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提高基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干预提高基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基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平西卫生院诊治的53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护理干预,包括糖尿病知识教育、降糖药物应用干预、心理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运动护理指导。

结果:对53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3例中途退出,护理干预后糖尿病知识掌握占82.00%,自我管理能力评分(12.32±3.23)分,服药依从性好占84.00%,血糖控制良好占80.00%,均高于干预前的52.83%、(8.34±2.21)分、66.04%、6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能够使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高、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服药依从性好、血糖控制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护理干预;糖尿病;自我管理
基层农村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糖尿病增长率近年来有所增加,但其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等均低于城市[1],基层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现状与治疗指南控制目标仍有较大差距[2]。

本文通过对基层糖尿病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技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平西卫生院的53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7例,女26例,年龄46~81岁,平均(62.09±11.56)岁,糖尿病病程1~18年,平均(8.76±3.02)年;无智力及语言障碍,知情并愿意合作。

1.2 方法
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及预防行为有关的宣传小册子,并采用健康讲座方式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根据患者文化程度、性格、心理等特点,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1.2.1 糖尿病知识教育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并按照了解的情况,采用讲座、讨论会、多媒体资料宣传、一对一指导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出现低血糖反应时的自我救护;糖尿病病患者的饮食、运动情况等;同时告知患者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的重要性。

1.2.2 降糖药物应用干预强调患者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不是机械地遵医服药,鼓励患者对自己的行为做记录,对1型糖尿病患者,教会其胰岛素的注射技
术,对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要严格掌握用药时间与进餐配合,了解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出现异常及时去医院诊治;教育患者要按时按量服药[3]。

1.2.3 心理护理干预糖尿病不良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加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4],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组织文化娱乐活动,鼓励患者短期旅游,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来增添生活乐趣,以宣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积极的情感体验,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稳定、愉悦的心理。

1.2.4 饮食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通过查表或公式计算理想体重,然后根据理想体重和患者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对糖、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比例进行分配,饮食中多提倡粗粮、杂粮、绿叶蔬菜等含糖量低的主食、蔬菜及水果。

1.2.5 运动护理指导原则根据患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长期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运动方式;每天活动时间为20~40 min,可根据自身感觉逐步延长运动时间,对于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活动安排在餐后1 h,以免发生低血糖[5]。

锻炼过程中需注意:对于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减少运动量,并采取比较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随身携带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如饼干、面包及糖果等,如运动过程中出现心悸、出冷汗、眼前发黑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6],及时摄入食物以提高血糖。

1.3 观察指标
糖尿病知识掌握、自我管理能力(坚持运动、定期复查、正确饮食、合理用药、监测血糖等,正确执行为3分,不执行0分,部分执行2分,得分越高,表明管理行为越好)、服药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53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3例中途退出,护理干预后糖尿病知识掌握、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服药依从性好、血糖控制良好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时间糖尿病知识掌握例(%)自我管理能力(分)服药依从性好例(%)血糖控制良好例(%)
干预前(n=53)28(52.83)8.34±2.21 35(66.04)32(60.38)
干预后(n=50)41(82.00)12.32±3.23 42(84.00)40(80.00)
字2/t值0.56 0.45 7.45 6.32
P值<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高,糖尿病需要患者具有较强的我护理能力才能有效控制,但基层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弱,健康意识差,对糖尿病认识存在着许多误区,自我护理能力低[7],如有的认为糖尿病只要不吃甜食就可以了,其他食物可以随意吃;有的说胰岛素就像鸦片一样,一旦用上就戒不了了;更多患者对糖尿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影响了糖尿病疾病的治疗与康复[8]。

因此,需要对基层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认知水平,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药物治疗、饮食、运动治疗,心理康复、自我监测、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导,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正确治疗观念,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9]。

实施护理干预中首先进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经济、学历背景等,制定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对患者进行信息的普及和知识的教育,使患者能尽量多的吸收健康教育知识,增强自我救治、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能力,从而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治疗、护理,提高治疗效果[10]。

进行降糖药物指导,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避免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和更换药物品种,以保证药物疗效,使血糖稳定。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一般心理负担较重,而在糖尿病的治疗、血糖控制、并发症的预防过程中,情绪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紧张焦虑的心理可导致许多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进一步升高,加重病情,指导患者学会控制自己的负性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1]。

饮食干预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也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重要手段,应使患者充分理解饮食控制对糖尿病的重要性,并能长期严格执行。

体育锻炼是运动疗法的主要方式,实施运动指导进行有规律的运动,能改善血糖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12]。

结果显示对53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3例中途退出,护理干预后糖尿病知识掌握、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服药依从性好、血糖控制良好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使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高、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增高、服药依从性好、血糖控制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军.糖尿病在基层医院中的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106-107.
[2]袁兴利.基层农村2型糖尿病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201-202.
[3]戴冉,罗崴,张知光,等.不同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知信行影响的评价[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4):259-260.
[4]李迅.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路径与依从性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74-2275.
[5]王丽,景霞,李艳春,等.开展糖尿病足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4):501-503.
[6]吴彦平,白福荣.综合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36):4164-4165.
[7]刘赫,刘国良.中国糖尿病的流行高峰正在向农村转移[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6(5):12-17.
[8]纪桂芝.基层医院设立糖尿病健康教育专职护士的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83-784.
[9]廖庆斌,刘浩宇.基层医院糖尿病教育的实际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O13,42(24):2949-2950.
[10]廖冬辉,涂晓荣,曾根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当代护士,2012,21(1):31-32.
[11]李红梅.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9):2317-2318.
[12]段鸿侠,饶芳,王辉.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6):36-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