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bonemarrowpuncture)是通过抽取骨髓作细胞学检查、细菌学检查或寄生虫(如疟原虫、黑热病的杜氏利什曼原虫)检查的诊断技术。

【适应证】
各种原因不明的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临床怀疑白血病或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发热原因不明需作骨髓检查或培养者;骨髓腔注药治疗白血病;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

【禁忌证】
血友病等出血倾向的病人。

【方法】
1.骨髓穿刺部位有以下几个:
(1)髂后上棘:在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此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容易刺入。

穿刺在身后,患者看不见而不易害怕,故列为首选。

(2)髂前上棘: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此处骨面相对较平,易于固定,便于穿刺,无危险。

(3)胸骨:位于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与胸骨中
线相交处。

因胸骨较薄(约1.0cm),其后为心房和大血管,故应防止穿通胸骨发生意外。

但由于胸骨内骨髓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4)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处,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为穿刺点(图1)。

2.不同的穿刺点应选择不同的体位。

髂前上棘和胸骨穿刺应采用仰卧位;髂后上棘应采用俯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时患者可取坐位(面向椅背,双臂伏于椅背上)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盖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B.髂前上棘
A.髂后上棘
C.脊椎棘突
图1 骨髓穿刺部位
A.手固定胸骨的姿势B.进针方向
图2 胸骨穿刺术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

当感觉针尖接触到骨质后则应稍加大穿刺用力,并将穿刺针左右旋转,缓缓钻入骨质,当阻力消失,则表示针尖部已进入骨髓腔内。

胸骨穿刺时,右手持针,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胸骨两侧缘,防止穿刺针滑出,发生危险。

右手持针垂直刺入皮肤至骨膜,然后使针体与胸骨面呈30~40°角(图2)。

5.拔出针芯,可见针芯前段表面有少许血性液体,提示可能是骨髓,此时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缓缓用力抽吸。

若针尖部确在骨髓腔内,病人此时可感到一种轻微锐痛,随即可见少许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若作血细胞学检查,仅需骨髓0.1~0.2ml即可,作骨髓细菌培养或找狼疮细胞,则应抽取1~2ml送检。

6.将抽取的骨髓滴于载玻片上,推薄,急速作有核细胞计数并涂片制标本后作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7.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块堵塞或干抽(drytap),此时应重新插入针芯,稍加旋转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再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再接上注射器抽吸,即可取得骨髓。

如反复改变深度均未成功,要考虑有无骨髓纤维化的可能。

可换另一穿刺部位。

8.抽吸完毕,将针芯插入穿刺针管内,左手持无菌纱布置于穿刺部位处,右手持针拔出,随即用纱布盖在针孔上,按压1~2min,再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术前应作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2.穿刺前必须检查注射器是否干燥,避免发生溶血;注射器与穿刺针是否密吻不漏气。

检查穿刺针管、针芯长度是否一致,若针芯短于针管,针管易于被碎骨堵住。

3.穿刺针钻入骨质过程中应垂直、旋转钻入,禁止摆动过大,避免折断。

胸骨穿刺应按照规定的角度,且忌用力过猛,避免穿透内侧骨板。

4.若作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液量不宜过多,否则使骨髓液稀释,影响结果分析、判断。

5.骨髓液抽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易凝固,使涂片失败。

6.骨髓穿刺成功的指标是:抽吸时病人有短暂的痛感,骨髓液中可见淡黄色的骨髓小粒或油珠,涂片检查时有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网状细胞和浆细胞等。

7.一次穿刺失败时需重新穿刺,若穿刺针管内染有血迹,则应更换穿刺针再穿,否则可导致所取骨髓液凝固,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