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层学第三章(地震相分析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前积反射结构
(2)地质解释
1 ) S 形反射结构的最大特征是解释出来的上段地 层(顶积层)的平行性和整一关系,说明了它的垂向 加积与中段的前积作用是协调一致的。 2)这种结构意味着相对低的沉积物供应速率,相 对快的盆地沉降或海平面快速上升,使顶积层得以沉 积和保存下来。 3)一般解释为相对低能量的三角洲沉积环境。
1、结构特征
为不连续,不整一的反射,一种无次序排列的
反射面。
2、地质解释——
两种成因:
1)是在一变化不定、相对高能环境下沉积的地层。 2)原来低能环境形成连续的地层,后遭受变形后破 坏了连续性。
杂乱结构
杂乱结构
杂乱结构
杂乱结构
杂乱结构
五、无反射(结构)
1、结构特征 空白,或极弱振幅射。 2、地质成因
2、地质解释 这种结构意味着在均匀沉降的陆棚或稳定盆地
平原背景上的匀速沉积作用。
平行-亚平行结构
第二节 反射结构类型
二、发散结构
1、结构特征
以楔形单元为特征,其中的每个地层单元向盆 地深部逐渐增厚,而在收敛方向,楔形体内部地 震反射出现非系统性侧向终止现象。
2、地质解释
发散结构意味着沉积速度上的侧向变化,或者
地震相是一个可以在区域上圈定的、由地震
反射层组成的三维单元;其反射结构、外形、
振幅、连续性、频率和层速度等要素与邻近 相单元不同。
三、地震相参数
共有 6 大地震相参数
1、反射结构
揭示地下总的层理模式。根据反射结构可以解释沉 积过程、沉积现象和古地形。
另外,流体接触面(如 平点)也可通过反射结构 识别出来。
2、楔状
多分布在盆地边缘。
3、滩状
分布在滨浅海(湖)部位。
楔状
席状
滩状
楔状外形
第三节 地震相外形的类型
二、 透镜状外形
多出现在前积斜坡的地震相单元上, 或出现在深水浊积扇上。
双向外凸
透镜状
透镜状
第三节 地震相外形的类型 三、 丘状外形(丘形)
特征:底平顶凸。
沉积环境:
(1) 深海浊积扇、三角洲朵叶、滑塌块体; (2)碳酸盐岩隆和礁、火山锥等均能产生丘状外形。
沉积表面的逐步倾斜。
发散结构
第二节 反射结构类型
三、前积反射结构
前积反射结构是由于沉积物侧向加积造成的。前积 反射结构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S形前积结构
(1) 结构特征
这种前积结构分为三段:即较薄的,较平缓的上段 和下段,以及较陡的中段。(图示) 1)上段 一般是水平的,或者倾角很小,与地震相单元的上 界面呈整一关系。实质上,上段就是“顶积层”。 2)中段 一 般 比 较 厚 , 由 叠 置 的 透 镜 体 形 成 。 实 为 “ 前积 层”。沉积的角度很低(通常小于1°)。 3)下段 以极低的角度逼近地震相单元的下界面,随着地层 的尖灭或变薄,在地震上表现出下超终止。
2、几何外形 地震相单元的总体形态,反映古地形、沉积 作用等。
三、地震相参数
3、反射连续性
共有 6 大地震相参数
与地层的连续性密切相关,连续反射表示了分布广 泛、均一成层的沉积。
4、反射振幅
包含了单个界面的速度和密度差以及它们顶底间隔 (距)的信息。它反映侧向的层理变化和烃类的赋 存条件。
5、频率
斜交前积
斜交前积
斜交前积
斜交前积结构
斜交前积
斜交前积
斜交前积
3、 S形—斜交复合型前积结构
(1)结构特征
水平的S形顶积层反射与具有顶超终 止的斜交结构呈复杂的交替。层序内有短 的顶超段。
3、 S形—斜交复合型前积结构
(2)沉积条件解释
顶积层代表的垂向加积作用与顶超点代表 的沉积过路作用相互交替的历史。
