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概述与简介
邵阳市二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制卷: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人的耐力与体内的一种基因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人体内的这种基因按某种特定形式存在,人就容易在需要耐力的体育运动中取得好成绩。
该大学心血管遗传中心蒙哥马利博土领导的研究小组,是在对征服了高海拔山峰的登山运动员和在军训中表现出色的新征入伍的士兵进行DNA测试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据介绍,所有这些登山者,都是在没有携带氧气瓶等呼吸设备的情况下顺利地登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的。
而75名接受调查的新兵,都是在为期10周的大强度军事训练中成功地坚持下来的。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体能素质超群者的ACE(血管紧张肽转换酶)基因的存在有某些共同特征。
这种基因在人体内的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形式I使人体血液中的ACE数量较少,形式D 能起相反的作用。
每个人体内有两个这种基因,或是两个I,或是一个I一个D,或是两个D。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拥有至少一个I基因的人,其耐力比拥有两个D基因的人要强。
研究人员推测说,I基因能增强肌肉细胞吸收氧或其他营养成分的能力,因而有助于增强人的耐力。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运动能力还与敏捷性、手眼协调等许多其他因素有关,因此这一成果不一定能用于选拔和培养运动员。
但如果进一步研究并证明I基因确实可以提高细胞的工作效率,那么可能为中风或心脏病患者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1.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基因”是以I形式存在的基因
B.“这种基因”指人体内的ACE基因
C.“特定形式”指被试者体内只有I基因没有D基因
D.“共同特征”是人体内部存在有I和D两种形式的基因
2.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与被试者体能素质超群无必然关联的因素是:
A.人体血液甲ACE的数量
B.人体内ACE基因存在的形式
C.人体中I、D基因组合的方式
D.I、D基因与肌肉细胞的关系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对登山运动员和受训士兵的DAN测试是为了证明他们的耐力
B.研究结果证实,I基因能增强人的耐力的依据是它能增强肌肉吸收氧和其他营养成分的能力
C.所有被试运动员和75名士兵体内的ACE基因都至少有一个以I的形式存在
D.ACE基因的D形式的存在,是造成人的耐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
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
聚少习技击。
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
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
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
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
步卒惧,欲走。
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
招谕已定,约三日。
太祖先归,留聚俟之。
其帅欲他属,聚还报。
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
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
授承信校尉。
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
张士诚入寇,击败之。
召领宿卫。
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
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
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
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
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
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
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
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
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
云南平,进取大理。
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
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
蛮地始定。
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
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
还镇云南。
二十三年召还。
李善长败,语连聚。
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竟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俟:等待
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副:辅佐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次:处所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课:考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B.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C.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聚貌伟尚武。
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
他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B.费聚处事果断。
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太祖反馈。
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C.费聚战功显赫。
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
在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D.费聚未得善终。
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
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步卒惧,欲走。
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
(5分)
(2)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竟坐党死,爵除。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宋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
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
②馘(guó):割耳朵。
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8.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 ”。
(3)《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
“ , ”。
(4)《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 ”。
