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肺康复运动训练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肺康复运动训练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14T03:01:56.922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2期作者:晏菱金晶向小芹王春霞
[导读] 分析肺康复运动训练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云南昆明 650224
摘要:目的:分析肺康复运动训练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8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6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同时开展肺康复运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PEF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实验组患者采取肺康复运动训练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之前有明显改善,同时对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结论: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肺康复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提升,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提高患者治疗后的运动耐力,促进患者机体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肺康复运动训练;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老年呼吸道疾病,病程绵长且易反复发作,随着发作次数的提升,患者的病情程度也会逐渐增加,给临床治疗提高极大的难度。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8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6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34例。
实验组中有男性18例和女性1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8±7.3)岁,平均病程为(4.6±1.2)年,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为(30.6±5.2)h;对照组中有男性20例和女性1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6.1±7.2)岁,平均病程为(4.1±1.3)岁,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为(31.2±5.5)h。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
选用噻托溴铵粉雾剂给予患者治疗,每天取1粒,每天治疗1次。
同时取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每次取50μg给予患者吸入治疗,每天治疗2次,每次治疗一周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1.2.2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肺康复训练治疗。
第一,实施腹式呼吸训练。
患者取平卧位或站立位,双手一上一下放置在上胸部和肚脐部,开始练习后,要指导患者注意放松腹部的肌肉,保持情绪稳定,然后慢慢开始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5分钟,每天训练2~3次。
第二,缩唇呼吸训练。
患者双手交叉放置在腹部和胸部交接的位置,然后患者慢慢通过鼻子吸气,深呼吸持续2秒,然后用手适当压腹,慢慢缩唇呼气,呼吸延长到4~6秒左右[1]。
第三,运动训练。
运动能力较差的患者,要先实施按摩等被动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更换坐卧位,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实施间歇运动,慢慢的提高运动量,床上运动完成后可进行下床步行、站立运动,呼吸困难患者还可以给予吸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在0.5~1h左右,每周训练3~5次。
患者出院后也可以进行太极拳、健步走等运动,提高肺功能[2]。
2结果
2.1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PEF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临床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因此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提升。
肺康复训练就是根据呼吸道疾病制定的专门的治疗手段,长期应用中也发挥了其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肺康复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提升,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提高患者治疗后的运动耐力,促进患者机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普素.有氧运动联合肺康复训练在中重度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3):341-343.
[2]杨玉文.肺康复运动训练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5):836-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