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筑系统工程施工及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化建筑系统工程施工及规范
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逐步进入了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网络的全球化成为信息的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体现。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必然受到信息化、智能化的影响,在建筑物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和使用各种信息化、智能化设备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已初具规模。
智能化建成筑,特别是智能化小区已成为房地产开发的新热的,同时也是人们关注的新热点。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安装、施工和管理人才,同时也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智能化建筑系统施工规定和管理规范。
第一章智能化建筑概述
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便不遗余力地改善借以休养生息的居住条件。
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洞穴到茅草屋、砖瓦房直至高楼大厦,居信住条件发了具大变化。
1984年1月,美国糠涅狄格(Connecticut)州哈福德(Hartford)市,对一栋旧金融大厦的改建,可以说是完成了传统建筑工程与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尝试。
改建成后的大楼,主要增添了计算机和数字程控交换机等先进的办公设备,以及完善的通信线路等设施。
大楼的客户不必购置设备便可进语音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查询、情报资料检索和科技计算等到服务。
此外,大楼的暧通、给排水、防火、防盗、供配电和电梯等到系统均为计算机控制,实现了自动化综合管理,使客户更加舒适、方便和安全,从而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有人把智能建发展的20多年历史归结为四个发展阶段,即:
ⅰ单功能系统阶段(1980-1985年):以闭路电视监控、停车场收费、消防监控和空调设备监等子系统为代表;
ⅱ多功能系统阶段(1986-1990年):如综合保安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有线通信系等;
ⅲ集成系统阶段(1990-1995年):主要包楼宇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
ⅳ建筑管理系统阶段(1995年至今):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实现系统化、集成化与智能
化管理。
第二章智能化建筑组成
智能化建筑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ⅰ楼宇自动化系统(BA),内容涵盖:
消防自动报警和联动灭火系统;
空调及通风监控系统;
供配电及备用应急电站的监控系统;
电力和照明监控系统;
电梯监控系统;
给水排水监控系统;
锅炉监控系统;
紧急电话系统;
紧急疏散和防空报警系统;
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包括:1、电视监控系统;2、防盗报警系统;3、出入口
控制及门禁系统;4、对讲及可视对讲系统;5、安保人员
巡查系统;6、停车场自动监控管理系统;7、各类重要仓库
防范设施;8、安全广播信息系统。
)
ⅱ通信自动化系统(CA),内容涵盖:
语音通信系统;
图文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
ⅲ办公自动化系统(OA),内容涵盖:
电子数据处理(EDP)
信息管理系统(MIS)
决策支持系统(DSS)
ⅳ综合布线系统(PDS),内容涵盖:
PDS是一种集成化通用传输系统,利用双绞线或光缆来传输智能化建筑内的信息。
它是智能化建筑连接“3A”(BA,CA。
OA,)系统各类信息必备的基础设施。
它采用积木式结构、
模块人设计,实施统一标准,完全满足智能化建筑高效、可靠、灵活性的要求。
第三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1 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收到工程合同书后,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保质、保量、按期完全工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用户节约每一分。
如何才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工程材料的选取:一个工程所选择的材料、设备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在产品价格和品质方面,一味的追求降低成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绝对不是成功的工程商。
