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保持永久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在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有这样的建议:“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哪里着手才能改变教师为主角的现象呢?经过多年摸索与创新,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教学策略,切实实现了师生角色在课堂中的转换,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学生说在老师前面
案例:《艺术品的拍卖与收藏》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16册第11课。

利用模拟情景的方式,再现拍卖现场。

请同学们给出示的艺术品出价格,由出价最高的同学讲述为什么出如此高的价格,也就是说让他们指出此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吸引他们的地方。

有的同学说:《岩间圣母》这幅作品颜色对比强烈,而且看到他就有很神圣的感觉。

有的同学说:《乾隆御玺》是乾隆所持之物,拥有它就是身份的象征,很有收藏价值。

……
师:好!大家说的都很对,很精彩。

下面再为大家展示一些相关的资料,请大家做更深入的探讨。

(课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关资料)。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拍卖。

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作品,所以能够畅所欲言的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从而就对作品进行了欣赏。

她们就像真正的买家一样,评论十分踊跃。

这正解决了欣赏课上学生说话难的问题,充分的展现了一堂欣赏课应该完成的目标。

这样的转变胜过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将问题从死板化变得有趣,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得重要一环,它不仅是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的途径,也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美术教师切不可急着用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会。

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说在教师前面。

二、学生做在教师前面
案例:《手绘线条的表达》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14册第2课。

由于是本学期第一节手绘课,所以学生们很快的就把工具都准备好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我们这节课是很期待啊,不过你们手里的工具今天是用不上了,因为我们要做一个游戏——
—你画我猜。

学生自由游戏20分钟。

师:哪位同学愿意谈谈自己画的过程或者在画的过程中有何感受?发现了什么疑惑?有什么好的建议?
生:(摘录学生答案)。

1.有很多的东西有很多的表达方法。

2.有时候添加一点小小的装饰就能使画面明了。

3.平时观察不够,所以很多东西都画不出来。

……
同学们充分交流后,让学生打开书,归纳出线条表达的方法。

一直以来,我们的美术实践课都是教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跟着学习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

由于是动手制作的课程,所以很多学生就拿着手里的工具现行进行了自我实验。

由于教师做得示范没有认真的听清,而且课堂氛围也有些乱,使得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教师对一些先行的学生也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美术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帮助学生学会感悟、观察、整理、表现及分析资料等有效学习方法,能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与合作。

对于课堂上学生表现的“多动”、“怪异”等现象,教师不可一棍打死,要认真观察、分析原因后,加以充分利用,发挥其优势,切不可盲目打压。

在实践课的单元,我们可以就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动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的办法。

可让学生先自行参加实践、观察、分析、整理、归纳、临摹等美术创作过程,以加深学生的过程体验,领会创作的精神和本质,丰富自己的经验知识。

然后轮到教师对没有提出的关键问题和方法进行指导分析。

并及时的对学生总结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补充。

也就是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三、学生当“评委”,老师当“嘉宾”
在过去的作业站瓶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是对教师认为的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

一些专家对这样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的诸多弊端进行了总结:
1.它只对极少部分学生进行了片面的评价,大多数学生不能获得发展性评价;
2.评价方式单一,权威性过强;
3.评价易脱离学生实际,易用成人的尺子去量学生的“长短”;
4.强化了评价方式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打击了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的综合点评,其目的就是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所以,为了体现评价的客观、公正、全面,就需要制定多元化、多维度、多层级的评价标准,以实现对每个个体有效评价,使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明确努力方向,扬长避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不断学习进取,提高美术学习质量和创作能力。

比如在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中,可以结合集体评价、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互相学习、改进,找出不足,确立目标,促进所有学生美术素质得到提高。

而教师只需从整体上把控好课堂,多倾听,适时对学生加以指导,帮助学生立即改正错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学生美术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长期的持续的内化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做好教师角色的定位,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把课堂还给学生
——
—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
金兰
(汪清县教师进修学校,吉林延边133200)
基础
教育
管理
23
吉林教育·教研2/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