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持血压 三要素
血容量(Q) 心排量(CO) 外周血管阻力(TVR)
循环支持就是调节这三者达到保持一定的CO及一 定水平的血压以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
应急救治措施(1)
Ⅰ一般措施
就地取材,迅速有效止血、有效止痛; 关怀、安慰,提供精神支持; 体位:有利于保证重要器官供血体位称自身输血
体位,即平卧位,把双下肢抬高20°左右;伴有气 促者,应把病人的头肩、下肢均抬高20~30°。
补容应注意事项(2)
监测每小时尿量及尿比重,调节 输液速度及输液量。 急性失血性休克补容后应监测血 色素(Hb)及红细胞压积(HCT)。 如HCT<30%应适当输全血或浓缩红 细胞,使HCT保持达30%。
过敏性休克
发病机理
过敏性休克是典型的第I型变态反应,是
由于抗原物质(如血制品、药物、异性蛋白、动 植物)进入人体后与相应的抗体相互作用,由IgE 所介导,激发引起广泛的I型变态反应。发生在已 致敏的患者再次暴露于同一异种抗原或半抗原时, 通过免疫机制,使组织释放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导致全身性毛细血 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迅速内渗到组织间隙, 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引起休克,累及多种器官,常 可危及生命。
糖酵解↑ 脂肪代谢障碍
ATP生成↓ 钠泵失灵→细胞水肿 乳酸生成↑→酸中毒
(二)细胞损伤(Injury of cell) 1 细胞膜损伤 2 线粒体损伤→ATP减少 3 溶酶体膜破裂 4.细胞凋亡(apoptosis)
脏器的损伤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肾 shock kidney)
1概念:休克患者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休克救治
救治原则
维护生命器官功能 迅速阻断病因 保证充足有效血容量和足够氧的输
送(DO2) 使组织器官尽快得到氧合血灌流 不使乳酸增加 保护心泵和纠正低血压。
维持正常循环条件
心功能的血泵 充足的血容量 适当的外周阻力 合适心律、心率 血液充分氧合Hb 通畅微循环
循环支持:
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首次0.3~0.5mg肌肉注射或者皮 下注射,可每15~20分钟重复给药。心跳呼吸停 止或者严重者大剂量给予,1~3mg静脉推注或肌 肉注射,无效3分钟后3~5mg。仍无效4~ 10µg/min静脉滴注 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氢化可的松 5mg/kg静脉注射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mg或氢 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mg或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 注,然后注射滴注维持 抗组胺H1受体药物:苯海拉明25~50mg或 异丙嗪50mg,静脉或肌肉注射
诊断
1.过敏性休克是一临床诊断,需要立即采 取治疗措施,治疗前没有实验室检查以帮 助确诊,一般来讲,接触抗原后数分钟即 发生的累及多个系统的全身过敏反应即能 够确诊。 2.本病应与迷走血管性虚脱相鉴别:后者 发生于注射后,无呼吸困难,无瘙痒及皮 疹,经平卧位后虚脱(晕厥)立即好转。
抢救程序
1.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 0.2—0.5ml,此剂量可每15—20分钟重 复注射,肾上腺素亦可静注,剂量是1— 2ml。 2.脱离过敏原,结扎注射部位近端肢体或 对发生过敏的注射部位采用封闭治疗 3.苯海拉明或异丙嗪50mg肌注。 4.地塞米松5~10mg静注,继之以氢化可 的松200—400mg静滴。
休克早期临床表现(1)
意识状态改变 呼吸与脉率异常 皮肤色泽及温湿情况 血压(BP)变化
判断血压的临床意义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①不能只看当时测出血压的绝对值,必须与病人 的基础血压进行比较分析考虑临床意义; ②必须结合脉搏、脉压及上述组织灌注情况联合 考虑临床意义。
休克诊断
(1)有发生休克的病因 (2)意识改变 (3)脉搏>100次/分,脉细或不能触及 (4)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皮肤苍 白可呈花纹发绀,尿量<30ml或无尿 (5)收缩压<10.64kPa(80mmHg) (6)脉压差<2.66 kPa(20mmHg) (7)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 凡符合(1)以及(2)(3)(4)中的二项和(5) (6)(7)中的一项者即可诊断休克
接诊病人
一问:询问病史了解意识状况;脑肾灌流 二看:病人表情、肤色及呼吸;酸中毒 三摸:脉搏及肢端温湿度;末梢循环 四听:心音强弱(心缩力、 心排量)与肺呼吸音。
