故人何在?碧波夜月之下行船,天地空旷而茫茫,思乡之
情,切切难忘。

身外的景物没有人的忧愁,清澈的河水也自在流动。

念及乡愁,离家已是林叶换了多个春秋了,拥着乡愁坐在寂静的夜里,任凭寒露渐生,打湿了衣袖。

而在此时,还有那江中沙洲上的白鹤,在这暗夜与黎明的分际,乍然长鸣,让人暗暗心惊。

梦李白二首·其二
【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释义:天上的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方的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三夜都梦见
与你相会,情亲意切足见你对我厚谊。

告别时你总显得局促不安,愁苦地诉说来路艰险不易。

你说江湖上风波多么险恶,总是担心船只失事会翻毁。

你出门时还搔着满头白发,好像辜负了平生凌云壮志。

京都中达官贵人冠盖相续,高洁如你却落得这样憔悴。

谁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为何你到老反被牵连受罪?你的声名将千秋万代流传,可是生前却这般悲凉孤寂..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释义: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
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随园诗话
【清】袁枚
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释义:云彩依靠着心一直在那,明月沉在潭底影子却不随波逐流。

如果明月有情,它该认识我,因为我和明月年年在他乡相见。

长安春望
【唐】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释义: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
闲。

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

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

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北宋】刘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释义: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
羌笛怨楼间。

”山城当指南方某地,作者与情人分离之处。

“雪照”可见是冬日。

“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示分离的凄清寒意。

“羌管”即竹笛。

“一声羌管怨楼间”似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化出,羌管悠悠,离愁满目。

景是寒景,情是离情,景情切合,相映相辉。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羌笛幽怨,不禁使人回想江南梅花的花开花落,几度春秋。

岁月无情染白主人公的青青双鬓。

追忆往昔别离状,恍如就在眼前。

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大抒思念情怀。

“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河汉入杯盘。

”天涯霜月又今宵,星牵思绪,月照哀愁,满脸愁绪只有开怀畅饮,倒流银汉方可罢休。

“倒流银汉”意指饮尽银河,痛快淋漓,忘乎所以的畅饮也许才能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然而酒愁肠,化作相思泪,因而有“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爱。

”相思情牵,即使纵酒也难掩,因而又放笔疾书,倾诉满腔的愁怨,满腹的思情,满怀的视愿。

千言万语难尽说,因而只好借助欧阳修《赠王安石》的成句,动用“翰林风月三千首”来表达了。

朦胧间,词人好似看到情人吴姬翻阅着情词,泪眼模糊,心弦颤动的景象。

此情此景着实令人幡然心动..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释义: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
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释义: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悬崖已结百丈尖冰,
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释义: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
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释义: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释义: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
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释义:驿站外断桥旁。

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

黄昏里独处
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

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

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释义: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