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科学现象看当代艺术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过科学现象看当代艺术本质
摘要:科学与艺术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在不同的阶段和时
代周期中有完全不同的行为表现。
在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设计、新媒体设计等都是艺术与科学的互动行为。
现代艺术设计的
表象是科学的介入所引发的艺术潮流的变迁,但其本质却是艺术借助科学作为其
表现手段,以呈现出一种更加完整的艺术表达形式。
这种完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艺术领域的创新,同时也是艺术本质的一种抛离与呈现。
关键词:艺术;科学;趋势;本质的表现
一.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艺术与科学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分支,甚至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无
论是从其概念看来,还是从它们的外在表现来看都存在质的差异。
但是他们的内
在特质却相同,在此讨论范畴中,将它们归结为同是需要创造性思维支撑的人类
文明结果。
艺术范畴包含:音乐、艺术创作、纯艺术绘画、书法、诗歌创作、工
艺美术、各类艺术设计等等;而科学涵盖的主要指:偏自然的科学,例如每个人
都作为基础学科学习的化学、生物、物理等等;艺术与科学的发展不是同期开展的,艺术在最初作为某种形式上的生产,早在几万乃至几十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发展。
与艺术相比,科学发展相对较晚,以自然科学为例,其诞生的标志,一般以154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出版《夫体运行论》为标志。
其后,自然科学发生
了重大的变革,世界各地的科学学术机构开始构建科学机构和设立学院。
科学在
此基础上迅猛发展,并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多元化的影响。
严格来讲从法国大革
命之后,“把科学分析和哲学思辨分开,技术和科学分开,科学和艺术分开”。
科
学和艺术的界限由此明晰。
从而引发了同一时期,架上绘画成为了最常见的艺术
创作,艺术家们重视“再现”的艺术创作。
在发现光的色散效应之后,画家对光的
构成有了更多的认识,于是印象派绘画诞生。
于此时开始,艺术和科学都有了明
确的界定,而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同时也更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为两学科交叉构
架产生了前瞻性的铺垫。
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科学介入
艺术创作的科学化,使得艺术拥有了更广的探索领域。
吴朝晖教授指出“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教育革命正在加速汇聚发展,艺术与科学在主体、客体、主观、客观等方面将会出现全新的变化。
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互,将会为艺术提供更广的研究领域,艺术的科学化和科学的艺术化趋势更为明显。
”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融汇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其中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在数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
第一,艺术的研究有了更多的科
学技术的介入。
例如,单从艺术的角度分析考古,得到的结论相对不完整,通过
科学技术,可以拥有大量作证,证明其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
第二,艺术创作在
科学技术的介入中有了更多的形式。
例如,光学原理的电影艺术,包括电子感光
元件CMOS的应用,使艺术创作拥有了更多种的形式,因此也拥有了更多的创作
途径,丰富了艺术家的表达方式。
当代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借助于当
下的科学技术,创作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装置艺术、生物艺术、大地艺术等等,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人工智能机器人也能创造出艺术作品。
图1是2018年上海博物馆溯源特展,从艺术和科学融合的角度,剖析博物馆学在世界范围内
的演变。
不止在于其艺术性的创新,其科学性也不容忽视。
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
形式日益丰富。
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图1)世纪典藏:上海博物溯源特展地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期:2018年7月17日-10月21日
三.艺术本源的探索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的本源”只能在“艺术的存在”中寻找,通过“艺术的存在”介入“艺术的本质”,而“艺术的存在”意味着具体的存在的事物在艺术作品中存
在的语境下的存在意义。
“艺术作品的本源,同时也就是创作者和保持者的本源,也
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性此在的本源,乃是艺术。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艺术在其本质
中就是一个本源:是真理进入存在的突出方式,亦即真理历史性的生成的突出方式。
”
对艺术的本源探讨离不开对存在的探索,这种探索需要对艺术作品当下的
语境中存在,科学技术因此成为了探索的重要方式,探索艺术的本源更离不开对
科学现象的佐证,这也是科学之于艺术的重要理论来源和分析来源。
尽管艺术的
本源一直有多种解释的方式和途径,在科学技术的辅佐下,我们可以更清楚的认
识到与艺术的本源更接近的真理。
四.艺术与科学在当下的融合
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艺术创造了丰富的土壤,新媒体艺术也在这
样的情况下呈现出多种形式和姿态,这是艺术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向信息艺术
发展的过渡环节。
人类的艺术发展会像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的过程一样,从“碳基”艺术向“硅基”艺术发展,从具体实在的艺术作品,向非物质、向信息艺术发展。
科学技术使现实文化和虚拟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更广阔的艺术范畴,新媒体
艺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成为当下艺术家创作的新形势,新媒体艺术
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
当下的科学现象被艺术家捕捉到,艺术家以艺术的方
式进行批判,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以前一样独立开来,而更多的是向着融合、
学科深度交叉的方向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艺术研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暧昧,
边缘模糊,这也为以后进入信息艺术做了充分铺垫。
参考文献
[1]赫伯特·理德《现代绘画简史),第176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2]吴朝晖 :《现场报道 | 浙江大学“艺术与科学”高峰论坛闭幕》,微信公众号:浙
大艺术沙龙(ID:artzju):2017-12-05.
[3]M.Heidegger.Holzwege,Herausgegeben von Friedrich-Wilhelm von
herrmann,Vittorio klostermann,1994.
[4]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58-62页
[5]鲁晓波,黄石.新媒体艺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J].科技导报,2007,
25(13):30-33.
[6]李砚祖.大趋势:艺术与科学的整合[J].文艺研究,2001(1):98-112.
[7]钟华.《艺术作品的本源》解读——海德格尔艺术本质观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5-84.
作者简介:代安然(1994.10-),女,辽宁营口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