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新)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三字经》的特点
➢ 从形式上看,三个字一句,而且每句都押韵, 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
➢ 语言表达上,词语通俗易懂,语句凝练。
第二节 《三字经》解读
第一部分 “教育的重要和学习的内容”
➢ 第一讲 原文:
解读步骤: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注释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译文 解析
一(、1)什宜么:是应当蒙。学?
(2)何为:能干什么? (3)玉:玉石。 (4)器:指道理。 (5)为:做。 (6)亲:亲近。 (7)礼仪:礼貌仪节。
back
➢译文:
译: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 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 能有什么用呢? 一块玉石不经过雕琢,它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的,它只是 一块玉石。人如果不学习的话,是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 么是错的,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
译: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原来是善良的,大家的本性是差 不多的,只是因为受到各自环境的影响,于是彼此的本 性就逐渐相差得远了。 如果不加以教导,本来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方 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心一意,始终不懈。
back
➢思想主旨提炼:
❖ 后天环境的熏染对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后天 的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而教育的方法是专 一,坚持不懈。
back
➢译文:
译: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三个方面:亲近良 师,亲近益友,学习礼貌,懂规矩。
➢思想主旨提炼:
❖ 学习的重要性,小孩子应该从尊师、择友、礼 仪学起。
back
➢文化知识延伸:
❖中国传统的“玉文化”
“玉不琢,不成器”出自《礼记学记》。 1.中国是一个有漫长悠久历史的玉文化的国家,古 代有个说法“君子比德于玉”。 2.“切、磋、琢、磨”是加工玉器的工序。 ❖学习像治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 王与臣子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 亲相 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思想主旨提炼:
❖ 学习的主要内容:数学、天文、伦理道德。
➢文化知识延伸:
(一)古代“六艺” 中国古代的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礼、乐、射、御、书、数
解读步骤: 注释 解析 译文
➢注释
一(、1)什龄:么岁是。蒙学?
(2)温:温暖。 (3)亲:父母双亲。 (4)当执:当,应当;执,做到。 (5)弟:同“悌”,敬爱兄长。 (6)首:首要。 (7)见闻:见到和听到的事。 (8)知某数:认识数目。 (9)识某文:理解文理。
➢译文:
译: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 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 敬和友爱兄 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 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 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 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第二章 《三字经》解读
第一节《三字经》概说
• 主要教学内容: 一、关于《三字经》的作者 二、《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三、《三字经》的特点 四、《三字经》的作用
一、关于《三字经》的作者
❖ 一般认为,《三字经》作者为宋代的王应麟。进士出身, 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王应麟忧时爱国, 学问广大,治学严谨,著书二十三种,著名的有《困学纪 闻》、《玉海》、《诗考》、《诗地理考》等著作六百多 卷。
➢注释
一(、1)什曰么:是叫做蒙。学? (2)运:运转。
(3)应:对应。
(4)中:中央。
(5)五行:组成万物的五种要素。
(6)五常:五种基本德行。
(7)紊:紊乱。
(二)古代“三纲” 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
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 同时也要求君、父、夫做出表率。
第一部分 “教育的重要和学习的内容”
➢ 第六讲 原文: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back
➢思想主旨提炼:
❖ 成长环境对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家庭和学校 的教育同样重要。
back
第一部分 “教育的重要和学习的内容”
➢ 第三讲 原文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读步骤: 注释 译文 思想主旨 知识延伸
➢注释
❖ 《三字经》是晚年为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编写的一本融会 中国文化精粹的“三字歌诀”。
❖ 《三字经》被称为“经”,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作。
二、《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三字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讲教育的必要性和应该学习的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文中子,及老庄”) 第二部分,讲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 (“经子通,读诸史”——“朝于斯,夕于斯”) 第三部分,以勤学的例子强调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昔仲尼,师项橐”——结尾)
back
➢文化知识延伸:
❖“割席断交”的故事:(“管宁”和“华歆”) 把坐着的席子分成两半,分开而坐,表示双
方从此不再是朋友。后世也多以此表示跟朋友断 交。
back
第一部分 “教育的重要和学习的内容”
➢ 第四讲 原文: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back
第一部分 “教育的重要和学习的内容”
➢ 第二讲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读步骤: 注释 译文 思想主旨
back
➢注释
一(、1)什择:么选是择。蒙学?
(2)处:住处。 (3)机杼:织布机上用于穿引纬线的梭子。 (4)窦燕山:五代末年的窦禹均。因他居住在燕山附近,故称
back
➢文化、知识链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论” (一)荀子代表“性恶论” (二)孟子代表“性善论” “四心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三)“有善有恶论”
❖性本善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盼。 back
➢重点解析
❖ “性相近,习相远”:后天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史 非常重要的。 周处除害的故事
➢思想主旨提炼:
❖ 传统蒙学教育的第一位是“孝”和对兄长的敬爱 ,其次是丰富见闻、学习文理知识。
❖ 孝道故事:“涤秽事亲”(黄庭坚)
第一部分 “教育的重要和学习的内容”
➢ 第五讲 原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注释
知识延伸
➢注释
一(、1)什初:么初是生,蒙刚学开?始有生命。
(2)性:天性。 (3)性:性情。 (4)习:洗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特征。 (5)苟:假如。 (6)教:训导、教诲。 (7)迁:转变、变化。 (8)道:方法、方式。 (9)贵:注重、重视。 (10)专:专一、坚持不懈。
back
➢译文:
一(、1)什才么:是基本蒙的学东?西。
(2)纲:事物的主体。 (3)义:法度。 (4)亲:亲近。 (5)顺:和顺。
➢译文:
译: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
个十是一百, 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 下去。
宇宙间最基本的三样东西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 类发光的物体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窦燕山”。 (5)义方:指做人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后指家教。 (6)养:养育。 (7)惰:失职。
back
➢译文:
译: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
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 教育儿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 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