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教案与反思优秀推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教案与反思优秀推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教案与反思第1篇】
学习目标
1.会认“豹、娶”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重点)
2.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
3.能借助西门豹言行的句子,把握其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政治家形象。

(难点)
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魏国邺县这个地方紧邻漳河,老百姓本该安居乐业,但是举目四望,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为了生存,老幼妇孺纷纷逃离家园,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件事传到了魏王耳中,于是派西门豹来治理这个地方。

那么,西门豹能治理好这个地方吗?
我们来看史书上对西门豹治邺的评论:
1.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2.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史记·滑稽列传》
可见,西门豹把邺县治理得很好。

他不仅惩治了恶人,破除了迷信,而且开凿了十二渠,造福了当地的百姓。

正如课文中所说: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

庄稼得到灌溉,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那么,西门豹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如何治邺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6课《西门豹治邺》这篇文章。

图片
二、解读课题
1.板书课题西门豹治邺
2.课题中的生字
①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今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人。

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豹,左边是一个“豸”字,古人对虫子的统称。

把它横过来看,就像一个猛兽,分别是头、光滑的脊背和四肢。

有个词叫虫豸。

古人把猛兽称为“虫”,老虎称为“大虫”,蛇称为“长虫”。

②邺,指邺县,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

邺,形声字,左声右形。

左边“业”字的横变成提,右耳旁的字,大多和地名有关,如郡、郑。

引申:左耳旁的字,与土坡、山坡有关,如陶、隧。

③治,治理,管理。

3.齐读课题
三、故事情节
过渡语:西门豹接到魏王任命后,走马上任。

他来到田间地头一看,
果然如魏王所说,民不聊生啊!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想到这里紧邻漳河,灌溉如此便利,却落得这等模样,其神色变得更加凝重了。

同学们,假如你是西门豹,要想把邺县这个烂摊子收拾好,你觉得首先应该做什么?(学生发言)
情节一:开展调查,摸清底细(1—9)
过渡语:没错,西门豹也是这样做的。

那么,他是如何开展调查的呢?通过调查,他又了解到什么情况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相关的自然段。

1.找2名学生朗读课文。

其中,生1读西门豹的话,生2读老大爷的话。

读完后,找学生进行点评。

说一说,他们哪里读的好,哪里读的不好,怎么读会更好?引导学生加入恰当的表情、语气、动作来读。

2.给人物加提示语。

边读边引导边添加,让学生还原当时可能对话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景再现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第一次对话:
西门豹(奇怪地)为什么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老大爷(左顾右盼,小心翼翼)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河神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①田地荒芜:因无人管理田地杂草丛生;无人耕种。

②人烟稀少:是指人口很少。

过去人们做饭需要生火做饭,所以这里的烟是指炊烟,借指人家,住户。

第二次对话:
西门豹(惊讶)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叹气)巫婆说的。

地方上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神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

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①巫婆:以通鬼神,为人祈福消灾、占卜等为职业的女子。

②官绅:旧时在地方上有钱有势或得过一官半职的人,以地主和退职官僚居多。

第三次对话
西门豹(疑惑、悲愤)新娘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咳嗽了几下)哪家有漂亮的女孩,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

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被他们拉走。

到了河神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到苇席上,顺着水漂去。

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一起沉下去了。

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这里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①苇席:用芦苇编制的席子。

②眼睁睁:睁着眼睛,多形容发呆,没有办法或无动于衷。

第四次对话:
西门豹(试探)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又叹了一口气,摇头)没有发过。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双手背在腰后,来回踱步,胸有成竹)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3. 为了找到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西门豹与当地百姓老大爷进行了四次对话。

请问同学们,他都了解到了当地的哪些民情呢?
①了解到漳河的河神每年要娶一个漂亮的姑娘;
②了解到官绅每年都要出面给河神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

每一次都收很多,可用的不多,剩下的钱就与巫婆分了;
③了解到这里有钱的出钱消灾,没钱的纷纷外逃;
④了解到这里年年闹旱灾,而没有发过大水。

4.从以上的民情中,你觉得造成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邺县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因为巫婆和官绅相互勾结,每年借给河神娶媳妇的机会,不仅骗取老百姓的钱财,而且还硬逼着年轻漂亮的姑娘给河神当媳妇,致使有钱的出钱消灾,没钱的纷纷外逃。

人口越来越少,地方越来越穷,加上年年的旱灾,这里不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才怪。

5.复述“摸清底细”情节
西门豹到了邺县,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一调查,知道是巫婆和官绅以给河神娶媳妇为名,骗取老百姓钱财。

弄清情况后,他心中有了惩治恶人的办法。

指导:①述故事的是以西门豹的口吻讲述的;②键信息不可以遗漏;
③要课文的内容详细地读出来。

小结:从开展调查、摸清底细这一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的西门豹。

图片
第二课时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学得很好,很有兴致。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
26课《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

