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古诗:《夜雨》原文译文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古诗:《夜雨》原文译文赏析
《夜雨》
唐代: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译文】
我有深深思念着的人,却相隔很远在他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但深深的埋在心底。
故乡遥远难以归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心中忧愁苦闷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只能独自宿在这空屋中。
秋天还没有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学学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以前的过往!
【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
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体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
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水准,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仅仅一幅,如果用画
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
三句对第一句实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水准,对故乡,更准确的
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实行了
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有的。
二、四句是写虚,
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
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
冷暖色初步分明。
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
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
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火热
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
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的动词“瞻望”。
乡远,瞻望却不可相望见,不过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
了那故乡的恋人身畔。
前四句是对一个长时间一直以来状态的写,从“况此”一句开始,诗人就开始描绘一个夜雨的场景了。
作者在描写夜雨场景的时候,却
是惜字如金。
他只用了两句话二十个字。
这两句话不写思,不写念,
不写人,不写事,仅仅用简洁的言语描绘了很多意像,灯、堂、天、
风雨。
一个况字说明这四句所描写的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进一步增
加的。
所以,在情感上也是在前四句的思念上增加的。
一个“况”字
就替代了千言万语的心理描写。
“夜”是时间,在“夜”之前诗人用
了一个名词作形容词来形容“夜”,“残灯”。
灯从晚上点,点到残,
一定已是深夜。
诗人夜不能寐,久久的思念着心中的恋人。
残灯昏暗
的光下,长长的灯芯使光闪烁着,诗人在这情景万分伤心,没有言自
然显得寂静,寂静使屋子显得“空”,显得寂寥。
“空”不一定是真
的缺少家具,而是因为缺少“人”。
夜雨同话五更的人“空堂”不一
定是堂“空”也写出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
“秋天”“未晓”“风雨”更是融情于景。
“苍苍”二字既是对
风雨的描写,又是诗人此时的心境。
这两句,不着一字思念,而又字
字句句把诗人的思念之情着色,分染过的白描已经基本上上好了颜色。
最后一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使用直抒胸意的写法,将全诗
推向高潮。
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不敢忘。
诗人一段刻骨铭心的
爱情就在这无果的结局中谢幕,无数的思念,向何处倾诉。
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的大、简、妙风格,虽是写爱情,写思念,
但不像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它大气、又不失细腻,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情感之至,一种浑然天成。
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
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
习惯。
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
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能够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
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扩展阅读:白居易为官时的轶事
白居易仕途最顺的时候是唐宪宗时,宪宗厚待白居易,什么事都
对白居易说,听听白居易的意见,白居易提出的意见大多被宪宗采纳,跟皇上走的近了,有的人就妒忌,于是挖抗,挑拨离间,各种坏招,
整的白居易被排斥,自己的才华也不能施展,满肚子气又整不过人家,我斗不过你我躲远点行吧,于是白居易就请求到外地做官,
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白居易到杭州,他有环境保护意识,开始筑
堤保护钱塘湖,集中泄水、灌溉千里良田,又疏通了李密组织开凿的
六井,让百姓打水喝,白居易上班的时候认真工作,但他也懂生活,
每当周末良辰美景时,他便邀请朋友来家里,拿出自己酿的酒,边喝
酒,边吟诗,边弹琴,一边还让自己的家妓跳舞助兴,白居易的家妓有十几个,名气的是小蛮和樊素,樊素善歌,小蛮善舞,
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现代人常说的,樱桃嘴,小蛮腰,就是跟老司机白老学的,他们一直嗨到天亮大家都醉了才停止,白居易后来因病退休,和他弟弟,堂弟,互相友爱在洛阳他所居住的地方种树,在香山筑石楼,捐资凿八节滩,自号醉翁先生,并写了(醉吟先生传)
说“醉翁先生不知名、不知籍贯、只知他做了三十年的官,退休到洛阳,他的居处有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
他爱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这可不是炫富,事实人家就是这样生活的,洛阳景点白居易几乎都有他的足迹,晚年时十分沉迷于佛教,整月不吃昏、称为香山居士,信佛了吗,就要放生,白居易决定放马放妓、但是马不愿意走,反复嘶鸣不忍离去,(白居易的马叫骆骆)樊素和小蛮腰哭着也不忍离去,
白居易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而勿啼、骆返庙、素返闺,白居易在做文章方面十分精切,最擅长写诗,起初白居易写诗是为了规劝讽谏政治的得失,后写了很多适合当时世俗爱好的诗,数量达到数千篇,写洛阳的就有八百多篇,证明白居易很喜欢洛阳,如(柳枝词八首中)何以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登郢州白雪楼)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总之在白居易的诗词宣传下,人们了解了洛阳的美丽,对洛阳更加喜爱,洛阳以旅游业所以而火,正如唐代诗人诗中写道“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白居易的诗当时火的水准无法想象,士民争相传诵,古朝鲜的商人拿了白居易的诗卖给他们国家的宰相,大概一篇能够换一金,甚至盗版也能很快辨别,白居易晚年和六个退休老干部组建了个七老会,后来有加入了两个高寿的僧人,就叫九老会,人们都很仰慕他们,绘制成了九老图
会昌六年(846)年大文豪白居易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尚书右仆射,唐宣宗写诗吊唁他,白居易写下遗嘱说“不归下王圭,葬于香山如满之侧,想永远与洛阳山水为伴。
家人遵从,人们为了纪念他对他的墓实行扩建,名曰(白园)园内琵琶峰顶有墓冢和自然石碑,白粉和游客都在此立石,拍照留念,其中有块石碑用中日文刻着,
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你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你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你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