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石》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丑石》及赏析
第一篇:《丑石》及赏析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
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
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
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
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不太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
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喝饮。
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
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
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
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
”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
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赏析:
贾平凹(1953—),陕西省丹凤县人,当代著名作家。
小说代表作有《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满月儿》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腊月·正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浮躁》获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西安文学奖;散文集《爱的踪迹》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贾平凹的散文的内容极为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散文有一种清淡、拙朴之气,而其中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大俗之中透出大雅,《丑石》堪称代表作。
作者开篇就刻画了“丑石”丑陋不堪的外表,有林林总总列举了它毫无用处的若干理由,连天真无邪的孩子也在怨恨它、咒骂它、嫌弃它。
这时,作者笔锋一转,终于有一日……这个“终于有一日”给人感觉丑石的机会似乎来了。
果然不出所料,奇迹出现了,村里来了天文学家竟然发现它是从天上陨落的一块陨石,而且有着极高的科学价
值,它在天上发过光、生过热,就连我们的祖先也曾仰望过它。
就这样,丑石有一文不名到价值连城,人们由厌恶嫌弃到惊讶继而敬仰,至此,丑石的命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而丑石的伟大之处恰恰就在于它承受了巨大的屈辱、误解,甚至是世俗的厌恶和遗弃而没有自暴自弃,也无意于世俗去比高低,因为它的价值是世俗无法认知与发现的,所以它只好选择了沉默,默默无闻地忍受着这一切,终于等到了机会的来临。
《丑石》难道真的在写石头吗?其实,丑石蕴涵了一种人生体验。
贾平凹之所以选择丑石这个物象作为表现对象,在于丑石与他的人生体验是息息相通的,这块丑石实质上是超越了世俗规范而不可小视的大器。
他之所以会遭到众人的讥讽、嘲弄,主要因为人们用的是世俗的阳光在审视它,而它存在的真正价值意义在于弃绝了世俗的追求,让人从中获得生命的启示。
丑石是摆脱了现实功利束缚的人格写照,它展示了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自由心灵状态和处事基本原则,昭示着生命在清静淡泊中悠悠致远,这才是人生的要义和精髓,这才是生命的本原意义。
作者剔除的就是不断求索迎合世俗的浮躁人生,以丑石为自己仰慕的人生具象,甘守寂寞不怕误解就是丑石的人格魅力,只有宁静的生命状态才能获得生命的充实。
陆游诗云:“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的确如此,石头是沉默的,石永不能言,虽然文章描摹的是石,用心去理解其中蕴涵的处世态度及做人的哲理,丑石也会给你一种信心,给你一种理念,给你开启一扇认识自我的大门。
第二篇:丑石
《丑石》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小学语文5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丑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丑石》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他是一篇借物咏志的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美与丑”,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
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体现美与丑的。
而本文讲述的是我家门前的一块石头因为长的丑,又没有任何用途而遭到所有人的嫌弃,最后得知它是一块陨石而让所有人都惊叹故事,体现了一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的人生道理。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独特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发生对话,产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交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活泼生动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课堂,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会注重情境表演法,想象体会法和读写结合法。
同时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品情悟情。
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为本课设定了一下三个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会读会写生字摊,腻,捶,槐,衍,奈,翘,陨。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哲学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的人生道理。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哲学道理。
而引导学生体会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的人生道理则是本文的难点。
为此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以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第一环节问题导入,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我将用多媒体播放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图片和贾宝玉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齐天大圣孙悟空吧?那他是从哪里出生的呢?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我们名著红楼梦中的贾宝
玉,前世有是什么呢?对的,是石头,今天我们将走进一块石头,看看它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用美丽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引出课题,既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
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学贵有疑,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机和动力,为此,我将从本课的课题入手,将它以问题的形式抛给学生,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并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本课课题“丑石”又具有什么内涵。
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后,对本课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同时通过读书思考又会提出新的问题。
一举多得。
第三环节,质疑解疑,整体感悟
感悟丑石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只做一个不一样的自我,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多次回顾中心句,品味中心句的含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品味课文,让读贯穿与整堂课的教学,为此,我将以课件的形式出示学习提示:
1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丑石丑,没用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并思考,如果你是丑石,被这样的讨厌,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2丑石的命运后来有一个怎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发生这个变化后,作者又有一个怎样的感悟?在文中找出,细细品读。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3理解重点词语,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含义,细细品读这句话的内涵,引导学生感悟出作者因为丑石而领悟到的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第四环节,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经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们已经能理解丑石不丑,丑到极处,便
是美到极处的内涵了,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做一个小结,并组织一次活动:伟人曾经说过,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人也一样,没有完全一致的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们可能没有漂亮的外表,可是我们有真诚的内心,我们可能没有万贯的家财,可是我们有可爱的亲人,我们可能没有显赫的地位,可是我们有无价的健康,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做好自己,像丑石一样,即使被人误解,也默默忍受,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会发光的!那么,如果,你是丑石,你会如何改变命运的,下面我们就以这个为题,进行小组交流,稍后,我们进行评比,看看那组说的最好!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的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即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应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事,物,老师希望同学们积极在生活中寻找,然后每人做一个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为主题的黑板报,之后我们会选择最好的一个,板书在我们的黑板上。
最后说说我的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记忆,理清文章的脉络。