西门豹经过一番民情调查,摸清了邺县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了解了谁在害人,谁是受害者。

同学们,你觉得西门豹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学生发言)
情节二:惩治恶人,破除迷信(10—15)
过渡语:我们知道,西门豹是邺县的县令,是这个地方最大的官。

他要下定决心惩治恶人,禁止河神娶媳妇这种巫风,方式方法应该有很多。

假如你是西门豹,你会怎么做?(学生发言)
1.可能采取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根据总结的民情,思考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解决方案。

方式一:下达行政命令,捉拿巫婆和官绅,将他们绳之以法,以免他们继续蛊惑人心,危害百姓。

方式二:以县衙的名义在城内贴一张公告,告诉邺县的百姓以后不允许再给河神娶媳妇,如诺不遵守,依法论罪。

方式三:颁布公告,让逃到外地的百姓回来。

过渡语:这样也能解决问题,可是西门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那么,西门豹又是如何做的呢?
2.西门豹的做法
过渡语:在惩治恶人的过程中,西门豹其实是分了几个步骤进行的。

请问,第一步他干了什么?我们边读边找,边找边总结归纳。

第一步:看新娘后,仍巫婆进河里。

当西门豹听说河神娶媳妇的日子到了,就带着卫士来到漳河河边。

待巫婆和官绅头子向西门豹打躬作揖后,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当看到新娘满脸泪水时,西门豹左右观望后,说: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明确:明为看新娘,实为就姑娘,惩治巫婆
第二步:扔官绅头子到河里。

西门豹把官绅头子扔进了漳河,惩治了首恶。

等了一会儿,巫婆还没有回来。

西门豹来回地踱步,用手指着官绅头子说: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说完,西门豹转过身去,冲着官绅头子一甩手,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明确:明为麻烦催一催,实为惩治官绅头子
第三步:教训帮凶。

西门豹教训了官绅和女巫的徒弟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

他突然转头面向官绅和巫婆的女徒弟,严厉地说: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那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磕破直淌血时,西门豹说:
好吧,再等一会儿。

明确:明为在漳河上站了很久,实为教训那些官绅帮凶。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才说:
起来吧。

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

你们都回去吧。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神娶熄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明确:明为河神把他们留下,让大家回去,实为让百姓明白这是骗人的。

3.复述“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过程。

请同学们按照这四个步骤串起来说一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过程。

注意不要说的太多,只要连起来即可。

复述一:首先西门豹骗巫婆说看看新娘,后来说这个新娘不漂亮,让她下去告诉河神。

巫婆下去后,迟迟不回来。

过了一会儿,又让官绅头子下去催一催。

最后,他把那些官绅都教训了一顿。

以后,人们不再提河神娶媳妇的事情了。

复述二:到河神娶媳妇的日子时,西门豹去送新娘,巫婆、官绅连忙迎接。

他将巫婆和官绅头子先后投进漳河,吓得其余官绅面如土色,跪地求饶。

4.讨论西门豹的做法
(学生讨论、辩论)正方(同意西门豹的做法)PK 反方(直接下命令的方式)
明确:如果采用行政命令的方法,虽然也能达到惩治恶人的目的,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百姓之所以相信巫婆所说的话,相信河神每年都要娶媳妇的事情,这说明这一地区迷信盛行,主要是指巫风盛行。

迷信是一种思想问题,对待思想问题,有时不能用下命令的方法来解决。

西门豹去参加送新娘的仪式,就是想用事实来教育老百姓。

他要老百姓从事实中明白给河伯娶媳妇的虚伪和荒谬,让他们自己明白过来。

小结:从实施惩治恶人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语言简洁、行动果断,计划周密巧妙,很有智慧的西门豹。

情节三:兴修水利
过渡语:惩治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也解开了百姓心中的思想枷锁。

要想彻底改变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问题,解决这里年年旱灾的问题。

西门豹又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

庄稼得到灌溉,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明确:开凿水渠,引水灌溉。

小结:通过兴修水利这一情节,我们看到了一位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西门豹。

总结:复述“西门豹治邺”的故事
西门豹到了邺县,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一调查,知道是巫婆和官绅以给河神娶媳妇为名,骗取老百姓钱财。

弄清情况后,他心中有了惩治恶人的办法。

到河神娶媳妇的日子时,西门豹去送新娘,巫婆、官绅连忙迎接。

他将巫婆和官绅头子先后投进漳河,吓得其余官绅面如土色,跪地求饶。

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得到灌溉,获得了好收成。

四、拓展延伸
当逃到外地的人得知西门豹惩治恶人、开凿水渠的事情后,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一天,他们在河堤上遇见了正在巡视渠道的西门豹。

你觉得他们之间可能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想,把这一情境写下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教案与反思第2篇】
西门豹治邺
1.会认“豹、娶、媳”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媳妇”等词语。