在把握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创造好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充分考虑自已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用户的利益。
3.1.2 工程质量的控制: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因而在开工前一定要从上到下强化质量要求,质量包括:用料质量控制,如:线材、管材、设备;施工质量控制,如:线槽、管道、桥架的敷设质量、线缆的敷设质量、线缆的接续质量、设备的安装质量等。
此外还应包括工程相关的各种管理文档的质量控制,这些文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测试验收和最后的设备使用与维护。
3.1.3严格的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安装、调试,以确保系统发挥高效率、稳定性和易维护性等特点。
3.1.4 施工进度的管理:按预定的工期圆满的完全施工任务,关键是做好内部和外部的协调管理工作。
首先是充分调研和项目管理,其次是积极的准备工作,再次是规范化的施工,最后是严格的测试验收等。
其中进度管理完全取决于一套严格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其落实的情况。
这里应注意的是系统工程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各承包商之间的协调、与工程监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协调、与用户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有关行业的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等诸多方面,其次还包括施工工地、施工时间的协调、施工设备的协调等,
工程进度的管理通常与甲乙双方的沟通程度有关,只用完全掌握用户的实际需求,才可能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工程方案,只有准备充分,工程进展才会顺利。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四充分”:充分了解用户、充分了解行业、充分了解标准规范、充分了解自已,只有这样才能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化。
有了进度计划,还需要有现场的指挥与调度能力。
实际上许多施工内容是在施工现场临时
决定,这并不是计划不周密,而是有些不预测的因素影响到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
一个有经验的现场工程师在制定这些施工进度计划时,就会尽可能地考虑到这些可预测、模糊的因素,从而减少工期的不可控性,避免工期延期。
3.2 草图、方案、器材配置
通常用户会在工程招标组织标前会,介绍本工程的基本要求,并接受工程投标商的相关咨询,提供设计院的基本设计图纸。
根据此图和用户的需求,工程商提供新的设计图纸、设计方案及系统工程的设备备置表
3.3 实地戡测与数据记录
开工之前,项目经理和现场工程师及施工队负责人必须到工地进行实地戡测,与对方该项目主管了解其真正的需求,并参考其新的需求,将系统方案和施工内容进一步完善。
现场工地应边勘测边记录。
用专用记事簿将这些重要的原始勘察数据记录下,做好标记,作为最后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后在施工过程中主参考资料。
现场勘察首先必对施工现场的整体布局有个总体的把握,如建筑风格、建筑装饰材料、建筑结构、楼层分布、建筑面积、强弱电井走向、管道布局走向、基本施工点位、控制中心、机房、房间结构、通道布局等等,实地勘察记录的同时,还就一些重要的细节与对方的项目负责人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沟通,注意对方对本工程的一些设想和建议,这种沟通对今后施工顺利进行及或得有价值的施工方面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完善的布线系统设计是保障工程成功的基础,在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和工程的需要的基础上,作出一个整体的线路走向规划,从而设计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线路及管路走向系统图。
根据强电、弱电井间的规划,将弱电中心机房留出足够的空间和位置,将中心机房的基本要求告诉用户,如机房的接地、防静电、通风、空调、后备电源、采光、装饰等等。
工程施工情况记录
填表人: 项目经理: 现场施工负责人: 填表日期:
楼层特征描述
填表人: 项目经理: 现场施工负责人: 填表日期:
3.4 了解自已的施工能力
3.4.1 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
施工队伍的业务能力将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如对施工设备的熟练程度,对工程器材设备调试、安装经验,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人员文化素质等等。
3.4.2 施工设备的工艺要求:
高精度的设备安装,往往需要更高的设备支持,这无疑同时需要更高素质的施工人员,比如线缆对接技术中的SC、ST、BNC、TNC、RJ-45、RJ-11、110线架模块等接头的制作水平。
3.4.3 测试能力:
