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风含翠筱涓涓净,雨浥红蕖冉冉香”,竟然首创一种修辞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风含翠筱涓涓净,雨浥红蕖冉冉香”,竟然首创一种
修辞格
宋朝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杜少陵诗云“风含翠筱涓涓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

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亦对这句诗推崇备至,杨慎说: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

……有用之下腰者,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风含翠筱涓涓静,雨浥红蕖冉冉香”,声谐义合,句句带仙灵之气,真不可及矣。

所谓互体,旧体诗修辞手法之一,谓一联上下两句文意互相映衬补充。

互体是上文的话里含有下文说出的词在内,下文的话里含有上文说出的词在内。

杜甫这句“风含翠筱涓涓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上句写微风中的绿竹摇曳不定,细雨中竹叶涓涓滴水,更显得绿竹洁净美好,此句景致是风里带雨。

下句写细雨中,闻到红莲的冉冉清香,花香自然是因风送来,故此句亦是雨含风意。

此诗格为老杜妙手偶得,无心而天成,被后世文人推崇为“互体”修辞。

后世文人也有效仿,杨万里有诗:“绿光风动麦,白碎日翻池。

”都是日光中有风,然而刻意用了“互体”的修辞,虽是佳句,却不及老杜自然无痕。

《狂夫》
(唐)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涓涓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安史之乱之后,寓居成都草堂时候所作。

杜甫虽饱经患难,贫苦不堪,却却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的磨难,所以自以为“狂”。

万里桥,是成都市南的一座桥。

三国时候,费祎出使吴国,诸葛亮为他践行。

费祎叹曰:“万里之路,始于此行。

”因以为名。

沧浪,出自屈原《楚辞》,疏狂的渔父告诉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有隐逸逃世、豁达狂狷之意。

杜甫说:
我寄身的草堂,在万里桥的西面,诸葛亮曾经在这里为费祎践行;
草堂附近浣花溪上的百花潭,就是我的沧浪之水,是我隐逸散心之处。

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
细雨倾注,红莲出落得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荷花清香缕缕。

自从与川西节度使严武断绝音讯之后,没有严武在经济上的接济,小儿子面带饥色,全家困顿凄惨。

即使面临着这样的困厄之境,我心依旧疏放,
我真是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
杜甫在如此窘迫的处境下,居然还有心情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沉迷于文学创作,不可谓不旷达。

孔子评价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志”,安贫乐道,杜甫庶几近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