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后备箱的爱生曰作文8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满后备箱的爱生曰作文800字
篇一
据报道,子女过完春节离开家乡之际,无数父母将鸡蛋、腌腊肉等土特产,不断往返程子女的后备箱塞了又塞。

看一些网友晒出的话,着实让人收获感动:”在家随口说了一句吃不惯那边的馒头,老妈就特地提前做了几十个馒头让我带上””这是我爸给我装的葡萄干, 家里种的葡萄一滴农药没喷过,吃起来特别甜,特别放心””打开后备箱一看,满满一车,大米、油盐酱醋,生怕我在外边受委屈,泪目”....
儿行千里母担忧。

满载于后备箱的,不是鸡、不是鸭、不是馒头和葡萄干,而是父母的爱。

正因为此,“后备箱的爱”才戳中人们的泪点,也引人反思:父母对子女的爱虽不求回报,但做子女的真就不用回报父母了吗?
近些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子女,给予了父母物质上的满足,却忽略了情感抚慰;注重了父母的身体健康,而轻视了心理关怀。

如有些子女常年不回家,电话也没一个;有些子女每年定时定点拿点钱, 就算完成了"任务” ;还有些子女谈及父母总是心生愧意,然后就止于心生愧意...他们都忘记了除了送钱送物,还要在精神上、情感上、心灵上,对父母进行关爱与慰藉。

当真是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有人摆出现实困难--不是不想尽孝,而是问题太多。

有地理原因,回家太周折:有收入原因,回家成本太高;还有工作原因,探亲时间过短,等等。

这些原因
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为什么同样的困难在遇到父母时就变得难以克服?如果你尚处于热恋,你是否远隔千山仍会飞到她(他)身边?为什么一遇到父母,我们就把分配给他们的时间变少了呢?因为知道他们不会埋怨,因为相比父母的无私,我们的爱计算得如此精细...实‘对于“后备箱的爱”,与其在朋友圈感动地"云孝顺”-番,还不如平时多分配一点时间给父母。

能回家的时候,就帮父母洗洗衣服、扫扫地;不能回家的时候,电话多打一次,微信多发一个:听妈妈讲那过去故事的时候,少那么一点不耐烦;言语产生冲突的时候,忍住嘴不要老去顶撞;充分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别拿你所谓的新观念去讽刺和嘲笑;教会他们不要受骗上当...其实父母对子女的涌泉之恩,子女若能滴水相报,他们真的就很满足了。

从我们嗷嗷大哭着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开始,父母就用的关爱为我们遮风挡雨。

每一-次回家,从塞满的后备箱都能再次感受到无私之爱,那么,我们真该从父母的角度去想问题,宽父母之怀,尽量把欢笑带给他们,告别”云孝顺”。

篇二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到假期,妈妈总会带上我和外婆一起回老家看望老外婆。

老外婆八十一岁了,身体还很硬朗,从来不闲着。

小区后面有一块空地,老外婆视它为“宝地”。

如果在家里找不到她,那她肯定在“宝地”。

为了种地这事,大家不知道劝了她多少回:“你这么大年纪了,儿孙满堂,还种啥地?”老外婆总是咧开她那掉光牙
的嘴,笑道:“没事,力气是外财,我能动就自己种点。


记得一次暑假,我和老外婆一起到“宝地”。

太阳正毒,直接从头顶照下来,我仿佛在蒸笼里,汗一个劲地往下流。

尽管衣服湿湿的,可老外婆却不紧不慢地在瓜果间穿来走去。

我不明白老外婆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这在地里捡“宝”吗?几天后,我们要回苏州了,老外婆拿出一堆瓜果蔬菜,大包小包,足足有七八袋。

“来,多带点回去!”妈妈谢绝她说:“不用了,不用了,我们那都能买得到。

”老外婆沉下脸说:“人家卖的,能有我种的好吗?我的可新鲜了,而且还没有农药,拿你们的话说,这叫绿色食品。

”妈妈看她认真的样子,不再说什么。

后备箱很快就被装得一点空都没有了。

车子启动,望着老外婆挥手的身影,我又想到她在田里的身影,此刻,我明白了老外婆为什么那么辛苦还要在宝地里操劳。

后备箱里装的不是瓜果蔬菜,而是她沉甸甸的爱。

篇三
父亲离世后的几年来,母亲一直独居在乌奴耳,一个距离阿荣旗两百四十多公里的林区小镇。

前几年,弟弟在牙克石市新装修了宽敞明亮的三居室,我在阿荣旗安家,也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可无论我们姐弟俩怎么劝,都不曾劝动母亲去到任何一方定居。