客观的讲,许多工程的竣工验收,大部分都是工程承包商自已说了算,因为多数用户
根本就不知道有哪些标准和措施,也不知道要测试验收哪些项目,只要设备能正常运转就行,几乎没有人去追究施工方案是否完善、施工工艺是否达到有关国家或国际标准。
如果自已的能力都不够专业,一旦用户聘请第三方进行方案认证、施工监理和专业验收时,到时可就是漏洞百出了。
3.4.4 管理水平:
一个大型的综合系统集成工程,不同于一个小型的单一子系统工程安装,从招投标、设计规划、设备报价、施工调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维护保修等都需要管理的介入,比如方案的落实、设备的到位、人员的安排、质量的监督、施工组织、验收的组织、施工资料整理、竣工验收资料归档、售后安排等等。
3.4.5 协调能力:
协调一方面涉及与用户的协调,另一方面涉及到与其他也在施工现场施工的相关施工单位的协调,同时也要协调好自已。
如在施工过程中,在现场的其他施工单位,他们的施工作业与我们有没有冲突,这就需要与他们协调,互相通报工程进展情况,以减少其他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对我们的线路、管路、设备等造成人为的破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5估计施工工期
确定工期的依据首先要考虑的是工作量,然后是工作人员素质,基础在建工程的施工,还要考虑总包方的施工进度,最后是预留一定的时间来应付一些不可预见素。
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工期定的过长,不仅用户不会接受,就连施工人员都会不由自主的降低工作效率。
根据合同规定,逾期会受到相应的制裁,如罚款、扣滞纳金,并且影响到自已的信誉。
但不切实际的缩短工期,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计划书,并按计划书去实施,是当前工程质量监理内容中一个十分重要项目。
3.5.1影响工期的因素:
影响工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3.5.1.1工程的规模:工程的规模就是工程量的大小,即工程中线路的覆盖面、有多少个工程子系统、工程子系统点位的数量。
3.5.1.2 工程建筑的复杂性:建筑结构布局情况(如是在建工地或是已竣工工地)、所用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线路的工艺要求、管路是暗埋还是明装,这也是决定工期的重要因素。
3.5.1.3 工地周围的环境:工地是闹市还是偏僻地点、是市内还是市外、交通及食宿也会极大地影响施工进度。
3.5.1.4 不同原因的施工中断:如果在正在使用的现场施工(如写字楼、住宅、商场、工厂、医院、学校等),通常要考虑用户的工作、生活、学习,由于用水、用电、施工工具的噪声受到限制,可能会影响到工期。
施工中经常停水停电、施工中与其他施工队产生工作冲突、工地突然发生事故等等,也会对工程进度产影响。
3.5.1.5 工程中所用的设备器材能否及时到达现场:通常不需要等所设备器材到位才开始施工,如果计划安排出了问题,可能会导致部分施工人员无事可做,设备闲置,延务工期。
3.5.1.6 协调及配合:相关工程单位的领导、项目负责人及相关的工作人员的默契配合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很多工程并不是因为技术、资金和管理问题,而是合作上的不愉快而导致工期延期,而更严重的是,这种抵触情绪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顺利竣工验收。
3.5.2 施工进度计划书
XXX工地施工进度计划书
3.6 准备工作做具体一些
3.6.1 硬件的准备
进入施工现场,需要那些工具设备呢?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需要,有的工具设备并不一定一步到位,往往根据不同的工地,不同的施工时段安排工具设备进场。
施工工具和设备大体包以下内容。
□用于建成筑施工:可能在墙体、地板、天花板、金属上开孔、开槽。
□用于空中作业:架空电缆、墙边或屋顶线缆敷设。
□用于切割成形器件:如金属、PVC管、PVC槽,金属桥架、金属线槽。
□用于弱电施工:电源线和信号线的连接、测试。
□用于线缆的连接:光纤、信号线、同轴电缆的压接、测试工具。
在施工过程中的手工工具:如安全眼镜、安全帽、手套、保险绳。
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难免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如管钳、斜口钳、电钻、钻头、通电测试仪器、钢锯、螺丝刀、板锯、铁丝剪、多用刀、拉绳、电钻、电缆夹、电缆放线支架等。
下面对其具体分类:
(1)电工工具
各种螺丝刀、各种型号的钳子、电工刀、榔头、电工胶布、万用表、卷尺、电铬铁。
(2)穿墙打孔工具
冲击钻、切割机、射钉枪、铆钉枪、空气压缩机、钢丝保险绳、氧割机。
(3)切割机、打磨机、发电机、临时用电接入设备。
(4)架空走线时的相关工具
膨胀螺丝、水泥钉、保险绳、脚架、楼梯。
(5)线缆连接工具
剥线钳、RJ-11、RJ-45头压线钳、110型配线架打线工具、各种接头压接工具。
(6)光纤施工设备
光纤剥线钳、光纤压接钳、切割刀、光纤切割器、光纤熔接机等光纤组合工具。
(7)测试仪器
线缆通断测试仪、信号强弱测试仪、万能表、欧姆表等到。
(8)其他工具
在以上的基础上还要准备透明胶带、白色胶带、不干胶标签、彩色笔、手电筒、捆扎带、穿线器、卡套、护卡,如果工地范围广还要准备对讲机、施工警示标志。
3.6.2 软件的准备
这里的软件主要是指部门的分工、人员素质的培训、施工前的动员。
