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 苏教版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起源绪论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筛选重要信息和关健词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通过分析文中准确严谨的语言,体会并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筛选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语句。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对文本第五段的理解。

教学手段:研习文本
课时安排:三课时
过程和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这篇讲话中,恩格斯运用类比的表述,肯定了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同学们还记得那个表述吗?(通过旧知引发思考)它就是:“正如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恩格斯通过这样的类比,充分肯定了这两个发现的划时代意义。

其中达尔文所发现的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指的就是他的进化论学说,也就是《物种起源》一书的思想精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物种起源绪论》,去大致了解一下生物进化论的几个主要观点。

2、作者简介
达尔文(1809一1882)是“进化论”的创始人。

出生于英国一位名医之家,1825年进爱丁堡大学学医,182 8年进剑桥大学学神学,但他从小就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

1831年至1836年,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推荐,以自然科学家身份,随英国皇家军舰贝格尔号环球航行。

五年间,他考察了许多地方,对各种生物进行了搜集研究,从此确定了他一生的事业。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甚嚣尘上的“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念,成为划时代的巨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3、关于“绪论”
绪论,亦称导言,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

用于说明自已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阐述的观点和结论,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帮助理解整部著作。

(注意与“序言”相区别:①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来写,但绪论则一定是著作者本人来写;②序言可用于文学作品,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著作,而绪论只用于学术类著作;③序言与原作者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泛,表达自由,而绪论则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浏览全文,思考哪些段落中概括表述了作者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文章的第五、六、七、八小节。

2、据此,要求学生划分段落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节)说明《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经过和摘要发表的有关情况。

第二部分(5-9节)扼要介绍《物种起源》一书的内容体系。

三.小结本节课
整理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识记科学家达尔文的有关常识。

四.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划出每一段的关键句,①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提前发表《物种起源》?达尔文《物种
起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②体会和把握达尔文身上的科学精神。

2.阅读读本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抓关键句,筛选重要信息,解读难点。

一.筛选信息,概括全文内容
1、学生说出自己划出的每一节的关键句(即能概括本段主旨的核心句)(方法:先划出文中原句,然后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明确] 第1段:“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
第2段:“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原因”。

(“……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和“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
第3段:“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必然是不完善的”。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和“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
第四段:“向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自然学者尤其是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极抱歉的是……”和“我仍想利用这个机会,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

”)
第5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
第6段:“要解决这个困难问题,应当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

(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动物,会给了解这个难解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


第7段:“我把家养变异的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

(“由于这种理由,我把‘摘要’的第一章用来专门讨论‘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
第8段:“第四章以后各章的主要内容”。

(“‘自然选择’的基本问题,将在第四章里由若干论述”和“以后的五章中将论述在承认此学说时所遇到的最显著和最严重的困难”。


第9段:“一是生物学方面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二是‘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三是‘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
段。

”(“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独一无二的手段。

”)
二.思考:根据上述文章的核心句,本文作者行文的思路是怎样的?为什么不一开篇就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明确] 先陈述自己研究的历程,表明没有轻率地下结论,接着用华莱斯先生的研究印证了自己结论的可靠性,然后才水到渠成,说出自己的观点。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生物进化论是对“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的根本否定,是生物界的一次革命。

显然一开头就宣布自己的观点,读者是不容易接受的。

因此作者先谈《物种起源》写作的有关情况,说明自已的著作言必有据,读者才会相信其正确性,才会接受下文的那个全新的观点。

小结:通过以上的筛选和概括信息,我们把握了本文的行文思路,也弄清了作者为什么要提前发表《物种起源》的原因以及《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可以说,我们大致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是文章的关键句呢?
[明确]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的结构的特点。

其类型有:
A、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

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如:第1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第5段“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

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如:第5段“关于‘物种起源’……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

第6段“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这个过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

C、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一句。

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

如:第5段、第7段反复说“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
三.研习文本,通过讨论以下问题,解决文中难点
1、第5段为何要强调“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呢”?
[点拨]本题强调的是整体把握和连贯思索,只要注意到第9段中作者对创造论的态度,便可找到答案:实质上是对创造论的否定,因为“创造论”就认为每一物种都是由上帝创造的,也就是分别创造的。

2、第5段“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

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这段话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提示]“又如槲寄生的情形”是举例,是材料,是“啄木鸟”之后用来说明观点的又一个材料。

达尔文用这样的事例来说明,把生物进化、变异“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四.体会本文准确严谨的语言特色。

思考: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的文字。

学生找句子,并加以分析。

五.总结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绪论的阅读,学会了如何筛选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六.布置作业
1、课本P12第1、2题,做到语文练习本上。

2、《学习与评价》P3—5第1、2、3(1)(2)(3)、4(1)(2)、6、7、10—15题
第三课时
研究性学习:阅读《重新审视达尔文》一文,要求学生以“如何看待历史上的科学成果”为话题写一篇读后感。

(在阅读该文之前可播放资料短片《达尔文之后》,到百度MP3上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