理解“田地荒芜、提心吊胆、磕头求饶、开凿”等词语。

2.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智慧。

3.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感受故事魅力,学习复述故事。

重点
1.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

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难点
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感受人物智慧。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其中左右结构的字有12个,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不需要一个个分析。

我采取一种有区别、有重点的方式,对一部分关键字、容易写错与忽视的字重点关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些生字。

“灌”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娶”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猜谜语、加一加等方法自主识字,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2.阅读理解
阅读时,首先要理清课文脉络。

西门豹治邺的事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调查、除害、开渠。

如果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县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

课文运用大量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形象。

因此,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3.表达运用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先写调查,接着写为民除害,最后写兴修水利,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有条理。

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采用这
样的方法,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着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如本文中通过写西门豹的语言,体现了西门豹的机智、冷静。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搜集西门豹的相关资料,了解西门豹。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豹、娶、媳”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豹、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你们一定都听过“司马光砸缸”“三顾茅庐”的故事吧,故事中的司马光和诸葛亮的姓“司马、诸葛”都是复姓。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西门豹的姓“西门”也是复姓。

(板书课
题)
2.学生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课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预设:西门豹是谁?他是干什么的?课文写了他的哪些事?“邺”是一个地名吗?
3.教师引导介绍西门豹。

课件出示:
西门豹:复姓西门,名豹。

战国时期魏国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

去管理邺县时,他曾破除当地“河神娶媳妇”的陋习,并开凿水渠,引漳水灌溉,改良土壤,发展农业生产,深受百姓爱戴。

设计意图: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几个复姓来了解西门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二、自主认读、书写生字
教师导入:要想学好课文,必须要把“拦路虎”——生字给清除掉,本课生字词较多,同学们先自主识字,看谁是“识字能手”。

1.读音指导。

正音:“绅”的读音是shēn,不要读成shēnɡ;“凿”的读音是záo,不要读成zuó;“溉”的读音是ɡài,不要读成kài。

2.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浮: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饶:右边不要多点儿,可以与形近字比较记住它,如:绕、晓等。

3.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并随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优秀作品展。

开展“我是小小书法家”活动。

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的生字,大家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
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每节课的写字教学不容忽视,让学生关注生字的布局、笔画等,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1)教师谈话: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

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带着问题读课文。

预设:战国时期,西门豹去管理邺县,看到田地荒芜,调查后,采用将计就计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庄稼年年获得好收成。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西门豹先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最后又做了什么?
预设: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西门豹先进行调查研究,接着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官绅,最后兴修水利。

2.再读课文,试着根据前面的问题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摸清底细。

(调查)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除害)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

(开渠)
3.理清课文的脉络,哪位同学能试着用连贯的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
课文内容: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县这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施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县繁荣起来的故事。

师:概括课文的内容有很多方法。

方法一是从事情的六要素入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方法二是从形式上来说,可以运用“什么人干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的句式来说。

设计意图:
让学生熟读课文,在读文中了解课文写作顺序,整体感知课文,为后面教学目标的完成奠定基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第10~15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象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2.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3.借助表格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培养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分析概括、转换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故事,理清脉络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西门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的故事。

(课件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谁能根据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
骗钱害人提心吊胆面如土色
发动百姓开凿渠道
(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那调查的结果是什么呢?他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故事当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通过四字词语的复习、说话,学生在复习词语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本部分的设计,简洁明快,直入主题,重点关注人物在故事中的所作所为,进一步体会西门豹的机智。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摸清底细
1.自读课文第1~9自然段,想一想: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他是怎么开展调查的?他通过调查了解到了什
么?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分小组讨论,读出相关语句,完成表格的填写。

2.课文第9自然段中西门豹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自由读、指名读。

(2)学生先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教师小结。

师小结:“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

”从表面看,河神还真灵。

因为每年给河神娶媳妇后,漳河的确没有发过大水。

事实上,这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从年年干旱就可以看出来。

巫婆和官绅正是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

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神娶媳妇是个骗局。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这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3)这段话和上下文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这样的段落或句子叫作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教师点拨:这段话既有对上文的总结,又能够引出下文,我们把这样的段落或句子叫作“过渡段”或者“过渡句”,它就像桥梁一样,把上下文连接起来,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所以这段话的作用就是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第一部分中的角色主要有:西门豹、老大爷。

表演时学生要抓住西门豹仔细询问、和颜悦色的特点和老大爷无奈、气愤的语气。

设计意图: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法,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破除迷信
1.过渡: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0~1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西门豹做法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1)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2)学生汇报,课件相机出示相关语句。

①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讨论:西门豹为什么说新娘不漂亮?
课件出示:
1.“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

)预设: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

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要“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要认真给河神娶媳妇,西门豹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

“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

②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讨论:此时,西门豹知不知道巫婆不能回来,为什么又叫官绅头子去催?
课件出示: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不露声色,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


3.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

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预设:“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

“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的,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

“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1~12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

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言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来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言外之意。

课件出示:
1.“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