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社会现象——浅析“参与式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
178
中国当代艺术社会现象
——浅析“参与式艺术”
刘吟盈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0053)
摘要:随着艺术与先进科学、社会环境的融合,传统的艺术思维从禁锢中解脱,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和表达形式从
单一走向多样,衍生出只要系统地了解与学习都有能力制作出有模有样的艺术作品,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去。
让人直感艺术就潜藏在日常生活,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这致使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社会参与”蔓延开来。
关键词:参与;社会;羊蹬计划;语境
一、参与式艺术的定义
什么是参与式艺术?首先从形式上说,参与式艺术呈现为在特定现场开展的,艺术家与参与者共同完成的,混合媒介的,事件性艺术。
这种基于特定现场所发生的在地艺术实践揭示了艺术创作四要素,即现场、艺术家、观众、作品,之间的主体间性的对话关系,意味着参与式艺术的意义生成是在“剧场性”审美意义生成机制中产生的。
在内容上讲,参与式艺术是指社会人群参与到特定的由艺术家主导的艺术现场,与现场展开批判性对话的艺术,它将艺术的触角深入到社会领域,取代抗议、游行等激进的政治运动,成为链接人际交往,修复断裂的社会纽带、激发对话、增进认同的社会与艺术综合体,是对现代主义审美自律性的否定,同时也预示了当代艺术的伦理转向。
我们说参与,那么在社会参与式艺术中何谓参与?是社会的参与?又或是艺术的参与?主体间性的不同会导致不同语境的对话窗口打开,而选择权仍然在于自我本身。
以此再纵深下去,我们可反问自己,社会参与式艺术最终所呈现给观者或艺术家本人的“作品”究竟是什么?这个作品能够称之为“作品”吗?下文将以个案分析为据点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二、参与式艺术个案分析
近年来中国社会参与式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个案无疑是以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焦兴涛老师所组织进行的“羊蹬计划”,艺术组织的表现是“合作社”的形式,在当地一般被称为“羊磴艺术合作社”,名字的由来根据当地地名羊蹬镇所取。
这是由一群年轻艺术家和当地居民共同参与,于2012年在贵州省桐梓县羊蹬镇开展的一个综合性艺术项目。
羊蹬艺术合作社即是通过“冯豆花美术馆”或是“乡村木工计划”这样的艺术家与村民合作的形式,将群众拉入到艺术的语境之中,使群众参与到具体的艺术项目中去,艺术家能够得到自己的预想艺术效果。
但是退出艺术团体这个范围再看“羊蹬计划”的前身,是当时的村官为了使自己的小镇能够从贫困中解脱,又奈何囊中羞涩所想出来的脱贫解决办法。
站在社会语境来讲,落后的文化致使村民们甚至不知“艺术”为何物,在他们的思维世界里只是单纯地想要脱贫,对于“羊蹬计划”,他们只感知到自己作为一个可获利益者的身份,究竟自己在这场艺术项目中扮演什么角色,他们是不关心的,并且在这个小镇上,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才是整场项
目的操控者,他们在这里生活、劳作、从生到逝,对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更有自己的情感。
而事实上村民参与到艺术项目中的这个“参与者”的身份,只是艺术家给他们强加上去的而已。
对于村民而言,原本平静如湖水的生活因为“羊蹬艺术合作社”的介入而泛起一层涟漪,艺术家们是介入到、参与到他们生活中的人,在这个大环境中,主体是村民自己。
“羊磴艺术合作社”是将艺术还原为一种“形式化的生活”,并重新投放到具体的社会空间中,强调“艺术协商”之下的“各取所需”,意图在对日常经验进行的表达中“重建艺术和生活的连续性”。
面对日常本身而不是既定的美学体系进行即时随机的应答,以“弱”的姿态与“微观”的视角去建立艺术介入社会经验的“例外”,让艺术自由而不带预设地生长在羊磴。
在艺术家这里,“羊蹬艺术合作社”是因为有了村民的介入才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参与式艺术,但是村民由始至终扮演的是演员的角色,主体是艺术家本身。
那么在这里,操控者与被操控者被混淆了。
三、站在两个语境中的参与式艺术
社会参与式艺术的迷惘点,在于语境的不同会导致其不同的生成机制和审美机制。
首先说站在艺术语境中的社会参与式艺术,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艺术生成机制,消除了艺术品与观众的“第四面墙”,解放了观看者,让观众成为艺术事件的一部分。
第二,在社会语境中,参与式艺术是由艺术家引导的具有艺术特性的社会实践,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它仅仅是作为艺术参与到社会的过程和媒介。
它的作用在于让非精英大众对艺术提起浓厚的兴趣并制造一种在场的、假意的虚伪感。
并且,参与式艺术的意图模式和普通传统艺术是不一样的。
传统艺术在于视觉,参与式艺术在于临场体验,并具有揭露政治、社会黑暗面、反思生活等实用功能,已从传统的审美功用中解脱出来。
参与式艺术是当代艺术中的一种形式探索,是单纯的绘画很难完成的使命。
我们所相信的是参与式艺术会走得更远,也会有更多新的形式诞生,它所能探讨的问题范围也会越来越广。
现在的参与式艺术更多的是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方面进行探索,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偏向哲学。
艺术的跨学科应用变的越来越广泛,而参与式艺术是这一切连接起来的媒介与桥梁。
(责任编辑:董冉达)
作者简介:刘吟盈(1995.2.1),女,汉族,重庆市合川区,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跨学科,四川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