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无锡中考分数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焦点)
(一)写作目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变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和理念应运而生。

同时,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商业银行内部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已迫在眉睫。

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国际商业银行的惯例接轨,可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可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本综述主要就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规范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二)相关概念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以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促进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进行的审计,因此又被称为经营风险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将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行评估,是评估审计风险观念、范围的扩大与延伸,它将风险评估的范围从局部微观拓展到了整体宏观,审计理念实现了质的飞跃。

商业银行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商业银行进行系统地风险分析、评价其风险控制、评价被审计商业银行可以审计的各个领域的剩余风险为基础,根据评价得出的已经量化了的剩余风险的大
小,选定进一步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并予以实施的一种审计模式。

(三)综述范围
本文参考了2005-2010年间发表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当代经济》、《时代经贸》、《南方金融》、《西部金融》、《经济师》、《商场现代化》等期刊杂志中的研究论文,借鉴了江西财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硕士论文,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总结,从总体上把握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相关主题及争论焦点
对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对其理论和实务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

但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范围和成果,一方面大多数学者是从风险管理和会计两个角度出发去看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优势,主要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进行推导,尚未尝试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国际性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审计实务界开始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探索新的审计方法。

这种新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和实务在90年代均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

曼彻斯特大学教授Stuart Turley(2000)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方法不断发展和演进的必然结果,是审计理论发展的自然的过程。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原有方式方法为基础,从多向的网状关系出发,因此它具备了很多创新的理念,是传统审计模式的演进和发展。

佛罗里达大学教授W.Rober Knechel(2001)认为,审计环境随着现代企业的业务繁杂多样的变化,日趋复杂。

传统的审计方法已无法满足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需求,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正好解决了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200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会议,该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探讨出新的审计风险模型。

2004年2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颁布了《国际审计准则240号——审计人员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
考虑的责任》,专门就“审计人员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考虑的责任”制定了基本的准则、基本程序方法和指导,这是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务应用的一次重要探讨,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二)国内研究成果
对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是否能够应用“现代风险导向”的模式。

研究者普遍偏向乐观的态度。

1、关于商业银行内部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位。

主要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所扮演的角色出发,研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在《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内审工作中的应用》(张鲁生,2005)一文中,作者提出:风险导向审计并不取代制度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虽然代表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应用价值较大,但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须正确认识和运用。

在金融领域大案要案频发的形势下,还需要制度导向审计把关堵口。

因此,宜将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导向审计并行或结合应用,方能较全面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现实选择》(张欢,2006)一文中,作者指出: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上,应采用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兼顾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

具体选择哪种审计模式,应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全面推行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的内部审计为时尚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改制上市阶段应把重点放在完善和充分发挥制度基础审计上,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改制完成后,在完善制度基础审计的基础上,再逐步推行风险导向审计。

2、关于商业银行内部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主要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为顺应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发展和内部审计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风险导向:银行内部审计新理念》(许莉、程丽丽,2005)一文中,作者指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银行审计的必然选择。

银行业务量大、金额大、资金往来频繁,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民间审计,审计资源的供需矛盾都比较突出,审计资源短缺。

在信息系统条件下,详查法不是不可行,但显然是不经济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并适应银行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当今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社会环境需要新的审计方法,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也
为新的审计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在《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实行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思考》(葛文平、郑志元,2009)一文中,作者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即只有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才能够科学地解决业务数据海量的问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全面评估风险为基础,对风险高的业务加大审计力度,将审计资源按风险控制更合理地进行分配与使用,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同时,作者指出,银行操作风险的特性、操作风险防范的及时性和有效防范管理层舞弊都需要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而在《风险导向审计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张秀英,2009)一文中,作者强调:目前国外银行主要以风险导向审计为核心来规避和化解审计风险,而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方法,仍停留在遵照上级审计部门的工作安排和要求上,审计目的还局限于“查错防弊”。

以此说明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既是国有商业银行监督的需要,更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应用与发展的根本要求。

3、关于商业银行内部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可行性。

主要从我国商业银行现今具备的各方面优势条件出发,阐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是有其实施空间的。

在《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前景分析》(付民国、朱岚,2006)一文中,作者认为:第一,商业银行有着良好的计算机技术平台。

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建立审计对象的信息数据库问题,而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其较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与程序为数据采集奠定了基础,为商业银行内审人员充分了解本行的资产质量、负债状况、结算业务操作及其内控等提供技术支持;第二,商业银行有着较为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模式和较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其风险的识别、评估与认定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借鉴,使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运用成为可能;第三,国际一些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在银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已取得成功经验。

