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资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古夫中学课题组
2013.9.我校向县培研中心申报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课题开题以来,我们根据我校已有经验,整合原有课题与现有课题资源,积极开展实践研究,重点克服了“只听雷声不见雨”的现象,重点在课程开发的实践方面寻求突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开发出了《走进古中》、《安全教育读本》、《健康成长--我是女生》、《健康成长--我是男生》、《花样跳绳》、《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等16门校本课程读本。
到目前,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果,为了及时总结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抓实校本课程的推广与教学,特向课题研究主管部门报告课题研究情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县培研中心向县科技局申报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旨在实践;旨在推动全县校本课程开发健康发展;旨在积极引导校本课程进课堂;旨在推出一批校本课程指导丛书;它引导老师们克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假”、“大”、“空”的弊端,向“小”而“实”的科研价值观转变。
我校在2004年也申报并立项了省市县“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在当时也是把它作为新课程的难点来研究的,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实际问题,比如: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投入多,冲淡了教学等,就停滞不前了。
当然,我们在申报课题时也还是有些追求高级别,忽视实际应用的问题。
我们申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就
是为了纠偏,更是为了务实。
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实打实地做课题,真对真地开发课程,立足校本实际,注重学生需求,我们成立了十几个校本课程开发备课组,进行了两次校本课程开发进度检查通报,已经开发了16门校本课程,经过三轮修改完善,又在2014年秋季学期进行了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走进古中》、《安全知识读本》、《国旗下成长》等专题教育课程有效地配合了学校政教工作;生命课程《我是男生》、《我是女生》、《文明礼仪教育》等关注学生成长,为学生成长导航;技能类课程《快乐腰鼓》、《花样跳绳》、《田径队训练手册》、《三阶魔方》、《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电子技术》、《象棋入门》等课程把学生带进了丰富的活动中;地方特色课程《魅力兴山》、《昭君文化》从地方特色入手,充分挖掘兴山历史文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美的元素。
较为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较为完备的课程逐步形成了我校独特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的研究:校课开发阶段:2013.9--2014.8.任务:编制课程纲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备课组、整合现有校课,形成校课指导书。
在这一阶段研究中,我们狠抓校本课程指导书的开发,我们认为这是这一阶段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说一千道一万,没有东西进课堂什么都不算。
所以,我们召开课题组研究会议,决定首先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备课组,我们成立了:
走进古中备课组,组长:李祖锐,副组长:庞广勇
安全教育备课组,组长:王承
国旗下成长备课组,组长:舒凤英
花样跳绳备课组,组长:刘选锋
快乐腰鼓备课组,组长:朱光玲
特色运动队备课组,组长:陈书全
青春期健康教育备课组,组长:彭开荣、余顺芹
美丽兴山备课组,组长:李君
昭君历史文化备课组,组长:熊辉琼
硬笔书法教育备课组,组长:熊俊
软笔书法备课组,组长:张吉庆
三级魔方备课组,组长:丁强
电子技术备课组,组长:付强
文明礼仪教育备课组,组长:赵儒尧
经过三月份、四月份两个月的备课准备,在5月20日前,打印出了13门课程清样,还有三门课程初稿已经出来了,只是因为电脑坏掉了,送修未归,没有打印清样,成为这些老师的一个小遗憾。
我们的思路是:先有课程,再编写课程纲要,根据已有课程搭建课程框架,再根据师生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新的课程,逐步完善我校校本课程体系,形成特色课程。
第二阶段:课程修改阶段:在2014年暑假,我们成立了古夫中学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张拥华
副组长:庞广勇赵儒尧
组员:李祖锐袁秉芳
领导小组审核已经开发的校本课程,共计审核了16本校本课程清样,经过审核,确定了现有课程,提出了书面修改意见,经过课程备课组的认真修改,确定了以下课程:
综合课程:《走进古中》备课组长李祖锐
《安全教育读本》备课组长:王承
《国旗下成长》备课组长:舒凤英
《文明礼仪教育》备课组长:赵儒尧
技能类课程:《田径队训练手册》备课组长:陈书全
《三阶魔方》备课组长:丁强
《电子技术》备课组长:付强
《花样跳绳》备课组长:刘选锋
《硬笔书法》备课组长:熊俊
《软笔书法》备课组长:张吉庆
《快乐腰鼓》备课组长:朱光玲
生命教育课程:《我是男生》备课组长:彭开荣
《我是女生》备课组长:余顺芹
地方特色课程:《魅力兴山》备课组长:李君
《昭君文化》备课组长:熊辉琼
第三阶段:课堂教学检验阶段:在2014秋季,我们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应用《走进古中》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
在全校升旗、集会活动中应用《国旗下成长》《安全教育读本》等,也得到了师生的认同。
我们在七年级开设了《快乐腰鼓》课程,在八年级开设了《我是男生》、《我是女生》、《文明礼仪教育》、《三阶魔方》、《硬笔书法》等课程,在课程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对课程的教学进行了调查,学生对开设的课程感到满意,认为对他们的发展很有用。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1. 开发了16门校本课程,按照课程的性质,可以分为四大门类,即综合课程,能力课程,生命课程,地方特色课程。
综合课程:《走进古中》
《安全教育读本》
《国旗下成长》
《文明礼仪教育》
技能类课程:《田径队训练手册》
《三阶魔方》
《电子技术》
《花样跳绳》
《硬笔书法》
《软笔书法》
《快乐腰鼓》
生命教育课程:《我是男生》
《我是女生》
地方特色课程:《魅力兴山》
《昭君文化》
2.进行了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出了校本课程教学、评价及各类校本课程教学的统筹办法,即综合课程以全校或者全年级统一教学为主,必修课分年级开设,技能类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3.制定了我校校本课程纲要。
总之,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支点,一个学校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的落地之根。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许多新课题需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