休克指数(SI)临床意义
SI=脉率/收缩压(mmHg) 评估循环血量(失血量) 正常值:0.45~5(<1) 循环血量不足↓↓ SI>1休克存在 失血 SI>1休克存在 失血估计: 当SI=1 丢失约20~30%血容量(1000ml) 当SI=2 丢失约30~50%血容量(1000~ 2000ml)
有效循 环血量 减少
重要 器官 功能 障碍
休克
损伤 组织 细胞
休克 并
MOF
休克进展过程与临床分期
休克早期(代偿期或缺血性缺氧期)
休克期(失代偿期或淤血缺氧期) 休克晚期(DIC期)
休克早期(代偿期或缺血性缺氧期)
休克的动因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呼吸心率加快 精神紧张 心收缩力加强 躁动不安
少尿、无尿 图2
神情淡漠、昏迷
休克进展期主要临床表现及机制
休克晚期(DIC期) 脏器衰竭期
血管内皮受损后胶原暴露促发内凝及外凝系统, 在微血管内形成微血栓,更加重了组织的缺氧, 导致细胞膜损伤,溶酶体释放,最后使细胞坏 死自溶,因凝血因子的耗竭而发生弥漫性出血, 同时胰脏、肝、肠缺血后分别产生心肌抑制因 子(MDF)、血管抑制物质(VDM)及肠因子等 有害物质,使生命脏器发生严重损害及功能衰 竭,临床表现进入休克的不可逆阶段。
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2紧急评估
有无气道阻塞 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如有气道阻 塞呼吸异常 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 大管径管吸痰气管切开或插管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神志是否清楚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心肺复苏
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后 二次评估 是否有休克表现、气道梗阻、胃肠道症状 如有 去除可疑过敏原 建立静脉通道,积极进行液体复苏:快速输入 1~4L等渗液体(如生理盐水) 大流量高浓度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腹腔内脏、皮肤等小血管 汗腺分泌 强烈收缩,腹腔内脏缺血 增加
脉速 BP 正常或 稍高,脉压减小
尿量减少,肛温降低 面色苍白,四肢湿冷
多汗 大汗
图1 休克早期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休克期(失代偿期或淤血缺氧期) 脏器功能受损期
微循环淤血
肾淤血
回心血量
皮肤淤血
心输出量
肾血流量
动脉血压
脑缺血 皮肤紫绀 出现花斑
临床表现
1.起病突然,约半数患者在接受抗原(某 些药品或食物、蜂类叮咬等)5分钟内即出 现症状,半小时后发生者占10%。最常见 受累组织是皮肤、呼吸、心血管系统,其 次是胃肠道和泌尿系统。 2.症状:胸闷、喉头堵塞及呼吸困难且不 断加重,并出现晕厥感,面色苍白或发绀, 烦躁不安,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后期可出现意识不清、昏迷、抽搐等中枢 神经系统症状。 3.此外尚可出现皮疹、瘙痒、腹痛、呕吐、 腹泻等。
过敏性休克急救
相关知识
休克(shock)
是指各种病因导致急性循环血量不足,而 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征是全身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急骤减少, 氧的供需失衡,无氧代谢乳酸性中毒,细 胞损伤,脏器功能衰竭, 其病理生理过程较为复杂。早期往往不容 易识别。 是临床各科疾病严重阶段常见危重并发症, 死亡率高达40~80%。
救治策略(3)
合理胶体液:
容量复苏:树立容量第一观念 晶/胶比例合理 限制输血:因为心功能正常可耐受 正常容量的贫血 羟已基淀粉扩容比血液好,可提高氧的输送, 阻断毛细血管渗漏
补容应注意事项(1)
明确输液目的及适应症,选择好合适的 液体制剂、用量及输液滴速。 严密监测: 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年龄、体重及心、 肾功能状态,有否贫血及其严重程度。 输液中严密观察输液反应特别注意病人 的意识、呼吸及脉搏(心率)变化。
救治策略(1)
早期复苏:
CVP: 8~12mmHg(无通气), 12~15mmHg(有通气者) MAP≥65mmHg, MAP50~60mmHg(创伤性) 尿量>0.5ml/kgHr CvO2>70%(SpO2>90%)
救治策略(2)
液体疗法:
晶:胶≈1:0.6 晶体液: 生理盐水平衡盐液 纠正水电解质缺乏的基本疗法 胶体:羟已基淀粉(贺斯6%)、白蛋白(5%) 快速补充血容量 红细胞:Hg<8g 不宜输血,尤其是库存血,已证明加重脏器缺血 不宜含糖液体
临时医嘱:
肾上腺素0.5或1毫克 皮下 注射 地塞米松10毫克 静注 或 5%的葡萄糖溶液 加 氢化 可的松200~400毫克 静滴 低分子右旋糖苷500毫升 静滴 5%葡萄糖500毫升 加 维 生素C 3克 静滴 5%葡萄糖250毫升 加 间 羟胺 20~40毫克 静滴