(5)《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 ”。
(6)《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藤
鲍尔吉·原野[注]
藤不是树不是根,又似根似树。
树直立,根在地下爬行。
但是藤更愿意选择做一根藤。
树像士兵一样站在哨位,一辈子没往前走过一步。
藤是植物里的猴子,它在悬崖爬上爬下,把阵线搞乱,编织了森林里的蛛网。
藤好奇心重,它想去一切地方。
藤想知道泉水从什么地方流出,野果边上有没有刺猬的洞。
想知道高处有什么,想知道高处的高处还有什么。
藤直不起腰,它需要挂在什么东西上。
藤做的事情叫作借力。
它认为所有的地方都是肩膀。
它爬过石头、树和草的肩膀,然后向上爬。
藤被庄子的故事吓住了:树越成材越近刀斧,树一旦刚劲挺直就成了床,供人坐榻,成了桌椅板凳和皇帝的案子,树不读书也被迫充当书架。
藤是明白人,树成了材也不过是大立柜,变成夹肉的筷子自己却吃不着。
藤以不材自喜,它要做一个山野流浪汉,东奔西走,居无定所,就这么办了。
藤不开花,它情愿寒碜,像穿褐色雨衣的药农。
在雨里,藤的衣衫像石头一样黑湿黏滑,不开花。
植物开花,只是一个富贵的梦想。
花开过,花瓣被风揪走、被流水偷走,花记不住自己到底有几个花瓣。
开花的树多少有一些矜持,像做家务的男人,更像粉墨面世的梅兰芳。
藤没有开花的基因,也罢,不开就不开。
藤假如开了花,必定妖邪,像身怀杂种的茨岗女人。
藤把开花的力量变成皮革般的纤维,坚韧不拔。
中国的文人画里,写藤见到笔墨功夫。
毛笔先天适合写藤,藤之老劲虬顽,以墨之滞迟枯涩应对之。
黄宾虹把笔墨最上境界称为“融洽分明”。
他的画语录常说笔法,笔分八面是黄宾虹的标志性言论,但他的画最好的地方仍在墨法,茂朴华滋显示黄墨的神力。
有画家研究黄宾虹一辈子,不知他作哪一种皴(cūn,国画的一种技法)法,我说黄宾虹山水无皴法。
他问是何法,我说不告诉你。
画藤也无皴,见清楚笔法,所谓线。
朱耷画荷茎与藤何其相似,只是墨性不同。
毛笔的线——齐白石称运笔要迟,石鲁的线却飞快——在画藤时显出疾徐枯润,显示毛笔的霸蛮,齐白石说毛笔可夺天工。
一般画家不画藤,也画不了藤,他怕别人说他在画蛇或画井绳。
徐渭是墨藤祖先,其藤怒而刚烈。
齐白石的藤显露金石章法。
藤在文人画里上了厅堂,化大野为大文。
文人画的藤叛逆,臣服朝廷的人肯定不画藤。
藤在笔墨之间不止纠结,是不求纠结而纠结自来。
大师的墨藤肚子里有火,是身在江湖而不屑江湖,是好纸好墨,是不皴,是仿家画不来的黑道道。
藤是国画里的美人。
就这样,艺术远离着生活。
在所谓“生活”里,藤变成屁股下的椅子,被屁熏得油汪汪的黄。
藤是蛮人孟获的盾,是西南少数民族孩子上学路过的桥梁,是供养苔藓、昆虫的共生体。
森林里,藤比树烂得慢,它属于筋一类炖不烂的东西。
藤是高加索山民采野蜂蜜的梯子,它见过无数采蜜人摔进山谷。
(有删节)
【注】[鲍尔吉·原野]中国当代作家,蒙古族。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散文以“藤”为线索,抓住“藤”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藤”的个性和精神品质。
B.文章第3、4自然段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将“藤”跟树、植物的花和开花的树对比,表现了“藤”“以不材自喜”和“情愿寒碜”的特点。
C.藤是明白人,因为它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能和树比伟岸,但在国画里是美人,能上厅堂,能化大野为大文。
D.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不惜笔墨写文人画藤,是着重指出要抓住藤的特征个性去认识和表现藤。
E.没有笔墨功夫的画家是画不了藤的,他怕别人说他在画蛇和画井绳。
徐渭是墨藤祖先,其藤怒而刚烈。
在中国画里,藤是叛逆的代表。
(2)请阐释“艺术远离着生活”的含意。
(6分)
(3)作者说藤虽不是树不是根,但它更愿意选择做一根藤,为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6分)
(4)文章借藤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感受。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达尔文的拖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
罗西尼因《威廉?退尔》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
罗西?塞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
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
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
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渐渐建立了他的观点。
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已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
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
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
但是直到马尔萨斯关于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
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的正常时期错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
通常的科学传记是造成伟大思想家信息产生明显错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
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
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
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闻。
导致达尔支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
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
然而,选尔文恐惧什幺呢?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宣扬他所不能证实的观点。
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幺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
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
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
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
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时,公众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
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
然而他的观点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实发生了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
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特质中含有特殊性。
我承认对此不太明白。
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
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
(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如同罗西尼和罗西?塞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出进化理论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
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猜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
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生,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D.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助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