一般工程项目下应有以下组织机构:工程项目总指挥、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总监、设计工程师、工程技术员、质量管理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员、仓库管理员、施工队。
第四章开始施工
进入施工现场时,首先向总包或建设单位(用户)或监理递交工程开工报告书,施工组织结构,施工方案书。
具体格式如下:
单位工程开工报告
XXX工地施工组织结构
XXX公司
4.1工程施工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4.1.1与用户深入交流,了解用户对工程的规化细节,了解用户更深层需求,不断完善系统工程功能,满足用户需要,让用户了解工程安装完工后,会给用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4.1.2勘察现场,确定线路走向、隐蔽性、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破坏、如何利用现有的空间并同时避开其他线路或管道;另外,对线缆的有效保护、施工工作量的估算、特殊场合的施工可行性报告(穿墙、打洞、挖沟、凿槽)也是勘察的重要内容。
4.1.3规划设计与预算,施工过程中有些线路走向必须提出申请,如承重墙打洞、钻孔、开挖道路等等。
计算用工、用料,及时提出预算的增加与减少。
4.1.4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的配合力度,要求用户指定施工协调负责人,
4.1.5指定工程负责人和工程项目监理人,负责规划、备料、备工、与用户方配合等事宜,负责内外协调和施工组织管理。
4.1.6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现场施工,并认真进行质量监督,把握工程用料、施工工艺、文档建立,力求控制每个环节,保证工程优质、高效完全。
4.1.7 现场工程施工晋严格按国际和国家标准进行认证测试,并按相关标准制作验收测试报告,向用户移交工程涉及的所有文档。
4.1.8 制作布线标记,布线标记系统要遵循TIA-606标准,以确保标记十年的保用期,并移交记录文档。
4.2 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并不冲突,俗语说:“欲速则不达”因为赶工期而导致返工,往往会浪费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牺牲质量来换取速度。
如果工期太紧,可适当的增加人手,调整作息时间安排加班。
理想的工程应该做到现场无闭人,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合理的调度安排,将分项目工程分解并同时分组施工,即可增加工作效率,又可加快工程速度,将工作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可以使我们劳动事半功倍。
4.3 首次进入现场施工
开始施工前应首先核对图纸、方案书与实际是否一致,现场的建筑特征、室内结构是否发生变化。
这十分重要,因为施工时要考虑管线的路径是否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涉及到施工工具、设备及人员安排等问题。
所以施工前到现场实地浏览亲临工地,总好过在办公室拿着图纸纸上谈兵。
另外还需要核查图纸上提到的打孔、开槽、挖沟的位置所在,因此施工前工程师和施工人员都应该到现场熟悉环境,并与项目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沟通,一同进行实地考察,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为进入正时施工作好准备工作。
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设备器材的保管问题,要考虑施工的安全和方便,又要注意防火防盗。
如贵重的仪器设备、电动工具、重要器材等。
在开始施工前,应确定电力电缆的位置,以免施工钻孔对其造成破坏,并且在弱电布线时尽量避开,防止对线路产生干扰。
4.4 施工协调
一个高效的工程计划及其实施,往往离不开一个精心的组织和管理。
在工程一开始,并不是所有的工程师、施工设备等都要进场,其合理的安排是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员和设备的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4.5 施工记录及施工报表
一边施工一边记录, 这是良好的工作作风,这些记录对以后的安装调试、维护保修十分重要。
因为有些工程工期拖的长,时间久了,有的线缆忘记了是什么用途,也不知线是拉到了哪里?数量够不够?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施工记录习惯。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施工报表:
工程材料/构配件使用报审表
工程名称:合同号:
附注:本表一式四份,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档案馆各一份。
施 工 日 记
填表人:项目经理:施工负责人:日期:
施 工 周 报 表
填表人:项目经理:施工负责人:日期:
工程材料出库单
仓管员:项目经理:施工负责人:日期:
4.6 线槽、线管的施工
4.6.1 线槽、线管、或线轨敷设线缆的通道,这个通道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高速公路”中的高速公路,因而线槽的走向决定了线缆的走向。
也是管线施工中重要一部分。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约线槽及线缆,管道应可能走直线,更重要是短的链路带来的信号干扰和衰减也小,这样不仅可改善设备的工作环境,也可提高设备的运行性能指标。