②前积层具有明显的顶超终止现象;
③与S形结构相比,沉积倾角特别高,可以高达10°。
斜交前积结构又分为两类:
1)切线斜交前积; 2)平行斜交前积。
切线斜交前积
平行斜交前积
2、斜交前积反射结构
2、沉积条件解释
1)相对高的沉积物供应速率,盆地缓慢或者没 有发生沉降,并且海平面静止不动。 2)沉积物迅速地充填了盆地,并且后来的沉积 水流路过或者冲刷上部的沉积表面。 3)它代表一种相对高能的环境。
4叠瓦状前积反射结构2地质解释浅水环境的前积作用形成1海进环境2海退环境3河道叠瓦前积叠瓦前积1结构特征由不规则的不连续的亚平行的反射段组成表现为杂乱无章的乱岗状模式
地质工程专业2004级专业课
地震地层学
(第五次课)
主 讲 人: 刘 震
任课单位:资源与信息学院 2007 年 3 月
第三章
地震相分析
S 形前积
S 形前积
S 形前积
S 形前积结构
三、前积反射结构
2、斜交前积反射结构 由许多相对陡倾的地层组成,上倾方向的终止表 现为顶超,而下倾方向的终止表现为下超。向盆地 一方,各前积单元可以过渡到比较薄的底积段,或 以较高的角度在底界面处突然终止。
2、斜交前积反射结构
(1)结构特征
①缺乏顶积层;
与反射层的间距或层速度的变化有关,并且与气体 的赋存有关。
三、地震相参数
共有 6 大地震相参数
6、层速度
岩性(砂泥含量),物性(孔隙度),含
烃性(流体成分)影响层速度。
是一个定量的相参数。
第二节 反射结构类型
反射结构最基本的类型有五种: 一、平行和亚平行结构 1、基本特征 内部反射相互平行或大致平行。
它们处于一种高能和相对低能交替变化的 沉积环境中。
S 形前积
斜交前积
4、叠瓦状前积反射结构
(1)结构特征
是一种薄的前积地震模式。通常具有平 行的上、下界面,并且有缓倾的,相互平 行的斜交内部反射面,它们终止以视顶超 和视下超。
1、 海进环境
(2)地质解释
2 、海退环境
浅水环境的 前积作用形成
3、 河道
(1)均质的、(2)非层状的、(3)高度扭曲 的或倾角很陡的地质单元在地震资料上基本上 无反射同向轴。 如厚层均质泥岩(块状泥岩)或砂岩、盐体、 某些大型火成岩体。
空 白 结构
空白反射结构
END
第三节 地震相外形的类型
一、 席状、楔状和滩状外形
为大型的常见陆棚地震相单元。
1、席状
多分布于盆地的中部,如半深 —深海(湖)区 (反映均一,低能的环境)。
地震相分析的目的:
是根据地震资料解释沉积环境背景 和沉积相类型及分布。
第一节 地震相的概念
一、相和沉积相的概念
1、相的定义
相是一种具有特定特征的岩石体。
2、沉积相的概念
在理想情况下,沉积相是在一定的沉积条件 下形成的一种有特色的岩石,这种沉积条件 反映一种特定的沉积作用或沉积环境。 简单地讲,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产物。
底平顶凸
丘状外形
丘状外形
丘状外形
丘状相
END !
叠瓦前积
叠瓦前积
5、乱岗状斜交反射结构
(1) 结构特征
由不规则的,不连续的,亚平行的反射段组成, 表现为杂乱无章的乱岗状模式。
反射终止无规律,侧向上常常递变为较大的更明 确的斜交前积,并且向上递变为平行反射。
(2)沉积解释
多指在前三角洲或三角洲之间,形成 小的,指状交互的斜坡朵叶地层。
四、 杂乱反射结构
3、沉积相的相标志
沉积相标志包括八种类型: (1)颜色; (2)岩石类型; (3)自生矿物; (5)原生构造(层理,层面,生物扰动,其它沉积构造);
( 4 )颗粒结构 ( 粒度参数曲线,形态,圆度,颗粒定向,颗粒表面结构 ) ;
(6)岩性组合; (7)韵律; (8)化石。
第一节 地震相的概念
二、地震相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