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规则意识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规则意识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们学习和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缺乏秩序和规则意识,那么就无法较好地适应精神和物质双重发达的现代社会。

规则意识是幼儿教育重要组成,通过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使其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在学习、游戏以及其他活动中自觉遵守规则和秩序,对幼儿未来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对此,本文以在幼儿教育培养规则意识重要性为切入点,并基于此提出相关策略,望给予相关研究提出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规则意识;重要性;策略
幼儿阶段不仅是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阶段,更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黄金期。

通过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使其形成正确行为习惯,对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相关调查研究指出,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普遍缺少规则意识,造成幼儿在参与各种活动中不遵循秩序和规则,甚至出现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现象。

上述现象有一部分原因和家庭过度溺爱,导致幼儿在成长因缺乏约束力,频频出现错误。

或过于严格教育造成幼儿出现逆反心理,影响综合发展。

对此,幼儿教师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培养规则意识,促使幼儿遵守学习和生活常规,逐渐形成良好规则态度和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1在幼儿教育培养规则意识重要性
1.1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规则意识以及执行规则能力均为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对幼儿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最重要能助力适应社会生活,增强适应社会生活能力。

在幼儿建立规则制度除了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更能促进班级进步与发展。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但幼儿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必然是记忆最深刻的,所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对其未来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2增强幼儿适应社会能力;无论处于何时都与现实生活社会有着紧密联系,在学校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便于为适应社会做好铺垫。

所以,在幼儿时期培养其
规则意识能为后续步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3有利于班级管理;幼儿年龄小,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薄弱,无法高效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

对此,教师可通过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改进班级管理,有利于规范和维护班级秩序,进一步推动班级良性循环。

2在幼儿教育培养规则意识策略
2.1巧借生动游戏
游戏是幼儿普遍喜欢参与活动形式,教师可借助游戏培养幼儿规则意识;首
先做好游戏前准备;在创设游戏场景时,对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已悄然开始。

例如
教师带领幼儿参与厨房烹饪游戏,在开始之前需布置安全且舒适的环境并准备好
相关道具。

教师可在此过程中指导幼儿将菜刀、筷子、勺子等游戏道具放置于提
前规划好的区域,再合理分类锅碗瓢盆、肉类与蔬菜等,此时幼儿看到场景后就
下意识联想到相关规则要求,由此一来幼儿会从大小、颜色、用途、形状等不同
角度思考该如何摆放道具,形成良好逻辑思维与规则意识。

紧接着为幼儿分配角色;设定角色目的在于让幼儿拥有思考空间并联想到厨房中有洗碗、摆盘、厨师、切菜工、洗菜工、洗锅、上菜等不同角色,在此过程需注重维持活动秩序,促使
幼儿在明确角色职责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参与游戏。

其次做好游戏监督引导;
教师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中应注重其举动,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促
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井然有序游戏所产生的舒适感。

换言之,限制规则并不会降
低幼儿对游戏体验感,反之,指导幼儿遵循合理规则能大幅度提升游戏可玩性,
更充分体现游戏精髓和内涵。

例如在游戏中,部分幼儿因自身理解能力不足,无
法透彻理解教师单次演示或口头讲解,丧失参与兴趣兴趣。

此时教师就可参与其中,通过示范和互动使幼儿掌握正确游戏方式。

教师在此过程中清晰了解幼儿思
想行为,能实时掌握幼儿情感变化,为后续教学创新做好铺垫。

2.2结合家庭教育
相关研究指出,每位孩子都是与生俱来的模仿家,父母则是除教师之外最直
接最生动的模仿对象。

孩子是否能形成良好规则意识与家长态度、行为有着紧密
联系。

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规范自身言行,并做好示范作用。

具体从可从以下方式加以引导:首先榜样示范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
幼儿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社会性并非与生俱来的,则是在生动游戏与日常
生活通过模仿和观察事物与人物发展而来。

成人在幼儿面前需注重自身一言一行
并发挥榜样作用,在此过程中避免传统灌输式语言说教,不仅不会起到良好效果,更会让幼儿产生逆反情绪。

例如父母经常关系长辈,尊重老人,当幼儿看到父母
的行动就会主动模仿,并以相同的方式对待父母。

父母与孩子外出时需时刻遵守
交通规则,长期以往孩子就会牢记于心。

外出游玩时为孩子树立不乱扔垃圾、自
觉排队和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榜样,孩子会自觉遵守旅游规则,做一位文明有礼
小游客,最重要这种意识会深深刻印在孩子大脑,对其未来成长有着积极作用。