E.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
(2)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3)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
”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6分)
(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
”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班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②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懂的作品。
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的人。
A扬汤止沸下里巴人深孚众望 B釜底抽薪阳春白雪深负众望
C釜底抽薪阳春白雪深孚众望 D扬汤止沸下里巴人深负众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他们不但保质超额地完成了任务,我们也没有落后,很出色地完成了预定目标。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的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D.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增加的最新资料。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
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
① __,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字。
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② 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
画非画,文非文,③,。
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①__ _ ___ ②
③,。
17. 下面是2014年三亚市、哈尔滨市某天的天气预报表,请据此写一段解说词,简要介绍天气情况,并提出建议。
要求:用语准确、亲切、自然,句子通顺,60字左右。
(6分)
城市名称天气情况温度风力风向空气状况三亚晴16°C -21°C 南风2-3级较差哈尔滨中到大雪-27°C - -10°C 北风6-8级良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字。
在加尔各答曾有过一个猎人,他养了一条很忠实的狗,那狗曾经两次拼着性命从野兽口中救出他的命。
后来,他成了家,有了儿子。
一天,他外出打猎时,把狗留在家里看护自己年幼的儿子。
等他回来后,发现自己的儿子不见了,那条狗却满嘴是血。
猎人顿时火起,认为是狗把儿子吃了,便一枪把狗打死了。
这时,儿子听到枪声,从床底下钻出来告诉父亲,有一条大蟒蛇要吃自己,是狗把大蟒蛇赶跑了。
猎人后悔不已。
为了纪念那条忠实的狗,猎人厚葬了狗,并特意为狗修建了一座塔,这塔据说至今还矗立在加尔各答。
猎人因为缺乏信任,失去了一条忠实的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C;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
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
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
“士诚”“寇”“宋兴祖”“之”“士诚”“气”都是名词或代词,同时结合语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张士诚又前来侵犯,费聚捕获他的统帅宋兴祖,第二次击败张士诚。
张士诚失去勇气,不敢再来窥视长兴”。
6、C;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
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
C项中“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错误,根据原文“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至是,聚始独将”可知,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一直辅佐耿炳文,直到消灭了叶、陈二姓海寇,才独挑大梁。
7.①步兵恐惧,想逃走。
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往哪里逃?”于是向前抵达军营。
(采分点:蹴、走、安、遂)
②皇帝说:“费聚以往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谋反啊!”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
(采分点:曩、称、詈、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关键字(1)“蹴”,追击;“走”,逃跑;“安”,哪里;“遂”,于是;“走将安往”,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走将往安”。
(2)“曩”,从前过去;“称”,符合;“詈”,责备;“坐”,因为……获罪。
8.上阕既描写了扬州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叹”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
下阕作者先写自己见情势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抒发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
9.(1)借景抒情。
作者运用单调的景物形成一幅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担忧、惆怅的心情。
(2)用典。
作者运用“少年有意伏中行’,"欲上治安"等典故书写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
(3)直接抒情。
作者运用“徒感慨,漫悲凉”“ 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
(4)对比。
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写出作者的失落之情。
10.(每小题1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亲贤臣,远小人。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夫战,勇气也。
11.(1)CE 【解析】 C.“藤是明白人”,文中是指它明白的是自己虽然不能像树那样成材,但免除了成材带来的“杀身之祸”,因而“以不材自喜”。
E.原文中是“文人画的藤叛逆”,选项中的“中国画”范围扩大了。
(答对一项计2分,答对两项计5分,多答不计分。
)
(2)艺术反映的不是事物的实用价值,而是事物体现出的一种精神,一种品质。
(3)藤虽不是树不是根,但是有着藤自己的特征和个性,具体表现为:①藤有很重的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和冒险精神;②藤善于借力,借助石头、树、草的肩膀向上爬;③藤以不材自喜,自由自在,不被别人利用;④藤情愿寒碜,不把自己打扮得妖艳供别人欣赏,而是保持自己的本色;⑤藤有韧性,坚忍不拔。
所以它更愿意做一根藤。
(4)我们要像藤一样保持一种好奇心,拥有一种探索和冒险精神。
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人失去了对自然、社会乃至人自身的探索,如果我们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就要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的领域,从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我们要像藤一样善于借助有利的外部条件发展自我。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弱小的,我们要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完善自己,单靠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