许是不喜欢喧嚣生硬、没有老街坊邻居和亲戚朋友的陌生城市,或者是大半辈子习惯了春种秋收,出门就能踩着土地的踏实感。

而最难舍的我们都懂,是母亲对老家深厚的情感。

思来想去,我们还是尊重了母亲的选择,但是此后每年的长假、短假,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回家看看。

今年的国庆假期也不例外。

10月2日,在查修完家中的暖气后,我们一家三口驱车赶回岭北的娘家。

公公婆婆远在千里之外,能接纳我,且能满足我家人闲坐灯火、温馨叙聊之愿望的,想来也就只有那里了。

假期的时光像长了翅膀般过得飞快,在四面环山、移动手机信号不太好的小村庄里,看看东山的日出西山的日落,登南山赏一场秋末冬初的雪,拾几片被秋色晕染红透了的叶子,尝尝母亲为我下厨亲手炖的野生鱼,幡然惊觉,假期已经余额不足。

返程前一天晚上,先生把他的后备箱收拾得利利索索,快递盒子、我看的闲书、孩子的旱冰鞋……统统拾掇到后座。

回家时,归心似箭;离家时,大包小裹,想来他对每年走前都要上演的情景早已熟稔并学会了未雨绸缪。

第二天,因为与朋友相约返程途中要拐道去攀雪后的图博勒峰,所以出发的时间定在了上午九点。

不到七点,母亲就开始忙活着准备给我们带的东西。

几天前就从地里起回来的大白菜,水份已经晾干,回去直接可以腌酸菜。

母亲自豪地说,今年特意种的黄心白菜,口感好,长得也好,最大的一棵足足有十六斤。

土豆当然是少不了的,我家小园里的土豆不施农药和化肥,又面又起沙,在阿荣旗我很少买土豆,餐桌上开始经常出现土豆炖豆腐、
土豆炖排骨、土豆泥这些菜品时,那一定是母亲种的土豆丰收了。

婚后,小时候吃够土豆的先生现在成了家里最爱吃土豆的人。

这几年,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牙克石已经将小土豆作成了大产业,可是当地人信得过、最爱吃的还是个人家小园里种的“笨土豆”。

我在家这几天,总有人打电话要来家里买土豆,母亲都说卖完了卖完了,剩下的是给孩子们准备的,不能再卖了,那口气,好像我们一冬天能吃完一麻袋土豆似的。

母亲不停地忙乎着,我和先生一趟趟往后备箱里装。

母亲是山东人,来内蒙古近四十年仍然乡音未改,山东人的能干、麻利、干啥像啥的劲头也一直没变。

大白菜修理得齐整整的,每一棵都用报纸包上,便于储存;大葱把干叶去掉,做葱花的笨葱和蘸酱包馅吃的板葱分开装好;大半丝袋土豆个个光溜溜、匀称称,大的给我带走,小的留下来明年当种薯;林区国庆节前就有了霜冻,可是提前收回家的芹菜仍然绿莹莹、嫩生生;最让人称绝的是黑天天,一种味道甜酸的小野果,因为我女儿和侄女爱吃。

母亲今年在房前种了一小片,怕十一她们回来时黑天天被冻死,给它们用塑料布罩了一个小暖棚。

冬雪已落,可是一串串的黑天天仍像黑色的玛瑙石一般缀在枝头,女儿欢天喜地,把它们当成世界上最好吃的零食。

后备箱的空间越来越小,就在我和先生以为终于“大功告成”的时候,母亲一拍腿:“差点儿忘了,蘑菇还没装呢!”阿荣旗也盛产蘑菇,可我们知道她说的是那种岭北特产的野生小黄蘑,生长于秋季
的深山松林中,颜色淡黄,小巧可爱,需要拨开厚厚的松针才能找到它的踪影。

我的母亲走了很远很远的路,费了很多很多的时间将它们带回家,又小心翼翼地将其中的泥土和松针摘洗干净,焯完控干,用密封袋一袋一袋装好冷冻,只为了让儿女们品尝到这天然的馈赠。

那一瞬间,我有一种既辛酸又幸福、既心疼又甜蜜的复杂情绪。

合上塞得满满登登的后备箱,母亲又往车后座放了晒干的豆角丝、腌好的芥菜、两个大倭瓜,这一次,我没有像以前那样抱怨“够了够了,也吃不了装那么多干啥”,无法让她把爱化作“慈母手中线”的牵挂,那就让她满足一下“临行密密装”的成就感吧。

回程的路上,我想着我的后备箱里的那些沉甸甸的土豆白菜辣椒芹菜,觉得自己是这世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

女儿说:“妈妈,我好盼着再放假啊,我想早点来姥姥家。

”先生说:“下次咱们从家来的时候,也要把后备箱装满,再满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