家长在日常扔垃圾时需按照不同垃圾类别进行投放,使孩子自觉遵守垃圾分类规则,形成良好环保意识,从上述可得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行为均对幼儿形
成良好规则意识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游戏引导法;毫无疑问,亲子游戏能拉近亲
子距离,增强亲密度,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形成良好规则意识。

家长在游戏开始前需耐心为幼儿讲解游戏规则和违反负责需承担的后果,促使幼
儿了解游戏规则重要作用,从思想意识层面重视规则。

家长在亲子游戏中需及时
鼓励和表扬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表现,结束后需客观评价幼儿游戏表现。

第三鼓励
幼儿参与规则制定;曾有心理学家指出,当生活具有范围和界限才会更加有规律。

孩子参与规则制定能使其更期待生活,从而发自内心热爱生活。

在家中可邀请幼
儿担任小老师,家长需积极配合并遵守幼儿制定的一切规则,调动幼儿遵守规则
积极性。

家长在制定规则条约时可主动询问幼儿内心想法,并聆听幼儿意见加以
修改,当幼儿得到家长的尊重和重视会自觉遵守和执行规则。

第四巧用移情;故
事是幼儿普遍喜欢聆听的语言形式,家长可采取讲故事方式让幼儿体验和感悟他
人思想情感,懂得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当妈妈生病了,爸爸可采取讲故
事方式引导幼儿关心妈妈,在家中轻言细语,为妈妈营造安静修养的环境。

此外,家长还可巧借信息技术渗透规则意识,例如父母每日可与幼儿分享有关因不遵守
规则而引发一系列后果的新闻,引导幼儿分析其中原因的同时产生遵守和敬畏规
则意识。

明确规则的存在并非约束自身,遵守规则是一种规避风险和自我保护方式。

第五适时放手;家长要让幼儿敢于承担不遵守规则后果,明确自身要为行为负责。

如果依旧存有打破规则秩序意识就要面对一切后果。

通过与家庭教育相融合更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全人格,促使幼儿在遵守和掌握规则的基础上形成健全人格。

2.3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而需要从多方面提升教师规则教育素养。

首先教师自身树立正确规则教育理念;毫无疑问,幼儿是幼儿教育主体,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幼儿展开,通过多元活动增强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以敏锐地眼光捕捉幼儿遵守规则行为并及时对其鼓励和赞赏,发现违规新变更要及时指出,所以,教师应充分意识道规则行为对产生的积极意义。

与此同时,还需保持幼儿教育规则教育统一性,即教师间横向上的统一,换言之,教师在规则意识培养和教育方面需达成共识,严禁出现此严彼宽现象,避免教师和幼儿在认识规则方面形成误解。

还需保持规则纵向上统一性,所谓规则前一致性即幼儿形成良好规则意识不可缺少的条件,更是幼儿将所理解和掌握的意识进行内化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儿教师应避免朝令夕改,始终坚持和守护规则。

其次教师在规则教育中应做到公平公正;教育公平不单单体现在入园前,更在与幼儿日常相处中加以体现。

教师是幼儿在园中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精神支撑,幼儿不可避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如果教育有失公平,那么幼儿会与同伴进行非正当比较,一般获得教师青睐和关注较多地幼儿较易无视规则或产生优越感,进而做出违反规则秩序等一系列行为。

反之,很少获得教师关注,甚至直接被忽视的幼儿会日渐产生心理自卑和逆反情绪,做出一系列违规行为,只为博得教师关注。

从上述分析可发现,缺乏公平公正的规则教育会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阻碍,更对幼儿规则教育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结语
总之,规则意识渗透和培养并非短时间就能完成,则是贯穿于幼儿教育一点一滴。

教师可基于多角度和不同形式指导幼儿反复体验规则重要性和必要性,逐
渐改变自身错误思想观念和行为,养成自觉遵守行为与行为习惯,进一步促进幼
儿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珍.基本社会行为的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9(8):1.
[2]黄小燕.论幼儿园教育对孩子规则适应和独立性的引导[J].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8):164.
[3]刘苏岚.漫谈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3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