总之,“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我想通过以上“目标的简明,环节的简化,内容的简约,方法的简便”,真正实现“简单教语文,完全为学生,扎实促发展。
”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三篇:丑石
丑石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贾平凹,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中心。
4.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5.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6.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学习重、难点
1.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4.体会丑石之美,提高对美与丑的认识。
学时划分
两学时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贾平凹,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中心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人们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或许都有一时一地的感受,美好的事物常被作家所赞美,丑陋的事物往往受到人们的抵触、唾弃,甚至咒骂。
贾平凹的作品《丑石》中有这样一块石头,它既不是用作雕砌琼楼的汉白石,也不是用作精美装饰物的玉石,而是外观有着无可言表的丑陋的石头。
面对这样一块石头,作者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丑石》。
二、预习
基础知识:
1.审题:丑石—(丑陋的)石头(交待了文章主要写对象)
2.作者简介:贾平凹,生于1952年,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从事专业文学创作。
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
作品«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有«废都»和最近发表在«收获»杂志上的«秦腔»。
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其散文可以归为情绪小品、场景小品、人物小品、随笔和风物小品这五类。
«丑石»发表于1981年,是一篇意蕴深厚、极具警策力的佳作。
(说明)介绍这些是为了让学生增长一些常识,同时拉近作者、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
3.文体:散文。
4.生字新词。
(1)识记: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黑黝黝()掮来()浣纱()繁衍()枝蔓()膝盖()庇护()翘望()憧憬()()陨石()錾()
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án
弃小心yìyì
遗hàn___ léng___角台jiē___ 细nì___ 坑wā___ zhòu___骂kē___破diāo___刻
(2)多音字:
()()()
磨翘蔓
()()()
(3)形似字:
陨()______
捶()______
损()______
锤()______
(4)解词:
细腻:细致滑润。
庇覆:掩盖;覆盖。
咒骂:诅咒谩骂。
讥讽:用尖刻的话指责对方的错误、缺点。
憧憬:向往。
寂寞:冷清孤单。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第二课时
三、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
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让我们再读课文,感受“我”对丑石态度变化的过程。
四、作业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4.体会丑石之美,提高对美与丑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
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
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2.速度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
”,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
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3.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理解: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
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对,不是。
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中的“拉直”?
理解: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
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5.“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理解:丑石的价值体现。
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6.“这使我们很惊奇”中的“者”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理解: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结合上下文看)
7.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这叫做“先抑后扬”。
(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
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
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提问了几个学生的看法,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8.分析了文章的思路与写法特点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
讨论: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三、总结归纳
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写作者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作业
1.本文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感悟。
你能为本文另外协议各结尾,表达你对丑石命运的感悟吗?
2.片段练习: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片段。
五、当堂检测
①根据上下文,给下列词语注音 1.錾()
2.掮()3.凿()
4.陨()
②第(6)段中“小心翼翼”表现了()
A、先前不了解丑石的人们,现在改变了对它的偏见。
B、人们发现丑石并高度重视它的态度。
C、丑石不宜挪动,不同于一般的石头。
D、人们像先祖那样对丑石的向往、憧憬之情。
③第(5)段中“人都骂它是丑石,”是因为丑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35个字)
④对第(6)段中天文学家“眼光立即拉直了。
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天文学家要再仔细、专心地研究一下这块石头。
B、表明天文学家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
C、表明天文学家以丑石为美,对丑石的欣赏。
D、表明天文学家对这块陨石躺在荒草中不被世俗所认可而感到悲哀。
⑤本文的线索同下列哪篇课文的线索有相似之处:()
A、《挖荠菜》
B、《荔枝蜜》
C、《小橘灯》
D、《社戏》
板书
丑石
贾平凹
先写了丑
无一用处——讨厌它
欲扬先抑
又写了美
非同凡响的陨石——盛赞学后反思
第四篇:丑石
北师大版第十一册语文第二单元美与丑
《丑石》导学案
主备人:黄霞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3、感受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先抑后扬的表达方法,感悟文中的人生哲理。
学情分析:
课前预习导学
1、读课文三遍,读通读熟,勾出词语,给生字注音,多读几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批批注在书上)我不理解的词:(在书
上做上符合)
3、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写在题目上方)
4、弄清课文的脉络。
课堂学习研讨
1、检查课前预习:小组内交流检查、全班交流检查
2、自学研讨
⑴熟读课文,找一找描写丑石的样子的句子。
多读几遍。
⑵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刚开始对丑石有什么看法?找出相关的句子,做上符合,写出自己的体会。
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
”,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⑶后来,作者对丑石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中的“拉直”?
⑷拓展,联系实际,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感受到了什么?讨论: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3、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4、总结全文
课内达标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 hàn hēi yǒu yǒu lãng jiǎo shí mî xì nì()()()()()
bì fù fán yǎn xián qì qiáo wàng yǔn shí()()()()()
shì sú jī fěng kě chǐ wù jiě jì mî yuànhân()()()()()()wú kě nài hã xiǎo xīn yì yì huàn shā chuí bù()()()
二、组词。
卧()滩()垒()淮()颐()摊()磊()滩()
嫌()覆()锈()班()衔()霸()绣()斑()
骂()讽()耻()码()饥()扯()
第五篇:丑石2
小学语文教案主备人李炎鑫审核人
课题:丑石
第2课时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作者的高尚情怀。
【重点】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基础预习检测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的强。
2)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3)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
2.文学常识填空。
《丑石》作者是___,当代作家,作品有___、____《废都》等。
二、导入
老师谈话引入
三、文本解读(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
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
2.读第一段,思考:‚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
‛,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3.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石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中的‚拉直‛?
5.‚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