英、法、德等国商业银行管理当局逐渐认识到内审人员是银行管理的顾问,而不是单纯的监督者,在这一审计观念影响下,审计人员越来越倾向于注重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在许多商业银行中都推广使用风险导向审计,取得了很好的审计效果和经济效益。

很显然,以上三点都有助于内审人员对商业银行开展风险评估,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探讨》(骆飞,2009)一文中,作者强调:首先,目前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已经基本完成
了数据库的集中建设,走在了国内行业计算机信息化的前列;其次,多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运营风险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试探性的摸索,其风险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次,国外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施了针对于审计方法的项目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各个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发新的审计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如DTT 在对商业银行审计时,重点运用分析性复核,并开始在全球统一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理论。

而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应用探讨》(王晓菲,2010)一文中,作者同样是从技术层面、管理模式层面、运用效果层面这三个角度对商业银行内部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换言之,商业银行内部其实已经具备了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条件,同时也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

4、关于商业银行内部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现途径。

主要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出发,提出若干有效措施来解决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在《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耿庆环,2008)一文中,作者提出了规范商业银行内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二是制定以内部审计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计划体系;三是注重开展宏观风险导向审计及综合风险分析;四是以计算机为依托,正确运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五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技能。

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潘君容,2005)一文中,作者强调了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经验,引入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构建完整独立的风险监控和管理体系。

科学完整地实现对银行各类风险的有效管理,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风险无处不在,每项业务都有相应的风险。

而一个银行内部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相互叠加放大,有的相互抵消减少,银行不能仅仅从某个角度考虑风险,必须从贯穿整个银行的角度看风险。

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高香,2009)一文中,作者着重指出商业银行应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参考。

由此可见独立性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是独立性并非只是形式上的体现,关键是内审部门能独立地行使职能。

也只有这样,审计部门才会受到重视,审计建议才能被采纳,审计机构才会有权威性。

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探讨》(李华,2008)一文中,作者认为:第一,健全信用管理机构,构建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

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信用评价指标是合理评价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各种风险出现的必要前提;第二,科学控制审计成本。

审计计划的科学管理是审计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环,即统一合理规划审计过程,统一指挥、集中调配,通过合理组织审计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合力,对现有审计资源实现最佳配置。

第三,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因此应对我国内部审计准则进行适当的修订,以适应大环境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

第四,积极开展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实务探索和总结。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张彩香,2009)一文中,作者提出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程序体系,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二是加强风险导向预警审计,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三是制定和完善各种配套规章制度,使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四是认真评价商业银行内外部经营环境,为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创造条件。

三、总结部分
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商业银行内部应用的重要意义,并将该模式推崇为未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

然而,任何一个新的理论和方法,从它的提出到最终付诸于实施,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对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也不例外。

目前,该理论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因此,探讨其存在的不足,进而完善该理论变的尤为重要。

随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学术界对其认识一定会更加深刻、全面。

四、参考文献
[1] 张鲁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内审工作中的应用[J]. 济南金融,
2005,(9):44-45.
[2] 张欢.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现实选择[J].财会月刊,2006,(7):
57-58.
[3] 许莉,程丽丽.风险导向:银行内部审计新理念[J].现代金融,2005,(10):
31-32.
[4] 葛文平,郑志元.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实行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思考[J].
海南金融,2009,(7):77-79.
[5] 张秀英.风险导向审计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应用[J].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
校,2009,(3):13-15.
[6] 付国民,朱岚.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前景分析[J].商场现代
化,2006,(21):197.
[7] 骆飞.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探讨[D].南昌:江西
财经大学,2009.
[8] 王晓非.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应用探讨[J].金融经济,
2010,(6):80-81.
[9] 耿庆环.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时代经贸,
2008,(7):143.
[10] 潘君容.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2005.
[11] 高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12] 李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8):58-59.
[13] 张彩香.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经
济研究,2009,(3):6-7.
[14] 张燕,李荣.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时代经贸,
2008,(1):205-206.
[15] 金志中,申海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创新[J].当代经济,
2010,(2):112-113.
[16] 刘天凯,向志斌,张远意.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8,(8):37-39.
[17] 王迈利.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探析[J].经济师,2009,(3):199-200.
[18] 彭文斌,张娜.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审计[J].中国注册会
计师,2008,(3):328.
[19] 乌兰图雅.基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公司治理结构的风险导向内部
审计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20] 肖文玲,宋伟.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和作
用发挥[J].西部金融,2009,(2):29-30.
[21] Edward Cahill. Audit committee and internal audit effectiveness in a
multinational bank subsidiary: A case study. 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 2006:160-179.
[22] Zabihollah Rezaee.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Audit Opinions. Internal Auditor,
2010: 47-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