在现场我们会发现天花板或天顶上有很多的管线,选择合适的走线方向是尽量与原建筑物保持一致,与施工人员、项目经理、现场工程师、用户工程负责人一起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以确保将来系统设备能良好运行,便于管理及节省费用。
线缆的铺设要符合设计要求,所有管路都要满足ANSI/TIA/EIA-569-A、ISO/IEC11801、和EN50173要求。
以下工程施工中典型管路结构:
□强弱电井、房
□活动地板(如机房的防静电地板)
□设备系统
□绝缘墙
□砖墙或其他建筑材料的隔墙
□吊棚、天花板、吊顶梁架
□通风道
□地板下导管
□拱形棚
□带有连接出口导管的墙
□墙脚线、护裙
线槽的作用通常包括保护线缆、防止干扰、防火防潮、防酸碱等,所以选择线管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易施工和维护,特殊场合采用金属钢管或厚PVC管并采取防水处理。
4.6.2管线系统设计要求:
在新建或扩建成的工程项目施工中,线缆的敷设和设备安装方式,通常为暗敷管道和设备箱体暗装,管道暗装主要是考虑内部环境美观,特殊情况不得
已才允许采用明敷管槽。
管道穿墙而过时,还需加钢管保护。
管槽系统是智能化系统建筑内的基础管线设备之一,一般要求与建筑和施工同步进行,管线走向方案确定后,应为管槽预留位置和尺寸、洞孔的规格和数量及其他的特殊要时(如防火、防水、等)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建筑单位、土建成单位、监理工程师等相关部门沟通,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困难,取得取佳方案。
4.6.3管道系统设计技术要点:
在一般情况下在暗敷管槽系统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暗敷管槽系统与建筑物同时建成后,一般不可随便改变其路由和位置。
因此在设计时,就应考虑使管槽系统具有一定灵活性,
考虑未来若干年后的发展和变化,尽量采用比较有前蟾性的预
留设计(如预留备用管槽、洞孔、空间)。
(2)在施工中还有其他管线设施,如:排水、供电、供暧、空调、消防等等。
这需我们自已实地勘测掌握一手资料,与相关单位
取得联系,妥善解决施工过中遇到的问题。
(3)管槽明布放时,尽可能走直线,转弯时要成90°,分线时应安装过线盒,方便搭接线及维以后维护保养。
4.6.4 管槽系统施工要点:
(1)管槽系统敷设时应注意以下技术细节:
□接线箱或配线箱的安装应牢固平整,开孔整齐与管径相吻合,要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盒箱墙内装时要求灰浆饱满、平整固定和水平正确。
□管路敷设前应检查管路是否畅通,并特别注意其内侧有无毛刺,因为在穿线缆时这些毛刺有可能会划坏线缆,造成穿线困难。
□管路连接应采用丝扣连接或压扣连接。
□管路敷设应牢固通畅,禁止做拦腰管或拌脚管。
□管子进入箱盒处应顺直,用杯梳连接。
□金属管路应做整体接地连接,采用跨接方式。
□支、吊架应安装牢固,绝对不能有松动,因为任何一点松动都无法保证管
路长期的牢固与稳定。
□施工中必须做到管槽系统的“横平竖直”。
(2)线槽安装过程中一般应注意以下要求: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无毛刺,各种附件齐全。
□线槽接口应平整,接缝处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脚,出线口的位置应准确。
□线槽所有非导电部分的铁件无均应连接和跨连,使之连成导体,并优质好整体接地。
□其他要求可参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或有关部门规定。
4.6.5线槽内的布线要求:
□在为管槽布线前应首先消除管槽内的污物和积水。
□在布放线缆时应先核对型号规格、强电弱电、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方可施工。
□在同一线槽内布放线缆时,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不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并参考相关的技术标准。
□线缆布放时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缠绕等现象,不应受外力挤压和损伤。
□线缆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标明功能和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并注意用透明胶带在其外部再缠绕几周以免因污染或磨损而不易识别。
□电源线、信号电缆、双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线缆应分离布放,各线缆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为30mm以上)。
□线缆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在线缆布放的牵引过程中,吊挂线缆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
□布放线缆的牵引力应小于线缆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
□在电缆桥架内垂直敷设线缆时,线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