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及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讨论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丹麦的外科医生kehlet首次提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这一医学理念。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又被称为术后促进康复的有效程序,其实施的目的及意义在于尽可能地降低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应激反应,加快其康复的速度[7]。
有研究资料显示,绝大多数的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会处于较为强烈的应激状态中,其机体的代谢率明显高于健康人,故需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营养支持及护理,以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早期康复。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缩短其康复的时间,改善其术后的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1] 李印.食管癌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策略与展望[J].中华胃肠外科杂
志,2016,19(9):965-970.
[2] 罗洞波,高云飞,吕红博,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患者围
术期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11(3):280-283. [3]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快速康复专家委员会.食管癌加速康
复外科技术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6,32(12):717-722.
[4] 方强,胡彬,任光国,等.加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
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11):1093-1099.
[5] 殷峻,白雪,黄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
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31):132-133.
[6] 庞雅桢,高群.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1(7):861-863.
[7] 谢伟群,刘鸿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
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2(2):144-145.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及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殷再宜
(湖北省崇阳县中医院,湖北 崇阳 437500)
[摘要]目的:分析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及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湖北省崇阳县中医院收治的30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Treatment组和Matched组。
为Matched组15例患者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Treatment组15例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1)治疗后,Treatment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Matched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Matched组患者,P<0.05。
2)Treatment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均短于Matched组患者,其术后的引流量少于Matched组患者,P<0.05。
结论: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促进其骨折处的愈合,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股骨干骨折;骨不连;下肢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18-0006-02
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
部分此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出现骨不连的情况,从而可导致其出现骨折部位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1]。
如何改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
本文对湖北省崇阳县中医院收治的30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及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湖北省崇阳县中医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30例纳入本研究。
这些患者入院的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
其纳入标准是[2]:经影像学检查被确诊患有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存在骨折端硬化、萎缩、膝关节功能受限的情况;存在骨折部位疼痛、叩击痛等症状;有外伤史,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其排除标准是: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存在代谢性骨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存在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Treatment组和Matched组。
Treatment组15例患者中有女7例,男8例;其年龄为20~63岁,平均年龄(42.7±3.1)岁;其病程为3~14个月,平均病程(8.4±0.6)个月;其中骨不连类型为肥大型的患者有10例,为萎缩型的患者有5例。
Matched组15例患者中有女6例,男9例;其年龄为21~63岁,平均年龄(42.8±3.2)岁;其病程为4~14个月,平均病程(8.5±0.5)个月;其中骨不连类型为肥大型的患者有10例,为萎缩型的患者有5例。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在术前,评估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身体状况,并对
其基础疾病进行治疗。
在此基础上,为Matched组患者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协助其取仰卧位。
在其大腿外侧做手术切口,逐层剥离其股外侧肌、阔筋膜张肌等组织,直至其骨折端充分暴露。
对其骨折端的骨膜进行剥离后,使用皮质骨螺钉将合适型号的动力加压钢板固定于骨折端处。
对存在明显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植骨处理。
为患者放置引流管后,关闭其切口。
为Treatment组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麻醉、协助其取位的方法同Matched组。
于其大腿外侧做纵向切口,切开阔筋膜张肌,将其分离至骨折端处。
剥离骨折端的骨膜,在股骨大转子顶点处进针,将实心钛合金股骨带锁髓内钉置入髓腔。
对存在明显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植骨处理。
在手术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术区进行冲洗。
为其放置引流管后,逐层关闭其手术切口[3]。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的时间、术后的引流量和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
2)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愈合不良、再骨折、关节僵硬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
Treatment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后的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分别为(140.05±8.16)min、(91.48±7.92)ml、(20.31±4.61)d,Matched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后的引
社区传染性疾病的特点、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陈 涛
(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1)
[摘要]社区传染性疾病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疾病。
该病患者的病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导致社区内的其他居民患病。
近年来,我国社区传染性疾病的种类逐渐增多,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甲型H1N1、肺结核、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感冒、非典型性肺炎(SARS)都是较为常见的社区传染性疾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专业医疗机构的指导下,提高对社区传染性疾病的重视度,使该项工作常态化、实案化。
本文主要是分析社区传染性疾病的特点、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为社区开展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传染性疾病;特点;防控工作;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18-0007-03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的对象是社区内的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主要的工作是解决社区存在的卫生问题、满足居民对基本卫生服务的需求,防止传染性疾病在社区内爆发。
近年来,各种新型的传染性疾病不断出现,社区防控传染性疾病的难度不断增加。
分析社区传染性疾病的特点、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社区传染性疾病的特点
1.1 多样性
我国社区传染性疾病的种类繁多。
一项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仍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1]。
在乙肝患者中,有10%的患者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15%的患者最终会因患有肝细胞癌、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而死亡。
此外,寄生虫病、结核病等慢性传染性疾病仍有一定的发病率。
水环境恶化是诱发寄生虫病的主要原因。
导致结核病的病原菌出现耐药性是结核病疫情加重的主要原因[2]。
近年来,我国居民罹患甲型H1N1、肺结核、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性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也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流量、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分别为(147.05±8.20)min、(170.30±10.25)ml、(25.84±6.0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9,P=0.001;t=40.819,P=0.001;t=4.857,P=0.001)。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治疗后,Treatment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3.3%,Matched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7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组别例数优(n)良(n)差(n)优良率(%)Treatment组1577193.3 Matched组1556473.3
χ²值 6.480
P值0.011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Treatment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Matche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组别例数愈合不良(n)感染(n)再骨折(n)关节僵硬(n)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Treatment组151000 6.7
Matched组15210126.7
χ²值 5.414
P值0.020
3 讨论
骨不连是股骨干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此病的发生与骨缺损、骨折端接触不良、内固定物选择不当等因素有关。
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主要手段。
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外固定架固定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均为临床上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常用术式。
有研究指出,与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相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具有创伤小、对患者骨折端血运的影响小等优点。
相关的研究表明,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可有效地促进患者骨折处骨痂的生长,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提高其骨折愈合率和生活质量[4]。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Treatment 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均短于Matched 组患者,其术后的引流量少于Matched组患者,P<0.05。
这说明,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具有手术的时间短、患者术后引流量少、骨折端愈合快等优点[5]。
桂鹏等[6]研究指出,带锁髓内钉的固定效果较好,能够很好地控制股骨干的畸形、短缩,且其弯曲、断裂的发生风险显著低于钢板。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Treatment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Matched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Matched组患者,P<0.05。
这说明,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较好。
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涛,罗苹原,张鹏,等.不同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
后骨不连的疗效观察以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9,21(12):940-943.
[2] 张守军.带锁髓内钉固定对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预后情况及
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9):164-166.
[3] 刘飙.两种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
理用药杂志,2019,12(28):150-151.
[4] 贾小旺.下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手术治疗[J].双
足与保健,2018,27(12):150-151.
[5] 吴永伟,芮永军,殷渠东,等.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骨折和骨不
连[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8):178-722.
[6] 桂鹏,叶茂,邹毅,等.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动力加压钢
板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35(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