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1可疑过敏者 接触史+突发过敏的相关症状(皮疹、瘙痒、 鼻塞、流涕、眼痛、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 严重者呼吸困难、休克、神志异常
2分型:功能性肾衰(肾前性肾衰) (functional renal failure) 器质性肾衰(急性肾小管坏死) (parenchymal renal failure)
1. 概念: 严重休克病人晚期,脉搏血压和尿量平 稳之后,发生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困 难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属 于 急 性 呼 吸 窘 迫 综 合 征 (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之一。 主要病理变化:肺水肿,微血栓及肺泡内透明膜形 成, 肺淤血、出血、肺不张. 2.机制: 休克动因 补体-白细胞-氧自由基 呼吸膜损伤
休克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
≈▲PCWP↓(CVP↓)→CO↓→SVR↑
2、心性休克
≈▲CO↓→PCWP↑(CVP↑)→SVR↑
张力性
≈▲SVR↓→CO↑→PCWP↓(CVP↓) (感染性、过敏性、创伤性)
3、血管性休克
阻塞性
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
血容量减少 血管张力失调 心排量降低
组织灌流不足 微循环障碍 细胞缺氧 代谢紊乱
内 毒 素 血 症
(五)脑功能障碍
BP<50mmHg(7kpa), 缺氧,酸中毒,DIC →脑血液灌流不足 →脑水肿→脑功能障碍加重
休克防治的 病理生理基础
一. 病因学防治 二. 发病学治疗
(一) 改善微循环, 恢复微循环灌流量 1.扩充血容量---量需而入 2.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
1) 扩血管药物: 充分补充血容量基础上使用; 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不宜使用。
5.氨茶碱静滴,剂量5mg/kg。 6.抗休克治疗:吸氧、快速输液、使用血 管活性药物,强心等。 7.注意头高脚底位,维持呼吸道通畅。 以上几点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基本步 骤,在抢救中应强调两点:一是迅速识别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二是要积极治疗,特 别是抗休克治疗和维护呼吸道通畅。
医嘱示例
长期医嘱: 内科一级护理 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平卧位 吸氧 测血压 脉搏 呼吸 1/(15或30分)
2) 缩血管药物:
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首选;
血压过低者暂用; 不宜长期使用。
(二)正酸中毒
(三)改善细胞代谢,防治细胞损害 (四)体液因子拮抗剂的使用
(五)防止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的识别 想到: 诊断: 何种:
休克思维程序:想到休克
发热:肺炎、泌感、流脑、败血症 腹泻:痢疾、霍乱、失水 腹痛:宫外孕、重症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 呼吸困难:AMI、肺梗塞 意识改变:急性中毒
(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休克肺 shock lung)
(三)急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EES反映心室收缩末期压力-容积关系
(四)消化道和肝功能障碍
1. 消化功能紊乱 2. 形成应激性溃疡 3.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胃肠运动细菌繁殖 缺血 淤血 肠道屏障功能 肝功能 解毒功能
现场应急救治措施(2)
尽快畅通4~5条管道 呼吸支持:畅通气道,氧疗(现场采用鼻 塞或面罩输氧)。 两条静脉通道(宜在上臂以上大静脉)。 尿管、胃管。
Ⅱ补充血容量: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休
克,都有绝对或相对循环血容量不足,抗休 克首要措施是早期合理有效补足血容量,获 得良好心排量。
质: 速度: 量:
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一开始即可因 回心血量突然减少使血压骤降。 部分感染性休克由于儿茶酚胺等作用 于微循环的吻合枝上的β 受体使之开 放,故早期表现为高排低阻型休克 (暖休克),随之因α 受体兴奋为主 而出现低排高阻型休克(冷休克)。
休克时机体的变化
一.细胞的变化
(一)细胞代谢障碍(Metabolic disorder of ce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