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化学 第1课时 中和反应(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响
本课题围绕中和反响展开,分两局部探究。

第一局部通过发生的探究导出中和反响,为了说明中和反响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而后又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中和反响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局部从酸碱性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入手,导出溶液的酸碱度,介绍了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并通过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pH的测定方法。

最后通过资料和活动探究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第1课时中和反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来分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响。

【教学难点】
中和反响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
氢氧化钠溶液、盐酸、酚酞溶液、烧杯、胶头滴管、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酸和碱的一些相似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响呢?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
实验10-8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60
特别提醒(1)滴管滴入盐酸时要慢,一滴一滴参加,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要边滴边搅拌
【展示交流】
各组交流实验结果:(1)滴到一定程度红色突然消失;〔2)反响后的溶液,加热时,玻片上有晶体析出。

【分析小结】
红色消失说明滴加盐酸到一定程度后,Na0H没有了,也就证明Na0H与盐酸反响了,同时说明反响后的溶液不是碱,因此玻片上的固体不是NaOH。

【课件展示】
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响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响
:Na0H + HCl =NaC1 + H
2
0 其他的酸和碱
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响
:如Ca(0H)
2
+2HC1=CaC1
2
+2H
2
0 2Na0H+H
2
S0
4
=Na
2
S0
4
+2H
2
【归纳总结】
上述三个反响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NaCl、CaC1
2、Na
2
S0
4
都是由金属离子
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这类反响叫做中和反响。

【课件展示】
投影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响,在土壤中参加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参加土壤中,以中和酸性。

处理工厂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要一系列的处理。

如: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用于医药:人胃液中含有适量盐酸,可帮助消化,但盐酸假设过多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服用某些含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体的皮肤内分泌
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如果涂些含碱性物质〔如NH
3• H
2
0)的药水,就可以
减轻痛痒。

【提出问题】
这些资料说明什么?
【交流答复】
中和反响应用广泛: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②处理工厂废水③用于医药
【随堂稳固练习】
请同学们用化学方程式解释:〔1)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水;〔2)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学生板演】
Ca(0H)
2+H
2
S0
4
=CaS0
4
+2H
2
0 A1(0H)
3
+3HC1=A1C1
3
+3H
2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响,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响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布置作业】
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响
第1课时中和反响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响,教学中教师应对探究实验给予指导,关于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可以采用边讨论边讲授的方式,由学生举例,教师补充说明。

在这些学习过程中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响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学家做出的杰出奉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响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
复分解反响发生条件的判断。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生活中的盐指的是那种物质?〔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 〕
化学中的盐:指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如CuSO4、MgCl2等。

关系:食盐属于盐。

【新授课】
一、氯化钠
1.化学式:NaCl 俗名:食盐
2.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3.用途:
〔1〕作调味品
〔2〕作防腐剂
〔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
〔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5〕制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
Na+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Cl- 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4.分布:海水,盐湖,盐井,盐矿。

二、粗盐提纯
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23
的稀盐酸。

板书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氯化钠
1.化学式
2.物理性质
3.用途
4.分布
二、粗盐提纯
1.实验步骤
2.实验仪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